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行: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
我们说音响,差的几千元,好的几万、几十万,都是发声音,就是差那么多。差的音响,会发出杂音,好的音响讲话时声音很响,不讲话时声音一点也没有。我们人也是这样。正面的效果很好,负面的效果一点没有,这就是人才;手机很方便,一关就不响,我们人这台机器,关还关不掉,电源不知在哪。很多老太太跟我说,我念佛怎么那么多妄想呢?自己又找不到开关。所以我有时候就拧耳朵,拧鼻子,有的则打头,不行就讲,讲到他心里面去找开关。
为什么我们说帽子要取下来,因为这大殿是佛所在之处。还有的说天冷,天冷就是看你修行功夫的。在欧洲,天气比我们这里还要阴冷、潮湿,那西方人是修什么的,西方人很简单,我们东方人在修的,西方人也在修,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东方人是光讲而不去做,所以被西方人称作“东亚病夫”。
西方人在做,我们会觉得西方人很开放,其实真不是那么回事。我们看弘一大师的电影《一轮明月》,弘一大师俗名叫李叔同。他没出家前在我们杭州慈善学校开美术课,校长是西方留学回来的,他能理解,但有的老师就不能理解西方艺术,就说这是“伤风败俗”,但是李叔同就说,画裸体是进入西方美术最神圣的一步。西方人的观念就是一个人你不能遏制自己恶的本性,人性的本能的缺点你不能超越它的话,你怎么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裸体美术,就是看你是不是起心动念。
甚至我们知道,看这西方的艺术,很主要的就是这芭蕾舞,芭蕾舞就是那女的穿得很紧身,裙子是翘起来的,男的也很紧身,下面穿的就是紧身裤,还专门男的要抱着女的跳,有时这样姿势、那样姿势抱着,你有没有看到那男的跳着跳着有生理反应的?——不会的,会的话还得了了。西方人讲“绅士风度”,就是这样子的。中世纪的人,法国人、德国人、英国人,男的腿就是露出来的。我们中医讲,“人凉脚先凉”,男人最怕脚凉的,你如果不注重修道德,如果没有修养的话,你不能够把本能转化成生命的高层次的话,腿肯定会凉的。
西方的歌剧是不拿话筒的,靠的是自己的功底,就是几千万人不拿话筒唱,大家也都听得到,说明他才是歌唱家;我们京剧和一些地方戏剧,也都是靠嗓子,身体好。形体上做打唱念之外,最根本的,人要有道德,每一个生命都有它的本能,怎么样克服它的本能,这就成为文明,人也是这样。人的所有文明,不离开这个根本的东西。
所以东方西方,这个根本点是一样的。我们佛教讲“杀盗淫妄酒”五戒,这是一切戒的根本,也是我们人类文明的根本。
(二)弘法度生,每一天都是崭新的
现在新的一年来了,猪年来了,猪还奉一个“金猪”,去年拼命地结婚,结婚人多得连酒席都订不到,都准备要生金猪儿子、金猪女儿。“猪”要做“金猪”,人要做草包,那是不值钱的。
有师父跟我说,过年了嘛,可以放松两天。我说没有放松的时间,出家人没有节假日,也没有世俗人说的过年不过年的,哪一天不是新的——每天都是崭新的。所以我们佛教徒,每天都是新的,每天都需要反省,我们生命中缺点还是很多很多,向上走越走越光明,只此一条路。生命最了义的快乐,改正自我的缺点,丰富自我。
如果把佛法当宗教,别人都以为是一种宗教形式,这道理是很浅显的,是指导我们生命的轨迹。每一个生命有生、有死,生,千差万别;死,万别千差。各个都不一样。就像刚才我们静坐,有的人会很开心,有的人则很烦恼;有的在面对寂静的时候,非常愉悦,法喜充满;有的在面对这种安静的时候,寂寞难耐。同样是时间,同样这个空间,会不一样。有没有标准呢?所以佛法讲,“离苦得乐是一切众生最根本的要求”,也可以说是一切生命的本能。众生如果从本能上去要求的话,求生反堕。本来是追求快乐的,因为这个追求快乐的本能,往往在这面前损人利己,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不择手段,这样反过来得到痛苦的因,造下恶了。
所以过去有一篇短文,说一个人有一次他到地狱里去看看是怎么样的,一个长长的桌子上面,放着盆子,里面很好吃的,那个刀叉很长的,你再远的地方也能叉到。叉是叉到了,但是送不到自己嘴里,痛苦难耐,你抢我的,我抢你的,抢了之后都送不到自己嘴里。这位又到天堂上去看看是怎么样的。天堂里还是一样长长的餐桌,人人面前有盘子,盘子里面有很好吃的东西,也是一样很长的叉子。外在条件一模一样,但是人不一样。天堂里都是叉到东西往对方嘴里送,相互帮助,每个人都吃得很开心,这就是天堂。地狱里面每个人都自私自利,不想到其他人的。所以说,快乐是在利他当中产生出来的,但是这是需要总结的,如果从本能上来说,不会发现这个规律的,你说这道理,也不深,像窗户纸一相一捅就破,但不捅还真不破。
