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中品下生者:命欲终时,遇到善知识,向他细说极乐国土种种的快乐,和法藏比丘所发的四十八愿。行者听了之后,随即命终,譬如像身强力大的人,把他的臂膊伸屈一下之间,已经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下品上生者:阿弥陀佛即差化身的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来接行者。行者看见化佛所放的光明,遍满其室,心里非常欢喜,他就坐在宝莲花里,跟在化佛的后面,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下品中生者:命欲终时,因生前造作诸恶,故地狱众火,一时俱至。好在遇到善知识,为他演说阿弥陀佛的威德、光明、神力,他听了之后,立即灭除八十亿劫的生死重罪,地狱猛火立时化为清快凉爽的风,吹来无数天花,花上都有化佛化菩萨来迎接他,像转一个念头的时间,就生到极乐世界去了。
●下品下生者:因生前造作五逆十恶,是一个罪大恶极的人,像这样的人,应堕地狱、饿鬼、畜生之三恶道里,经历多劫,所受痛苦,无穷无尽。这样愚痴的人,临命终时,碰到善知识,为说妙法,教他念阿弥陀佛的名号,只要他以极真诚恳切的心来念佛,具足十念,念念可以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到金色的莲花,像太阳一样,停在他面前,只有像转一个念头那么短的时间,他已经往生极乐世界去了。
看了上面九品往生的盛况之后,你就晓得往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是人生一等一的大事!也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绝对与死不同。是故许多人视“往生”等同于“死”,那是有眼不识泰山,把“宝”当作“草”,贻笑大方。
除此之外,往生还有比上面所说的盛况更令人不可思议的事,就是:许多世人由于种种原因,从这一个国家移民到另一个国家去,当移民时,是活著去,不是死后才去;而我们往生极乐世界也是移民,因为这个世界太苦了,很难修行,成佛不易,所以大家决定移民到极乐世界去,当往生时,也是活著去,不是死后才去。
净空上人在无数次的开示中,都强调念佛人往生,就跟世人移民的情形完全一样,是活著去,不是死后才去。老人家的结论是:“念佛人往生时,没有病苦,预知时至,人很清醒,神识清楚,神情安祥,看到佛菩萨来迎,还会告诉旁边的人:佛菩萨来了!我看见了!我要走了!你就晓得往生是活著走的,不是死后才走的。跟佛菩萨走时,臭皮囊不要了,丢掉了。可见念佛法门是一生成就的法门,如果死了,才去投胎,那已经是第二世,不是这一生了。”(见法师主讲《佛说阿弥陀经要解讲记》一书)
净空上人还说:“念佛法门乃一个令人不死的法门”。这个说法也是有根有据的:
昙鸾大师是后魏时代的人,少年出家,因病而感人命危脆,旦夕无常,想学神仙不死之术,遂到江南去找陶隐居,恳求仙术。陶隐居给了他仙经十卷,欣然而返。途中至洛下,遇到三藏菩提留支,便向留支请教:“佛法中有不死之法,胜过这些仙经所说的吗?”留支告诉他:“世上哪里有长生不死之法?纵然得到长命,暂时不死,最终还是要六道轮回,这有什么可贵?要论真正的长生不死,就是佛所说之道。”随即送他一部《观无量寿佛经》,并说:“学里面之法,就不会再在三界之中受生死,也不会再在六道之中轮回,寿命之长,恒河沙数劫量,都不能相比,这才是佛教所说的长生。”他听了非常欢喜,即把仙经烧掉,立志专修专弘净法,求生西方。晚年还感得龙树菩萨现身对他说:“我就是龙树,久居净土,你是同道,故来相见。”
以此印证净空上人之所说“念佛乃不死之法”,诚不我欺也。
11、毕竟不退
《阿弥陀经》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转”的意思。什么东西不退转呢?一、位不退,带业往生到极乐世界之凡圣同居土,依莲花化生之后,即永不退堕于三界六道;二、行不退,三界的见思惑既落,尘沙惑亦破,得生方便有余土,进趋佛果,即永不退堕于同居土;三、念不退,破无明,显法身,生实报庄严土,分证如来寂光,心心流入萨婆若海(即一切种智,亦即诸佛究竟圆满之菩提)。
根据一般经论所说,要修到十地法云地的菩萨,才能圆证三不退,但《弥陀经》说十方世界人民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即圆证三不退,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更不可思议的是,我们所念的这一句“阿弥陀佛”,还能使念者、闻者,皆得“毕竟不退”。听过佛号,他的阿赖耶识中种有阿弥陀佛名号的种子,所以临终才会念佛。若无善根,即不能临终要其妻请僧救度,亦不会遇到有道高僧教他念佛了。弥陀名号,一历耳根,真的如吃小金刚,永世不化啊!
