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生的智慧越弱,断除烦恼的能力越差。所以修慧必先习定。
慧能净戒
世尊曾经将戒与慧譬作左右手,可以互为清洁;戒能净慧,慧能净戒也是这样。持戒时如果没有慧,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其一,持邪戒,如有人认为每月十六日出门不吉利,所以十六这一天持不出戒,再急的事件也不出门。再如有人听算命先生的话,认为坐飞机对他不利,所以终身持不坐飞机戒。这都属於持的不净戒,因为持类似的戒毫无价值。其二,即使持了净戒,若无慧,把戒看成是疆化的教条,给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如根据传统,中国的出家人是食素的,当然不能吃荤,但古代有一位有道德的高僧,主持一个一千人的大寺院。一次他在斋堂和大众一起过堂吃饭时,看到碗中有一只煮熟了的耗子。根据清规,这位高僧当然不能吃”耗子肉“,但如果他当场当众宣布他碗中有一只耗子,过堂吃饭的一千多名僧人便会再也吃不下饭,甚至会呕吐!这时,这位有道高僧就需要有智慧来处理这件事。他一声不响地把耗子吃下去。这就是流传千古的“大和尚吃耗子"的故事。
再譬喻说,戒律规定比丘是不可以接触女人的身体,但发心供养出家人的又是女众占多数,所以在泰国,出家人专门有一块布,当比丘接受妇女的供养之前,把布放在地上,妇女把供养之物品放在这块布上,退到一边,然後比丘才拿起食物,接受供养。譬喻,如果一位比丘见到这位曾供养过他的妇女落水,是持戒见死不救呢,还是把她先救起来再说。这就需要智慧。
“三学具足者,是比丘正行",以戒持身、以定澄心、以慧断惑,这才算是均衡修学。小乘断惑修行的次第,有的地方,更在戒定慧三学之外,加上身的项,成为身、戒、定、慧的次第,这在修行的方法上说,实在很有道理。本来,诸法的次第,是相因而生;因观身而持戒,由戒而生定,由定而发慧。凡是一位修学佛法的人都应该知道诸法无常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不例外,一不小心,就会出问题,经常腰酸背痛,逐渐衰老,因此种种痛苦便产生了。本来身躯是四大、五蕴的假合体,而凡夫执著我和我所,所以无边无际的惑业,也就循之而起,於是贪恋爱著,就永难解脱了。然後才能产生危机感,产生以不坚实的身躯,换取坚实的决心。
三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学佛的最终目标是为了证涅槃,而戒定慧三学是通往涅槃城的唯一道路,它是我们闯过生死轮回苦海之舟。所以说戒定慧三学对每个人的了生脱死极为重要。不仅如此,在我们成佛果之前,如果我们能巧妙把戒定慧三学的原理运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那将对我们的工作、学习、家庭、处世为人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首先从持戒谈起。常有人跟我讲,”做一名佛教徒是好,但每想到那麽多清规戒律,这样不行,那样不可以,搅得我麻烦透了,还不如不学佛好,非常自由自在“。还有一些教徒归依三宝後,为是否要受五戒而伤脑筋。可是他们有所不知,五戒中的前四戒为性戒,其意为,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无论你是否教徒,此四戒都是人类必须遵守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更重要的是佛教中所讲的清规戒律,就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刚开始遵循有规律的生活,会有不自由的感觉,但持戒守规范,从长远来说,会换来更大的自由。有人因一、二天或一两年不守社会公共规范,图一时之痛快而触犯法律,那换来的可能是二、三十年的牢狱之灾。所以说守戒不是限制了我们的自由,而是为了换取更大的自由。
再譬喻说,我们驾车旅行时,若能遵守交通规则,绿灯走,红灯停,速度也控制得很好,既不会有警察找麻烦,也不会出现交通事故,如此我们就能够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玩得也开心。否则,如果我们不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认为“绿灯走,红灯停"等规则都是人制定出来的,又不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我们为甚麽要遵守它?其必然结果是,不但警察会找我们的麻烦,甚至还有牢狱之灾!更严重的有时甚至会伤命。
同样,我们的一生也是如此。有人常把人生喻为一列火车,当我们出生时,犹如火车从站开出。一般情况下火车按一定的速度行使,表示人生一帆风顺。当火车见到红灯时,它就必须停下来,否则就会出问题,如同我们的人生遇到麻烦时,或者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学会忍耐,有时还须要耐心等待机会,此时我们就应该冷静下来反思:困难的根源是甚麽?下一步应如何走?当火车见到绿灯时,它必须一直往前走,不能停下来。这如同我们的人生,当遇到好的机会时,应该抓住机遇,把握机缘,大胆往前走,成就一番大事业!没有机会时,我们就安安份纷地把自己的本份事做好,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平凡人。如此火车该停则停,该走则走,该鸣则鸣,遵守一定的交通规则,就能顺利地抵达终点站。同样如此,人生也有一定人生规则,一个人若能遵守人生的规则,他就会一辈子平安无事。否则若一个人不遵守人生的规则,他的一生便会困难重重,烦恼不断,此时此刻,若又无智慧观,他不但不会静下心来反思己过,反而会怨天尤人,怪自己命不好。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他没有遵守人生的规则而引起的烦恼。守戒,就是帮助我们遵循人生的规则,从而或得人生的幸福。
同样,日常生活中,我们交朋友、教育子女、与职员相处或夫妻相处都有一定的规则,如果我们随顺这种规则,我们的生活就会充满阳光,否则便会困困重重。经常听到不少父母对自己子女的教育很头痛,说他们不听话,但做父母的是否静下来想一想,自己教育子女的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合与道?如果不符合这个道,就必须改变它,使它合与道。这样教育子女的效果会有明显的改变!
