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超越死亡·第五章、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P3

  ..续本文上一页佳,因往生者最能够接受的还是自己亲人的关怀。且藉著往生者、助念者的信力、悲愿力,才能感通阿弥陀佛的愿力。故除非不得已之时,最好不单用念佛机或念佛录音带,而旁边无人助念。

   (8)、助念至何时

   一般而言,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八小时,但为确保无虞,可延至十六小时,甚至二十四小时更佳。最正确者为,助念至遗体冰冷,毫无体温,方表神识已完全脱离。若未足十六至二十四小时,即仓促盖棺,倘有回阳现象,岂非于无知之下,置人于死地。捡骨时,偶值尸骨为俯卧者,即因回阳时挣扎所致。为免此悲剧,切勿急忙盖棺、安葬。

   或以为既已断气即告死亡,诸根不再作用,助念有何助益?然则亡者气绝多时,遇亲人赶至而流泪之情形俯拾即是。吾人眼见为死亡,实则仍在弥留状态。有一年轻学子因意外丧生,亡故三日后未婚妻前来,原已如木石之亡者竟七孔流血,可见亡者并非毫无知觉,断气后应持续助念,必有利于亡者。

   断气而遗体未冷透前,值班助念者须严禁家属探摸遗体或哭泣,切不可依世俗之见,谓“不哭,凶星不退。”、“应趁体有余温,早为更衣”或“人死不早搬铺、会欠眠床债。”等迷信言论,铸下大错。此时,大众更应发心,提高音声助念,切勿时时触摸亡者,察其身体何处未冷,致亡者起烦恼。除非深谙加持之高僧大德前来,方可探视其体温若何。否则,须待一昼夜,始可谨慎轻探遗体。俟全身冷透,方停止助念,在佛前代亡者回向,往生西方。

  五、莲华化生

   当一个人世缘已尽时,世俗上称之为“死”!在佛教称之为“往生”。“死”的意思,是说这个人没有了;不存在了。“往生”则不同;往生并不是死,是从此而往彼。就象搬了家,换了房子。从这所旧房子,搬过另外一所新的房子去。

   不是吗?我们每个人的身体,也叫做色壳子,以其有形有色如外壳故,就等于像一所房子,住久了,房子自然就陈旧了,变坏了,这时主人就要换房子了。

   往生,就是从我们这个污浊世界,莲华化生,到清净的极乐世界去;换一个新的世界;换一所新的房子。

   助念送往生,就是替临终的主人,打理搬房子事,从旧的房子,送他到新的房子去。这并不是忧恼事,而是欢喜事;忧恼是凡情,欢喜是道情。

   助念送往生,就是要帮助护送临终者莲华化生,换一个全新的环境去安住。

   往生的简单条件,是凭自己平时念佛的工夫,和临终时大众助念的工夫,加上弥陀的愿力接引,三缘具足,必定往生无疑!

   有一位大德,来佛教医院养病,住了不久,自知世缘已尽,无常将到,预先嘱咐亲友,代为助念。他本人平时也有相当修持,对世情也很看得开,放得下。结果,在助念时,他灵光不昧,回光返照,了悟无生,临断气时,还留下了四句偈语:

   色空俱不著,显现古家乡;

   弥陀入我性,性入无量光。

   说完了偈语,便两目双垂,撒手西归。

   人死本属于哀伤事,像这位大德之去世,使人在哀伤之中,反而又生起了希有心、欢喜心和赞叹心。因为人生早晚会有此一著呢!与其在痛苦呻吟中离去,莫如在安详自在中往生。但是,对于生命的真实面目来说,则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何其奥妙,何其洒脱啊!

  第二节  密宗迁识往生

  除了净土宗的殊胜助念往生之外,还有密宗的“迁识往生”,也是佛教临终关怀的又一殊胜妙法。倘若有缘之人,能于此法得度,亦可往生净刹,永脱生死轮回之苦,究竟到达安乐国土。此法盛行于藏地,尤其是宁玛派与噶举派,特重此法之修习,实为生亡两利的解脱宝筏。有兴趣者,可参阅密教相关书籍,如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书》、张妙定译《明行道六成就法》,以及陈健民《曲肱斋文初集》等文。

  一、何为迁识?

   迁识,就是迁移神识之意,这是密教里面的一种简易的修行方法,修为有成的人,就能够将自己的神识,从身中向头顶上迁出去,而自在往生到诸佛刹土。而修行此法有大成就的人,更可以帮助他人的神识从身内向头顶上迁出,引导其往生净土佛刹,这种方法也叫颇瓦法。

   颇瓦法,又名“转识成就法”、“迁识往生法”。为西藏佛教的重要修行法之一。“颇瓦”就是“迁移”的意思,在藏文中的颇瓦(phowa),意思是意识的转换。藏传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神识自身体九穴脱离,而后轮回转生。神识若自上半身迁出,则往生佛界与善趣;若自下半身迁出,则将转生恶趣。因此,将精神集中在头顶上,让意识自此迁出,此行法即为颇瓦法。

   所谓“转识成就法”,有三等成就的区别:上等,转识成法性身;即于初期中阴境,证入净光明的境界。中等,转识成净报身;即于中期中阴境,证入圣空悲合成体。下等,转识成胜化身;即于末后获取胜善转生身。

