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仍有多少的憂傷苦悶無法啓齒;勤苦的行者在曆經觀照保任之後,又有多少的法喜感慨難以表達;慈悲的聖者在竭盡全力地宣揚正法,卻有多少的真實受用未能展現。
贊美啊!聖潔的、自由的、豪放的自言自語!
唉!我並沒有強迫你聽!如果你能夠靜靜地聆聽的話,我還是心存感激和無比喜悅的。
八、一二叁四五
斷臂安心不見心,渾身風疾罪無痕。
尋求解脫何曾縛?佛性小兒唱空音!
禅宗初祖在少林寺面壁,神光爲法斷臂,疼痛難忍,遂乞求曰:“吾心未甯,乞師爲吾安心!”初祖說:“將心來,與汝安。”神光說:“覓心了不可得。”初祖說:“與汝安心竟。”神光即于言下大悟,遂傳正法眼藏,紹爲二祖。
二祖出道弘法,僧璨渾身得風疾之病,感自罪障深重,前來乞求二祖爲其忏罪。二祖說:“將罪來,與汝忏。”僧璨說:“覓罪了無痕迹。”二祖說:“與汝忏罪竟。”僧璨即于言下大悟,身心歡悅,疾病消除,遂傳正法,紹爲叁祖。
叁祖廣度衆生,道信前來谒見請益,請求說:“不爲別事,唯求解脫之法,乞師賜予!”叁祖說:“誰縛汝?”道信深自內觀,隨即說:“不曾有誰縛我。”叁祖說:“與汝解脫竟。”道信于言下大悟,遂傳正法眼藏,紹爲四祖。
四祖出道弘法,路上遇一小兒,相貌超群,祖問:“汝姓氏如何?”兒曰:“無常姓,是佛性。”祖問:“汝無姓耶?”兒曰:“性空故!”祖知其器宇非凡,遂至小兒家,向小兒父母化緣此兒,度其出家,即禅宗五祖弘忍大師。
禅,是一束永不凋謝的花朵,是一團缥缈天邊的白雲,是深山裏的一灣汩汩清流,是大海中的一陣狂濤巨浪;是聖者心中的喜悅,是禅者表面的悠然。是滴向蓮花的淚水,是負起蒼生的力量;是穿越時空的隧道,是回歸故鄉的橋梁。
九、末法沈思
獨上高樓望九州,風煙浪起淚如流。
何方可化身千億,魔子魔孫俱斷頭!
佛陀把慧燈點燃,阿難將其延續下來,曆數千年,祖師大德分燈無盡。而如今依舊叁藏教典流布全世界,讓人們從生活的奔忙和疲憊中得到一絲悠閑的慰籍和豪放的清涼!可是,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人們卻在張望迷茫,驚恐失措地喊著“末法時代”的口號,無助孤苦地舉著“末法時代”的白旗,淒涼慘淡地奏著“末法時代”的哀樂!因此,許多人都在感受著“末法”的陰森氣氛,末法時代也就真的烏煙瘴氣了!慈悲的人爲此而流淚,智慧的人爲此而歎息,勇敢的人爲此而奮起!
但是,總也感到了“無能爲力”。問題在哪裏?
什麼是“法”?什麼是“末”?什麼是“末法”?
佛法是永恒的真理,真理就是亘古亘今、不生不滅,那末法的意思又在哪裏?哦!法,還是一樣的法,從來不曾成住壞空,也從不曾生住異滅,如經中說:“諸佛出世,佛不出世,法住法界,不生不滅。”這是佛陀的教導。看來,末法是從內心世界來說的:正法時,身心清淨;像法時,身心不一;末法時,身心俱疲!
