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近代往生随闻录▪P2

  ..续本文上一页作善作恶,现生获福获殃,谓之现报;今生作善作恶,来生获福获殃,谓之生报;今生作善作恶,第三生或第四生,或十百千生,方受福受殃者,谓之后报。后报则迟早不定。凡所作业,决无不报者。转变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罪业,当永堕地狱,长劫受苦。其人后来生大惭愧,发大菩提心,改恶修善,诵经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现生或被人轻贱,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贫穷,与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堕地狱,长劫受苦之业,即便消灭,尚复能了脱生死,超凡入圣。金刚经所谓:“若有人受持此经,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即转变由心之义也。”有弟子患病,自虑佛未念好,恐不能往生。师诲之曰:“汝如此想,西方去不得矣!甚么叫念好?当知十念尚且往生,汝疑自己不能往生,即此一念,就是障碍,就不能往生。念佛之法,重在信愿。只要信愿真切,心中虽未能清净,亦得往生。如江海中水,虽未能了无动相,但无狂风巨浪,则中天明月,即得了了影现矣。”

  一九二八年,师离普陀,居苏州报国寺。一九三○年,至灵岩山。诲人学佛,唯主敬存诚,深信因果,念佛求生弥陀净土。其言如布帛菽栗,未可一日离也。一九四○年农历冬十月,谓众曰:“吾老矣!灵岩方丈,不应久悬。”众推妙真,乃择日上位。初选十一月初九,师曰:“太迟了!”再选十一月初四,师谓是日“我自有事”。又复重选十一月初一,师曰:“可矣!”至初一日,师亲率众职事送妙真上位。行礼如仪毕,示微疾。初四日上午一时三十分,由床上坐起云:“念佛见佛,决定生西。”呼水洗手毕,起立言:“阿弥陀佛来接,我要去了!”即由床沿步坐椅上。侍者云:“未坐端正。”师复自立起,端身正坐,低声念佛。妙真至,师嘱云:“你要维持道场,弘扬净土,不要学大派头。”尔后即不复语,惟唇动念佛而已。延至五时,如入禅定,笑容宛然,在大众念佛声中,安祥逝矣。世寿八十,僧腊五十九。荼毗,三十二齿全存,五色舍利数千粒,塔于灵岩。师创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五百余万册,佛像百余万帧,遗著“文钞”近百万言,皈依弟子数十万人。世推净土宗十三祖。

  弘 一

  弘一,名演音,籍浙江平湖。俗姓李,字叔同。先世营鹾业于天津,遂寄籍焉。早岁留学日本,专研音乐美术。返国后,执教于北洋高等工业专门学校,并主上海太平洋报笔政。复应浙江师范学校之聘,主任音乐图画七载。一九一八年,出家于杭州虎跑寺,时年三十九。受具于灵隐。慨律学久衰,发愿弘律,绍隆僧种。恒以生弘戒律,没归安养为职志。说法惟务切实,注重因果,不尚玄谈。其在“闽南十年之梦影”中说:“佛教的基本原则,就是深信善恶因果报应的道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同时还须深信佛菩萨的灵感。善恶因果报应和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虽然很容易懂,可是能彻底相信的却不多。这所谓信,不是口头上说说的信,是要内心切切实实地去信。这很容易明白的道理,若要切切实实地去信,却是不容易的。我以为无论如何,必须深信善恶因果报应和诸佛菩萨灵感的道理,这才有做佛教徒的资格。须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种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又须知我们一个人所有的行为,一举一动,以至起心动念,诸佛菩萨都是看得清清楚楚的。一个人若能这样十分决定地信著,他的品行道德,自然会一天一天地高起来。”

  师每劝人专修净土,尝开示云:“佛所说的法门很多,深浅难易,种种不同。若修持的法门与根器不相契合的,用力多而收效少。倘与根器相契合的,用力少而收效多。大多数众生的根器,和哪一种法门最相契合呢?说起来,只有净土宗。若果专门修净土法门,则依仗佛的大慈大悲之力,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速证菩提,这是比较容易得多了。”其说法有如家人对语,尽人能解。毕生事业,集中于弘律。其著作之大者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此书历五年始成。总其著作数十种,汇为《南山律苑丛书》。师于内外典籍,无不贯通,行解相应,而自视常若不足。文字讲说,皆述而不作。居闽南甚久。

  一九四二年九月初四日,示寂于福建泉州开元寺。临终致书与夏丐尊诀别,并赋二偈附于书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以求,咫尺千重。”“问余何适,廓尔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荼毗得舍利一千八百余颗,红白璀璨,圆润耀目。世寿六十四,僧腊二十四。

  兴 慈

  兴慈,名悟云,号观月,亦号瞻风子。俗姓陈,浙江新昌人。家世业儒,敬信三宝。其祖父及父辈以下,全家八人,先后出家。慈四岁,母出家为尼,名常光。姐年八岁,亦出家,礼母为师,名勉持。父昭禅,入天台山诣下方广寺为僧。父未出家时,曾入天台礼祷伽蓝求子,夜梦幼童趺坐膝上,喜而抱之。期年而慈生,时光绪辛巳岁也。慈幼时,由母抚养,长于庵中。七岁,就父读书山中。十四岁,从父出家。次年春,依止从镜和尚,受具足戒于国清寺。旋返石梁习禅观。二十一岁,于中方广寺,听同环法师讲楞严经,宿慧顿发,遂决志究心经教。无间寒暑者数年。二十七岁,应高明寺之请,宣讲金刚,发扬妙义,震惊四座,山中尊宿,靡不赞许。自是应诸方请,宏经讲座,法筵遍于东南。历讲楞严、法华、地藏、弥陀诸经。一九一三年,还天台,重兴中下方广寺。一九一八年,建法藏讲寺于上海,设置学社,创立道场。教弘台宗,行专净土。严订寺规,勒诸碑石,俾垂久远。并为便利沪人子弟攻读,筹设兴慈中学,导世愍物,无微不至。