   索甲仁波切在《西藏生死书》里面说到:““把意识射入本觉的虚空中”,指的是颇瓦法,这是最常为临终者修的法门,这个特别开示和临终中阴有关。颇瓦法是几世纪来帮助临终者和为死亡而做准备的相应法和禅定法。它的原则是在死亡的那一刻,修行者要把他的意识射出,与佛的智慧心相结合,进入莲花生大士所谓“本觉的虚空中”。这个法门可以由个人来修,也可以由具格上师或良好的修行者替他修。”

   又说:“我发现颇瓦法是关怀临终者最重要和最强有力的法门,受到相当多人衷心的喜欢。目前已经传遍全世界,包括澳洲、美国和欧洲等地。由于它的力量,上千人获得庄严去世的机会。我很高兴把颇瓦法的心要介绍给任何想修的人。

   颇瓦法是每一个人都可以修的法门;它简单易修,也是我们能够为自己的死亡预做准备的重要法门,我常常教学生藉着颇瓦法帮助临终或已经死亡的亲友。”

  二、意识转换

   颇瓦法有很多种,以适合不同个人根器、经验和训练。但是最普遍的颇瓦法,称为“三认证的颇瓦法”:认证我们的中脉是道路;认识我们的意识是旅行者;认证佛土是目的地。

   一般负有工作和家庭责任的西藏人,无法奉献他们的一生在研究和修行上,但他们对于教法却有坚强的信心和信赖。当他们的儿女长大后,他们也接近生命的终点——西方人称为“退休”——就会常常去朝圣或拜见上师,专心修行;他们往往都会修颇瓦法,为死亡作准备。颇瓦法常常被称为不必一生修禅定就能证得觉悟的方法。

   在颇瓦法的修行中,启请的中心是阿弥陀佛,即无量光佛。阿弥陀佛的信仰在中国、日本、东南亚一带都非常普遍。他是莲花部的本初佛,而莲花部就是人类所属的佛族;阿弥陀佛代表我们清净的本性,象征欲望——人类最主要的情绪的转化。深入一点来说,阿弥陀佛是我们无限光明的心性。人死后,在地光明发出的那一刻,心的真性就会显现出来,但并不是我们所有人都熟悉得可以认证它。佛陀教我们如何启请光的象征——阿弥陀佛,是多么善巧方便和慈悲啊!

   这里并不适合说明传统颇瓦法修习的细节,因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由具格上师指导方能修颇瓦法。如果没有适当的指导,千万不要自己修。

   在人死的时候,骑在“气”上而需要一个孔离开肉体的意识,可以经由九孔之中的任何一孔离开。它所采取的途径,完全决定了死者即将转生到哪一道。如果它是由顶轮离开,他就会往生净土,在那儿可渐渐修到觉悟。

   只有在能够给予加持的具格上师指导下,才能够修颇瓦法。要想修成颇瓦法,不需要太多的知识或深度的证悟,只需要恭敬心、慈悲心、专一的观想,和深深的感觉阿弥陀佛示现。学生接受教法,然后修持,一直到成就的征象出现为止。这些征象包括头顶发痒、头痛、出现明澈的液体,头顶周围有发胀或柔软的感觉,或甚至头顶打开一个小洞,传统上可以用一根草插入小洞里,以测验或衡量修行的成功程度。

   有关颇瓦法对于身心的影响,日本科学家元山博博士(  Dr。  Hiroshi  Motoyama  )已经完成研究。他发现,在修颇瓦法时,神经系统、代谢系统和经络系统都会产生生理变化。其中一项发现是:气在颇瓦法上师身上经络流动的模式,很类似具有强大第六感能力的人。他也从脑电图的测量中发现,修颇瓦法时的脑波,跟修其他禅定方法的瑜伽行者大为不同。这些发现显示颇瓦法会刺激下视丘,并停止一般的意识活动,以便经验到深度的禅定状态。

   有时候,透过颇瓦法的加持,一般人也可以有强大的视觉经验。他们会瞥见佛土的安详和光,也会看到阿弥陀佛,这些都是类似濒死经验的情形。同时,就像在濒死经验之中一般,颇瓦法修习成功也可以在面对死亡的时刻,产生信心和不畏惧。

   基本颇瓦法的修习,对于活人和对于死亡的那一刻,都具有同等的治疗效果,随时都可以修,不会有什么危险。不过,传统颇瓦法的修习,掌握时机最为重要。譬如,如果一个人在自然死亡之前,确实把意识转换,那就等于自杀。重点是修颇瓦法的时机,应该是在外呼吸已经停止,内呼吸还在进行的时候;但最安全的作法是在分解过程之中就开始修颇瓦法,然后重复修几次。

   因此,当一位已经修成传统颇瓦法的上师在为临终者修法时,他会观想临终者的意识,然后导引意识从顶轮射出,这时候最重要的是时机要对,不可以太早。不过,修行很有成就的老僧,具有死亡过程的知识,可以查核各细节,如脉、气的流动和身体的热气,以确知修颇瓦法时机已经来到。如果要请上师替临终者转换意识,就必须尽早通知,因为即使是隔一段距离,颇瓦法也可以发生功效。

   许多修习颇瓦法的障碍也许会出现。因为任何不好的心态,或甚至是对财物生起最微细的渴望,都将是死亡来临时修颇瓦法的障碍,所以你必须试着不要让任何最微小的恶念或欲望所主宰。在西藏,人们相信如果在临终者的房间还有任何由动物的皮或毛所做…

《超越死亡·第五章、殊胜关怀——佛法是殊胜之通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