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巴西如来寺弘法功能与展望▪P2

  ..续本文上一页到寺庙吃斋拜拜,无形中寺院变成了公寓、饭店式的地方,或养老院、度假村,失去它原有的传教、办道的功能。

  如来寺以具体发挥寺院的功能,设立图书馆供人阅读典籍;设视听中心、简报室介绍佛教文化史迹;有会议室可以研讨、座谈、开会;有讲堂可以布教弘法、办活动来引导人心向善,以达净化民心的功效。

  另外,继2003年如来寺开光落成之后,为落实本土,如来寺着手筹备如来佛学院,希望给予对佛学乃至中国文化有兴趣的当地人士,提供一个完善、严谨的学习空间,也为佛法弘传南美洲,培养本地弘法人才。亦有假日都市佛学院、监狱布教、生活体验营、禅修营、义工激励营等。

  佛教要在巴西扎根,必然要因应时代潮流,一切设施不但需要保留原有的淳朴与传统,弘法功能更要现代化。从佛法「现代语文化」,走入时代,走入乡镇,乃至贫民窟,使佛法能广泛流传并受用。从传教“现代科技化”,节省时空、人力,应用方法,达到最高效率与成果,增加民众对佛教认识的媒介。从修行“现代生活化”,以服务、奉献、精进、耐劳作为修行,以生活作务为修行,以六度作为修行。从寺院“现代学校化”,使寺庙发挥多项教育、文化等功能,为大众服务,不但是只有观光客度假休闲的好去处,也要能培育莘莘学子,充满人文气息,提供中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三、巴西民族性之特色

  在巴西,对东方文化的接受度虽然很高,也不会有歧视黄种人的问题,但是对于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上,还是有显著的不同。以下提出几点,就巴西如来寺在弘法的过程中,较为常见的东西方文化差异,以“饮食”、“衣着”、“对待”等作为参考:

  饮食:1. 巴西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牛肉外销国,巴西餐当中,肉类是主食。要他们放弃传统、禁肉素食,除非医生诊断必须减少动物蛋白质的摄取,要不就是少数基于环保的观念,认同素食的优点。2.巴西贫富悬殊,65%民众每个月靠底薪(约250美元)维生,甚至只有靠打零工补贴家用。但并不因为贫穷而节俭,反而更浪费、更不懂得惜福。3. 啤酒是巴西人几乎每餐都不可或缺的饮料,酒后驾车肇事,也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以上与饮食习惯相关的三点,跟中国佛教在事相上所要教育的背道而驰。佛教因为慈悲、不忍众生苦而提倡素食;因为了知“一饭一菜,当思来处不易”所以懂得感恩惜福;因为佛教五戒中,饮酒是会扰乱心性,侵犯他人而犯下根本戒,所以受持饮酒戒,利己利人。

  衣着:巴西人生性活泼,爱好自然,尤其在夏天时,前来寺院的游客、参访团,思想观念的开放,对于服装的暴露,常会被禁止进入殿堂内。许多人不会思考到佛教殿堂的庄严性,服装总是过度单薄,比如夹脚拖鞋、露背装等等;尽管众生平等,佛门普门大开,但仍不得不要求民众尊重宗教殿堂的神圣性,而将其拒于门外。

  对待:在东方的孔儒思想熏陶下,尊师重道、孝顺父母、长幼有序是从小所受的教育。在巴西,人与人之间的对待有另一层面的解读,如兄弟姊妹,乃至是师生、父母儿女之间,可以直呼对方名字,甚至是一种亲切的表现。在教育信徒、义工的过程中,中国式上对下、长对幼、旧对新、主对仆的对待,偶尔是华人与巴西信徒之间争执的话题。如何缓和双方见解的不同,以及拉近华人与巴西人之间看法的差距,尚需要时间、空间、义理与实践上的落实,乃至若干年中国佛教在巴西本土化后才可能跨越的鸿沟。

  四、结论

  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地大物博而富有,为世界第四大国,亦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人口有一亿八千四百万人。巴西仅五百多年的历史,有其独特的发展脉络,无论是社会结构、人文思想都是“外来”的,因此,它是一个融合了不同种族、文化背景的大冶洪炉。除了殖民时期的葡萄牙人以及自非洲引进的黑奴,文人政府时期的巴西受到全球化的带动,陆续接受来自各地的移民。

  外来的宗教在每一个社会文化中,弘扬初期经常会受到当地人士异样的眼光与对待。在中国历史上,这种事件是屡见不鲜的,其它国家的历史当中同样也充满这些事例。基督宗教初期教会深受罗马帝国的迫害,但日后以基督宗教为主体的欧洲社会,对许多其它新兴教派也同样予以无情的镇压。人间佛教在巴西是外来宗教,然而并无受排挤的现象,巴西人一般对佛教接受度颇高,由于他们乐观、开朗,对于新事物勇于尝试,就算不适应也无妨,巴西人民容易包容异己的存在。

  佛光山于1992年在巴西成立如来寺后,推动人间佛教在南美洲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事业,将佛光山的社会福利事业导向现代化、制度化、本土化,其成果在当地具有指标性,也受到社会大众的肯定与支持。一直以来,如来寺及国际佛光会合作兴办公益慈善活动,一来促进文化交流,加强民众对佛教的认识并排除错误的迷思,再者弥补政府公部门所提供社会福利资源之不足,作为对社会国家一种奉献与回馈的表现方式,有助于佛教团体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

  现代佛教团体平日不仅诵经拜佛、参禅打坐,同时也积极从事慈悲济世、入世教化的工作,致力弘法利生,将佛陀在人间教化的功能,不只是超渡亡魂往生善趣而已,亦藉由对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社会教化的投入,让社会和乐,如法的处理人生各种事业,积极引导人心向善向上提升。此人间性、生活化的布教模式,在仅16年的发展所呈现的成果,是巴西如来寺人间佛教的特色,也让佛法西来在南美拓荒和奠基。

  [1] Fausto, Boris. História do Brasil, (S

  o Paulo: Editora EDUSP, 2006) , pg. 54.

  [2] 星云大师,“人间与实践”,《人间佛教丛书》,(台北:香海文化出版社,2005),页17。

  [3] 星云大师,“人间与实践”,《人间佛教丛书》,(台北:香海文化出版社,2005),页309。

  作者简介:

  释妙上,巴西圣保罗佛光山如来寺佛学院教务主任。

  

  

《巴西如来寺弘法功能与展望》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