一句佛号,能令人毕竟不退,这就为我们制造了许多自利利他的机会,如平日与人见面,念一句“阿弥陀佛”,既可代表问候与祝福,同时还可为他人种下将来必定得度的善因,自他两利,何乐不为?
12、暗藏道妙
释迦牟尼佛曾劝其父王:“行念佛三昧,称是功德,有无量深妙境界,不可思议,为一切三昧中王!”可见念佛法中,含有甚深学理,非一般凡夫所能了解。
这个法门,从表面上看,似乎没有什么特别,其实暗藏道妙,诸如:
●念佛念到由“事一心不乱”而至“理一心不乱”,即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境界。
●念佛人的心念佛,佛也念众生,即密宗所说的“三密相应”。
●念佛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及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就是律宗所说的“由戒生定,由定发慧”。
●念佛念到心中只有佛,佛外更无心,就是天台宗所说的“止观”中的“止”;每一句佛号,每一个字,心中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观”。
●不管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或是持名念佛,都是心作心是。心作,是心作佛;心是,是心是佛。此即《华严经》所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之至理。
●念佛人都摄六根,令六根对六尘时,意识不起妄想分别执著,此即唯识宗所说的“转识成智”。
●一心念佛,达到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时,即是般若宗所说的“空有不二”境界。
蕅益大师真不愧为一代宗师,他说:“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致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嗔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要不是大师点出,我们还真不知道在一句佛号里,竟然具备百行,统摄万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在其中!至此我们也才明白:持佛名号,若论行事,愚夫愚妇,都能做到。若论穷理,等觉菩萨,尚未彻底,真的是“唯佛与佛,乃能知之究竟”。
有人曾经说过,这一句佛号是斩群邪之宝剑、破地狱之猛将、照黑暗之明灯、渡苦海之慈航、出轮回之径路、脱生死之良方、成佛仙之秘诀、换骨髓之神丹。非常贴切的把弥陀圣号之无穷妙用都一一的点将了出来了。
知道了念佛法门具有如斯众多之特色,和在一句佛号里便具有无穷无尽的妙用之后,你能不“少说一句话,多念一声佛”,和死心塌地的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吗?
六、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大家都知道,净土三经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和《阿弥陀经》。就在净土三经之一的《无量寿经》里,佛十分明晰地指出: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这几句话,非常重要,凡佛弟子,皆应特别留意。
若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佛说:如来(即佛)以无穷无尽的大悲心,怜愍沉沦在三界六道之中的众生,所以才出现于世,讲经说法,目的纯粹是为了拯救众生,要给予一切众生获得最真实的利益。
佛的话虽寥寥数语,但一语道破了佛出世之本怀,乃是为了要拯救众生,要给予一切众生最真实的利益。
到底什么才是佛所说的“真实之利”呢?综观净土三经之内容,我们不难发现: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以使一切世人都在此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即是佛所说的“真实之利”。因为:
●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才能使世人确知,在十方三世诸佛中,尚有一尊“光中极尊,佛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绝对可以作为我们皈投依靠的对象;和在无量无边的宇宙中,尚有一个“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极乐世界,可以作为我们最理想、最美丽的归宿。易言之,由于佛的这个推介,使到全人类都看到光明和亮丽的前景!
●了生死。即了生脱死,把无量劫来的生死彻底了断,划上休止符。凡是人,有生必有死,欲要不死,唯有不生,不生才是永生,也就是佛教所说的“了生死”或“涅槃”境界。然而,欲了生死,非常困难,必须断尽“见思惑”才能办到,而见惑有八十八品,思惑有八十一品,我们连其中之一品都断不了,如何能了生死呢?如今知道了有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只要一心念佛,发愿生西,临终佛来接引,便能往生佛国,一往生即证无生,永了生死,寿与佛齐!
●离轮回。即脱离六道轮回。一切众生,在未了生死以前,例必都在六道里头,轮回受苦:生在地狱道,寒冰猛火,烧煎交加;生在饿鬼道,腹大咽细,常受饥饿;生在畜生道,互相吞食,或被人杀;生在修罗道,貌丑善妒,怨恨心重;生在人道,忧愁烦恼,苦多乐少;生在天道,纵然福大命长,但天福享尽,复须堕落尘寰。由此可见,六道全都是痛苦的境界,可怜我们自从无始,即于其中,头出头没,生此死彼,生彼死此,不啻沉溺茫茫苦海,无有出期。如今只要一心念佛,便可仗弥陀威神,往生西方,既可了生死,亦永脱轮回,永享妙乐!
●出三界。即出离欲界、色界、无色界之三界。佛经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因人未出三界,必…
《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陈义孝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