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四)▪P4

  ..续本文上一页《涅槃经》及其他的经典,也都能够读通。明证于是告诉老和尚说:“我想要尽形寿乞食,供养老和尚,以报答师父的恩德。”当天晚上,老和尚就不知去向了。

  明证每天诵《法华经》一部,每日只吃两餐,除了三衣、经典和钵之外,不作任何的积蓄。凡是人家布施供养他的,得到之后就马上施舍出去。如果有人和他说话,只是和他微笑而已。如此精进简朴地修行,有三十年之久。有一日诵经,神情不悦的样子,弟子问他原因,答说:“我持诵经典一生一世,期望求生净土,难道还要堕入红尘吗?”于是更加精进诵持三年。有一天,突然拍桌子大笑说:“我现在不到红尘去了!”

  后来前往参谒云栖莲池大师,回来走到山谷之中的时候,告诉侍者说:“你回去告诉徒众们,我明天就要去了!”第二天,徒弟们都赶到山中,明证问说:“现在是什么时辰?”回答说:“正午!”明证于是命令徒弟准备热水,梳洗沐浴,然后端坐念佛,诵“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诵到“清净大”即闭口不诵,此时大众都听到空中大声地诵:“海众菩萨”,并传来浓厚芬芳的异香,而明证已经合掌往生,如入禅定一般。七天后,开龛柩,当时正值炎热的夏天,但是相貌仪容宛如生人。享年五十岁,时为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西元一五九三年)。

  明证有一位弟子真定,字静明,出家后秉受师父的训示,精进勤奋地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同时又礼拜《华严经》、《法华经》以及诸经典。恭造佛像并且斋僧,修习种种苦行。年七十二岁时,预先说明往生的日期,到那一日,果然面向西方,念佛而往生。(理安寺纪)

  明 明玉

  明玉。字无瑕,俗姓刘,西蜀(四川)人。出家后,到处参访名山,参究叩问诸善知识,精进苦行超乎常人。曾礼拜《华严经》、《法华经》,一字一礼拜。明神宗万历二十三年(西元一五九五年)正月,忽然告诉弟子说:“我业缘系缚于娑婆世界已经七十二年,而今将要归去了!”于是断绝食物,不停地念佛,念了十日,声音响亮犹如洪钟。临命终前,沐浴之后端身正坐,持念珠念佛,声音渐渐地忧伤急促,不久突然大声地说:“佛!佛!佛!倒驾铁牛归佛国!”声音断绝后即往生。(憨山梦游集)

  明 法祥

  法祥。字瑞光,俗姓周,绍兴(浙江)嵊县人。年少就有出世的志向,参访啸岩老人,啸岩开示他念佛法门。于是剃发出家,居住于南岳衡山的侧刀峰,形影从不离开山林。专一志向老实念佛,以豆子记数,日夜勤奋精进修行,从不躺著休息,人称他为“豆儿佛”。不久,众人前来聚集而成丛林。明神宗万历三十八年(西元一六一○年)二月六日,要求沐浴,礼佛之后,告诉大众说:“瓜子熟也,正落蒂时!”大众之中没有人明白他的意思。法祥于是进入屋里盘腿而坐,命令大众唱念佛号,合掌而往生,往生时山前听到有音乐声。(憨山梦游集)

  明 袾宏(莲宗八祖)

  袾宏。字佛慧,号莲池,杭州仁和沈氏的子弟。年十七岁,中秀才,以学问德行著称。邻居有一位老妇人,每日念佛号数千,袾宏问她是何缘故,老妇人说:“我的先生持佛名号,临命终毫无病苦,与人拱手作别而往生,因此知道念佛的功德,不可思议。”袾宏从此之后即归心于西方净土,书写“生死事大”四个字,放在桌子前面,以自我警策。年三十二岁出家,拜谒X融、笑岩诸长老大德,参究“念佛的是谁”,有所省悟。

  明穆宗隆庆五年(西元一五七一年),乞食到云栖山,看到山水景色极为幽静,于是定居下来。云栖山本来一向多虎,袾宏为之放瑜伽焰口,虎即不再为患伤人。有一年大旱不雨,居民请求他为大家祈雨,莲池大师回答说:“我只知道念佛,并没有其他的方法。”大众坚持地请求,大师于是就拿木鱼出去,循著田埂而行,称念佛号,即时大雨如倾盆般地跟著下起,随著大师脚步所到的地方即下起雨来。众人非常欢欣喜悦,于是互相聚起来为他准备建材、造立屋舍。四方的僧人也日渐地前来亲近归附,于是此处成为一丛林。莲池大师主张净土法门,痛斥狂禅。著作《阿弥陀经疏钞》,融会事理,统摄上中下三种根器的众生,内容极为渊博深奥。当时有一位名为曹鲁川的居士,写信给莲池大师,其中大略是这样的:

  “夫释迦牟尼世尊有三藏十二部的教典,这就是所谓在广阔的大海,张开众多的网,又所谓有大的仓库也有小的仓库。我们只应该谈大以包容小,怎么可以反过来举一而废多呢?最近我们乡里间有在倡说要经无量劫才可以成佛,只有渐次修行而没有顿悟成佛之事。这种“历劫成圣,必渐无顿”之说的渐教,虽然也是圣人说的,未尝有不是之处。但是以渐教而废弃顿教之法,那就有差错了!尊者(指莲池大师)您内心秘密地体悟圆顿的教法,而外在显示净土法门,诸佛也是有这样在度化众生,这是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奈何最近以来这些听教的信众,只想要以阿弥陀佛一位圣人,而尽废其余的十五位王子(注:《法华经》(化城喻品)中,大通智胜佛有十六王子,皆已成佛,阿弥陀佛是其中之一。)。以净土一部经典,而废除三藏十二部的所有经典。那么这是不才如我者所不愿听闻的。

