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犍陟,悄然地出城去了。太子走后,夜一样寂静地,月光的银辉斜长地照射到耶输陀罗的床前,忽然,耶输陀罗一个转身醒了过来,她看着微风轻吹着窗帘,室内除了自己和酣睡中的幼儿外,却已不见了心爱的丈夫。一阵恐惧感袭上耶输陀罗的内心,多少日子以来的挂念难道已成为事实了吗?耶输陀罗无助地掉下了眼泪。
太子走后,车匿带着犍陟,拖着沈重的脚步,慢慢地走入城里,回到王宫。
大家一见到车匿单独回来,都知道太子舍弃了荣华富贵出家去了,虽然净饭大王早知道有这么一天,但仍然抑不住内心的悲伤。
耶输陀罗知道丈夫终于走了,她无法说出内心的难过,她知道责怪车匿也是无济于事的,她紧紧地搂着罗睺罗,深怕又失去了唯一的爱儿。罗睺罗天真地侍着母亲,他似乎也感染了母亲的伤感,他伸出小手轻地替母亲拭去脸上的泪痕,但他却不知如何去抚忍母亲伤痛的心灵。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过去,窗外的月亮暗了又明,明了又暗。自从太子走后,耶输陀罗不再打扮自己,也不再擦抹脂粉,所有华丽的衣裳,各种珍宝璎珞,都被收在橱子里;饭桌上的佳肴美食,对耶输陀罗来说都索然无味。耶输陀罗虽然住在王宫,但她却把它想成山林、旷野,学着太子似的过起苦行者的生活来。
佛陀归来 满城欢喜
出家修道的悉达多太子,经过六年的参访,六年的苦行,终于证悟了宇宙世间的真理,成为一个觉悟、大智能的佛陀。
十几年过去了,有一天,佛陀带着弟子们回到迦毘罗卫城来,要用法雨来滋润王城。
佛陀归来的消息有如一颗大石投进了静湖般,顿时掀起巨大的浪花,耶输陀罗的心再也安定不下来,她的心中惶乱,坐立不安,她不知道该怎么样和佛陀相见才好。
“妈妈!爸爸回来了!祖母叫我来请您出去。”这时罗睺罗跑了进来,兴奋紧张地对妈妈说。
耶输陀罗牵着罗睺罗的手走了出来。
庄严的佛陀,在相逢的一刻,静静地看着耶输陀罗,眼神露出无限的悲悯。
耶输陀罗抬起头来看着曾经是最亲密的丈夫,他是如此地宁静、庄严,令她那爱恨交织的情绪不由得稍为平息下去,但她紧握罗睺罗的手却依旧是在颤抖着。当佛陀对她说话的时候,耶输陀罗不自主地曲膝跪了下去。
“让你辛苦了,虽然我对你有所抱歉,但我对得起一切众生和我自己,请你为我欢喜,我现在已达到历劫的本愿。”佛陀用平静的声音,缓慢地说着,然后看着罗睺罗,慈和地说:
“真快!已经长得这么高了。”
佛陀的话像一阵清凉的和风,轻轻拂去了耶输陀罗十多年来忧伤的乌云,她的心中并不是没有遗憾,然而看到往昔享尽富贵荣耀而不快乐的太子,今天却变得如此地庄严、宁静,且备受人天敬仰,内心对佛陀的感情也就渐渐变为修道的信心和渴望。
耶输陀罗 出家修道
有一天,终于因缘成熟了,耶输陀罗毅然加入了比丘尼的教团中去出家修行。
耶输陀罗从一个荣华富贵的太子妃,转变而成为一个在山林中修行的比丘尼,她不再留恋昔日种种虚幻的世间享受,也息去了曾经因为失去丈夫的忧伤,她默默地接受佛陀的教化,善摄自心,精进修道。
