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教婦女的故事▪P9

  ..續本文上一頁犍陟,悄然地出城去了。太子走後,夜一樣寂靜地,月光的銀輝斜長地照射到耶輸陀羅的床前,忽然,耶輸陀羅一個轉身醒了過來,她看著微風輕吹著窗簾,室內除了自己和酣睡中的幼兒外,卻已不見了心愛的丈夫。一陣恐懼感襲上耶輸陀羅的內心,多少日子以來的挂念難道已成爲事實了嗎?耶輸陀羅無助地掉下了眼淚。

  太子走後,車匿帶著犍陟,拖著沈重的腳步,慢慢地走入城裏,回到王宮。

  大家一見到車匿單獨回來,都知道太子舍棄了榮華富貴出家去了,雖然淨飯大王早知道有這麼一天,但仍然抑不住內心的悲傷。

  耶輸陀羅知道丈夫終于走了,她無法說出內心的難過,她知道責怪車匿也是無濟于事的,她緊緊地摟著羅睺羅,深怕又失去了唯一的愛兒。羅睺羅天真地侍著母親,他似乎也感染了母親的傷感,他伸出小手輕地替母親拭去臉上的淚痕,但他卻不知如何去撫忍母親傷痛的心靈。

  日子一天又一天地過去,窗外的月亮暗了又明,明了又暗。自從太子走後,耶輸陀羅不再打扮自己,也不再擦抹脂粉,所有華麗的衣裳,各種珍寶璎珞,都被收在櫥子裏;飯桌上的佳肴美食,對耶輸陀羅來說都索然無味。耶輸陀羅雖然住在王宮,但她卻把它想成山林、曠野,學著太子似的過起苦行者的生活來。

  佛陀歸來 滿城歡喜

  出家修道的悉達多太子,經過六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終于證悟了宇宙世間的真理,成爲一個覺悟、大智能的佛陀。

  十幾年過去了,有一天,佛陀帶著弟子們回到迦毘羅衛城來,要用法雨來滋潤王城。

  佛陀歸來的消息有如一顆大石投進了靜湖般,頓時掀起巨大的浪花,耶輸陀羅的心再也安定不下來,她的心中惶亂,坐立不安,她不知道該怎麼樣和佛陀相見才好。

  “媽媽!爸爸回來了!祖母叫我來請您出去。”這時羅睺羅跑了進來,興奮緊張地對媽媽說。

  耶輸陀羅牽著羅睺羅的手走了出來。

  莊嚴的佛陀,在相逢的一刻,靜靜地看著耶輸陀羅,眼神露出無限的悲憫。

  耶輸陀羅擡起頭來看著曾經是最親密的丈夫,他是如此地甯靜、莊嚴,令她那愛恨交織的情緒不由得稍爲平息下去,但她緊握羅睺羅的手卻依舊是在顫抖著。當佛陀對她說話的時候,耶輸陀羅不自主地曲膝跪了下去。

  “讓你辛苦了,雖然我對你有所抱歉,但我對得起一切衆生和我自己,請你爲我歡喜,我現在已達到曆劫的本願。”佛陀用平靜的聲音,緩慢地說著,然後看著羅睺羅,慈和地說:

  “真快!已經長得這麼高了。”

  佛陀的話像一陣清涼的和風,輕輕拂去了耶輸陀羅十多年來憂傷的烏雲,她的心中並不是沒有遺憾,然而看到往昔享盡富貴榮耀而不快樂的太子,今天卻變得如此地莊嚴、甯靜,且備受人天敬仰,內心對佛陀的感情也就漸漸變爲修道的信心和渴望。

  耶輸陀羅 出家修道

  有一天,終于因緣成熟了,耶輸陀羅毅然加入了比丘尼的教團中去出家修行。

  耶輸陀羅從一個榮華富貴的太子妃,轉變而成爲一個在山林中修行的比丘尼,她不再留戀昔日種種虛幻的世間享受,也息去了曾經因爲失去丈夫的憂傷,她默默地接受佛陀的教化,善攝自心,精進修道。

  佛陀對耶輸陀羅的出家,不像過去最初五百女人出家時心中的不高興,佛陀像把心上一個很重的荷包放下一樣,佛陀不是不知道人情的人,佛陀是一個最能通達人情事理的人。

  

