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摩禅说(上)
净明山人讲
圆净居士记
禅人怎样领会经中的禅义呢
我们应用在禅的修证当中,能够体现出维摩居土, 文殊师利等等大菩萨的一种智慧意境,活泼泼地运用到我们人生当中。这一点是维摩诘经里面最重要的核心,能够把这一点学懂了,整个维摩诘经的意境都在里面,我们都可以在现实当中去体现他。
说话不用停一停,你问什么问题,接口就出,无论什么深奥的问题,他是没有一点停滞的,一点障碍都没有,他是随意流出来的,就是智慧无碍。他的智慧圆照无碍,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无论是甚深的秘密法,他都能无碍。一切菩萨怎么做的,菩萨在不同场合应该有怎么体现的,怎么用方便来引导众生,菩萨具足什么威仪, 戒律,什么品位, 他全部通达, 全部明白,没有一点不明白。
诸佛的秘密没有不能证入的,这就是佛一样、诸佛的秘密没有不能证入的地方,都能通达证入。都知道了诸佛有什么秘密,所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游戏神通。游戏神通都具备,大智慧方便都已经得度,都已经超越,都巳经具备种种的方便, 种种的方式, 种种的神通妙用, 种种的大智慧的观照,都能够体现出来,所以说善能够出入。
这位大菩萨都能够自在无碍的,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先作了一个描述,赞叹维摩诘居士是这么一个不可思议的人物。所以难怪大众没有办法跟他对话,没有办法去问候他,那么虽然是这么一位不可思议的大菩萨,但是我当承佛圣旨:你既然叫我带领大家去问候,那么我就去问候吧。于是众中许多诸菩萨和大弟子,帝释天, 梵天, 四天五等等,都这样想: 现在这二位大土, 就是文殊师利菩萨和维摩诘居士共谈佛法, 必定会谈很高深的妙法。那么当时八千菩萨五百声闻, 百千天人, 都跟着文殊师利菩萨浩浩荡荡去见维摩诘居士了。于是文殊师利菩萨和一切菩萨大弟子众,以及天人恭敬围绕, 还有天上的天人入毗耶离大城去了。
这时候维摩诘心里就想: 现在文殊师利菩萨和大众都来看我,我现在这里要作个准备,就用神通力把房间腾空,那么除去所有的侍者,中间只放了一张床,什么都没有,他是不大的房间,装着病相睡在那里示相病相。
那么这里当然有道理的,空了房间,就是说我们觉性是空的,那么放了一张床和人就是显现,侍者都没有,就是说没有任何的法和差别的执着,任何多余的东西都没有,只有一张床,只有自己的身体示现疾病睡在那里,这就是我们的作用,空性中的作用,他是没有伴侣的,独一的没有伴侣的。
这个时候文殊师利菩萨到了,他到了他的房间里,见到他的房间是空空的,没有任何东面-----空无所有,就放着一张床。这时维摩诘居士就问了;” 善来文殊!不来相而来,不见相而见。” “善来”是对他的一种问候话: 你来了,但是你虽然来了,是不来相而来,你没有东西来,觉性的空是不来而来的嘛。不见相而见. 我虽然见到你了,不见相而见,没有见到什么,不见来相,不见去相,这是我们觉性的显现,就是法身大士都是这样的,他的举动静止不唯实相,实相没有来,但是又能够来示现,实相没有见,但是不妨相见,不妨显现,所以说不能来而来,不见而能见,就是法身的妙用
文殊师利菩萨这个时候就讲了: 如是居士,是这样的,如果巳经来了. 就不会更再来;如果巳经去了,也就更不用去。就是说明无来去相. 没有来去相.维摩诘说的话, 就是说共同的相应的智慧意境,虽然表达的方式不同, 道理是一样的。为什么这样讲呢
来者无所从来, 来从哪里来,本性显现的嘛。去者无所至,去到哪里去?没有到的地方。这个有两点要知道的:一个是体性, 是这样子的;一个是我们的心,在作用的地方也是没有来去,不见来去相的。你的心没有来去相见,但是不妨显现,不妨来去,在来去中无来去,才是我们觉性的妙用, 才是大智慧,这个一定要体会到。
你如果动个念: 我来了我去了,就是染污,都是对本性的覆盖,就不叫妙用。比如说:你想起某个人,你觉得在遥远的地方,你只要一个念头去了,你就有漏,就有覆盖。你要在当体就显现,无论是北京还是美国,当下显现,这叫无来去相。你不能产生来去想: 噢,他在那里某个地方,他是谁
好,一个念头一动,已经离开本位了,已经覆盖了。 所以没有来去相。
