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用心度众生▪P2

  ..续本文上一页他是否吃过饭了?是否宵夜吃过了?你如果烦恼他在外面找女人,那你只关心自己,不是关怀对方。只要以这种态度对待先生,保证他以后不想外出,因为家里最温暖。他到外面找女人是因为你现出罗剎相,看到你就吓死了,自然他觉得外面比较温暖。所以心里充满善念,即使生活不富裕,也不会感到痛苦。若是心中常怀怨恨,即使你生活于富贵奢华中,也不会觉得快乐,所以千万不要有深宫怨,什么叫深宫怨?虽然在皇宫里当皇后,可是皇帝不理你,孤独,可怜!印度的甘地被人暗杀的时候,喊着,神啊,我来了,我在世间的任务完成了,他没有一丝恨,还高喊不要伤害那个伤害我的人。耶稣基督被钉上十字架的时候,他想的是我要承担众生的痛苦,一点都不恨对方,我当初所以会参加基督教就是被这一段话感动的。感叹他替众生背了十字架,虽然不究竟,但总是伟大的,直到认识了佛教,才惊觉这个更伟大。在佛教的教义中,每个人都可以成佛,你打他、骂他,他心里还想着你就是佛,内心永远当你是佛。

  各位千万不要把内心的瞋恨执着当作宝,有时候我跟小和尚说,喂,你有一点执着。他说:对啊,对啊,我就很执着。我说,那你还敢讲,不赶快把执着丢掉。有时候问他,会不会想看女人?他说:会啊,有一点,还有一点呢,你不怕死啊!你要说,我很惭愧、很惭愧,不能有啊,自己要摸摸光头,开什么玩笑啊,害自己就算了,还想害别人。所以各位,不要让一点点的垃圾缺点留住。心中若还怀着怨恨生气,既使生活在皇宫中也不会快乐,所以各位请将怨恨、嫉妒,布施出来舍掉,该舍的是这个东西啊,最难的了。你拿出一百亿美金布施,都不是真正的舍,舍是什么?舍掉贪瞋痴才是真舍,你才能成为众生的希望,众生的依附,大家都依靠你,因为你成就了,大家就有希望。

  第二句话,我们都受到欲望的驱使,欲望控制着我们。每个人都有欲望,想吃好、穿好,希望过得快乐,看起来好象没有不对,但并不究竟。外表的这种快乐,代表内心不知足,终将永远痛苦。所以各位要有一种觉醒,学习独立,不需要别人的爱,不需要别人关心的眼光,自己要活得自在,不要作欲望的奴隶。

  第三,外在缘于内在。如果自己的起心动念是粗糙的,不管你处在多么愉快的环境,念头总是会被察觉。内心如果不圆满,外面的世界也是粗糙的。就算你现在相当富有,拥有一切,那也是低俗的欲望而已,有什么快乐呢?就像如果你的钱是去抢来的,是买卖肉体得来的。别人看你穿得再好,但总是觉得你不圆满。所以我们出家人内心要清净,外表不重要,内心要能感动人,以内心的这种品质引导别人,而不只是庙盖得大间,若是没办法表现修行的品质,人家跑到佛寺来,毕竟要带着失望回去,因为这里没有佛法,这里不慈悲,只是拜拜佛像而已。

  第四句话,佛教徒对于心的修行,只有一句话「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这是以爱与慈悲作根本的。各位,这句话若懂得修,这辈子就能解脱,保证成佛,懂不懂佛经都没关系。因为你懂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心大发,恶念不起。无论你走到那里,都有爱与慈悲。第五,了解身体和语言的恶行恶状,各位,看人争吵,看人家生气,你光看那一张脸,好恐怖啊,刚刚是天使,现在是魔鬼。刚才笑得好灿烂,现在会骂人。所以各位要记得,不要显现不善的脸相,因为恶行不只是由身体和语言所产生,也是内心引发的。因为错误的心态才有错误的语言和行为,若心怀不轨,这个人就是最恐怖的了。

  什么叫作恶知识?就是有知识,但却心怀不轨的人,想尽办法设计他人的人,我们应该暂时远离,对他慈悲,暂时远离,将来你若如如不动,再来度化他,因为我们担心自己受到他的影响。所以绝对不要利用别人,不要与恶人相处。为了眼前的利益,为了钱,你去和一个满心污染的人相处,损失将难以估计。我的师父常跟我这样讲,以后你要盖佛寺,记住,千万不要为了金钱盖佛寺,不要跟那些有钱的,却满心杂染的信徒亲近。

  各位,法力无障碍,慈悲无障碍,无论走到任何地方,只要你有真理,不需要跟谁攀缘,要记得我们是为法而生存的。就像今天,如果大家有佛法,我们可以借个地方,就算没冷气,也没有佛像,大家也可以谈论佛法,可以念佛打坐,多一点庄严,大家都没压力。第六,为了控制不好的行为语言,我们必须由根本作起,根本就是我们的心。所以我们每天都要修行,打从内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随便凸显自己,故意表现自己,结果自己什么好处也没有,必须要调伏自己的心念,而不是增长不好的念头。

  第七,为了获得真正的欢喜,我们必须开展爱的范围。藉由爱自己的家人,进一步爱社会,爱众生,只有透过慈悲与爱,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平静。待会要作晚课回向,回向病苦,回向一切众生,愿这世界多一分的快乐。第八,人在世间上,从生命开始到结束,业力与烦恼的影响无所不在,就算感觉不到,但是我们的生活确定受到因果业力所左右,超出我们的掌控,令我们陷入受苦的循环之中。各位,只要你来投胎,不管你贫富贵贱,或读了多少书,业报变化之苦,任何人都必须忍受。身体不可能愈来愈健康,而是愈老愈不好用。我们求的是心的力量,慈悲的力量,才能超越世间之苦。

  第九,当你开始追求享乐与金钱,等于舍弃追求心灵的成长。不好的情绪便开始堆积,然后变成烦恼、忧郁症,使令你身旁的人无法快乐,你也将愈来愈给人压力。所以各位,不要去追求这些,要追求爱,追求智能,追求慈悲,让身旁的人愈来愈快乐,不但自己快乐,别人也感到快乐。第十,如果你专心在当下,未来就变得不重要。当下的心决定一切,每天维持当下即是永恒,无常的念头对我们才有帮助。一旦变化无常,便无法再使用这个肉体。所以要以当下的心态,以清净心及悲心,愿大家都证悟佛道。不要保留,尽个人的能力,尽力去作,你现在不作,什么时候才作!相对的,也不能膨胀自己。我们认识很多法师,有一些法师也来找过我,想到电视台来讲课,我说:好啊!赞叹,但是不可以,为什么?你还有一些缺点,有办法改吗?不改就算了,不贪财好色可以吗?不邪知邪见可以吗?不攻击其它法门可以吗?以慈悲心说法可以吗?不为自己而表演可以吗?大家都可以说法,但是缺点要先放下。当然,其中有三分之二是骂我的,其实我只是告诉他,你是要表达佛陀的教法?还是要表达你自己?如此而已。

  

  

《用心度众生》全文阅读结束。

✿ 继续阅读 ▪ 心主宰一切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