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严相。佛陀的真理之身现在还示现成各种不一样的形象,可能是一个在家居士,一个菩萨,一个出家众,搞不好就是你亲近的师父,或身边的老和尚,所以不能说佛陀死了。我们每天要作祈请,祈请佛菩萨的加持,祈请你的师父的加持。
所谓一念不生则般若生,一念不生则大悲生,对世间的一切法不再执着,你就见佛了,见佛就入法、得法、证法,你就活在法喜当中。所以我觉得一个修行人,不分在家出家,不要比较世俗的知识,教育,乃至有钱没钱,要提醒自己,要给人家一种法的味道,例如我们亲近一个有大悲心的人,啊!内心好震撼,好欢喜。我们亲近一个非常有道心的人,哪怕是一个小师父,哪怕是小朋友,哦!他放生好努力,念佛好恭敬,我们在他身边觉得好舒服!那种三宝的功德具体展现在他身上,然后你全心全意融入在三宝的加持中,融入在法的思惟中,这些是最重要的。
我来念一些佛陀的法语,有关《法句经》里的一些要点。各位你一边听,一边把它灌进去,有些人说听不懂。各位,没有关系,佛法的融入,哪怕他讲英文,讲藏文,讲梵文,将自己当作计算机,先开机通通给它吸进来再说。软件灌进去了,你再慢慢打开软件,学习怎么操控,总之我们先吸收再说。我们今年正念的标语是什么?念佛、念心、念众生,三者融为一体。当下的念头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没有差别地融为一体。
第一句话,佛陀说,经过智能的、仁慈的布施,我们可以聚集广大福德。再来,一个善加调御内心的人,心里絶不会藏着怨敌。各位,心中有没有藏刀子啊?有没有藏手榴弹?你不能跟某人说,你如果对不起我,我就让你死!就给你难看!那你就是没把内心调伏,还藏着怨敌,魔还在你的心里,不行的。再来,种种德行的实践,可以消灭我们过去的恶行恶业,干净的水越多,脏的就越少。佛陀说,贪瞋痴的停止,烦恼的终结为第一快乐。第二句话,佛说,当内心的染污执着远去了,种种的烦恼不再绑着我们,一切善行跟恶行远离了,那时候,不再有恶道的转生,不再有生死的怖畏。再来,佛陀说,行善作好事的人一定得到善的果报,作恶的人也必定得到恶报。凡是我们人所作的,所想的一切,将得到相应的果报,丝毫不差。再来,佛陀说,无有泥沼如欲望。他说这个世间上没有比欲望更深更粘的。再来,佛陀说,看到别人对你生气,自己仍然能保持平静的人,这种人能保护自己,也能保护他人及众生免于重大的伤害跟忧虑。每一位大善知识他们修行的基本是什么?心常柔和,安忍于苦。不管你修小乘、大乘、密乘,这是一个基本的道理。这样的人至少给人的感觉是相好庄严,容易接近,这是行菩萨道很重要的。能安忍恶言辱骂的人,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佛陀说,你要作两个胜利者。当别人伤害你的时候,不但自己不生气又不伤害对方,你就得到两个胜利。胜了对方,也胜了自己。佛陀说,如果你以瞋还瞋,以暴制暴,以怨还怨,你就成为真正邪恶的人。如果一个人能以无瞋报瞋,以德报怨,必能勇敢赢得真正的胜利。所以我常告诉我们小小的僧团,虽然我们作不了大事,但至少不要吵架,大家和平相处,这样就可以了,憨憨地过。一个人为什么生气?因为自己认为比较厉害,别人不尊重我,你就不耐烦了,就生气了。所以佛陀说,无瞋胜瞋怒,善良胜不善,布施胜悭贪,真实胜虚伪。简单说,不生气胜过生气;善良作善超越不善。甚至可以去除恶业;布施可以消除悭贪;真实的人可以去除虚伪,胜过虚伪。再来,佛陀说,虽然一个修行人读了很多书,多闻博学,但如果戒德不足,他的行为便会遭到批评,这样的多闻就不圆满,所以我们要里外一如。
