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最为大众平常所采用的方法。一种为默默观想阿弥陀佛的光明、慈悲、庄严、殊胜等种种功德的方法,这种方法更进一步,注重意念的专精不二。另外一种为实相念法。念佛的步骤,首先以称念弥陀佛号的正念来去除妄想散念,以正定来止住纷乱,但是如此还有念佛的人与被念的佛号,人境对待不能融合,念佛之道在以正念妄念,最后连这念佛的一念也泯除,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这无念而念念于心的境界,就是实相的念佛。
(六)三时:平时、忙时、亡时
念佛是随时随地、不分昼夜的,不但平时的行住坐卧要称念不断,连忙碌的分分秒秒也要把握念佛的机缘,尤其是临终一刻,更要用功勇猛,一心不乱、念念在兹,才能金台接引,随念往生。
白居易有一首诗说:“余年近七十,不复事吟哦,看经费眼力,作福畏奔波。何以度心眼,一声阿弥陀,行也阿弥陀,坐也阿弥陀,纵饶忙似箭,不离阿弥陀,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也作么生,不达又如何?普劝法界众,同念阿弥陀。”这首诗将称念阿弥陀佛圣号的利益与妙用描写的最为贴切淋漓,净化身心要念阿弥陀,何况未来要脱离轮回苦,更需要称念阿弥陀。
(七)三利:利己、利人、利国
念佛不但能使自己增品向上,还可以利人。为什么念佛能利人呢?一个人念佛有成,无时无刻不将弥陀的慈悲智能称诵在心,自然不生妄念,不侵犯人,更不会伤害众生,在这种情况下,社会便能呈现祥和的景象,所有邪恶暴戾、欺骗抢夺自然隐避不见了,而正义、公理、仁爱等善良道德自然推行,人民就能安居乐业,国家更能万世太平。因此,念佛的效力和神用实在功德无量。
三.身心安住的家园
明了身心活动的状况,并且知道净化身心的方法,接着要积极去建立我们幸福美满的家园。什么样的标准才可以称作我们美满的家园呢?我提出几点供各位参考:
(一)没有肮脏的污染,只有清净的环境
现在社会正在提倡美化人生运动,美化环境、美化学校、美化公共场所、美化社会、美化笑容。尤其是美化笑容最为重要,每一个人如果都面带慈蔼的笑容,打一个照面都能会心地莞尔一笑,不但调和了人际关系,更能增进社会的生趣祥和,达到社会美化的效果。但是这一切美化社会、美化人生的工作应该从美化家园做起,因为一个人如果缺乏家庭的温暖与关照,纵然装出一脸勉强的笑容,这个微笑也不能永恒隽永的。因此首先要美化我们的自家庭园,建设一个不但融洽而且艺术化的家庭,每一个人出门,都带着一颗微笑的心,走在路上触目尽是皆大欢喜、万象俱新的景象,这个社会还有不进步的道理吗?
现在有喊出“爸爸回家吃晚饭”的口号,什么原因导致一家人不能团圆共食呢?主要还是夫妻的心理建设未臻健全。先生一天工作下来,身心疲惫回到家里,无非只是盼望着娇妻的守候和一屋的清洁温馨,但是做太太却未能把家庭整理得窗明几净,致使先生回家,一眼望去便是满幢污垢,惨不忍睹,既不能消除疲劳,反而加重烦躁,先生下班只好另寻他欢,免得回家受气了。因此,为人妻子的当守本分,把家布置成温暖的乐园;做人丈夫的应尽职责照顾家庭,互相体谅和关照,携手建立幸福的家园。
(二)没有经济的占有,只有均富的日用
一般家庭主妇的观念是先生只有挣钱的义务,没有拥钱的权利,其实正确的想法应该是“先生有使用金钱的权利,而太太有保管金钱的权利”。假如一对夫妻不了解经济的真谛,不知道金钱的处理方法,误以为家财万贯,买得起洋楼大厦,吃得起珍肴美食,穿得起绫罗绸缎才是富有,或是双方一意操权统财,都会造成家庭问题,引起家庭危机的,其实一个家庭的生活要建立在衣食无缺、和睦互敬的原则上,日用足以自给,不向外求便够了,何况夫妻幸福的条件本来就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
(三)没有猜疑的误会,只有互相的信任
幸福美满的家园要建立在彼此的坦诚、互相的信任之上,猜忌、怀疑只会毁掉辛辛苦苦所建设的家庭。
佛经上有一则譬喻:有一对年轻夫妇新婚燕尔,有一天丈夫提议到地窖去拿酒来对饮作乐,他打开酒罎子嗅着芳香扑鼻的陈年老酒,那里知道头一低下,看到坛里有一个年轻力壮的青年,不由怒气中生,上来大骂妻子说:
