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一股清泉▪P2

  ..续本文上一页仍有多少的忧伤苦闷无法启齿;勤苦的行者在历经观照保任之后,又有多少的法喜感慨难以表达;慈悲的圣者在竭尽全力地宣扬正法,却有多少的真实受用未能展现。

   赞美啊!圣洁的、自由的、豪放的自言自语!

   唉!我并没有强迫你听!如果你能够静静地聆听的话,我还是心存感激和无比喜悦的。

  八、一二三四五

  断臂安心不见心,浑身风疾罪无痕。

  寻求解脱何曾缚?佛性小儿唱空音!

  禅宗初祖在少林寺面壁,神光为法断臂,疼痛难忍,遂乞求曰:“吾心未宁,乞师为吾安心!”初祖说:“将心来,与汝安。”神光说:“觅心了不可得。”初祖说:“与汝安心竟。”神光即于言下大悟,遂传正法眼藏,绍为二祖。

   二祖出道弘法,僧璨浑身得风疾之病,感自罪障深重,前来乞求二祖为其忏罪。二祖说:“将罪来,与汝忏。”僧璨说:“觅罪了无痕迹。”二祖说:“与汝忏罪竟。”僧璨即于言下大悟,身心欢悦,疾病消除,遂传正法,绍为三祖。

   三祖广度众生,道信前来谒见请益,请求说:“不为别事,唯求解脱之法,乞师赐予!”三祖说:“谁缚汝?”道信深自内观,随即说:“不曾有谁缚我。”三祖说:“与汝解脱竟。”道信于言下大悟,遂传正法眼藏,绍为四祖。

   四祖出道弘法,路上遇一小儿,相貌超群,祖问:“汝姓氏如何?”儿曰:“无常姓,是佛性。”祖问:“汝无姓耶?”儿曰:“性空故!”祖知其器宇非凡,遂至小儿家,向小儿父母化缘此儿,度其出家,即禅宗五祖弘忍大师。

   禅,是一束永不凋谢的花朵,是一团缥缈天边的白云,是深山里的一湾汩汩清流,是大海中的一阵狂涛巨浪;是圣者心中的喜悦,是禅者表面的悠然。是滴向莲花的泪水,是负起苍生的力量;是穿越时空的隧道,是回归故乡的桥梁。

  九、末法沉思

  独上高楼望九州,风烟浪起泪如流。

  何方可化身千亿,魔子魔孙俱断头!

  佛陀把慧灯点燃,阿难将其延续下来,历数千年,祖师大德分灯无尽。而如今依旧三藏教典流布全世界,让人们从生活的奔忙和疲惫中得到一丝悠闲的慰籍和豪放的清凉!可是,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人们却在张望迷茫,惊恐失措地喊着“末法时代”的口号,无助孤苦地举着“末法时代”的白旗,凄凉惨淡地奏着“末法时代”的哀乐!因此,许多人都在感受着“末法”的阴森气氛,末法时代也就真的乌烟瘴气了!慈悲的人为此而流泪,智慧的人为此而叹息,勇敢的人为此而奋起!

   但是,总也感到了“无能为力”。问题在哪里?

   什么是“法”?什么是“末”?什么是“末法”?

   佛法是永恒的真理,真理就是亘古亘今、不生不灭,那末法的意思又在哪里?哦!法,还是一样的法,从来不曾成住坏空,也从不曾生住异灭,如经中说:“诸佛出世,佛不出世,法住法界,不生不灭。”这是佛陀的教导。看来,末法是从内心世界来说的:正法时,身心清净;像法时,身心不一;末法时,身心俱疲!

   假如在我们生命的当下,清楚明了,身心顿时欢畅无比,并能感受佛陀的慈悲与智慧,正法时代就已体现;如果只是身体象个修行人的样子,具足威仪,然心神依稀,亦不烦恼,亦不清晰,此时只能算作像法而已;倘若心存懊恼惭愧恐惧,临时求佛声声句句,存心刻意悲号恸哭,此时已是末法行迹。

   唉!假如追随贪嗔恶习而转,忘却觉照,深陷烦恼淤泥。已是“灭法”,岂止末法而已!!

  十、诗与爱

  爱诗不成,爱文不就。

  爱道不会,爱命何如!

  生命给了我自由,我却拿他当玩笑!有人把他当驴骑,有人把他当猴耍,不也妙哉!

   诗魂诗韵诗万象,只有诗骨作不成;眼前活计,身后浮云,心如宝月照空潭,古今事,都已忘。世间万般情景,鸟过长空了无迹。往往事不由人,心不由己。随缘而铸就大错,不变却又难耐寂寞。寂寞,就是前往诗的天堂和禅的世界之关钥,一路寻找光明的诗人。

   每天,除了读书之外,就是闲坐。闲坐消岁月,空谈振精神。打坐时,好象昏昏欲睡,但能突然听到周围的爆破声,每每又是全体身心的粉碎,抛向虚空,毫无色相。这要经历好长一段时间,关键是既要保护他,又要任其自然,直到不用护持、不留痕迹。

   有时候,极大的习气之流冲向我的生活,我看住它,不让它任性的摧残我生命的花园。诗的海洋充满怒涛,我欲乘风破浪;万里关山路,雄纠纠,气昂昂!

   我不是诗人,但我的生命却是一首诗;我能走进诗的世界,但我却听不懂诗的语言。

   诗人啊!把诗写在心里,把诗写在脸上。让痛苦的人充满力量而更加珍惜痛苦,让欢乐的人倍加清醒而继续升华欢乐,让世上孤苦者温馨无尽,让天下有情人感动不已!