佛陀对耶输陀罗的出家,不像过去最初五百女人出家时心中的不高兴,佛陀像把心上一个很重的荷包放下一样,佛陀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人,佛陀是一个最能通达人情事理的人。
十九、月上发心 诸佛授记
月上出生 种种祥瑞
在佛说月上女经中,叙述一段月上女因发大菩提心,而蒙诸佛授记的故事。
在毘耶离城中,有一位刹帝利种人,名叫毘摩罗诘。家财万贯,娶了一位美丽的妻子,名叫无垢。婚后,无垢生了一个女儿,姿容端正,身相圆满,凡见到者,没有不欢喜的
当无垢临盆时,家中充满了异相,满室光明,并有种种祥瑞出现。婴儿生下时并没有啼哭,随即合掌说:
“由于往昔不造作诸恶业,今世才能得到此清净身。”
此女由于往昔所造之善根因缘,故生下来时,身上自然穿着如蝉翼般的妙宝衣服,并且室内充满了一片柔和的亮光,其光明有胜于十五满月的亮光,清澈皎洁。凡见到者,无不心里充满欢喜,因此,毘摩罗诘便为女儿取了个名字,叫做“月上”。
月上女出生后,其成长速大异于一般小孩,没有多久,她的身体已经长大成约七、八岁孩童的模样,举止之间都有光明照耀着,身上的毛孔自然散发出栴檀香气,口中所出香气犹如优钵罗花。
毘耶离城中所有的贵族子弟们,听说月上女有着端庄的容貌和种种异相,无不心为所动,皆想娶来当自己的妻室。他们纷纷来到毘摩罗诘家中,有的许下给予珍珠财宝的诺言,有的留下温柔体贴的甜言蜜语;有的甚至于用恐吓的手段,声称若不能得到月上女,则将用强硬的方法劫取;有的则威胁毘摩罗诘,如果娶不到月上女,将要抢夺他的财宝,威胁他的生命安全。
毘摩罗诘受到很多的干扰,内心觉得很恐惧,终日忧郁不乐,常常紧缩着眉头,目不暂舍地望着女儿,有时甚至于悲伤地掉下了眼泪。
月上女得知父亲的困扰以后,安慰父亲道:
“不要因为我而悲伤,世间上的各种暴力伤害不了我。”
月上女安慰过父亲后,并请父母到城内各处去传话:凡没有婚娶的男子,可于七日后各自装饰打扮,布置各种庄严,她将于第七日亲自出来挑选丈夫。
话传出去后,一时城内未婚男士,无不欢喜雀跃。
莲生右手 佛现其中
到了第六天晚上,正逢十五月圆之时,月上女受持八关斋戒,月夜寂静,她在楼上往来经行,大地看起来是那么和谐安详。当月上女心神贯注时,由于佛陀威神力之加被,不可思议地,一朵清净的莲花出现在月上女的右手上,花上端坐着一尊化佛,具足种种庄严相好。月上女忽然得此感应,欢喜无比,心中即升起欲见佛陀的深切渴望。
当时,佛陀正在毘耶离国大树林中的草茅精舍,与弟子们静坐思惟。月上女随即持着莲花化佛,偕同父母和亲戚,一行欲到园林中朝见佛陀。
当一行人出现在城中时,一批批年轻大众蜂涌而到,原来这天刚好是第七天,大家争相欲夺月上女。当大众如潮水般涌向月上女时,忽然,月上女腾空飞了起来,双足伫立于空中,手里仍然持着莲花化佛。约一盏热茶工夫,地面上的大众均仰首而望,脸上露出讶异的表情,月上女待大众平静后,随即说道:
“各位!你们都看到我微妙的相好,且身出妙香,这是由于我往昔能息诸欲心,善调六根,弃舍淫欲的缘故,不信的话,我手中的佛像可以为证。娑婆世界无明的众生所以会堕落三恶道,皆由于多欲所致;诸佛菩萨庄严相好,乃因能去除欲望,梵行清净,利他觉他之故。诸位之中若有想脱离苦海,修诸相好者,可随我同去拜见园林中威德自在、庄严清净的佛陀。”