“不要脸的女人,竟然背着我偷人,还把人藏在酒坛里。”
妻子受了不白之冤,气愤地跑到地窖,打开酒坛一看,妒火中烧,指着丈夫破口大骂:
“没良心的东西,自己金屋藏娇,把个女人装在酒坛里,反过来冤枉我。”
两个人你一句、我一语,彼此正在谩骂不可开交时,他们所皈依的婆罗门师父恰巧经过,两夫妻赶快拉住师父为他们评评理,婆罗门走到酒坛前,打开一看,不由分说拿起拐杖打两人的头说:
“哼!不肖的徒弟,竟然瞒着我,再拜别的婆罗门为师父。”不等两夫妻分辩,气冲冲地拂袖而去。
两夫妻一看把师父气走了,互相搬出恶毒的语言,骂着对方。这时走来了一位托钵乞食的比丘,问明了原因,带着怒令智昏的两夫妻,来到惹祸的酒坛之前,随手拿起一块大石头,对着酒坛用力投掷下去,只听“啷当”一声,男人、女人、婆罗门等一切假相,霎时均化为幻有。猜疑、误会使原本快乐的家园变成愁云密布的囚牢,唯有彼此信任、互相肯定,才能建造安住身心的快乐家园。
(四)没有人我的是非,只有和谐的眷属
我们的社会充满人我是非、恩怨利害,见不得别人有好处,放不下别人比自己强,互相攻讦、毁谤,彼此打击、破坏对方。祥和安乐的家园是彼此尊重,互相礼让,一人有庆,与有荣焉,别人有成就,能够随喜功德,赞歎欢喜。不管有缘无缘,大家都是一家人,和谐美满,其乐融融!
(五)没有怨敌的相残,只有互助的友爱
佛经上有一则六根会议的寓言,有一天眼、耳、鼻、口一起向眉毛抗议,毫无用处的眉毛为什么高高在上,而各有所司的眼、耳、鼻、口却要屈居下面呢?眉毛被攻击得招架不住,只好知趣地跑到最下面。但是大家一看,眉毛在下面很古怪,不像个人,不得已请眉毛又回到原位,这时大家终于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眉毛的无用乃真正的大用;觉悟到互助互爱才能共存,相残相杀只有灭亡。唇亡齿寒,忧戚与共,如兄如弟互相友爱的家园,才是我们身心所要安住的家园。
(六)没有生活的劳累,只有安乐的满足
在我们的现实生存世间,我们要为餬口的三餐,如牛似马的劳苦疲累不已,一生为了日用所需,忙忙碌碌攒聚经营。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不必为生活而奔波困扰,享受“一池荷叶衣无尽,数树松花食有余”的恬淡快乐。
(七)没有阶级的差别,只有大众的平等
我们的社会有秉赋上的贤愚智劣的先天不同,更有职位上贵贱轻重的人为差异。不合理的制度,制造了人间许多的矛盾、冲突,形成不平等的阶级歧视,譬如中国过去的帝王封建社会、印度的四种姓制度。从过去到现在,社会上第一太少了,绝对的权威只能有一个,而佛门有许多的第一。净土宗的弟子们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阿弥陀固然是第一,十方三世任何一佛也是第一,因为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佛佛固然道同不二,众生与佛也是平等无别,在佛教看来,任何一个众生都是具足佛性,无比尊贵,何来阶级的差别呢?
(八)没有政治的迫害,只有德化的和平
娑婆世界里,由于立场的不同、利害的冲突,仍然不能免除政治上的迫害,尤其遇上暴君专权掌政,人民所受的痛苦更是罄竹难书。身心安住的理想家园,有的只是道德的感化,而不是权术的控制;过的是和平自主的生活,而不是恐惧躲藏的苦难。快乐家园的政治生活,是转轮圣王德化的理想政治,而不是专横逼迫的权化政治。
四.身心永恒的归宿
极乐世界是我们幸福的国土,是身心永久的故乡;涅槃解脱是我们安乐的世界,是身心安住的家园;清净佛国是我们究竟的依止,是身心永恒归宿。但是极乐世界的往生,需要靠现世人生的千番历链、百般修行,才能达到不生不灭的境地。涅槃的证悟需要落实于生死苦海,去观照染净不二的实相,才能成就涅槃的解脱妙果。佛国的完成不在他方世界,也不在未来流光,而在当下人间净土的建立,现世人生的庄严。因此,我们目前所要努力的是去净化我们的现世生活,使它成为美满、幸福、快乐、光明的归宿,能够如此,这个归宿必定是我们身心得以安住的家园!
《身心安住的家园》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