就像社会上人多人说,“我是唯物主义!”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唯物主义”,但是他哪里知道,讲“主义”的时候就变成唯心的了,他就是这点不觉悟,“我是唯物主义,我是反对唯心的”,这就造下了恶业。当一种规律被他认定的时候,他就本身已经是唯心的了;唯心主义当他总结出事物发展规律的时候,他本身就是唯物的了,当总结了事物发展规律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时候,他就是唯心的,这叫“辨证的唯物主义”,所谓“辨证的唯物主义”,就是既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同时又有主观能动性,又能运用这个规律,所以说两个是相辅相成,用现在的一个话叫做“双赢”。一个真正的唯物的,或者一个真正的唯心的,两个其实是一回事情。不过在研究唯物的时候,注重研究物质的发展规律、世界的发展规律,当成为唯心的时候,已经能熟能生巧地掌握这个规律之后,再来运用它。就像炒股票一样,股票市场有他的规律,研究了之后,再指导我们买哪个股。我这是举个例子,现在搞股票的比较多,我本人是不主张买股票的。但是现在的股票市场,所谓的规律,有时候也是误导的,骗你上当。但是这个世界上,唯物、唯心,它不是对立的,是统一的,就这一点点,世界上多少人不知道,很多甚至年纪很大了,都不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哲学概念。
所以说佛法在这个世间,不要说佛乘、菩萨乘、声闻缘觉乘,我们现在人乘还是不太知道的。佛法,修行上是深之又深,可以很深地修下去,也就是佛法的大海要趟到底,真的很难的,一生、十生、百生也不能究竟。但是要实践,我们要弘扬佛法,把好的在世间上去推广、不好的让大家去警戒,那又是做不完的。所以有一些师父,你说他的修证功夫,不一定很深,但是他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大,为什么?因为这个社会上的缺点很多很多。我常常说,你把这个三皈依的意思吃透了,你去宣传三皈依好了;我们出家人、佛教徒,说香烟不好,宣传戒烟,一辈子忙不完的事情;宣传戒杀放生,劝人吃素,也是一辈子忙不完的。
我们星云大师,前几天有一个很大的见面会,有好几千人。他跟一个基督大主教,还有一位大学教授三个人在台上。主办者标上了一个题目,叫做“当基督遇到佛陀”,最后来问星云大师的时候,大师说:我觉得弘扬佛法,我们做和尚,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我下一辈子来做人,我还要做和尚。星云大师总结了他的一生:他说我刚刚出家,什么是佛法根本不懂的,只不过是为了养家糊口,家里没吃的,到庙里可以读书。他说自己喜欢读书,是为了这个而出家的。正因为读书,研究了很多之后,他发现了真理,开始弘扬佛法。他自己算,从出家到几岁是干嘛,一直到他六十岁近七十岁的时候,他说是自己“哲学的十年”,那时候,他在广播、电视台、讲经说法,常常讲这些哲学的道理,佛教的哲学观。七十岁之后,他才发现,哲学也解决不了问题,最究竟了义的还是佛法,所以在全世界五大洲猛建寺庙、佛学院。现在这个世界上可以说最穷的是星云大师,最富的也是他。他富在哪?他亲自剃度的,就有一千多个出家人,传戒的更是不可计数。为什么说最穷的也是他?他建寺庙不是说信众来护持什么的——借钱,他都是想尽各种办法借,甚至不惜银行贷款,所以有一篇文章,叫“最穷的出家人”,就是他。他担的责任有多大!看,同样是发现了佛教的真理之后,大师就是这样猛力地去推广。
(三)一百零六岁,有爱不老
我这次印了两批书,叫《一百零六岁,有爱不老》(一本要十几元)。讲述许哲他生命的经历。我们大家有没有看过,看了之后惭愧不惭愧。她一百岁才学佛,学佛之前她在做什么,我们佛教徒做到没有。
我那个时候九九年,刚刚出关的时候,在岱山,冬天也是没事。那时候买了一台电视机、一台VCD,放在房间里。那时候光盘刚出来,叫《一百岁的年轻人》,我一看就被她的精神感动得泪如雨下,竟然是这样。那种惭愧,我们佛教徒,受过菩萨戒的呢!我们想的是什么,她想的是什么;我们做的是什么,她做的是什么,我们没不到,最起码随喜随喜她呢,我们做不到,最起码惭愧心要生一点呢!
常言“天道酬勤”,天下勤劳的人,天地善神都喜欢。一个真正在这个世间行得正、坐得正,诸佛菩萨都护念。总算她从一个天主的天女,最后还变成一个佛教徒,真是非常伟大。就那本书,我在慧日寺,我给别人发了很多,我自己仔细看一遍还都没有,只是偶尔翻几页看看。那天是一个工程队的人,没事拿去看了,弄得脏得不得了。他们撤掉了,我们打扫卫生又捡回来,我看着放在那边,想还是烧掉吧。但是烧之前我想看一看,结果翻开一看:太了不起了,不能烧。我说幸亏弄脏了放在那边我才看了几个字,要是好书我还不看,就放在那边,每个人都看一看。有时候真是这样,我讲的这些道理,很浅显的,学…
《2007年新年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