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ndMahamakut Buddhist University
47USANaropa University
48USAUniversity of the West
49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Van Hanh Monastery
50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Hanoi, Non Nuoc Temple
51VietnamVietnam Buddhist University in Thua Thien-HueHong Duc Temple
52VietnamVietnam Buddhist Research Institute
53VietnamHo Chi Minh City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4VietnamHanoi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5VietnamHue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6VietnamCan Tho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7VietnamLam Dong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8VietnamBa Ria - Vung Ta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59VietnamBac Lieu College for Buddhist Studies
60VietnamAdvanced School for Dharma Dissemination
61VietnamKhmer Theravada Academy for Buddhist Studies in Can Tho
62VietnamNational Council for Monastic Education
“佛大國協”在2007年5月27日成立後,已于2008年1月13-15日,召開了第一次的執行協調會;將于2008年9月13-15日召開第一次的正式會議(包含了以“佛教倫理學”爲主題的學術發表會,與會員機構間的行政高峰會議),期望在會議期間,能簽訂各會員佛教大學間的兩年交換計畫備忘錄。近期之內,“佛大國協”將會不斷地發展種種各會員佛教大學的合作交流事務,例如:會員資格的相互認證,及行政、教學、研究、擴展的交換交流(IABU, 2008)。
叁、佛教教育的未來展望
“佛大國協”成立至今雖才一年多,但無疑地,他已掀起了一股佛教教育的國際交流風。至少,全球已有62個佛教的高等教育機構,參與了這一波的佛教教育新潮流。當這股新潮流將要蔚爲風氣之時,卻有幾點值得吾人深思之處:
(1)佛教教育機構的國家分布問題:目前聯合國有192個會員國,只有17個國家的佛教的高等教育機構加入了IABU,其他還有許多國家,可能是尚未有佛教教育機構,或是有而尚未加入IABU,不管是何種情形,這都表示了佛教教育還有很大的空間應該去努力(例如:至少在每一個聯合國的會員國中,至少有一佛教教育機構加入IABU)。
(2)全球化與本土化的平衡問題:這是全球化的普遍性議題,佛教教育也必須面對此問題。例如:在臺灣圓光佛學院目前教學所使用的語言是中文,這種高強度的本土化對僑生而言,的確是個學習中文及漢傳佛教的好機緣。但是如何利用這麼多國家的僑生聚集在圓光之際,適度地安排不同佛教地區文化的多元學習,卻也是圓光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或可安排多元文化周,讓僑生們有機緣展現其祖國佛教文化的風情,不但有助于同學們相互了解彼此佛教文化的異同,也能幫助學生們更深入了解其祖國佛教文化的特色與菁華。
(3)對于異質文化的取舍、包容與尊重:全球化,簡單地說,就是我們會碰到看法、說法、作法與我們不相同的人,這也就是異質文化的相互接觸。此時大家在一起共事,可能就會發生要照我們的作法去作,照別人的作法去作,大家各作各的,或是發展出新的作法大家一同去作。例如出家僧侶吃素或吃葷的問題,則是異質僧團文化相遇的實際問題,大家必須學習了解、包容、尊重彼此不同飲食文化的因緣背景。
(4)注重與異教對話並促進世界和平:全球化不但帶來了許多佛教自已內部異質文化接觸的機緣,也帶了更多異教相接觸的機緣。古今中外的戰爭,多與宗教信仰有關,若能帶動不同宗教間的對話,增進彼此的了解與尊重,這對世界和平無疑地有很大的幫助。佛教強調佛陀是一個覺者、老師,而不是神,也就是重于理智覺性而不是崇拜信仰,在這點上,佛教對于“與異教對話並促進世界和平”,著實有較多的優勢與空間,這是一個佛教教育家在面對全球化很值得也很有意義去發展的新方面。
四、結語
無疑地,“佛教大學國際協會”應是佛教面對全球化必然的産物,我們深信佛大國協只是無盡的漣漪中其中的一波而已,因爲全球化的效應將不斷地擴散,並深遠地影響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希望佛教在這全球化的過程中,能發揮它無限的悲智力量,不但佛教全球化,更能全球“淨”化、“莊嚴”化。而這樣的希望,也只有靠佛教教育家才能實踐完成了,與佛教教育的耕耘者共勉之!
《佛教教育的未來展望》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