  十九、月上發心 諸佛授記

  月上出生 種種祥瑞

  在佛說月上女經中,敘述一段月上女因發大菩提心,而蒙諸佛授記的故事。

  在毘耶離城中,有一位刹帝利種人,名叫毘摩羅诘。家財萬貫,娶了一位美麗的妻子,名叫無垢。婚後,無垢生了一個女兒,姿容端正,身相圓滿,凡見到者,沒有不歡喜的

  當無垢臨盆時,家中充滿了異相,滿室光明,並有種種祥瑞出現。嬰兒生下時並沒有啼哭,隨即合掌說:

  “由于往昔不造作諸惡業,今世才能得到此清淨身。”

  此女由于往昔所造之善根因緣,故生下來時,身上自然穿著如蟬翼般的妙寶衣服,並且室內充滿了一片柔和的亮光,其光明有勝于十五滿月的亮光,清澈皎潔。凡見到者,無不心裏充滿歡喜,因此,毘摩羅诘便爲女兒取了個名字,叫做“月上”。

  月上女出生後,其成長速大異于一般小孩,沒有多久,她的身體已經長大成約七、八歲孩童的模樣,舉止之間都有光明照耀著,身上的毛孔自然散發出栴檀香氣,口中所出香氣猶如優缽羅花。

  毘耶離城中所有的貴族子弟們,聽說月上女有著端莊的容貌和種種異相,無不心爲所動,皆想娶來當自己的妻室。他們紛紛來到毘摩羅诘家中,有的許下給予珍珠財寶的諾言,有的留下溫柔體貼的甜言蜜語;有的甚至于用恐嚇的手段,聲稱若不能得到月上女,則將用強硬的方法劫取;有的則威脅毘摩羅诘,如果娶不到月上女,將要搶奪他的財寶,威脅他的生命安全。

  毘摩羅诘受到很多的幹擾,內心覺得很恐懼,終日憂郁不樂,常常緊縮著眉頭,目不暫舍地望著女兒,有時甚至于悲傷地掉下了眼淚。

  月上女得知父親的困擾以後,安慰父親道:

  “不要因爲我而悲傷,世間上的各種暴力傷害不了我。”

  月上女安慰過父親後,並請父母到城內各處去傳話:凡沒有婚娶的男子,可于七日後各自裝飾打扮,布置各種莊嚴,她將于第七日親自出來挑選丈夫。

  話傳出去後,一時城內未婚男士,無不歡喜雀躍。

  蓮生右手 佛現其中

  到了第六天晚上,正逢十五月圓之時,月上女受持八關齋戒,月夜寂靜,她在樓上往來經行,大地看起來是那麼和諧安詳。當月上女心神貫注時,由于佛陀威神力之加被,不可思議地,一朵清淨的蓮花出現在月上女的右手上,花上端坐著一尊化佛,具足種種莊嚴相好。月上女忽然得此感應,歡喜無比,心中即升起欲見佛陀的深切渴望。

  當時,佛陀正在毘耶離國大樹林中的草茅精舍,與弟子們靜坐思惟。月上女隨即持著蓮花化佛,偕同父母和親戚,一行欲到園林中朝見佛陀。

  當一行人出現在城中時,一批批年輕大衆蜂湧而到,原來這天剛好是第七天,大家爭相欲奪月上女。當大衆如潮水般湧向月上女時,忽然,月上女騰空飛了起來,雙足伫立于空中,手裏仍然持著蓮花化佛。約一盞熱茶工夫,地面上的大衆均仰首而望,臉上露出訝異的表情,月上女待大衆平靜後,隨即說道:

  “各位!你們都看到我微妙的相好,且身出妙香,這是由于我往昔能息諸欲心,善調六根,棄舍淫欲的緣故,不信的話,我手中的佛像可以爲證。娑婆世界無明的衆生所以會墮落叁惡道,皆由于多欲所致;諸佛菩薩莊嚴相好,乃因能去除欲望,梵行清淨,利他覺他之故。諸位之中若有想脫離苦海,修諸相好者,可隨我同去拜見園林中威德自在、莊嚴清淨的佛陀。”

