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善女人往生传▪P16

  ..续本文上一页有位淡妆仙子手握兰花进屋内,蒋氏就出生了。

  她从小端庄贤淑,言谈举止都合于礼法。每天早晚都很虔诚的礼拜家里的观音大士像,从不懈怠。她也很孝顺双亲,十几岁时,曾两度割手臂上的肉,以救病危的父亲。蒋氏喜欢读书,也很会吟咏诗词,说出来的话语皆清幽美妙。

  嫁了之后对婆婆很孝顺,婆婆死了之后,丈夫也因哀伤过度而亡。于是蒋氏就带著儿子回娘家住,在教导儿子之余,她很勤奋的念佛,祈求母亲长寿。中年时,儿子死了,而媳妇也殉情而亡。于是她就教育孙子,任何事情都讲究礼节,一直到九十三岁,都不曾懈怠。

  平常蒋氏修净业,经常有所体悟。临终的时候,寝室有异香,预先知道死亡的日期,最后含笑念佛,面向西边而逝。

  未死之前,有佛光照蒋氏的身体,还有莲花出现在眼前的奇异现象,并且还有百千只如小鸾凤般的异鸟,飞集到庭院的树上。

  三天之后举行大殓,蒋氏面孔的颜色如生人般,手尚柔和温暖,而且还发出莲花般的香气。

  陶陆氏

  熊润生

  陆氏苏州人。性慈善。夫陶某。子某。皆信佛。女证西。造莲花精舍。氏住焉。晨夕修净。

  同治癸酉。入夏至秋。病不愈。食果饮大悲水。谓子媳曰。我死汝勿哭。多念佛好。

  自知八月十日死。沐浴更衣。设香案。命家人转大悲咒四十八遍。不见余像。但僧众与韦陀而已。遂念佛而终。顶暖。室有异香。

  苏州人陆氏,性情慈悲善良。姓陶的丈夫和儿子也都信佛。女儿证西,造了一间莲花精舍。她就住在精舍内,早晚都念佛。

  同治癸酉年,她的病从夏天一直拖到秋天都好不了,她只吃水果和饮大悲水。陆氏告诉儿子和媳妇说:“我死时你们不要哭,多多念佛最好。”

  她知道自己八月初十要往生,于是当天就沐浴更衣,设了供香炉的桌子,叫家人念四十八遍《大悲咒》。临终时,她见到很多僧人和韦陀护法,于是就念佛而终。当时室内充满了异香,而她的头顶是暖的。

  乐净传

  许来

  乐净道者赵宜人。许遂皋中丞副室也。幼颖敏。黑夜飞针走线。遇佳山水。一往有遗世志。发逆窜武林。携子西斋赴水。遇救不死。

  有老僧指引出。朝峨嵋。礼普陀。师遂翁以求禅理。命名侍摩。闻灵虚念佛。归心净土。坐中不见根身器界。佛号自空流出。风林水鸟。无非佛音。

  闻红螺悟和大师说诸经义。多触发。戒名净证。自号乐净道者。

  集眷属课诵兼禅观。有丛林风。佛七领众时。自谓如在定中。不自知为经行也。

  法云寺倾。发心修建。有放生湖滨。见居民活剥羔羊者。归述其事。道人脱身裘永不服。

  石香禅宿问。念佛的毕竟是谁。机滞。香痛下钳锤。

  了凡首座问。人人有个影子。为甚步步踏不著他。屡答不契。愧甚。月余疑情不释。一夕吹灯。大声曰。踏著了也。

  尝曰。参禅人易蹈空。念佛人恒著有。真了悟者。随愿往生。万牛莫挽。

  病增剧。形消损神炯然。坐九昼夜。知时至。嘱后事纤悉无遗。或曰。何不全体放下。答曰。早自空空。更教放个甚么。

  西斋悲不自胜。道人曰。生死本是空花。痴儿何作此态。

  日午。请接引佛像到。开目注视良久。自以手整巾。怡然逝。顶犹温云。

  乐净道人赵宜人,是许遂皋 中丞的妾。从小就很聪颖灵敏,晚上黑夜中也能刺绣缝纫。每到有好山水的地方,就有隐居修行的念头。当洪秀全叛乱杀到武林时,她带著儿子西斋去投水自尽,结果被救起而得不死。