假如在我們生命的當下,清楚明了,身心頓時歡暢無比,並能感受佛陀的慈悲與智慧,正法時代就已體現;如果只是身體象個修行人的樣子,具足威儀,然心神依稀,亦不煩惱,亦不清晰,此時只能算作像法而已;倘若心存懊惱慚愧恐懼,臨時求佛聲聲句句,存心刻意悲號恸哭,此時已是末法行迹。
唉!假如追隨貪嗔惡習而轉,忘卻覺照,深陷煩惱淤泥。已是“滅法”,豈止末法而已!!
十、詩與愛
愛詩不成,愛文不就。
愛道不會,愛命何如!
生命給了我自由,我卻拿他當玩笑!有人把他當驢騎,有人把他當猴耍,不也妙哉!
詩魂詩韻詩萬象,只有詩骨作不成;眼前活計,身後浮雲,心如寶月照空潭,古今事,都已忘。世間萬般情景,鳥過長空了無迹。往往事不由人,心不由己。隨緣而鑄就大錯,不變卻又難耐寂寞。寂寞,就是前往詩的天堂和禅的世界之關鑰,一路尋找光明的詩人。
每天,除了讀書之外,就是閑坐。閑坐消歲月,空談振精神。打坐時,好象昏昏欲睡,但能突然聽到周圍的爆破聲,每每又是全體身心的粉碎,抛向虛空,毫無色相。這要經曆好長一段時間,關鍵是既要保護他,又要任其自然,直到不用護持、不留痕迹。
有時候,極大的習氣之流沖向我的生活,我看住它,不讓它任性的摧殘我生命的花園。詩的海洋充滿怒濤,我欲乘風破浪;萬裏關山路,雄糾糾,氣昂昂!
我不是詩人,但我的生命卻是一首詩;我能走進詩的世界,但我卻聽不懂詩的語言。
詩人啊!把詩寫在心裏,把詩寫在臉上。讓痛苦的人充滿力量而更加珍惜痛苦,讓歡樂的人倍加清醒而繼續升華歡樂,讓世上孤苦者溫馨無盡,讓天下有情人感動不已!
十一、人生叁境界
人生境遇何須料,歲月無痕獨自遊。
寄語如今營營客,回光一照是來頭。
人生應該具備叁種現實而超越的境界,可是很多人卻並不了解自己真正的人生,更不知道這最珍貴的叁境界了,這是多麼可惜啊!
第一種,看一切事物都能平等,無論善惡好壞,不管是人我彼此,還是高低胖瘦,林林總總之事物,形形色色之人生,都完全是一味平等,無有絲毫差別可言。這是人生內在的第一種境界,明白並能夠安住于此境界中,一切粗重煩惱不能沾身,何其快哉!
第二種,看一切事物都有差別,世上沒有兩樣完全相同的事物,無論天上人間,還是山窮水複,每一樣事件物體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獨特的價值意義,並逐漸學會善加利用。一滴水、一縷絲、一陣清風、一團烏雲,都有其獨立的地位。物爲我所用,非爲我所有!因此,不舍一切差別之法,而能更加豐富多彩,絢麗多姿,何其幸哉!
第叁種,是將以上兩種境界渾而爲一,相安無事,求同存異,自他相濟不二,相即相從,各有界限而不可分離,渾然一體而彼此清晰,真是不可思議,何其淡哉!
有的人在一念回光靈明一照,當下就能具足這叁境界。但絕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從第一第二然後臻至第叁。假如一個人活到最後,也還不能達到第一種境界,他的人生簡直就是虛度,無論在現實生活中多麼榮耀、多麼得意,也只不過是一場美夢而已。
生命的曆程,猶如來自于夏季空中的浪漫雨絲,從山泉清澈而汩汩流向江河大海,形成了波瀾壯闊美妙絕倫的碧水,在陽光的照耀蒸發下,又回歸到空中。就這樣,不停地輪回——重複而又新穎!!
