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慧光和上出关开示
各位菩萨:
新年到了,先给大家拜个早年!希望大家智慧增长、福德具足!
学习佛法,要开智慧、要具足福德,能够成就这两件事,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发心与坚定的信心。
一、正确发心
正确的发心就是与法相应。《金刚经》经文说,要发心广度一切众生的心,不管是卵生、胎生、湿生、化身、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一切的众生都欢喜与他结善缘,这是发慈悲心。
二、空慧相应
有慈悲心还要有空性的智慧,「度一切众生而无一众生得度者。」做很多善事,利益了很多人,但心里要记得一切功德皆是虚妄,不要执着那个功德。「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因缘和合、没有一件事不是无常变化的。如果我们心执着在那里、苦恼就会相伴着。所以学佛人要有这样正确的知见。
三、心是珍宝
我们会出生在这个世间,就是这个心带着我们来,我们的心,过去修了什么内容,它今生就带着你往哪里去。你要往生天道、你要往生人间、你要往生三恶道,要往生哪里,都是这个心带着我们走。现在在生活里面,我们一切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心所成就的,所以如果我们不用心,是没有办法有所成就。
而当生命要往下一个阶段去时,也是这个心带着我们往下一个生命的里程去。所以,心是我们真正的宝贝啊!真正跟随我们的人啊!不要忘记,自家有宝,这是我们最珍贵的宝。
佛手上拿的摩尼宝珠,就是代表那颗清净的心,摩尼宝珠能成就一切的心愿,所以叫“如意珠”,我们要将这颗如意珠擦亮,不要让它有一点尘埃,这个是我们生命的功课。
四、应如何面对生命?
苦苦恼恼也是一生,为何要苦恼呢?执着也是不可得,为什么要执着呢?平时常常要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自己闭关9个多月,时间很快,本来没有头发的,你看,头发都长这么长了,胡须也长这么长了。无常啊!世间相一直在变,今生是如此,下一生又不知道如何?所以一切法不可得,不可得。
我闭关禅修的时候,发现我们人最难突破的就是当下那一刻,那个心无法觉知眼前的境界是虚妄的,因为当下每一个刹那的觉受是那么的真实,所以众生会苦恼就是被这件事情迷惑了,他认为一切都是真实可得的、可以执着、可以拥有的。但是如果仔细观察,时间这样子流逝.....10年、20年,很快都过去了,就只剩下记忆而已。你还拥有什么呢?临命终了,“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一生跟多少人、多少事结了缘,到了临命终时,撒手归去,什么都带不走,只剩一个记忆:我曾经做过什么?我曾经跟哪一些人结过缘。那就是你内心装的东西,那才是你真正拥有的财富、宝藏。
如果我们平常的生活常常与人欢喜、给人信心,自己内心里面装的就满满都是喜悦、都是欢喜,也没有任何放不下的、没有任何挂念的,所以我们学佛要有这样的体认,这才是学佛真正的意涵啊。
一个菩萨发心要以无量的外在财富、七宝供养一切诸佛、供养一切的众生,但在《金刚经》里说,这还不及一个人开启空性的智慧。为什么?因为世间是苦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人生这样走过来,人生真的有很多苦恼的事;时间是有限的,再大的福报、再大的功德都会过去的,所以是有限量的、不可得的。唯有心清净、自在、快乐,那个才是无限量的。你今生如此快乐自在、来世还是快乐自在。这个功德无有限量,无法用世间来比喻,所以我们学佛应该要这样认知。所以发心要正确。
五、如何生坚定心?
再来就是坚定、心要安住。为什么我们遇到境界的时候突破不了,因为两个事。第一个:犹豫。内心里面犹豫,为什么犹豫?我不知道这样子对不对,犹豫就没办法落实、往前走,所以学佛者平常要多亲近善知识,要听问佛法。不是只有“听闻佛法”,要“听-问-佛-法”!
传统我们一般讲“听闻佛法”,但是在《大般若经》里说---“听问佛法”。我以为字写错了,本来要全部改成“听闻佛法”。但是我在校对的时候,看了很多的藏经,有石头刻的--《房山石经》;纸写的《赵城金藏》;还有另外一部《碛砂藏》。这句话呢:听问、听闻。看了好几遍,许多藏经,不管是唐朝的、宋朝的、甚至后面明朝的、清朝的,有些经文就写“听问”,有些结集它写“听闻”。这些结集的法师难道他们不知道吗?到底哪一个是正确的?
我发现到:应该是“听问佛法”。
"听闻",是单向的。你讲、我听。但听了好像懂,但是真正面对到境界的时候,不懂。所以只是听还不够,还要问!
