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分别空, 故空”因为在空当中你不分别于空,所以叫作空。你正在空当中你没有分别空,所以说无分别空, 故空。这个地方是真正的关键的地方,悟道人的关键的地方。
又问空可以分别吗
能够去分别吗
对这个问题答是:分别也空啊
分别空的分别也要空,那么这个时候你在空当中不觉得空了嘛。也没有有,也没有空,也没有思考这个问题,没有想到他是什么,就是空里面也没有想到空。就象你在明当中也没想到明,你有大智慧,没有想到我有一点智慧,一点智慧都没有,这就叫不可得。没有觉得我有智慧啊,或者在光明丈里面,你没有觉得有光明。但是众生怎么见, 怎么想都是他的感应,是他的事,对你来讲没有什么,什么都不可得,但是不可得当中具有一切。
又问了:你体悟到这个空空的觉性到哪里求
到哪里得到的
到哪里体现出来的
那么维摩诘居士回答: 当于六十二见中求。六十二见就是邪见, 外道见, 种种杂乱的知见, 都是叫六十二见。那么你的空在哪里求呢
就在六十二见当中。说明什么
在六十二见出现的时候,你还是没有分别,你还是没有取舍,你没有落他的圈套、受他的影响,这才是真空。如果一个事情来了, 一个说法来了,你马上动了, 分别了,你就不叫真空。
那么文殊师利菩萨又问:六十二见当于何求
应该在哪里求呢
答曰: 当于诸佛解脱中求。诸佛的解脱哪里来呀,是因为众生有知见, 众生有烦恼啊!诸佛的法因为众生的缘故,才有可以说, 才有可以解脱的方便。那么六十二见他在哪里体现出来,就是在诸沸的这种解脱中体现出来。
又问:诸佛解脱法门在哪里求呢
在哪里体现呢
答曰: 应当于一切众生的心性中求。也就是说诸佛所有的法是因为众生的心念-----你有不同的心念,他给你讲不同的法,所以四十九年讲了很多,佛本来没有法,也具备一切法,不落两边嘛。但是你需要什么他给你讲什么,所以说诸佛的解脱就是在众生的心性中求的,也就是刚才讲的。求就是体现,众生的心性当中体现出来的,所以说今天讲今天的法,如果你明天这个烦恼没有了,明天佛绝对不会重复讲这个法;明天讲明天的法,对你适合的,有用的法。法就是活的,不是死的,因机而用的,就是这个道理。
这里就明白了,这个真空,这个智慧觉性,是这里体现出来的,如果这三方面,你都通达无碍,都不会受它影响,都是在觉性当中无分别, 无执着地体现它,那么你就是真空。如果你对哪方面不明白, 受他限制,无论是邪道, 外道的知见, 诸佛的解脱法门, 众生的心行,他在你面前表现出来的,你都不明白, 受他影响不叫真空,你的空都不够。所以空不是打座,在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了,叫空。就是在这些现实当中你是空的,,不分别不执着, 不被他影响,这才真正是维摩诘居士讲的空,也就是佛教讲的我们觉性的大空,觉性遍一切处的大空,有的人会想想是不是很大,不要这样想象,就是任何时候, 任何地方, 任何情景, 都是空的,这叫空在现量处, 空在当下,不要想象一个空间很大,这就是妄想了嘛。虚空没有边际,你去想它干什么
要在作用处, 在现量当中体现空,这是大智慧的空,这是作用的妙空。所以说遍知, 遍空,都要这样体会。不是坐下来我去想想美国, 北京什么什么事我却知道,这是妄想。这是外道都有:哎, 从神通来看看, 世界发生什么事,是妄想分别了。换一个意境,我打坐了,我空间很大,什么地球都在里面,这也是妄想境界。这有什么用呢
没有用!要在现量处体现,在作用处体现,这叫遍知和遍空的境界,这个领悟很重要的。
又问:为什么没有侍者
维摩诘居士讲,他说一切众魔以及外道都是我的侍者。这就不怕外道, 也不怕魔了,他们都是我的侍者。唉这句话就很妙了,意思说:我们在真空的妙性当中,他们都是无碍的,他们都是我的体现,而且都是我的侍者,我的作用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讲