  一九三一年,应天台诸山长老之请,接任华顶寺,重兴寺务,规模巨集传。惜逢战事,未竟全功。三十年来,弘宗演教,法缘极盛。诲人不倦,皈依座下者,无虑数十万人。律己谨严,居恒讷讷寡言笑。虽居繁华都市,不易山中素抱。淡泊为怀,卓然自立。冬夏一衲,食不知味。以简驭繁,以德胜威。内绝爱憎,外无亲疏,不以贵贱易念,一应之以平等慈心。为沪地佛门所罕见。著有二课合解、金刚经易知疏,并刻印古德经疏数十种行世。一九五○年春,略示衰象,关于华顶、法藏寺两寺未尽事宜,咐嘱其徒慧开负责完成。至农历四月十七日,预知时至,沐浴更衣,面西端坐,于大众念佛声中,泊然而寂。春秋七十。遗骨塔于华顶。一代龙象,犹得瞻仰于白云深处焉。

  德 森

  德森,杨氏子,江西兴国人。年三十一,于福建报恩寺出家。受具于江西宁都湛田大乘寺。为人诚朴。森亲见其师今彩和尚念佛坐化,大为感动,故亦专诚念佛。毕生弘扬净土,不遗余力。恒言:“佛法钥锁,唯在断恶、修善、度众生。此三事外,更无别法。三者各臻其极,即自圆成佛道。”皈依弟子甚众,远及南洋各地。原住上海法宝馆。一九三七年,卓锡苏州灵岩,掩关于山之东关房,足不出户者二十余年。印光大师创建弘化社,印施佛学书籍,得其助力甚多。四大名山志及净土圣贤录三篇,整理编印,皆其力也。示寂前数月,曾印施无量寿经四千册。其时纸张印刷,都极困难,森以毅力,卒告完成。一九六二年十一月,临终前一周,致书弟子云:“不久人世。”并安排身后各事。时略感微疾。十六日临终,命人扶坐,连呼:“决定成佛!”三声,安祥而逝。室有异香,数日不散。遗体坐龛,面目如生。荼毗检得舍利甚多,由弟子取回供养。世寿八十,僧腊五十,塔于灵岩。

  慧 行

  慧行,杭州市郊西溪花坞人。二十岁后,出家于良渚大崇福寺。受具已,于花坞自结茅庵,居三十余年,无事不出庵门。朝暮课诵,寒暑无间,恒持弥陀圣号。一九二四年三月初八日晨,对其徒瑞茂说:“我今日身体不适,替我打盆水来洗足。”洗毕,跏趺端坐,念佛而逝。世寿八十六。

  寄 东

  寄东,安徽人,貌魁悟,性豪爽。曾从戎,任团长。新婚三月而妻亡。悟世无常,乃出家。受具后,住持南京灵谷寺。有权贵来访,执事僧为备新衣,请于明日接见。东拒之。只身赴南洋,卓锡于槟榔屿。人见其貌古神清,定慧非凡,言简而义超,皈依者甚众,为建极乐寺,香火殊盛。东厌其烦,复回国。得檀越之助,于安徽黄山觅一兰若,一住十年。后拟重游槟榔屿,至沪待船。因九·一八军兴而阻,寄住上海佛教居士林。林中启建佛七,请东开示,为讲说心经要义,闻者叹服。一日谓林友邵联萼曰:“借汝办公室暂住三日,我要往生西方净土。”联萼不之信,问曰:“师有把握否?”东曰:“我不诳汝。”因令将房门反锁,三日内勿送饭食,联萼尊嘱。第二日,从门隙窥之,见其尚有呼吸。迨第三日下午四时窥之,则已作吉祥卧而逝矣。翌日探其顶门,犹如火灼。

  觉 照

  觉照,浙江仙居人,中年出家于天台国清寺。其妻亦为尼。照恒破衲敝屣,不事盥洗,人皆恶其邋遢而远避之。常持金刚经,念佛号,修密行,不使人知,人亦莫之知也。惟与看山道友银火相善。遇有檀越来寺斋僧,则走避之。一九三八年春,一日,出其所蓄银币二百五十五圆,交与常住充斋粮。谓人曰:“三日后,吾去矣!”并将古玩茶杯一只,水晶镜一付,宝剑一口,分赠道友。剃发沐浴,以待示寂。要求寺中职事,给与棺材一具。越二日,嘱所相善者玉凯、银火二人曰:“明晨打四板时,来寮房唤一声。”届时往唤。照则穿海青,披袈裟,整冠履;香气四溢,见者肃然。两人陪照健步至大殿,随众做早课毕,遍礼寺内各殿堂佛菩萨罗汉像,至伽蓝前,俯伏不起,掖之,已逝矣。寿七十六。

  显 根

  显根,浙江温岭人。不识字,中年出家。初嗜烟酒,后净戒行。居天台山灵峰庵。凡国清、华顶、高明诸大丛林,有经忏佛事,必请根参加。人只知其善梵呗,不知其精修梵行也。根每逢人,只称一句阿弥陀佛而已。一九三九年春,忽向山中诸庵僧告假云:“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近代往生随闻录》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真爱与慈悲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