  后来有老和尚指引学佛,她就去朝礼峨嵋山及普陀山,并拜遂翁为师,追求禅理,得法名侍摩。后来她又听到灵虚子谈念佛法门,于是她又归心学净土。她曾经在禅坐之中,见不到自己的身体及世界,而佛号却从虚空中流出来,听到的风声林声水声鸟声,全都是佛号声。

  她又去听红螺山的悟和大师讲解佛经的义理,而得到很多感触和体悟。她受戒的法名叫净证,而她自称乐净道人。

  平常她教眷属诵经念佛及禅观,俨然有丛林的风范。她领众打佛七时说,她觉得自己好像在禅定之中,不知道自己正在经行。

  法云寺倒了,她发心出钱修建。有人到湖滨放生,看到居民在活剥羔羊的皮,回来后述说此情形。从此以后,她就把身上所穿的皮裘脱下,永不再穿。

  禅师石香问她说:“念佛的人究竟是谁呢?”她答不出来,石香就痛下钳锤磨炼她。

  了凡首座问她说:“每个人都有个影子,为什么却步步都踏不到这个影子?”她屡次回答都不对,因此十分惭愧。一个多月这个疑情都还解不开,有一晚吹灭灯火要就寝时,她忽然大声说:“我踏到这个影子了。”

  她曾说:“参禅的人容易走入空的迷情里,而念佛的人又经常执著于有。而真正了悟的人,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往生,万头牛的力量也拉不回他的往生。”

  后来乐净道人病情日益加重,虽然身子消损,可是精神奕奕,禅坐九昼夜之后,她知道自己要走了,就咐嘱身后事,连细节都讲得很清楚。因此有人就说:“为什么不把一切都放下呢?”她回答说:“早就一切都看空了,还要放下什么呢?”

  她的儿子西斋伤心得把持不住,道人就说:“生死这件事,本来就是虚空的花朵。傻儿子呀,你怎么还这样哭泣呢?”

  到了中午时,迎请的阿弥陀佛像到了。于是道人张开眼睛注视佛像良久,并且用手整理头上的包巾。最后很安详的走了,死后头顶还很温暖。

  陆妪

  申报

  苏州阊门外三乐湾陆姓老妪。年七十余,好持斋念佛。

  光绪丁丑二月十二日。忽自栉梳沐浴。更换衣服。危坐榻前。手持念珠。朗诵佛号。未几。寂不闻声。

  家人至点灯后。呼其晚饭。不应。逼视之,则已闭目而圆寂矣。

  苏州阊门外的三乐湾,有位姓陆的老太太,已经七十几岁,平常就持斋念佛。

  在光绪丁丑年的二月十二日,陆老太太忽然自己梳头结发,沐浴更衣之后,端坐在榻前,手里拿著念珠,朗诵佛号。诵了一阵子之后,就没有声息了。

  她家的人也不在意,一直到晚上点灯之后,家人才去叫她吃饭。见她没有回应,走近身仔细瞧瞧,才发现她已经闭目往生了。

  杨氏

  杨氏幼适镇江吴姓。居北门。中年即喜茹素奉佛。光绪丙子年。染疾。至十二月。困甚。

  其子明通。恳祈地藏大士。愿以己生平诵持之力。为母求生西方净土。并超脱母氏累劫冤亲。杨氏心益感。感奋念佛。至二十四日坐逝。年七十八岁。

  其子于其七期。请众人念佛。至第五日。烛上现莲花佛像。同见者百余人。

  杨氏幼年时即许配给镇江的吴姓人家,嫁后住在北门。中年时就吃素念佛。在光绪丙子年时生病,十二月时,病得很重。

  她的儿子明通,就恳求地藏菩萨,愿意把自己生平诵经念佛等的修行功德,回向给母亲助她往生西方,并同时超脱母亲累世的冤家及亲人。杨氏受了儿子孝心的感动,就更加紧努力念佛。到了二十四日,她就坐著过世了,活了七十八岁。

