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P2

  ..续本文上一页到赶得气喘如牛、伤心欲绝的母亲就说:

  “母亲!孩儿是个将要死的人了,临死之前,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您能成全我。”

  “孩子,你有什么愿望,尽管说吧!”母亲无限慈爱的说。

  “我从小由您哺乳长大,孩儿希望临死之前能够再吃一口您的奶。”年轻人要求着。

  看到自己的孩子如此哀求着,做母亲的毫不思索满口答应,掀起衣衫,让孩子吸吮,但是年轻人吸着母亲的奶时,却把乳头咬断了下来,并且大骂说:

  “我年幼的时候,愚昧无知偷取了别人的东西,你不但不阻止我,反而说我能干,我抢夺了别人的钱财,你却帮我隐藏。你没有好好教导我是非观念,今天我之所以遭到处刑的下场,一切都是你的过错。”

  从这一则故事,我们可以了解做母亲溺爱孩子,反而害了自己的孩子,但是这个年轻人自己闯下了杀身之祸,非但没有懊悔之意,反而责怪他人,内怨眷属,埋怨母亲袒护他,使他犯下纲纪;外怨国家社会,加之以刑罚,而不知自我反省、自我忏悔,实在是顽劣已极,无可救药!

  数天前,有一位毕业二、三年的大学女生,到佛光山找我,神情沮丧,我于是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哭哭啼啼,很伤心的回答我:

  “那一个人太坏了……”语未毕,泣不成声。我劝她先不要激动,有什么话慢慢说。她抽噎地说:

  “我在台南市政府机关里服务,有一个男同事很爱我,我们相爱有一段时间,后来终于被他的太太知道了,希望我和她的先生断绝来往,但是我不能缺少对方。我也曾经要求对方和我结婚,他又放弃不下妻子儿女,既然不能和我结婚,为什么又要玩弄我的感情呢?我觉得世间上不太公平了,人心太虚伪了!”

  感情的发生,是身不由己、无可奈何的事,但是感情如果造成伤害,总是遗憾的事。我们看看这个女孩子,只知道责怪男方欺骗了她,而没有反省一下,自己破坏了别人美满的家庭,伤害了更多的人。像这种只知道责怪他人、埋怨社会,而不知自我检讨的人生,怎么能幸福呢?

  有一些青年,不满现实,觉得家庭对不起他,没有留给他显赫的家世,进身仕途,或者提供他庞大的家产,经营事业;觉得家庭辜负了他,使他不能施展抱负理想,局促一隅;国家忽视了他,使他怀才不遇,困顿草莽。而不知扪心自忖:父母茹苦含辛抚育我,我反哺回报了多少?社会供给我日用所需,我付出了几许?国家培育成就我,我尽了几分力量?这种只知要求别人,不知奉献的人,实在没有资格对家庭、社会、国家表示不满,这种人不但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并且为大众所背弃,不能获得幸福。

  那么,人生如何才能获得幸福呢?要以责人之心责己,以爱己之心爱人,不怨天、不尤人,必能为大众所爱戴,社会所接纳。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好比一座工厂,能够制造幸福和快乐的优良产品,也可能制造烦恼和痛苦的粗劣货物。我们希望出产精美的产品,就要提高技术、改良品质、增进工作效率;我们想要获得幸福快乐,就要努力地去耕耘,服务社会,贡献人群。我们想欣赏风景,如果脚力、毅力不够,无法攀登四千公尺的玉山顶上,当然无法浏览层峦叠翠、靉靆云涌的美景。因此世间上的痛苦和快乐,不操在别人的手里,而撑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我们是自己的幸福的决定者。我们若以爱心来看世间,那么这个世间到处充满了爱;我们若以怨怼、愤懑的眼光来看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个怒火焚烧的地狱,因此古人说:“祸福无门,唯人自招。”我们要把自己这颗心照顾好,不怨不尤,自求多福。

  三.不侵犯、不推诿 

  人生追求幸福,第三点要注意的是不侵犯,不推诿。不侵犯是不去伤害别人的生命、财产乃至声誉;不推诿是不逃避自己的责任、不掩饰自己的过失。前者是尊重他人,后者是尊重自己。假如我们天天想去侵犯别人,必见弃于人,不能得到幸福;如果遇到事情,不尽责任而加以推诿,必不获信于人,也不能得到幸福。因此对人不侵犯,责己不推诿,才是追求幸福的途径。

  佛教对佛弟子的基本要求是要遵守五戒,五戒不仅是佛教徒应奉行的教诫,也是今日社会臻于幸福之道不可缺乏的良剂。五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我们试看看监狱之中作奸犯科的犯人,都触犯了五戒中的某一条,譬如杀人、伤害、杖打、毁容等等,伤害了别人的身体、生命,是冒犯了第一条的杀生罪;有的人抢劫、窃盗、诈欺、侵占、贪污、倒会,是对别人钱财上的掠夺,冒犯了第二条的盗窃罪;妨害家庭、妨害风化、重婚、骗婚、强暴、遗弃等,是对别人名节婚姻的破坏,冒犯了第三条的邪淫罪;教唆、诬告、中伤、毁谤、造谣惑众,是对他人名誉信用的玷辱,冒犯了第四条的妄语罪;吸卖鸦片等毒物、注射吗啡、私造烟酒等是侵害自己的智能,而危害及社会大众,冒犯了第五条的饮酒罪。冒犯了五戒中的任何一戒,种下伤害别人人身自由的恶因,必然要自食身系囹圄、失去自由的恶果,所以想要追求幸福,每个人必须遵守五戒,不侵犯别人的生命,不占取别人的财富、不妨害他人家庭的和谐,不假造颠倒不实的语言,不贪嗜刺激的食品。能够如此,社会自然健全,幸福必定不求自来。