  當月上女在空中說完這些話時,大地震動,虛空中更有無數的天神歌詠贊歎,香氣四溢的天華紛紛撒下落在月上女的身上。

  地面上的大衆親見月上女端顔相好,又睹奇異勝景,大家都生起歡喜贊歎、厭離諸欲之心,踴躍地恭敬頂禮月上女。

  月上女飄然下地之後,仍然離地四指、足履虛空而行,帶領衆人前去朝見佛陀。

  在園林中見到佛陀.大家隨即恭敬頂禮佛足,右繞叁匝,將香華、寶珠、衣服等皆散于佛陀身上。頓時諸供品變成一廣大之華蓋,開覆在佛陀頂上,煞是莊嚴美觀。

  正當大衆恭敬頂禮佛陀時,月上女手中的化佛忽然離開蓮座,飛向佛陀,右繞叁匝之後,從佛陀臍中進去。一時,大地震動,有無數的蓮花化佛從佛陀的每一個毛孔中化現,尊尊相好莊嚴,且遍至十方諸佛刹土說法,所說之法依佛神力並得還聞至此方世界。

  月上發願 爲衆說法

  月上女見到佛陀現出如此殊勝不可思議之神通,歡喜贊歎,喜悅洋溢全身,難以言喻,遂將手中蓮花投向佛陀,花在佛陀頂上化成了一個美妙的花帳,月上女並發願道:

  “願我藉此善根因緣,于未來世爲諸執著我相之衆生說法,而令其去除我執。”

  依佛神力,又有第二朵蓮花出現在月上女之右手,她亦將此蓮花抛向佛陀,花在佛頂上亦同樣地化成一個莊嚴的花帳,月上女又發願爲執著我見之衆生說法。

  如是複有第叁、第四、第五……以至于第十朵蓮花出現在月上女之右手,月上女依次投向佛陀,蓮華在佛頂上一一化成莊嚴華帳,層層疊覆,月上女亦如是發了十個大願。

  佛陀微笑 授記成佛

  佛陀面上露出稀有的微笑,侍者阿難不解佛陀爲何而笑,便請問佛陀,佛陀說道:

  “月上女曾于昔時見過叁百尊佛,皆能恭敬頂禮。見到迦葉佛時,更發廣大心而供養之。又因供養鈎婁村佛上妙衣服,故今世得有此金色身;因以香華供養迦尼迦牟尼佛,口中得出此妙香;因七日瞻仰屍棄佛之故,遂得兩眼青蓮色。月上女以種種殊勝因緣,得于八萬俱胝劫後,成就佛果。佛號“月上”。今世將隨我出家,爲我護法。”

  月上女聞佛授記,歡喜無比,飛騰虛空之中,立刻轉女而爲男身。俄兒,下地來向佛陀頂禮,頭尚未離地時,即有無量數佛現在其前,同聲向月上女授記將來得無上大菩提。

  月上女遂請求佛陀准其出家,于其出家之同時,並有一萬二千人發起無上菩提心。

  月上女以發大菩提心供養迦葉佛,並對諸佛歡喜供養而得此世之殊勝果報,並于釋迦牟尼佛前發十大願,而得親蒙諸佛授記。由此可見,發大菩提心,成就佛果,並沒有男女衆的分別,女人發大心,立廣大願,一樣能蒙諸佛授記,得成佛果。又諸般供養中,以發大菩提心爲最,故其功德不可思量!

  

  二十、婆羅門女 問大乘法 

  婆羅門女 問因緣法

  在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中,記載著有德女值遇佛陀,請佛說法,供佛發願,而蒙佛陀授記的故事。

  有德女爲有德婆羅門之女,住在波羅奈大城中。有一天,佛陀和阿逸多菩薩等入城托缽乞食,來到有德婆羅門家。有德女見到佛陀身相莊嚴、甯靜安詳,有如龍王般的大威德,有若真金柱的凝然安固,其清淨如池水般的皎潔無垢,其身放大光明,內外融徹照耀,令人一見,淨信之心油然而生。有德女歡喜地來到佛前,恭敬頂禮佛陀和阿逸多菩薩,然後迎請佛陀上座,合掌向佛陀請教道:

  “佛陀啊!我聽說您曾在波羅奈仙人所住的施鹿林中轉妙*輪,不知佛陀您說的是什麼法?”