当月上女在空中说完这些话时,大地震动,虚空中更有无数的天神歌咏赞歎,香气四溢的天华纷纷撒下落在月上女的身上。
地面上的大众亲见月上女端颜相好,又睹奇异胜景,大家都生起欢喜赞歎、厌离诸欲之心,踊跃地恭敬顶礼月上女。
月上女飘然下地之后,仍然离地四指、足履虚空而行,带领众人前去朝见佛陀。
在园林中见到佛陀.大家随即恭敬顶礼佛足,右绕三匝,将香华、宝珠、衣服等皆散于佛陀身上。顿时诸供品变成一广大之华盖,开覆在佛陀顶上,煞是庄严美观。
正当大众恭敬顶礼佛陀时,月上女手中的化佛忽然离开莲座,飞向佛陀,右绕三匝之后,从佛陀脐中进去。一时,大地震动,有无数的莲花化佛从佛陀的每一个毛孔中化现,尊尊相好庄严,且遍至十方诸佛刹土说法,所说之法依佛神力并得还闻至此方世界。
月上发愿 为众说法
月上女见到佛陀现出如此殊胜不可思议之神通,欢喜赞歎,喜悦洋溢全身,难以言喻,遂将手中莲花投向佛陀,花在佛陀顶上化成了一个美妙的花帐,月上女并发愿道:
“愿我藉此善根因缘,于未来世为诸执着我相之众生说法,而令其去除我执。”
依佛神力,又有第二朵莲花出现在月上女之右手,她亦将此莲花抛向佛陀,花在佛顶上亦同样地化成一个庄严的花帐,月上女又发愿为执着我见之众生说法。
如是复有第三、第四、第五……以至于第十朵莲花出现在月上女之右手,月上女依次投向佛陀,莲华在佛顶上一一化成庄严华帐,层层叠覆,月上女亦如是发了十个大愿。
佛陀微笑 授记成佛
佛陀面上露出稀有的微笑,侍者阿难不解佛陀为何而笑,便请问佛陀,佛陀说道:
“月上女曾于昔时见过三百尊佛,皆能恭敬顶礼。见到迦叶佛时,更发广大心而供养之。又因供养钩娄村佛上妙衣服,故今世得有此金色身;因以香华供养迦尼迦牟尼佛,口中得出此妙香;因七日瞻仰尸弃佛之故,遂得两眼青莲色。月上女以种种殊胜因缘,得于八万俱胝劫后,成就佛果。佛号“月上”。今世将随我出家,为我护法。”
月上女闻佛授记,欢喜无比,飞腾虚空之中,立刻转女而为男身。俄儿,下地来向佛陀顶礼,头尚未离地时,即有无量数佛现在其前,同声向月上女授记将来得无上大菩提。
月上女遂请求佛陀准其出家,于其出家之同时,并有一万二千人发起无上菩提心。
月上女以发大菩提心供养迦叶佛,并对诸佛欢喜供养而得此世之殊胜果报,并于释迦牟尼佛前发十大愿,而得亲蒙诸佛授记。由此可见,发大菩提心,成就佛果,并没有男女众的分别,女人发大心,立广大愿,一样能蒙诸佛授记,得成佛果。又诸般供养中,以发大菩提心为最,故其功德不可思量!
二十、婆罗门女 问大乘法
婆罗门女 问因缘法
在有德女所问大乘经中,记载着有德女值遇佛陀,请佛说法,供佛发愿,而蒙佛陀授记的故事。
有德女为有德婆罗门之女,住在波罗奈大城中。有一天,佛陀和阿逸多菩萨等入城托钵乞食,来到有德婆罗门家。有德女见到佛陀身相庄严、宁静安详,有如龙王般的大威德,有若真金柱的凝然安固,其清净如池水般的皎洁无垢,其身放大光明,内外融彻照耀,令人一见,净信之心油然而生。有德女欢喜地来到佛前,恭敬顶礼佛陀和阿逸多菩萨,然后迎请佛陀上座,合掌向佛陀请教道:
“佛陀啊!我听说您曾在波罗奈仙人所住的施鹿林中转妙*轮,不知佛陀您说的是什么法?”