各位要知道,没有笨的问题,只有我不懂的问题,因为我不懂,所以当我面对境界考验的时候就会形成障碍,突破不了,心里面就开始犹豫,所以要问。
问后要如理思维,但如理思维不是如我自己想的那样子。理,是依佛讲的意思;理,是你平常所观察到的真理实相:世间是无常变化的、缘生缘灭。这是你看到的,但是你心中却认为这世间有个恒常不变的,这样是不如理思维,与平常所观察的事物不一样啊。这不符合佛所说的意思,这样不如理。
思维不只是把它想清楚、想通了,还包括抉择。思维的意思是抉择,抉择善、抉择正确。我现在面对境界时要抉择善、抉择正确、什么是跟法相应的、什么是符合佛所说的,这个叫如理思维。
我们经常念“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我们是皈依三宝的弟子,但是当我们面对烦恼、面对苦的时候,是否“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有没有以佛为依靠、以觉性为依靠?有没有以正法、真理为依靠?有没有以清净的修为做依靠,还是依然故我?用我过去在世间所熏习的那些观念、知见去做抉择?这样子不如理思维,不是真正皈依三宝的三宝弟子。
我们学佛人应该要有这个样子的认知,皈依三宝,尤其是遇到大的困难的时候,正是考验的时候。
修道都有魔考。这个魔考能知道我们真实的功德修的多少,“真金不怕火炼”。所以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如理思维。
思维之后,另外一件事情,要突破障碍,除了理解清楚,能抉择善恶、能抉择正确,下面的就是执行力。为什么能有力量执行?就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
有人来问我,师父我现在遇见什么事情,很苦恼啊。
跟他讲:学习放下!
他讲:师父,我也想放下,但就是放不下。
为什么放不下?因为心没有力量。不具足善根福德因缘,心力很弱提不起来。
所以我们平常修善法,跟众生结善缘,我们要谢谢他、他成就了你的福德因缘。但福德善法很难修,第一个,为了跟他结缘,你要付出的是你拥有的东西。第二个,体力,你要跟他互动。第三个,你的心,你要怎么跟他互动、让他生起欢喜,你做了不见得有好的回应啊。做的过程要能够持久,身体会累、心也会累。这就是你的福德因缘,当你看到你的累的时候,你看到你的福德因缘极限到了,你是到这个程度,所以你的烦恼开始要生起来了。
因为想慈悲利益众生,只要能忍一下,就会增加一些,每次做都再增加一些,这样点点滴滴就会慢慢累积。所以有些小的地方一开始没办法突破,但因为不断在修福德因缘,慢慢就突破了、走过去了。如果这个障碍、苦,用数据化来说,这个是两分的苦,他现在有能力突破,但是到了三分的苦可能就突破不了,这个高了一点、这个苦高了一点,承担没办法。但是他只要在两分,这个苦上不断精进用功、一直突破,那个福德因缘会一直在累积,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三分也突破了。三分突破,四分的苦他一开始也突破不了,所以要多修福,多跟众生结善缘,才会面对苦难的时候,有力量超越、自利利他。当下看起来好像是我在利益他,最后终极得到利益的是你自己。因为人生一定会遇到困难的、苦的,你能不能超越,那不是你外在拥有多少的问题,那是你内心的问题。这个快乐不是外界可以买得到的,是修来的。所以一定要这样点点滴滴精进不懈怠,所以佛经上用了两个字--“勤苦”。为什么用苦,因为勤劳很辛苦啊,一个精进的人,修苦行,身体苦、心理苦,所以要忍那个烦恼苦。
每次看到烦恼来了,要先觉察它:你来了。下面它会来诱惑你,花言巧语的告诉你怎么做。譬如起嗔恨心了,嗔恨心会告诉我说:「骂他!」或者「打他!」「怎么可以让他这样欺负你!」嗔恨心会跟你说理的。那魔很会说理啊,魔境会告诉你:「你是对的!他是错的!你要坚持!你怎么可以认输?」
它花言巧语跟你说道理,然后我们就傻傻的「噢,对!」就把刚才说的那颗摩尼宝珠送给它,「这颗珠子给你吧,看你要怎么安排。」
一般都是自己的心做不了主,被烦恼带着走。
所以我说,它来了,跟它打个招呼:你来了。
下一步,如木人看花。你要像个木头人,看着风景。你要看它讲的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但你就是不反应:「噢、原来还有这种想法!噢、原来还有这种思维、还有这种觉受!」
你会越看越清楚,原来内心世界是如此---它好像魔术师一样,变出种种的样子给你看,但是因为你看清楚了,一切因缘生,因为内心有烦恼、外界有这些境界,所以内心里才会起这样种种的景象。
…
《2011年慧光和上出关开示》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