十二、濟顛贊
酣酣醉醉破衣衫,碌碌忙忙整日閑。
笑笑啼啼塵滿面,坦坦淡淡自天然。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此話可作二解:
俗解:一切世俗凡夫之人,沈迷于酒肉財色之中,夢幻顛倒,不知酒肉財色本性原是空花水月,不知身心世界全體亦是海市蜃樓,以此爲真,終日尋花問柳、啖酒吃肉。然又未能真正品得酒中至味、肉裏真诠。于是將自己的佛性靈光遮蔽,未能落實于日常生活,徒自酒肉穿腸過,徒將佛祖心中留。是何等冤枉!何等可笑!何等可悲!
聖解:一切超塵解脫聖人,明了宇宙人生真相,起大慈悲,甘心落草,沾泥沾絮,回轉生死海中,度脫如夢有情。打破一切妄想執著,完全不入思維計較;當下體現諸相如幻,隨時透露佛性妙用;塵塵刹刹盡是妙相莊嚴,事事物物無非真如體現。如此,吃飯不作吃飯想,而又不無吃飯,酒肉不作酒肉想,而又不無酒肉。以其心中無有一點塵累,卻要爲衆生說東道西,指明人人心中皆有佛性,經雲:“唯此一事實,余二則非真。”如此妙用,何等灑脫!何等偉岸!何等悲壯!
一半臉兒哭,一半臉兒笑。是哭是笑只有我知道。
悲哉!善哉!壯哉!
十叁、本覺與生死
奇奇怪怪一葫蘆,非白非黑無赤朱。
裏面不知啥玩藝,沒頭沒面傻乎乎!
真的好奇怪啊!站在生死這面,看不見本覺;站在本覺這面,也看不見生死。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二者,卻能夠如此相安無事的並存。就象手掌抓不住虛空,虛空也抓不住手掌,而此二者相依互存不能分離,彼此沒有障礙。
真的好奇怪啊!本覺並沒有一個“能覺”和“所覺”的東西,它本來就是這樣,不曾動搖,從來沒有形象,也沒有感官的知覺,也沒有是非好壞的判斷,也沒有染汙和清淨的樣子。但又不是意識分別所能了知的“什麼都沒有”。
真的好奇怪啊!一切衆生原本都具足這個本覺,就象空氣一樣滋潤著我們的生命,隨起隨坐,寸步不離。而我們卻無緣面對,無從相識!聽不見它的聲音,也看不見它的容顔。
真的好奇怪啊!生老病死,憂悲惱苦,原本是如此的神聖莊嚴!爲何人人都難以體會?追求自由和幸福的人,卻不知道真正自由和幸福的人是誰?對生命的貪戀,反而成爲對生死的恐懼,也不知道貪戀和恐懼的人是誰?
真的好奇怪啊!生死並沒有危害我們,煩惱並沒有染汙我們;涅槃也沒有保護我們,菩提也沒有嘉獎我們。而我們卻受到了危害和染汙,還可以得到保護和受用,並爲此精進不已,奮鬥不已!
十四、孤獨
無端往事落秋痕,寂寞思源夜半呻。
雪浪渾知心際苦,蒼茫粉碎訴何人!
太陽漸漸地從山的背後落下去,松風在耳邊如泣如訴,海面上又卷起一層層浪濤,遠方那搖曳的歸帆,點綴著黃昏的寂寞,碎玉般的浪花撞擊在礁石上,濺濕了我的衣服。淒清的孤獨悄悄地爬上心頭,咬噬著生命的道道防線,直欲闖進靈魂的殿堂,對著自己最爲保密的角落,發動了猛烈的襲擊!
漸漸的,漸漸的,感到了力不從心,深深惶恐,深深無奈!殘破不堪,淒絕無限!它帶走了我的一切,卻沒有把我帶走!它包圍囚禁了我,卻說讓我絕對的自由!這就是孤獨留給我的所有!而我卻也只剩下了孤獨。
呐喊吧!在孤獨中掙紮的人們;高歌吧!在孤獨中沈默的人們;贊美吧!在孤獨中再生的人們。朋友,如果沒有感受過孤獨,那你就是一個生命的陌生者;如果…
《一股清泉》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