佛陀答道:“有德女!你问得很好,我所讲的是十二因缘法。即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其中,无明若灭,则行识等亦随之而灭,即无所谓老死忧悲苦恼。
“有德女!此即为如来于波罗奈仙人住处施鹿林中所转之妙*轮,一切世间,若沙门、若婆罗门、若天、若魔,无有能转如是*轮者。”
所谓无明 非内外有
有德女复问:“佛陀!无明者,是内有呢?外有呢?”
佛陀答道:“不是内有,亦不是外有。”
有德女问:“既不是内有,也不是外有,如何有无明缘行呢?难道有他世法而来至于今世吗?”
佛陀说:“不是。”
有德女又问:“那么无明行相是实有的吗?”
佛陀说:“不是!无明自性从虚妄分别而生,非真实生;从颠倒生,非如理生。”
有德女又问:“佛陀!即然如此,则无无明,如何还有诸行生起,于生死中受诸苦报。如同树木无根,则无枝叶花果等物。如是无明因无自性,则行识等之生起亦不可得。”
佛陀道:“有德女!一切诸法皆毕竟空,凡夫愚迷不闻空义;即使听闻,亦不能了知。因此造作诸业,既有众业,则生诸有,于是,于诸有中备受诸苦。其间,惟第一义谛没有诸业,亦无诸有而从业生,因此则无种种苦恼之事。
“有德女!佛陀所以随顺世间,而说种种妙法,乃为令众生能悟解第一义的缘故。
“有德女!所谓第一义者,亦随世间而假立之名相,因实义中能觉所觉,一切皆悉不可得。
“有德女!譬如诸佛化现为人,到化现为种种物。此化人为虚诳不实,其所化种种物,亦不实有。如是,众生所造诸业虚诳不实,从业有生亦无实事。”
有德女听了佛陀的开示后,欢喜赞歎道:
“如我所了解,今者佛陀所转*轮,为虚空*轮,为性空*轮,为出离*轮,为不思议*轮,为无能转者*轮,为无等*轮,为如实*轮,为无生*轮,为无自性*轮,为无相*轮,如此*轮,佛陀皆已说毕。”
有德女说完后,用双手捧着栴檀香粉,将之散在佛陀足上,而发愿道:
“佛陀!愿我以此善根之力,在未来世亦能转如是种种*轮。”
佛陀放光 为女授记
佛陀怡然地微笑着,口中放出种种朗耀的色光,普遍照耀至十方无量世界,一一世界靡不充满,又还转至佛处,右绕三匝,而后从佛顶进入。
阿逸多菩萨见了佛陀微笑,不解地问道:
“佛陀!据我了解,如来不会有因缘而忽然微笑,不知今日佛陀微笑是何因缘?”
佛陀回答道:
“阿逸多!你看到有德婆罗门女用栴檀香末供养我,她因今天所种下的善根,当于以后八万百千亿劫不堕落恶道,并于六万四千佛所尊敬供养,闻法受持。然后在此三千大千世界,于光曜劫中成佛,佛号法光曜如来,将教化无量阿僧只众生,使皆得证涅槃。”
供养发愿 获此善报
阿逸多菩萨又问:“有德婆罗门女曾于往世种下何种善根呢?”
“有德女在过去世毘婆尸佛出现时,是个女身,为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解下身上的璎珞供养毘婆尸佛。在尸弃佛出现时,用上妙衣服来供养,且出家修梵行。用上好饮食供养过毘叶浮佛,并曾用花散于俱留孙佛顶,受持不犯五戒,如此种种所作,都是为求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德女并说:“愿我以此供养之善根,速得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记,若未能得此授记,我不愿舍此女人之身。”
“阿逸多!有德女于过去世中有种种善根之故,此世为其最后之受女身。”
阿逸多菩萨、有德婆罗门女及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等,于听闻佛陀说法后,皆获得法喜充满。
有德女以女人之身,种诸善根,并能请佛开示大乘妙法,终能得佛授记,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在佛门中,虽有男女相之分,但发心与成佛却无男女之别,如有德女之成就,堪为教界女众之楷模。
《佛教妇女的故事》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