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余定熙居士編著)▪P3

  ..续本文上一页人道孝道,所以不容忽视!因此各地方的殡仪馆,有赖各地方的贤哲仁者,倡导改进,以建立模范殡仪馆之必要。本文谨略拟改进要点供作参考:1、殡仪馆一切设施、以及房舍、建地、经济等,有困难处,应由当地人士及当地政府予以协助,以期臻于至善之境。2、对亡者禁止采用不人道的处理方式。3、处理亡者的过程,要完全公开,不得秘密虐待,死者家属可以随时监视处理。4、凡家属所不同意的处理方式,应研究改善。5、应以合乎人道孝道谨慎的原则处理。6、在大殓之前,应使死者的骨肉眷属,能不离开死者为原则。大都市应增设殡仪馆,增设平民灵堂,以便家属守灵之用。务使人人真正做到“随侍在侧,亲视含殓”的孝道。这是进步中的社会,所应具有的模范殡仪馆。

  火葬应在七天以后举行

  若是火葬,有天寒天热之不同。天寒七日之内尚未变色,如未满七日即举行火葬,一者,恐余识尚未尽去,二者,恐万一有回阳可能,故须七日以后,最好两星期以后,才举行火葬。天热则易腐烂,可以酌量提早。一般的情形,有于气绝之后,两三天即行火葬者,那是很危险而残忍的事,应该慎重。前哲有谓三七犹有余识,此语固指特殊情形,然亦足为吾人警惕也。

  自己的意旨应预先咐嘱家人

  为一家尊长的人,不要以谈临终的常识为不吉祥,而忌讳不谈,事关临终前后的切身利害,也是人人不可避免的大问题,家庭中男女成年人,都应该了解的。时光很快,尤其老年人要趁身体健康的时候,将本文与家人参考一下,以自己决定的意旨,明白咐嘱家人,最为上策。一般中年以下的人,对此问题可能不甚关切,老年人若不将自己的主张,预先咐嘱家人,则临终之时,心里虽清楚,有话要说,无奈口已不能言语,家人若处理不当,神识会冤枉遭受苦难的。

  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

  临终念佛求生净土,须具自力他力。自力为生西正因,他力为生西助缘。因缘和合,方能感应道交,成就往生大事。

  就自力来说,平时要深信有西方极乐世界,深信有阿弥陀佛,切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切愿见阿弥陀佛。而至诚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求见弥陀。字字句句,从心而发,从口而出,从耳而入,念念相续,无有间断。音韵柔和哀雅,腔声恳苦悲切。念念之间具足欣厌,句句佛号我愿往生,愿佛慈悲加被摄受,愿佛哀悯垂手相迎。弥陀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众生信愿持名忆佛念佛,如子忆母,二忆念深,不相乖异,感应道交,即蒙摄受。无论顺逆苦乐之境,当绝诸外缘,不随境转,一切时一切处,专勤称名。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日久功夫纯熟,临命终时,才能放下世缘,提起念佛。临终若能正念不失,必蒙佛接引,如弹指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病人临终时,旁人为其助念,一者,可助病人提起念佛之心。二者,可助病人忏悔罪障。若业障消除,华台圣众,净土胜境,自然现前。

  临终时,能如平时之真信切愿,有恳切念佛往生的心,这个最后念佛的一念心,就是“自力的因”。

  平时不知信愿念佛之人,或虽信愿念佛,而功夫未能纯熟之人,在临终时,遇善友开导,而心生欢喜,心生正信,发愿念佛,求生净土的心,也是“自力的因”。

  弥陀宏愿,普度众生,极乐世界,清净庄严,便是“他力的缘”。

  净侣善巧开导,令生正信,劝其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净土。莲友及家属为之助念佛号,以及十至十二小时,不移动、不哭泣等,也是“他力的缘”。

  若临终时,自力的因,与他力的缘,能具足不缺,则感应道交,必定蒙佛接引,前念命终,后念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凡符合以上因缘条件者,万修万人去。