总而言之,戒,是一种规则,它能帮助我们戒掉不良的习气、不好的行为,帮助我们遵守一定的人生规则,使我们获得幸福。反之,如果某人做了他不应该做的事,他就犯了戒,麻烦接踵而至。从这种意义上讲,所谓的烦恼都是因为自己未能遵守规则而产生的必然结果。所以说,烦恼是自找的,不用去抱怨别人。要想去除自己的烦恼,解铃还须系铃人,还须从守戒做起。这就是戒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定,就是心注一境,活在当下,吃饭时吃饭,睡觉时睡觉,同一时间内专心致意做一件事,这就是定。做任何事件,若无定力,便一事无成。学习、做生意、学佛、诵经等都一样,无定力则易乱,乱则难成就大事。
智慧由宁静而生,只要我们静静地坐五分钟,就有功效。从前有一位老太太,住在庙旁,经常听法师说静坐是如何的好,但一直都忙得没有时间去做静坐。一天,她来到寺中,跟法师讲,想和其他人一起静坐,体验一下静坐是否真能给人带来智慧。当她坐下才五分钟,就慌忙起身离开寺院。後来那位允许她静坐的法师问她,“我好不容易跟方丈讲,允许你和其他人一起静坐,你怎麽不珍惜,而只坐了五分钟就起身一走了之呢"?那位老太讲:“你有所不知,静坐的确很好,虽然我只坐了五分,但连二十年前有人欠我的一笔豆腐账都想起来了。所以忙著去要豆腐账去了"。平时,当我们因忙乱想不起事件时,我们也许会说:“让我静一静",然後就有了主意,这就是开智慧的表现,只不过非常小罢了。
在前一段时期,看到一条新闻,令我很惊讶。这则新闻是对不明飞行物体的专题报导,探讨我们的地球是否真的有外星球人来访,报导的结尾讲,见到外星人的人中,绝大多数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有静坐的习惯。换句话说,如果对於一个经常静坐的人来讲,他与外星球人沟通的机会就很大。这也说明静坐可以扩充我们的视野,让我们见到、体验到更多的东西。所以我们在坐的大家若想要尽早与外星联系,赶紧打坐,这会开发你们的智慧。这当然是我跟大家开个玩笑,但静坐确能开发你们的智慧,使你在日常生活把问题看得更清楚。
最後是慧学,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正知正见,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经常有人跟我讲,觉得他们的生活痛苦不堪,非常的苦恼与无奈。其实这都是缺少智慧的表现。譬喻,夫妻关系,当初谈情说爱时,不少人把自己的缺点很小心地隐藏起来,热恋中的人也只看到对方的优点与外表。因此到结婚那一天为止都不能完全了解对方的人的很多。结婚之後,双方在一起,各自的优缺点慢慢暴露出来,有时因不能容忍而叫苦连天,怨声载道,甚至分手。但如果我们用智慧观照一下,就不难发现,只要是人,就会有缺点。没有缺点,就不会投胎为人。所以夫妻双方在婚前若能多了解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看看是否能容忍对方的缺点,再决定是否结婚,婚後又能勇於承认接受对方的优点和缺点,相互谅解,相互包容,痛苦就会大大减少,家庭就一定能和睦。这些都是慧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的具体表现。 【未完待续】
刊载于《澳门佛教》07期
《戒学之重要性之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