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巴西如來寺弘法功能與展望▪P2

  ..續本文上一頁到寺廟吃齋拜拜,無形中寺院變成了公寓、飯店式的地方,或養老院、度假村,失去它原有的傳教、辦道的功能。

  如來寺以具體發揮寺院的功能,設立圖書館供人閱讀典籍;設視聽中心、簡報室介紹佛教文化史迹;有會議室可以研討、座談、開會;有講堂可以布教弘法、辦活動來引導人心向善,以達淨化民心的功效。

  另外,繼2003年如來寺開光落成之後,爲落實本土,如來寺著手籌備如來佛學院,希望給予對佛學乃至中國文化有興趣的當地人士,提供一個完善、嚴謹的學習空間,也爲佛法弘傳南美洲,培養本地弘法人才。亦有假日都市佛學院、監獄布教、生活體驗營、禅修營、義工激勵營等。

  佛教要在巴西紮根,必然要因應時代潮流,一切設施不但需要保留原有的淳樸與傳統,弘法功能更要現代化。從佛法「現代語文化」,走入時代,走入鄉鎮,乃至貧民窟,使佛法能廣泛流傳並受用。從傳教“現代科技化”,節省時空、人力,應用方法,達到最高效率與成果,增加民衆對佛教認識的媒介。從修行“現代生活化”,以服務、奉獻、精進、耐勞作爲修行,以生活作務爲修行,以六度作爲修行。從寺院“現代學校化”,使寺廟發揮多項教育、文化等功能,爲大衆服務,不但是只有觀光客度假休閑的好去處,也要能培育莘莘學子,充滿人文氣息,提供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梁。

  叁、巴西民族性之特色

  在巴西,對東方文化的接受度雖然很高,也不會有歧視黃種人的問題,但是對于生活習慣、思想觀念上,還是有顯著的不同。以下提出幾點,就巴西如來寺在弘法的過程中,較爲常見的東西方文化差異,以“飲食”、“衣著”、“對待”等作爲參考:

  飲食:1. 巴西是全世界第一大的牛肉外銷國,巴西餐當中,肉類是主食。要他們放棄傳統、禁肉素食,除非醫生診斷必須減少動物蛋白質的攝取,要不就是少數基于環保的觀念,認同素食的優點。2.巴西貧富懸殊,65%民衆每個月靠底薪(約250美元)維生,甚至只有靠打零工補貼家用。但並不因爲貧窮而節儉,反而更浪費、更不懂得惜福。3. 啤酒是巴西人幾乎每餐都不可或缺的飲料,酒後駕車肇事,也是造成死亡率最高的因素。以上與飲食習慣相關的叁點,跟中國佛教在事相上所要教育的背道而馳。佛教因爲慈悲、不忍衆生苦而提倡素食;因爲了知“一飯一菜,當思來處不易”所以懂得感恩惜福;因爲佛教五戒中,飲酒是會擾亂心性,侵犯他人而犯下根本戒,所以受持飲酒戒,利己利人。

  衣著:巴西人生性活潑,愛好自然,尤其在夏天時,前來寺院的遊客、參訪團,思想觀念的開放,對于服裝的暴露,常會被禁止進入殿堂內。許多人不會思考到佛教殿堂的莊嚴性,服裝總是過度單薄,比如夾腳拖鞋、露背裝等等;盡管衆生平等,佛門普門大開,但仍不得不要求民衆尊重宗教殿堂的神聖性,而將其拒于門外。

  對待:在東方的孔儒思想熏陶下,尊師重道、孝順父母、長幼有序是從小所受的教育。在巴西,人與人之間的對待有另一層面的解讀,如兄弟姊妹,乃至是師生、父母兒女之間,可以直呼對方名字,甚至是一種親切的表現。在教育信徒、義工的過程中,中國式上對下、長對幼、舊對新、主對仆的對待,偶爾是華人與巴西信徒之間爭執的話題。如何緩和雙方見解的不同,以及拉近華人與巴西人之間看法的差距,尚需要時間、空間、義理與實踐上的落實,乃至若幹年中國佛教在巴西本土化後才可能跨越的鴻溝。

  四、結論

  位于南美洲的巴西地大物博而富有,爲世界第四大國,亦是拉丁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有一億八千四百萬人。巴西僅五百多年的曆史,有其獨特的發展脈絡,無論是社會結構、人文思想都是“外來”的,因此,它是一個融合了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大冶洪爐。除了殖民時期的葡萄牙人以及自非洲引進的黑奴,文人政府時期的巴西受到全球化的帶動,陸續接受來自各地的移民。

  外來的宗教在每一個社會文化中,弘揚初期經常會受到當地人士異樣的眼光與對待。在中國曆史上,這種事件是屢見不鮮的,其它國家的曆史當中同樣也充滿這些事例。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深受羅馬帝國的迫害,但日後以基督宗教爲主體的歐洲社會,對許多其它新興教派也同樣予以無情的鎮壓。人間佛教在巴西是外來宗教,然而並無受排擠的現象,巴西人一般對佛教接受度頗高,由于他們樂觀、開朗,對于新事物勇于嘗試,就算不適應也無妨,巴西人民容易包容異己的存在。

  佛光山于1992年在巴西成立如來寺後,推動人間佛教在南美洲的文化、教育、慈善、共修事業,將佛光山的社會福利事業導向現代化、製度化、本土化,其成果在當地具有指標性,也受到社會大衆的肯定與支持。一直以來,如來寺及國際佛光會合作興辦公益慈善活動,一來促進文化交流,加強民衆對佛教的認識並排除錯誤的迷思,再者彌補政府公部門所提供社會福利資源之不足,作爲對社會國家一種奉獻與回饋的表現方式,有助于佛教團體在社會上樹立良好的形象。

  現代佛教團體平日不僅誦經拜佛、參禅打坐,同時也積極從事慈悲濟世、入世教化的工作,致力弘法利生,將佛陀在人間教化的功能,不只是超渡亡魂往生善趣而已,亦藉由對公益慈善、文化交流、社會教化的投入,讓社會和樂,如法的處理人生各種事業,積極引導人心向善向上提升。此人間性、生活化的布教模式,在僅16年的發展所呈現的成果,是巴西如來寺人間佛教的特色,也讓佛法西來在南美拓荒和奠基。

  [1] Fausto, Boris. História do Brasil, (S

  o Paulo: Editora EDUSP, 2006) , pg. 54.

  [2] 星雲大師,“人間與實踐”,《人間佛教叢書》,(臺北:香海文化出版社,2005),頁17。

  [3] 星雲大師,“人間與實踐”,《人間佛教叢書》,(臺北:香海文化出版社,2005),頁309。

  作者簡介:

  釋妙上,巴西聖保羅佛光山如來寺佛學院教務主任。

  

  

《巴西如來寺弘法功能與展望》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