  明通为母亲做七,请众人念佛。到了第五天,灯烛上出现莲华及佛像,有一百多人看到。

  船妇

  周莲慧记

  船妇某。苦子媳于之逆。诉于船客。客教之以净土法门。且曰。精持佛名。不暇与恶人计长短。即现前解脱也。

  船妇依而行。久之纯熟。佛不离心。一切时皆以念佛为境界。其病也。其死也。其琅琅然念佛而去也。

  有个撑船的妇人,很苦恼儿子及媳妇的忤逆,就向船客诉苦。船客就教她净土法门,并且告诉她说:“很专心精进念佛的话,就会没有时间和恶逆之人计较长短,这样眼前就能得到解脱。”

  船妇很听话,照著去做。念佛念久了之后,就很纯熟,佛号一直不离她的心,任何时间她都不离念佛。后来她生病,一直到死,都一直念佛不断。

  王叶氏

  张宝权

  叶氏年二十一。归蕴香王公。公时劝以念佛。然上有舅姑。兼家事萦绕。弗克专也。

  年四十二。为长子授室。遂置家事于不问。一心持佛名。家饶于财。颇勤俭。恒以纺绩所得。散之贫乏。兼作众善。

  年五十六。微疾。谓长媳曰。汝为我易衣履。诸子因跪床前唱佛名。自亦朗诵不辍。合掌而逝。香气满室中。

  叶氏二十一岁时,嫁给王蕴香。丈夫经常劝她念佛,但由于上有公婆要侍候,兼有家务事要做,因此无法专心念佛。

  四十二岁为长子迎娶之后,她就不再管家务事,专心念佛。家里虽然富有,但她仍颇勤劳节俭,经常把纺织所得的钱财,布施穷困及做善事。

  五十六岁时生小病,她叫长媳替她换衣服及鞋子。儿子们都跪在床前念佛名,她自己也念。在念佛声中,她合掌而逝。死时整间屋子都充满异香。

  于韵之

  童葆澄

  韵之。汉军于氏女。父翰卿。以知府候补江南。为两淮运使书局提调。女十三岁念佛而逝。

  韵之始生。父梦满天霞光。故小字霞官。三五岁即不食荤血。且慈仁戒杀。其性然也。

  幼字梁。卒之年春日。梁有信云。俟韵之十五岁来亲迎。韵之闻之。惨然不乐。遂长悒悒。病于泰州。以六月某日坐而向西。喃喃念佛。预言时日。及逝,期不爽云。

  于韵之是于翰卿的女儿,十三岁就念佛往生了。

  她刚生下来的时候,她的父亲梦见满天的晚霞光芒,因此给她取霞官的小名。她三五岁开始,就不吃荤血,而且天性仁慈,不杀害生物。

  从小她就许配给梁家,她死的那年的春天,梁家有信来说:“等韵之长到十五岁,就要亲自来迎娶了。”韵之听了之后,很不开心。结果忧郁成疾,病倒在泰州。她预言自己六月的某一天要离开。果然,她就在那天面西而坐,口念佛号而逝。

  陈灵开

  童葆澄

  陈灵开。莲语之第二女也。语欲送入海天为法侣。以路远未来。亦能作诗。与姊灵复。同留遗墨在焉。

  乙亥年六月十一日。梦入冥。见三法师与之言修行事甚悉。法师忽以剑画地为深坑。命之跳。跳去即见华严境界。弥勒云。我半月来。已换汝一副翡翠骨头也。

  明日疾。遂但饮水。至期午刻,见韦陀来。遂落发坐堂中。自诵弥陀经…

《善女人往生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