  佛陀答道:“有德女!你問得很好,我所講的是十二因緣法。即無明緣行,行緣識……乃至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其中,無明若滅,則行識等亦隨之而滅,即無所謂老死憂悲苦惱。

  “有德女!此即爲如來于波羅奈仙人住處施鹿林中所轉之妙*輪,一切世間,若沙門、若婆羅門、若天、若魔,無有能轉如是*輪者。”

  所謂無明 非內外有

  有德女複問:“佛陀!無明者,是內有呢?外有呢?”

  佛陀答道:“不是內有,亦不是外有。”

  有德女問:“既不是內有,也不是外有,如何有無明緣行呢?難道有他世法而來至于今世嗎?”

  佛陀說:“不是。”

  有德女又問:“那麼無明行相是實有的嗎?”

  佛陀說:“不是!無明自性從虛妄分別而生,非真實生;從顛倒生,非如理生。”

  有德女又問:“佛陀!即然如此,則無無明,如何還有諸行生起,于生死中受諸苦報。如同樹木無根,則無枝葉花果等物。如是無明因無自性,則行識等之生起亦不可得。”

  佛陀道:“有德女!一切諸法皆畢竟空,凡夫愚迷不聞空義;即使聽聞,亦不能了知。因此造作諸業,既有衆業,則生諸有,于是,于諸有中備受諸苦。其間,惟第一義谛沒有諸業,亦無諸有而從業生,因此則無種種苦惱之事。

  “有德女!佛陀所以隨順世間,而說種種妙法,乃爲令衆生能悟解第一義的緣故。

  “有德女!所謂第一義者,亦隨世間而假立之名相,因實義中能覺所覺,一切皆悉不可得。

  “有德女!譬如諸佛化現爲人,到化現爲種種物。此化人爲虛诳不實,其所化種種物,亦不實有。如是,衆生所造諸業虛诳不實,從業有生亦無實事。”

  有德女聽了佛陀的開示後,歡喜贊歎道:

  “如我所了解,今者佛陀所轉*輪,爲虛空*輪,爲性空*輪,爲出離*輪,爲不思議*輪,爲無能轉者*輪,爲無等*輪,爲如實*輪,爲無生*輪,爲無自性*輪,爲無相*輪,如此*輪,佛陀皆已說畢。”

  有德女說完後,用雙手捧著栴檀香粉,將之散在佛陀足上,而發願道:

  “佛陀!願我以此善根之力,在未來世亦能轉如是種種*輪。”

  佛陀放光 爲女授記

  佛陀怡然地微笑著,口中放出種種朗耀的色光,普遍照耀至十方無量世界,一一世界靡不充滿,又還轉至佛處,右繞叁匝,而後從佛頂進入。

  阿逸多菩薩見了佛陀微笑,不解地問道:

  “佛陀!據我了解,如來不會有因緣而忽然微笑,不知今日佛陀微笑是何因緣?”

  佛陀回答道:

  “阿逸多!你看到有德婆羅門女用栴檀香末供養我,她因今天所種下的善根,當于以後八萬百千億劫不墮落惡道,並于六萬四千佛所尊敬供養,聞法受持。然後在此叁千大千世界,于光曜劫中成佛,佛號法光曜如來,將教化無量阿僧只衆生,使皆得證涅槃。”

  供養發願 獲此善報

  阿逸多菩薩又問:“有德婆羅門女曾于往世種下何種善根呢?”

  “有德女在過去世毘婆屍佛出現時,是個女身,爲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而解下身上的璎珞供養毘婆屍佛。在屍棄佛出現時,用上妙衣服來供養,且出家修梵行。用上好飲食供養過毘葉浮佛,並曾用花散于俱留孫佛頂,受持不犯五戒,如此種種所作,都是爲求證得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有德女並說:“願我以此供養之善根,速得授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之記,若未能得此授記,我不願舍此女人之身。”

  “阿逸多!有德女于過去世中有種種善根之故,此世爲其最後之受女身。”

  阿逸多菩薩、有德婆羅門女及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于聽聞佛陀說法後,皆獲得法喜充滿。

  有德女以女人之身,種諸善根,並能請佛開示大乘妙法,終能得佛授記,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在佛門中,雖有男女相之分,但發心與成佛卻無男女之別,如有德女之成就,堪爲教界女衆之楷模。

  

《佛教婦女的故事》全文閱讀結束。

✿ 继续阅读 ▪ 佛教現代化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