  十一、人生三境界

  人生境遇何须料,岁月无痕独自游。

  寄语如今营营客,回光一照是来头。

  人生应该具备三种现实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却并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这最珍贵的三境界了,这是多么可惜啊!

   第一种,看一切事物都能平等,无论善恶好坏,不管是人我彼此,还是高低胖瘦,林林总总之事物,形形色色之人生,都完全是一味平等,无有丝毫差别可言。这是人生内在的第一种境界,明白并能够安住于此境界中,一切粗重烦恼不能沾身,何其快哉!

   第二种,看一切事物都有差别,世上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无论天上人间,还是山穷水复,每一样事件物体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意义,并逐渐学会善加利用。一滴水、一缕丝、一阵清风、一团乌云,都有其独立的地位。物为我所用,非为我所有!因此,不舍一切差别之法,而能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何其幸哉!

   第三种,是将以上两种境界浑而为一,相安无事,求同存异,自他相济不二,相即相从,各有界限而不可分离,浑然一体而彼此清晰,真是不可思议,何其淡哉!

   有的人在一念回光灵明一照,当下就能具足这三境界。但绝大部分的人,都需要从第一第二然后臻至第三。假如一个人活到最后,也还不能达到第一种境界,他的人生简直就是虚度,无论在现实生活中多么荣耀、多么得意,也只不过是一场美梦而已。

   生命的历程,犹如来自于夏季空中的浪漫雨丝,从山泉清澈而汩汩流向江河大海,形成了波澜壮阔美妙绝伦的碧水,在阳光的照耀蒸发下,又回归到空中。就这样,不停地轮回——重复而又新颖!!

  十二、济颠赞

  酣酣醉醉破衣衫,碌碌忙忙整日闲。

  笑笑啼啼尘满面,坦坦淡淡自天然。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此话可作二解:

   俗解:一切世俗凡夫之人,沉迷于酒肉财色之中,梦幻颠倒,不知酒肉财色本性原是空花水月,不知身心世界全体亦是海市蜃楼,以此为真,终日寻花问柳、啖酒吃肉。然又未能真正品得酒中至味、肉里真诠。于是将自己的佛性灵光遮蔽,未能落实于日常生活,徒自酒肉穿肠过,徒将佛祖心中留。是何等冤枉!何等可笑!何等可悲!

   圣解:一切超尘解脱圣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起大慈悲,甘心落草,沾泥沾絮,回转生死海中,度脱如梦有情。打破一切妄想执著,完全不入思维计较;当下体现诸相如幻,随时透露佛性妙用;尘尘刹刹尽是妙相庄严,事事物物无非真如体现。如此,吃饭不作吃饭想,而又不无吃饭,酒肉不作酒肉想,而又不无酒肉。以其心中无有一点尘累,却要为众生说东道西,指明人人心中皆有佛性,经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如此妙用,何等洒脱!何等伟岸!何等悲壮!

   一半脸儿哭,一半脸儿笑。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

   悲哉!善哉!壮哉!

  十三、本觉与生死

  奇奇怪怪一葫芦,非白非黑无赤朱。

  里面不知啥玩艺,没头没面傻乎乎!

  真的好奇怪啊!站在生死这面,看不见本觉;站在本觉这面,也看不见生死。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二者,却能够如此相安无事的并存。就象手掌抓不住虚空,虚空也抓不住手掌,而此二者相依互存不能分离,彼此没有障碍。

   真的好奇怪啊!本觉并没有一个“能觉”和“所觉”的东西,它本来就是这样,不曾动摇,从来没有形象,也没有感官的知觉,也没有是非好坏的判断,也没有染污和清净的样子。但又不是意识分别所能了知的“什么都没有”。

   真的好奇怪啊!一切众生原本都具足这个本觉,就象空气一样滋润着我们的生命,随起随坐,寸步不离。而我们却无缘面对,无从相识!听不见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容颜。

   真的好奇怪啊!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原本是如此的神圣庄严!为何人人都难以体会?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却不知道真正自由和幸福的人是谁?对生命的贪恋,反而成为对生死的恐惧,也不知道贪恋和恐惧的人是谁?

   真的好奇怪啊!生死并没有危害我们,烦恼并没有染污我们;涅槃也没有保护我们,菩提也没有嘉奖我们。而我们却受到了危害和染污,还可以得到保护和受用,并为此精进不已,奋斗不已!

  十四、孤独

  无端往事落秋痕,寂寞思源夜半呻。

  雪浪浑知心际苦,苍茫粉碎诉何人!

  太阳渐渐地从山的背后落下去,松风在耳边如泣如诉,海面上又卷起一层层浪涛,远方那摇曳的归帆,点缀着黄昏的寂寞,碎玉般的浪花撞击在礁石上,溅湿了我的衣服。凄清的孤独悄悄地爬上心头,咬噬着生命的道道防线,直欲闯进灵魂的殿堂,对着自己最为保密的角落,发动了猛烈的袭击!

   渐渐的,渐渐的,感到了力不从心,深深惶恐,深深无奈!残破不堪,凄绝无限!它带走了我的一切,却没有把我带走!它包围囚禁了我,却说让我绝对的自由!这就是孤独留给我的所有!而我却也只剩下了孤独。

   呐喊吧!在孤独中挣扎的人们;高歌吧!在孤独中沉默的人们;赞美吧!在孤独中再生的人们。朋友,如果没有感受过孤独,那你就是一个生命的陌生者;如果…

《一股清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莲花飘香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