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and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
47USANaropa University
48USAUniversity of the West
49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Van Hanh Monastery
50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Hanoi, Non Nuoc Temple
51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Thua Thien-HueHong Duc Temple
52VietnamVietnam Buddhist Research Institute
53VietnamHo Chi Minh City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4VietnamHanoi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5VietnamHue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6VietnamCan Tho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7VietnamLam Dong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8VietnamBa Ria - Vung Ta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9VietnamBac Lie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60VietnamAdvanced School for Dharma Dissemination
61VietnamKhmer Theravada Academy for Buddhist Studies in Can Tho
62VietnamNational Council for Monastic Education
“佛大国协”在2007年5月27日成立后,已于2008年1月13-15日,召开了第一次的执行协调会;将于2008年9月13-15日召开第一次的正式会议(包含了以“佛教伦理学”为主题的学术发表会,与会员机构间的行政高峰会议),期望在会议期间,能签订各会员佛教大学间的两年交换计画备忘录。近期之内,“佛大国协”将会不断地发展种种各会员佛教大学的合作交流事务,例如:会员资格的相互认证,及行政、教学、研究、扩展的交换交流(IABU, 2008)。
三、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
“佛大国协”成立至今虽才一年多,但无疑地,他已掀起了一股佛教教育的国际交流风。至少,全球已有62个佛教的高等教育机构,参与了这一波的佛教教育新潮流。当这股新潮流将要蔚为风气之时,却有几点值得吾人深思之处:
(1)佛教教育机构的国家分布问题:目前联合国有192个会员国,只有17个国家的佛教的高等教育机构加入了IABU,其他还有许多国家,可能是尚未有佛教教育机构,或是有而尚未加入IABU,不管是何种情形,这都表示了佛教教育还有很大的空间应该去努力(例如:至少在每一个联合国的会员国中,至少有一佛教教育机构加入IABU)。
(2)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问题:这是全球化的普遍性议题,佛教教育也必须面对此问题。例如:在台湾圆光佛学院目前教学所使用的语言是中文,这种高强度的本土化对侨生而言,的确是个学习中文及汉传佛教的好机缘。但是如何利用这么多国家的侨生聚集在圆光之际,适度地安排不同佛教地区文化的多元学习,却也是圆光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或可安排多元文化周,让侨生们有机缘展现其祖国佛教文化的风情,不但有助于同学们相互了解彼此佛教文化的异同,也能帮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其祖国佛教文化的特色与菁华。
(3)对于异质文化的取舍、包容与尊重:全球化,简单地说,就是我们会碰到看法、说法、作法与我们不相同的人,这也就是异质文化的相互接触。此时大家在一起共事,可能就会发生要照我们的作法去作,照别人的作法去作,大家各作各的,或是发展出新的作法大家一同去作。例如出家僧侣吃素或吃荤的问题,则是异质僧团文化相遇的实际问题,大家必须学习了解、包容、尊重彼此不同饮食文化的因缘背景。
(4)注重与异教对话并促进世界和平:全球化不但带来了许多佛教自已内部异质文化接触的机缘,也带了更多异教相接触的机缘。古今中外的战争,多与宗教信仰有关,若能带动不同宗教间的对话,增进彼此的了解与尊重,这对世界和平无疑地有很大的帮助。佛教强调佛陀是一个觉者、老师,而不是神,也就是重于理智觉性而不是崇拜信仰,在这点上,佛教对于“与异教对话并促进世界和平”,着实有较多的优势与空间,这是一个佛教教育家在面对全球化很值得也很有意义去发展的新方面。
四、结语
无疑地,“佛教大学国际协会”应是佛教面对全球化必然的产物,我们深信佛大国协只是无尽的涟漪中其中的一波而已,因为全球化的效应将不断地扩散,并深远地影响地球的每一个角落。希望佛教在这全球化的过程中,能发挥它无限的悲智力量,不但佛教全球化,更能全球“净”化、“庄严”化。而这样的希望,也只有靠佛教教育家才能实践完成了,与佛教教育的耕耘者共勉之!
《佛教教育的未来展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