  平日虽信愿念佛,但临终时为病苦所逼,念佛的心“提不起”,或贪恋世间情欲以及子孙财物的心,又“放不下”,这就是“不具自力的因”。

  若临终时,没有善友来开导,亦无人助念佛号,又遇无知家属搬动哭泣,而破坏正念,无奈口不能言,痛苦加深。这就是“不具他力的缘”。

  若临终时,有自力的因,而缺他力缘,或功夫纯熟有把握,不需要助念,但为家属搬动哭泣,而破坏了正念。此皆是有因无缘,不能往生。

  若临终时,单靠净侣开导,家属助念,不搬动,不哭泣等缘,而自己为病苦所逼,或系恋世间情爱财物的心放不下,所以提不起信愿念佛的心。此为有缘无因,不能往生。

  弥陀宏愿,犹如明月,无所不照。众生念佛,当如湛水,寂静不动。水澄月现,心净佛显,念佛机熟,感通相应,承佛愿力,悉皆往生。

  结论

  吾人自无始来,以一念不觉,趣外驰逐,攀缘尘境。痴妄因缘熏习之力,令心生灭,念起法生,种种颠倒,致全真成妄,障覆妙明。由心生故,种种法生,由法生故,种种心生,心境交驰,辗转相熏。由贪嗔痴烦恼,发于身口意,作诸有漏,起惑造业、因业感果,果复行因,因果旋转,无有止息。于是生生世世,舍身受身,流转无期,致漂流业海,永沦三界。因此幻现六趣升沉,枉受一切身心大苦,无量逼迫,而不觉知。当知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盖了达缘生即幻,妄念不流,勤修戒定慧,以期契入真如法性,彻见不动本体,便能戳断生死长流。也就是绝诸生灭幻化之妄相,悟入平等一如之真实性体也。然而全靠自力断惑证真,返本还源,以达到出离三界,了脱生死的目的,除非过去已多劫渐修,宿熏道种,否则虽经若干劫,犹恐未能证悟也。惟有净土法门,仗佛慈力,可以带业往生,永登不退。只要真信切愿,至诚念佛,求生净土,即可横出三界,不受后有。故临终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超凡入圣之关键,亦为疾速成就正觉之捷径,舍此别无稳当路途可走。盖信愿持名,则即生了脱生死之流转,永离业障系缚之深渊。又以净缘之增上而速证无生,继则以智力愿力遍入尘刹而拔济群品。较之自力业尽情空,方破无明证法性者,必然超越多劫而成正觉,其难易有天渊悬殊也。

  前哲云: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所以只要得生净土,决定见佛闻法,开佛知见。若证无生忍,亲蒙授记,则无异获颁学位。从此不但尽未来际,常享法乐,还要遍十方刹,宣演法义,自行化他,大行菩萨道也。所谓内证圣智以脱生死,外导万行以入愿海也。入于涅槃不舍大悲,方便教化不离本际也。

  学佛之人,应立大志愿,发无上大菩提心,誓愿于证悟无生,蒙佛受记之后,迈向菩提大道,以悲愿智慧之力,遍入尘刹烦恼苦海,兴无缘之慈,运同体之悲,平等饶益一切众生,四摄净化一切众生,转*轮,说法义,使断无明业识之长流,悟入清净寂灭之性海,尽出娑婆五浊之恶世,咸登极乐九品之莲邦。如是广度法界一切众生,经于极微尘数劫,圆修万行,圆满万德,悲智双运,福慧具足,而证无上正觉。也就是所谓圆满无上大菩提。这是上求大觉下化众生最究竟的成就。这是替如来荷担起度脱众生普利含识的家业。这是大丈夫行的菩萨业。这是崇高伟大的大乘佛法的真精神。

  本文所述,没有时间性、没有地区性,系为现在及尽未来际的世间所有一切人士,而提供的临终前后的常识。愿各方人士,普遍重视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愿现在未来所有临终者,皆能消除业障,远离烦惑,还本净心,同登觉岸,皆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

  欢迎各方贤达仁者,倡印赠阅,广结净缘,辗转流传,使现在未来人人受益,功德无量,福慧无量,祖先皆获超升,子孙贤孝仁慈。

  附录一 做个佛教徒临终前应有的遗言

  甲—临终前的处理。

  一、临终前若病恙临危笃时,切勿再延医打针、施药等等救治,或送医院急救之事,这不但花费不用之金钱,甚且加添亡者拖延痛苦的时间。

  二、临终前家眷应须要先有心理准备,以免到时匆徨著急、紧张,而乱处理工作,致亡灵堕入黑暗之途。

  三、临终前,应先准备专门念佛的录音带或唱片在临终时可放在身边一直的念佛(不要有唱念经赞及打鼓等热闹的录音带、唱片)。同时家眷应随著念佛,帮助临终,得往生西方为最要紧。切勿悲哀痛哭为阻碍。甚且要念到临终后十小时以上,不断的念佛。

  四、临终前后,切勿摧抚、动其躯体,以免增加痛苦,而不但得不到安详入逝,而且相反的阻碍往生之险。故应保持八小时以上的安逝。

  乙—临终后的善后处理。

  一、人若临终后,切勿著急的为他移铺、换衫、化妆、入殓等等之处理。这些等的处理,应在八小时后方可进行。因人死后,六个小时,其第六感的意识(大脑)方会死去无用。经过七小时,其第七感的意识(小脑)才继续死去。经过八小时,其本性(俗谓:灵魂)才脱离躯体。故于临终后在未经八小时,其身虽死去,但其知觉尚在,若摧他,他只是口不能言,可是却犹如生龟脱壳之极痛苦难堪。且其灵魂虽有哀叫之声,但我等却听不到。故奉劝世人,应该相信吧!

  二、家眷应该在其躯边,轮流的念佛,助其灵性安详的脱其死体,同时得到阿弥陀佛接引往生西方。倘不当的处理,致遭受阻碍,其灵魂必相及堕落。这样孝眷,岂不是变成不孝?

  三、人若临终,家眷切勿举办热闹的打大鼓吹大声喇叭等场面的做法。对亡者是无益,不过只是孝眷的面子、名誉而已。

  四、应该请有戒德的修行人,来严肃给他诵经及讲经,及至指引西方之路为要紧。家眷最好也跟著持念功德力量较大(应诵的经最好是阿弥陀经、三时系念、打佛七式的念佛、地藏经,最适合。若拜忏—以水忏、地藏忏、或忏仪)。切勿弄花样,做外道式、什么过桥、打枉死城、打地狱门、打血盆等之不当方法。也勿做热闹场面的佛事,对其亡灵是无益。以严肃为妙。

  五、切勿拜脚尾饭,也勿用煮熟鸭蛋入棺内或拾小石卵入棺内,则祝言要等石头烂,或等其鸭蛋产雏子才可归家。这岂不是控制祂不可归家的意思吗?为何在家设灵堂拜何用?

  六、棺木内应该不用桃枝,妄谓制什么煞,…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 (余定熙居士編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