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灵导航

  心灵导航

  各位手上有一张讲义--「心灵导航」。我们的心要让它有个正确的方向走入菩提大道,成佛之道。尤其现在是中午,很想睡觉,这叫「五盖」,五盖是什幺?「昏沉」。还有一种叫「掉举」,虽然不想睡觉,但是不能专心。有时候,小沙弥眼睛看着我,眼神呆滞,只是看着你。有些人经本放前面,眼睛不看,嘴巴也不念,为什幺?心跑掉了,虽然不打瞌睡,但心跑掉了。还有一种「怀疑」,念《心经》有用吗?念咒有用吗?这叫「疑」。如果有这一些缺点,生起欲望的时候,生气的时候,爱睡觉的时候,昏沉,掉举,怀疑法,那时候就没办法入定。没办法入定就没办法专心,不能体悟到法的快乐,这幺一来,横生枝节,就想去追求别的。所以同样两个人都在念经,同样两个人都拜佛,但是虔诚心不够,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念经、持咒、拜佛是个助缘,最主要是你的用心。

  那天我问台北一个义工,我看他每天很忙,我说你这辈子的希望是什幺?他停顿了一下说,师父,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希望是找到一个好老公。我说,你拜佛的时候想这个啊?他说对呀,难道有错吗?我不敢讲他有错,但是如果我们道场哪一天有帅哥进来,很危险哦!哪一天被你看上了,怎幺办?因为那是你的目的,你会想,阿弥陀佛好灵验,所以我告诉他,你来我们道场可能要考虑一下,他不认为有错,他说我也不乱来呀,我只是祈求。我说你这个愿望,拜天公是可以,但是求佛是求解脱,乃至求利益众生,不是为这个而来的,动机不对。佛教讲的是,我们生病,家里有人死亡,事业失败,求佛赐给我力量,让我有心力去超越,承受这个苦,而且永远不恨对方,还要慈悲以对。然后自己安住在这个苦里面。所以为什幺要讲空性?就是让你没有被这个苦或执着拉走,安住在真相中,不是说你拜佛以后没有苦,没有灾难,这不叫般若。就像有人每天放生,有一天得了癌症,这是放生得到的吗?应该想,因为有放生的功德力让你有力量去承受本来更重的业,重业轻报,要这样深信业果不虚。

  各位要经常观想,你现在已经一百岁了,牙齿掉光光,然后躺在床上要人家喂,还流口水,头脑又清楚得要命,那时候你要修什幺?就是修一颗很强烈的心去接受身体的变化。儿子也跟你抢财产,媳妇在后面骂你老不死,那时候你觉得无所谓了,世间本来如此。我欠人的债,或是人家来感恩,心里不动摇,体悟真正的生命是一个清净的心念,是阿弥陀佛的大悲心,知道这一切才是修行的根本。我们心灵的导航是什幺?安忍,安住在变化中,不起心动念叫作忍。就像打坐脚好酸,或身体不舒服,但是内心不会为这个事情而抱怨,因为好或坏只是一种感觉,不是真实的。我们从出生以来,隐隐约约就有一个自我中心,叫我执。被称赞的时候好欢喜;被污辱的时候好生气。各位,要抓到修行的重点,千万不要有企图,想得到别人的尊敬,想得到金钱、权力,有这样企图的时候,叫着魔,不是正确的发心。

  第一,要有勇气把自己投入在生活当中,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啊?当各位生而为人的时候,我们的生活是什幺?爱恨情仇,生老病死,是非对错,五浊恶世,要把这个当作道场,在变化无常中生起空性及悲心。利用这些境界修养自己的心性,所以生活即是修行,生活即是道场。如果希望生活更好一点,那要调整自己的心,世界唯心造啊。心变了以后,生活就会好,那时候就没有受委屈的感受。有些人不怕失败,硬冲也不怕,但是动机也不对,他不是为了空性或利益众生,他只是想,你们都跑掉了,剩没半个,只有我还在。他是为了比谁撑得久,而不是利用境界来修行。

  第二、随顺。敞开心胸,扩展大爱。这是能够把监狱大门打开的钥匙。各位,什幺叫随顺?今天你作经理,明天老板告诉你,你去看仓库吧,我有新的经理了。你说好啊,随顺因缘,最怕什幺?强烈地不接受,强烈执着一定要怎幺样,那你从此以后没好日子过了,所以敞开你的心胸,扩展大爱,不要不接受,不能排斥,还要怎幺样?爱对方,关心对方,那时候你就出离地狱苦了。所以千万要把地狱大门打开,这根钥匙正在你的心中,所以叫心的钥匙,打开你的心而无怨无悔。现在过年期间,旧的恨,不甘愿,过去的被欺负,要让它无影无踪,不要一副一辈子都被拋弃的样子,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被拋弃的那一型。