众魔者入生死,菩萨于生死而不舍。众魔他喜欢生死啊,他喜欢五欲, 五尘境界,他们菩萨入生死而不舍,就在生死当中,自由白在,不用舍弃生死。这就是形容他们就是我的侍者一样。那么外道入诸见, 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外道象哲学家一样,他有很多知见,喜欢探索知见,一套套道理。那么菩萨于诸见而不动,在你任何怎么讲法, 怎么观点,我都不动,我都明白你什么意思。所以说菩萨辩才无碍,你一开口就知道了什么意思,一句话给你,你就答不出来,你就被他转化了。于诸见而不动,无论什么样的说法,到了你这里,你都不会受影响。
文殊师利菩萨又问了:居士啊, 你的病是什么样的形相, 什么样的病状
维摩诘居士说: 我这个病没有形, 不可见,因为大悲无缘而无所不缘,无所不缘,所以能够应物生这个病。但是对于我没有病, 心没有病。象有的菩萨入世很辛苦, 也生病,他自己没有病, 没有感觉到病,身体很累心不累。就是说我这个病是无形的, 主要是指心;身体是有病的, 示现出和人一样。心没有形状, 也不可见,我没有见到病啊,我没有发现什么病,我的心里面没有一点病,这是菩萨实相法, 法身的一种自然体现。
又问这个病是身合呢
心合呢
意思说是在身体上生病呢
还是在心念上生病呢
是和哪个结合在一起的
维摩诘居士回答说:不是和身体合,身体离故, 我不会住在上面啊,身体是离的,是四大和合,我不会落在身相上。“亦非心合,心如幻故。”不和心合,心是幻的,没有一个主宰的实体,我没有主宰一个心灵,没有这个在。
所以又问:地水火风四大当中你的病是那一大生病呢
回答说: 是病不是地大, 不离地大;水大, 火大, 风大也是这样,不是地大, 也不离地大,他有地大的病相显现, 就是说不二圆融的。相是假的,这个病的体性是空的,但是众生的病从四大起来的,因为有病,所以说我病。众生有病, 所以我病,这个时候, 文殊师利菩萨问维摩诘居士说:作为一个菩萨应该怎么样去慰问有病的菩萨
那么维摩诘居士说:说身体是无常,但是不说要讨厌身体,菩萨不讨厌身体,身体是有一天会死亡的,但是不要讨厌他,要用好他。 即使现在有病,你不要讨厌他,在病中作功夫,在病中去体现幻化相,不住在病上,这也是大悲,替众生受罪嘛,是应该体现的。说身有苦,不说乐于涅槃。我要求涅槃,不生不灭,到极乐世界去,我要讨厌他,我要找到快乐的境界, 快乐的身体,不要这样讲,这样讲,他心里有矛盾:为什么还在世上啊?还要度众生啊?身体还离不开,既然身体离不开,你又要求一个快乐的身体, 快乐的境界,你不是很矛盾吗
不是不现实吗
比如一个人在路上很疲倦,还有很多事要干,但是又一想,我还是回家睡觉好啊,回家吃一顿暖的饭,听听音乐舒服,这样想不是更矛盾吗
更讨厌:现在太累了太不舒服了,不要再去外面, 不要再去工作了……。就是不要产生矛盾的心态。说教导众生身体没有我, 但是说没有我,不要偏在无我上,要去教导众生,要帮助大家,以无我的精神教导众生。说身空寂,但是不要说毕竟寂灭啊,不要灰身灭智, 把身体搞没有了,不要说落在空上, 不再出世, 不再弘法利生了, 不再大悲利乐众生了,不要这样去讲。虽然身体是空寂的,要以身体来体现,要利益一切众生。不要说毕竟寂灭,是生生世世都要体现的。说悔先罪,而不说入于过去。有的初心菩萨,我想起过去作了什么坏事啊,有一种悔意,他说,你悔就悔吧,但是不要回忆过去,你这次忏悔以后再不要想到它了,没有了,过去巳经没有了,不要再回忆过去。以己之疾,愍于彼疾。以自己的病啊,就想到众生的病有多苦。我们现在有修行, 还不烦恼,但是众生有的病,他很烦恼. 就慈悲想到众生的病更苦,怜悯他们的病。应该认识无数劫来受的苦,应当悯念饶益一切众生,拔济众生的苦,是有缘遇到的,帮助他,众生在你的光明当中,转他的业力。回忆自已所修的福报,念于净命,净命就是正命,从生至生,常行正命没有造恶业,没有作不好的事,常常想到作好事的境界,这样人一都有信心:我曾经多少多少世,或者现在,培了多少福,造了多少个善业,这样想起来以后,菩萨就有信心。虽然在病当中,有信心;虽然我有病,但是我只是暂时的,为众生被负业的,但是我的功德,我修行当中的正道, 正行都是在的,都在那里不会磨灭。所以说不要生忧虑, 忧惧,常起精进,当作医王一样,医治他的心里病。有的菩萨受到困难,生了疾病,他有点灰心,有点不安,你怎么安慰他使他精进起来、有信心起来,让他不要讨厌身体,不要讨厌世界,还要继续悯念众生,继续行菩萨道,病好了以后,再去弘法利生。
《维摩禅说(上)》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