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一切心意识,所以生死是由于第八识来投生。第七识,第六识,是接触外面事事物物的境界,才产生了第六识。第七识,所以我们要想解决生死的问题,必须对外面的境界不分别,不执着。第六识第七识就不起作用了,到第八识,就不产生生死的种子。
妄念怎么断除呢?接触外面的境界以后,马上启发般若智慧,到第七识上,观照无我,没有我,谁受轮回。当我们念佛与静坐时,阿赖耶识的种子,翻出来以后,这为妄念,妄念出来以后,不要理采它,也不要随它,它出来就出来,让它自己跑掉,所以《圆觉经》上讲,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不作方便,没有渐次,当妄念一出来时,离开也就没有了,就觉了,不要作方便,什么为方便呢?妄念真烦人啊。这就是作方便,没有渐次,离开已经就觉悟了,和佛性相应了,所以没有渐次,这个方便又多了一个妄念,所以离开就行了。在我们念佛时妄念出来不要管它,出来越多越好,不要管他。这是阿赖耶识的种子开发出来的,出来以后,它就没有了。
什么叫妄想呢?就是阿赖耶识里没有存放过的种子,那是独头意识,在那里想至非非,想挣大钱啊?发财啊?做官啊?吃好吃的东西啊?这都是独头意识。这个独头意识非常厉害,它到阿赖耶识里面,又成了新的种子,又成了轮回的根本。所以妄念不要管它,妄想不能要它,必须在六七识上用般若智慧,时时扫掉。所以佛在经上讲六七因上转,八五果上圆。到第八识上,就成为了大圆镜智,第七识变成平等性智,第六识转成妙观察智,前五识变成成所作智。
其实八识都是虚幻的,对境而生的,如果我们念佛时,当时观空掉,一切都是空的,四智也变成一智,一智也没有,都是假名。
何为观照呢?这引证华严经的《如来三谛》、《圆觉经》讲的三觉性。何为三谛?
比方说万法的本体,都是空的,万法是缘起法,缘起法本来性空,没有自性,它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没有实质的本性,是缘起缘灭的,比方一座大楼,它是钢筋,水泥、砖瓦、木料等。而聚积到一起成为大楼。所以说它是因缘和合而生,到若干年以后,它倒塌了它就因缘和合而灭了,它是缘生缘灭的本无自性,也包括我们的身体,臭皮囊也是假的,万法本来是空的,这就是万法的本性,所以这称为真谛。
我们一念之心,是俗谛。俗谛是心的作用。是从真谛起的妙用,万德齐张。何为中谛呢?不取空,不着有,中道了义,中道也不立。这是诸法实相。这是一切诸法的本来空性,为诸法实相。也就是佛的清净法身,这为如来三谛。我们的自性本体,是清净本然的,光明朗照一物没有。我们念佛的一念为用,这是从自性清净法身体上,起的一念的妙用,回光返照本来自性,这为观照。念念回归法身自性,当下就是佛,一切妄想烦恼,当下消除,念念清净,念念佛,妄想就没有了。
当念佛时,你心在想佛的法身,当下我们就在作佛、心作心是。《华严经》有句子:“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句句子说明了,一切诸佛是从众生心想生,三世一切诸佛,都是心想而生,法界性就是佛的清净法身。一切唯心造,就是心在想法身佛。就是我们当前的一念心,法本无法,一切法本来没有,空寂的对境而生,如果心里无念,外面无境,哪有法可生呢?如果悟道的人,就一法不立,本来没有一法可得,也没有一法可灭,没有生哪里有灭呢?一切法仗境而生,无境哪有法生,所以说一切唯心所造,一切唯心所变,一切唯心所现,如果我们要明白了一切都是唯心的,佛也是唯心所造的。什么是回光返照呢?观就是观想,想就是观。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观想是妙用,我们一念的普光明智,照着外面诸境,了了常知,一念的普光明智为般若德。对着空空荡荡的空境为法身德。一念的普光明智和空空荡荡的空境,成为一体的时候为解脱德。这是如来三德密藏。
什么叫三身佛?佛有清净法身,还有报身、化身。法身就是一念不生空空荡荡的空境为法身。从空空荡荡的空境中起一念的普光明智为报身。对一切境界而显现的妙用为化身。这为佛三身。三身也就是一身,当我们念佛时,因为我们念佛的精神集中,外边的声音听不进来,内里的心声也就活跃起来了,外边声是声尘,所以我们要开发自心里边的心声。当我们念佛时听到外边轰轰的像车一样响,这就是成片的预兆。到这种境界,继续加功念佛,念着念着就能听到佛号声,越来越大,这为成片的境界。在这个境界的基础上继续加紧念佛,佛号就越来越清楚。所以在这种境界当中,就不要用有念的念去念了,专用耳闻,闻空中的佛号声。佛号不要放到心窝上,也不要放在身上,任何一个部位,把佛号要放在空中听出来,也不要随它念,专用耳闻就行了,然后在加紧念佛,听的佛号声越来越大,就像泉涌一样,声音越来越大,功夫到这种境界时,佛号听着听着突然就断了,这样的境界久而久之出现,功夫到这种情况下,已离三昧还有一箭之地。离三昧就不远了,要加紧念佛,这是事上一心的境界。然后再加紧念佛,体究念佛,向一句阿弥陀佛上,重重体究,切切提撕,越究越切,越提越亲,就是当念佛时,念上三句五句,停下来参究,看这一句佛号是从那里来的?它又落到何处去了,来回体究。然后体究看举底这一念又是谁?反复体究,因缘到时,能念所念突然脱落。证到念而无念的境界,这是理上一心。这也是禅宗讲的桶底脱落,大地平沉,虚空粉碎,打开本来,见自本性。过去古人讲,悟后空空无大千,大地也没有了,大千世界也不存在了,圆托托的一大光明藏,这就是见自本性。过去古人修行的过程,见性的经过。给大家学学,我也没有证道。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三)》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