  第三,慷慨实现不贪婪的品性。什幺是慷慨?愿意付出,跟人家分享,放下自我的占有欲。所以佛要我们在家人修布施、修慷慨。我记得,还在作侍者的时候,师父告诉我,出家人要注意,我们经常要人家布施,那你自己有没有比别人更大的布施心?不能嘴巴叫人布施,自己不布施,反而自己变成悭贪。久了以后,你对信徒的感恩心也不见了。所以大乘佛教,不分在家出家,只要好事,我们都很慷慨随喜。所谓慷慨布施不是在家人的责任而已,现在的大乘佛法,各位会发觉,出家师父比在家众有钱,他们可以作的布施应该更大,因为大众受的教育喜欢布施,因此财富就集中在道场了,道场应该对整个社会作更大的关怀。弘一大师说,寺门常掩,勿忘世上苦人多。我们吃得好,用得好,但是这世间苦难还这幺多。所以一个寺庙的存在是为了周围环境而存在,是为了帮助其它团体而存在。就像我们将学校弄得很好,但是周围环境不好,家庭教育不好,学生也不会好的。学生要教育好,除了学校要教育好,家庭教育也要好,这是要扩展的,所以要慷慨付出,分享你所拥有的,在付出的行为当中我们愈能感受到爱。

  第四,佛陀说,戒德是一个人真正美丽的地方,善行能令一个人内心放光明,这也是我们能给予世界最伟大的贡献,为什幺?因为不伤害他人或众生,便能提供周围的人安全与信任,多快乐啊,今天你的老板因为对你信任,将黄金珠宝都交待你,你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老板也觉得好快乐。或者你三天没回家,你的太太还是对你很放心,各位,我们就要创造这样的人格。一个佛教徒不分在家出家,他可以对社会贡献的是什幺?给人家快乐的感受,千万不要因为人家的一点劝告就翻脸了。像我们小和尚有时候满可爱的,你讲他的过失,他不生气,但是也不会改,厉害。有些人不行,你讲他几次,他不来了。这虽然是优点,但是缺乏精进的动力,哪一天总会成熟的,还要大家彼此努力,至少他能承受别人的指责,这就是一种修行。所以至少作到不伤害别人,那你对世界就有贡献了。

  计程车司机让他的客人觉得安全,卖东西的店家让客人觉得健康有保障,这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除了有戒律的德行又愿意助人,这叫善行,生命发光发亮啊。世间人盖个房子还嫌住不够,阿弥陀佛用黄金盖了极乐世界让大家住,那是有无量的奉献而得到的果报。一切都为了众生,让众生欢欢喜喜,快快乐乐地来到他的环境。来到他的环境有什幺功德?不让众生起贪瞋痴,这才厉害。所以我常跟女生说,不要弄得太漂亮,不要弄得太性感,你让我们起贪瞋痴,那还得了!你瞄我们一眼,我们这些小沙弥又颠倒了。我们要用端正的眼神去看别人,以尊敬的眼神去看别人,尊敬他是个未来佛,至少不让人起心动念,觉得安全与信任。

  第五,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懂得尊敬人,尊敬众生的时候,我们便能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世界。各位,今天你愿意来护国寺,因为你对这地方的出家人内心有恭敬。如果你看不起人,看不起你的先生,那你就活在地狱里了。万法唯心造,千万不能有这样的观念,我们要从内心尊敬对方。佛讲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人人都是未来佛呢,没有了他,我怎幺修行空性,忍辱,奉献,包容。当你的心改变了,世界就不一样了,这叫世界唯心造,一切法以心为根本。从对别人的尊敬所产生的关怀,意味着能转化我们与社会的互动沟通,进而采取积极的行为,懂得如何服务。虽然我们现在不是佛,但是大家要培养作佛的动力,每一间素食店我都去摆善书,每一个天公庙我也去摆放一些简单的佛教故事,每个路口我摆个佛的名号,佛的相片,乃至佛的种种表法,使大众有机会获得解脱,每天想这些。

  有一天我去一个中心,那边的联络人告诉我,师父,这里没什幺义工,没人呢!我说,你一个人不够吗?佛法不是这样的,不是开在这里等人家来的。要去开发,这一条街,这一条巷,这一个素食店,甚至一家西药房,主动去跟他们结缘。我们中国人有个特点,中国人不坏,不会害人,但也不会主动跟你打招呼,如果你主动给他三分,他就给你七分;如果漠不关心,大家相见就不讲话,冷漠了。

  菩萨不一样,过年过节到了,赶快煮一些东西,弄一些东西,主动表达对他人的关心,甚至到他家去扫地,让人家感受到邻居真好,那时候你才能把真理传递给他,所以菩萨忙得不得了,但是要人忙心不忙。身体再怎幺忙,内心很欢喜,丝毫没有抱怨。人闲心不闲,虽然一切空性,但众生明明在苦难中。要想办法与这个世界产生互动,因为体悟到空性是没有单独存在的个体,唯有互相依靠的存在。看见蚂蚁、蚊子那种锲而不舍,整夜追求喝你的血,那一种精进的精神也该值得学习。

  第六,慈悲激发我们行动,智能则保证我们的方法有效。我一直想要把佛法用现代的语言来表达,免得很多人不会用,慈悲就是因为你真正对别人的苦乐产生连结跟关心,就像看到最爱的爸妈或子女,一定会有实际的行动。爱心不能讲在嘴巴,要化为实际的行动,看书看到天亮,打坐打到天亮,念佛念到天亮,为什幺?一切的作为都是为了众生。尤其我们有些和尚要去读佛学院,动机是什幺?这个世界苦难。如果忘了世界的苦难,那完了,没去读佛学院以前还会念阿弥陀佛,还会拜佛,读回来以后,佛不念了,大殿不扫了,为什幺?他觉得自己读得很高,不愿意作这些工作,跟人家合不来了,对人不再有爱,那就可怕了。所以要随时培养慈…

《心灵导航》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玉帝的德性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