再来佛陀说,过着懈怠、放逸、不精进的生活,纵使你可以活到一百岁,还不如精进不懈怠,但只活一两天。所以各位,不必求长寿,要求不退转才是长寿永恒。如果身在某个环境会使你放逸,那还不如离开或舍报,所以要把握当下。再来,佛陀说,若因为想求世间福报而祭祀世间的神,就算拜一整年,还不如有人以诚心来供养礼敬圣者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这世界的末法时期需要的是什么? 善知识!所以各位要多护持供养善知识,有个菩萨问我怎么供养?我说,例如这位法师、仁波切写了一本好书,讲了一卷开示的带子,你给它助印多一点,一百个,一千个,弘扬出去,那你的功德大了。像我天天印这个VCD,你知道印一片多少钱吗?六块钱台币,六块钱有无上的大法在其中,大家都得到利益。你去推广这样的善法,又能得到十方诸佛共同护持赞叹,为什么?因为你把他们的悲愿实践在人间,这就是礼敬圣者,礼敬法教之重要。
真正的喜悦来自于哪里?来自能真实出离内心粗细两种思惟,不再用心机而得到宁静。当一切痛苦停止的时候,无杂染的智能使我们活在平静安详当中。佛陀教育的目标是自由,什么是自由?摆脱了感情束缚的自由,摆脱因为无知而加诸在自己身上的忧虑,最后摆脱生死轮回,这叫什么?涅槃。我们所追求的叫什么?大涅槃。佛经过轮回的过程,最后得证真理,那我将来也可以体证真理,而达到圆满人生的真正目标。所以我想,我们皈依佛乃至修学佛,是要达到人生圆满的目标,所以佛是所有探求精神成熟者的最高典范。因此各位一定要经常冥想佛陀的生平事迹,思惟他过去行菩萨道的本生故事,思惟他如何利益众生,具足一切,无上的特质,那你的信仰永远不会退转。
「法」是什么?是佛对我们的教诲,也是我们真正的庇护处。因为「法」提供有关世间的一切实际的面貌,更作了完整的说明,同时也给予我们在道德上,在人际关系上,在与众生世界的关系上,乃至在心灵上的指引,甚至生活中的忠告。那「僧」呢?僧伽,是指过去的、现在的,已经悟道的,乃至未悟道的这些佛弟子。大家秉持着相同的信念而结伴互相提携来修行。所以我们会说,佛是指引道路的向导,法就是正道。僧伽、出家人、善知识、上师,就是陪着我们走正道的助缘。就像我们要去旅游,有一个地陪,一个导游陪着我们,让我们到达目的地。所以僧伽乃至上师是我们的皈依处,因为在这一条离苦得乐的路上,他走在前端,可以给我们引导跟忠告,而且与我们同行,跟我们作伴,甚至在我们迷失的时候,拉我们返回正轨,在我们失足摔倒的时候,给予我们扶助。
三宝的中心是「法」。佛陀也说,他在生活中依靠法、恭敬法、推动法、顺从法,以法作他的标帜,以法作他的标准。所以我们不但要拜佛,更要恭敬法。佛弟子生活的重点是什么?心灵的平静以及心灵的禅定,乃至于「法」的思惟。在佛陀所教的禅定修行当中,有一种最简单的冥想方法,就是我们在三藏里面取一段经文,譬如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譬如说「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你取一段经文,静静的去冥想它的真实义,这在大乘佛法很重要的。我个人也是喜欢这样一句话,然后不断地去讲,不断思惟,落实它、实践它,这是一个简便的方法。汉地佛典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心经》,所以各位要禅修《心经》,如果你把经文念熟了,就可以拿来不断思惟,把法印在心里,印在你的生命里。
一个对佛陀的教诲有信心,而且能把佛陀的教诲融入日常生活中的信徒,他的信念一定是我的导师是教主,我是修行者。教主无所不知,但是我则不然,所以我不相信自己,而完全相信教主或上师所讲的一切法,我要好好实践它。所以佛陀讲一句话,当你阅读或是聆听佛的教诲,就是直接跟佛陀接触。佛陀又说,你们不要说我涅槃,我现在变成文字,文字就是佛陀,你不要说我没有住在你家里,在家人如果受持五戒,则「释迦文佛住汝家」。只要我们大众守持戒律,佛陀就坐在大众中为我们说法。所以佛陀的生命就在我们守戒,思惟教法的时候,完全地显现。
《发菩提心、皈依三宝、皈依仪式》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