所可见到的东西更无可见,没有什么可见到,就是讲当下显现, 当体显现。这个一定要悟到的,这个悟到就是遍知, 或者叫圆明。就是我们本性的圆明, 所以说经里面讲:“圆明了知,不因心念。”因为体性是空的,空灵不二, 当下显现叫圆明了知。知道茶杯、知道发生什么事情,都知道,但是不要想到是遥远、不要想到外面,不要想想:噢,他在外面,他是什么?这样一念起你就落了、就偏了、着有了。一个空,一个有,能所就执着了,你要在完全当体。某禅师对你有感应,你不要想到在外面:噢,他在那里对我有感应了,好,你巳经落了!无论在西藏在什么地方,大成就者,他的感应都是当下的,你的体悟也应该是当下的,他是不动身心而遍照万法,你也是不动身心和大德成就者当下相应。你不要想噢:他在西藏,想的很遥远,好,完了, 你就妄想执着了,你得到的只是皮毛,得到的是感觉, 身体感觉了、或者境界感觉了,这都是虚妄的。如果你没有取分别念,当下和上师一样,你契入了他的大光明藏,你也就是大光明藏,你没有区别,这是最迅速的, 最快的。懂得这个,他不会向外求,他即使在佛前求,是显现不是求。显现诸佛菩萨了,他不是求,他不是动妄念,他是一照就知道了。比如说某个人需要他帮助,他一照就显现了。诸佛菩萨也在照当中,当体不二,这是道的妙用。不懂得这个, 都是妄想追求, 都是凡夫习气. 他是不了的,永远会落处的,这点很重要。
文殊师利讲到这里说,先把这个事放一放,我们都是明白人,这个话不用多说的,自己都知道。他说:居士这个病,你能不能忍得下, 有没有痛苦
比如说你治疗后,病是不是减轻了,病不会加重吧?他是问候他,他说:世尊殷勤叫大家向你问候,那么居士这个病是因为什么原因起的
这些在慰问的话里面就是机锋了. 你这个病是什么起的?生病生了到现在有多长时间了?怎么样才能把这个病灭掉
存在与生灭,这些现象在道人来讲, 你怎么体会, 怎么看待、看待自己, 看待别人这些现象
维摩居士这时就回答说了,他说我这个病是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为什么病的显现是愚痴,无明愚痴有业有受。维摩诘居士是没有的,但是他大悲入世,众生有痴有爱,所以有病。为什么要入世啊?和众生同样的生活, 同样的存在,那么则我病生。菩萨以大悲为病,众生以业为病、以烦恼的业生病,菩萨以大悲拔济众生的痛苦、众生的业, 承担众生的苦难,这是菩萨的精神。菩萨不可能没有病的,他入世的时候,总要负担众生的病,所以说以一切众生病,故我病。因为一切众生有病,所以我有病,若一切众生得不病者,则我病灭。如果一切众生病都没有了,我的病才好、才没有了。到了这个地方就是圆满佛的时候,就没有众生也没有佛,没有病也没有不病,超越一切到最究竟园满的地方,就没有这回事了。但是众生总是有病的,所以说你没有到圆满成佛的时候,你总要去度众生的,就是这个道理。而且你总要生生世世受苦的,受众生的苦难的,不然的话你不会圆满。
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菩萨为了众生故,才入生死,为了众生才入生死,大悲大愿嘛,那么有生死一定有病,如果众生离开了病,菩萨就没有病,这个是以身说法,身体的病是外在的,还有心灵的病,知见的病, 境界上的病, 魔病,还有很多。他是借这个来说明的。他说比如长者,只有一个儿子,儿子得病了,那么父母也病了,父母也心疼啊。如果儿子的病好了,父母的病也好了。菩萨也是这样,对于众生的爱,好象爱儿子一样,众生病那么菩萨就病,众生病好了,菩萨的病也好了。又说这个病是怎么起因的,菩萨的病是大悲起。
那么文殊师利菩萨说:居士此室何以空无侍者
你这个房间为什么没有侍者呢
前面问病的原因巳经讲清楚了,是大悲起,那么我们讲如来的房间是空的,如来的座垫是什么
就是大悲,以大悲来显现作用的嘛。所以文殊师利菩萨言:居士的房间为什么这么空啊, 没有东西、没有侍者?
维摩诘居士回答:诸佛的国土和我一样,也是空的. 这句话大家要体悟,诸佛的国土也是空,但是有的人说: 我为什么见到佛的境界、佛的国土有莲花等等?这个是空中的显现, 化相幻相境界相,显现因为众生需要,因为你有业,有分别执着,有庄严想,有功德想,才显现这些。如果你没有这些,诸佛的国土是空的,遍一切处也是空的。这句话体会很深、非常重要。你就不会落在一个概念,哪里是佛的净土?哪里怎么样
有方位有距离、 有好坏有抉择之心,以后要生到那里去,有这个执着心,在这里你悟到了就没有了。因为你就在佛的国土当中显现的,如果你一念相应,一念就显现。无论你显现空的觉性还是显现庄严的妙相,都是因为你的作用而显现。你的作用和佛的作用是全体的。和佛的境界是全体,没有分别的。
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又句; 以何为空呢
这句话就是问以什么为空?我们说以概念吗
以感觉吗
都是虚妄的!以什么为空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以空空。以空故空,就是空尽一切以后,连空也不存在,空也空掉了。佛教讲越三空解六结嘛。椤严经讲的人空、法空, 空空。以空为空,空也要空,空也不可得,这是诸佛的空,是真正的真空妙性.
又问:空为什么还要空呢
空了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把空空掉呢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因为…
《维摩禅说(上)》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