  当今虽然是末法之时,然而众人的根机,难道没有利根、钝根的差别吗?有如释迦世尊,为大迦叶、为憍陈如,他的说法是如此。为善财、为龙女,他的说法又是另外一种。《楞严经》中,二十五位圣人,各个证得圆通,而文殊菩萨所称叹的,又是不一样。正是所谓的昨日定,今日不定。又所谓说:我是空,而且又不是空;说:我是有,而且又不是有。这就是能够善巧方便应机说法,而不专执一门为主。活活泼泼地,如水上葫芦一样,按了就转动,限制不住它。假如像木桩钉住一点、守住一个洞窟,怎么能够利益人天大众呢?我所期望的,希望尊者您,为凡夫大众开示净土法门,而遇到利根器的就直指最上乘的佛法,能够圆融通达,不限制于一个立场角度。使得大鹏鸟和小麻雀,各自安适于自己的处所,这样不是尽善尽美吗?

  另外,佛陀所说的《华严经》,乃是无上的一乘圆顿教法,是如来称乎本性的究竟了义之说。尊者您却以之与《阿弥陀经》并称,这样好像已经有些不妥当。您又因此而著作论疏(指《阿弥陀经疏钞》)赞叹高推极乐净土,使净土法门凌驾于华严之上,所谓的“朱紫混淆”大概就是说这种情形吧!因此我同时期望尊者您,为净土根器的人说净土法门,为华严根器的人说华严,大家不要互相讥诮攻击,但是也不要相互混杂纷乱,这才是真正的流通佛法,才是五教同时宣扬,三根全部摄受,何必一定要刻舟而求剑(指因无知而用错误的方法,去追求想达到的目标。),弹雀而走鹞(指因小失大)呢?”

  莲池大师回信曰:“华严具足了无量的法门。而求生净土,也是华严无量法门中的一门。就时代的机缘而言,我们的本意是要藉由此净土法门而入于华严的境界,并非是要推举此一法门而废除华严。你来信说我以《阿弥陀经》与《华严经》并称,因此而有著作论疏,使净土法门凌驾于华严之上,如果真有这样的论著,此论著又是谁作的呢?要知道,华严就如同天子,有谁能使王侯大臣种种百官,凌驾于天子之上呢?就算是我也不曾使之平等并称啊!我在《阿弥陀经疏钞》中,特别说明了华严是究竟圆满的道理,而《阿弥陀经》只得到此究竟圆满的少分,是华严经的眷属之类的,因此两者不是并称的。

  其次,来信又说,应当随著众生的根机给予教化,为适合净土的人说净土,为适合华严的人说华严,此意甚妙。但是其中有两个意义:第一、“千机并育”,千种根机的人都能够得到教化,这乃是如来出现于世间的大事,并非敝人我所能作为的。因此曹溪六祖专弘直指人心的禅法,岂是六祖不能通达其他的教法?慧远大师建立东林的莲社,也不是只会接引钝根的人。至于云门、法眼、曹洞、沩仰、临济,虽然五宗同出于曹溪六祖之根原,然而其教授指导众生的方式也稍有差别。各个门派祖师,施设不同的方便教法,本来就是这个样子,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何况是像我这样一个凡夫呢?如果随便地学习古人,昨日定,今日又不定,散漫而没有一定的师承,多变纷乱而不专一。名义上说是要利益众生,实在是误人子弟。何以故?“我为法王,于法自在。”只有法王才可观察众生根机给予不同的教化。我们自知是平民,却要号称国王,这就不可不谨慎小心了!

  第二、演说华严则必然收摄净土,说净土也一样可以贯通华严。因此说华严的自己专说华严就好,说净土的就自己专说净土,这固然也是可以并行而不违背的。然而现今之人只知道华严比极乐净土广大,却不知道阿弥陀佛即是毗卢遮那如来。另外,龙树菩萨入出龙宫诵出《华严经》,而却愿生西方极乐世界。普贤菩萨为华严会上的法王长子,却又愿生西方极乐。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一同辅佐毗卢遮那佛,号称华严三圣,也同样愿生西方净土。这些都有确切的依据,就如同明月星辰一样的明白清楚。居士你将提倡华严使之风行四方,而却与文殊、普贤、龙树等菩萨的愿力相违背,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

  况且李通玄长者所著的《西方合论》里列出十种净土,极乐虽然说是权宜,而华严权实融通、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因此淫房和杀生之地无非是清净的道场,何况七宝庄严的极乐世界呢?婆须密多以淫欲度众生,尚且皆是古佛示现的妙用,何况万德庄严悲智具足的阿弥陀佛呢?居士你游戏于华严的无碍法门之中,而却碍于极乐净土,这又是我所不能理解的。我和居士你同为华藏世界的莫逆之交、同道良友,而居士你却不明白我区区之心。而且我又愿意拉居士为极乐世界清净莲胎的骨肉兄弟,希望居士你不要置我于外啊!”

  曹鲁川居士又写信来说:“诸多不是究竟了义的经论,例如普贤行愿品和《大乘起信论》,都称赞演说净土法门,这岂是没有原因的?然而在…

《净土圣贤录易解 (往生比丘第三之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