  社会上有一种不好的风气,当别人需要我们帮助的时候,有的人就推三阻四,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态度,不愿意解决别人的困难。有时候我们到公家机关委托他们办一些事,有些公务人员,不但没有提供应有的服务,并且互相推诿,找些理由借口来百般刁难,这种打太极拳的官僚作风,使得行政工作无法顺利进行,阻碍了国家社会的进步。

  为什么会产生因循怠惰、推捼责任的现象呢?最主要是人人没有养成“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助人为快乐之本”的认识。有的人虽然才华很高、能力很强,由于没有服务的观念,认为替人服务是降低了自己的身份,被人利用。事实上,被人利用并不是坏事,能够被人利用,表示我们还有一些能力、还有存在的价值,对社会人类尚能提供微薄的力量。一个人到了连被人利用的价值都没有时,生命也就失去存在的意义。何况付出的人生,比获取的人生更富有、更充实。

  佛教里有一则故事说:有甲乙两个小鬼,前世作人,阳寿享尽后,被鬼卒带至阎罗王的面前,阎王看了功过簿之后说:

  “你们两人前生并没有做过太大的恶事,仍然让你们投胎作人,出世为两兄弟,但一个必须过着付与的人生,而另一个过的是接受的人生。你们那一位要接受的人生?”

  甲小鬼一听,心想,接受的人生一切不要辛苦,可以坐享其成,于是赶快抢先说:

  “阎王老爷,请让我过着接受的人生吧!”

  乙小鬼看到甲小鬼抢先了一步,不但没有懊恼,并且心想,付给的人生,处处帮助别人,那是多有意义,因此就毫不犹豫的说:阎王老爷,我愿意选择付出的人生。

  阎罗王听了两鬼的愿望之后,于是提起判笔定下两鬼的前途说:

  “乙小鬼既然你选择付出的人生,那么你下辈子当富翁,专门行布施,把钱财赈济给穷人;甲小鬼你希望接受的人生,下辈子你就当乞丐,一生接受别人的帮助。”

  付出的人生,表示我们尚有余裕,可以帮助别人;而接受的人生,是贫乏的表征,因此西方有句谚语说:“施比受更多。”佛说:“施者是富贵也。”我们佛弟子应该本着佛菩萨救苦救难、慈悲利生的胸怀,以施为富,做众生的褓姆,解决众生的痛苦;发挥人溺己溺、人饥己饥的精神,不逃避责任,不推诿工作,随时予人以方便,把我们生存的社会塑造成幸福安乐的国土!

  

  四.不贪求、不瞋怒 

  人由于有私心,对于世间上的一切,总是贪得无餍,认为钱财我越多越好,名位我愈高愈得意,物质享受愈丰富愈舒适。有的人贪求过多,为了满足无限的欲望,甚至铤而走险,不惜以非法的手段去攫取,而误蹈法网。虽然人要完全去除私心私慾是很困难的事,但是追求快乐,取之有道,要以合理的方法去追求,才不会自己灭亡。

  传说道教的吕洞宾,有一次到人世间来游化,看到一个小孩子站立在路旁哭泣,吕仙祖于是上前问他说:

  “小朋友,你在哭什么呀?”

  小孩子伤心地回答说:

  “老公公,我母亲生病了,我没有钱替他买药,因此心里很难过,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吕洞宾一听,心想:这人间我几十年不曾来了,想不到这里的民风变得如此的敦厚纯朴,一个小小的儿童,就懂得要孝顺父母,要替母亲治病。于是非常感动地对小孩子说:

  “让我来成全你的孝心吧!”说毕,立刻竖起手指头,点着路旁的一块石头。说也奇怪,那块石头,经吕洞宾一指,马上变成闪亮发光的黄金。吕洞宾拿起黄金送给小孩子,但是小孩子却摇头说:

  “我不要。”

  吕洞宾听了,更加的惊呀,心想:这世间的人们实在太善良了,我给他黄金,竟然不要。于是无限怜爱地问说:

  “小朋友,黄金你不要,那么,你究竟要什么呢?”

  “我要你那一根手指头。”小孩子坚定地回答。

  “你要手指头作什么用呢?”吕洞宾奇怪地反问。

  “你送我一块黄金,虽然价值很高,但是总是有用完的时候,如果你把手指头送给我,没有钱时,我可以随时点石成金,花用无尽。”

  吕洞宾一听,大失所望,觉得众生的贪心实在太大了,连稚童的纯洁心灵,都被财利薰染了。贪欲牵引我们堕落的力量之大、缠盖我们清净本性之强,可见一斑。

  有一位腰缠万贯的佛教徒,悭吝贪婪。有一天请来一位师父,为他诵经消灾,以求得更多的钱财。这位师父拿起铃子摇一摇,敲一敲引磬,便说:

  “南无远方菩萨摩诃萨,请你保佑他发财吧!”

  信徒一听,怎么是远方的菩萨,就问师父说:

  “师父!你念错了!”

  “我哪里里念错了?”师父迷惑地回答。

  “你为什么不找近处的菩萨,而要…

《如何增进人生的幸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我的宗教体验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