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问:怎样叫不邪见?就是不可起一切不合理的见解。凡与佛经相违背的,无论如何新奇,皆不可主张或附和。并且以正确的见解,降服外道魔说。●问:十善业道,在佛法上怎样区分呢?答:不杀生、不偷盗、不邪行,叫做身三业。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叫做口四业。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叫做意三业。为人必须具有这十种道行,方能做到身口意三业清净,为成就来生人天的正因。在世法,就叫做养成健全人格。●问:养成了健全人格,自然止恶行善。何必再念佛呢?答:为人具有这十种善业,才与佛法相合,才容易念佛,才能了生脱死离苦得乐。●问:我对于生死苦乐的道理,还不大明白,请详细讲一讲。答:我们既是凡夫,总免不了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等八种苦。况且有生必有死。身体死了识神又去投胎。头出头没,轮回六道。真真苦不可言。●问:轮回六道,怎样讲?答: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叫做六道。我们今生为人,是前生做了为人的因。若今生不念佛,纵令行十善业,更加禅定的工夫,生到天道。待天福享尽,仍然要堕落的。今生若一有恶念,如贪、嗔、痴等。便不免轮转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去了!最苦最久。你看可怕不可怕?●问:怎么念佛,请讲一个顶简单的方法?答:念佛的方法,本来很多。现在专把在家修行的净课仪规,写在下面。你们慢慢练习,日久自然会念。不必著急,不要怕难,佛法不可思议。只要抱定深信、切愿,去实行、有恒心、有勇气,天下事没有学不会的。
净课仪规
(甲)朝暮简课念法
每天早晨及黄昏,须洗手漱口,到佛像前如无佛像,或所住之处,不甚方便,不焚香顶礼亦可,但面向西方,心存恭敬。虔诚焚香,顶礼三拜。念法如左:
一、南无大慈大悲本师释迦牟尼佛一称一拜或只合掌。
二、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接引导师阿弥陀佛如不妨碍工作,可接念阿弥陀经一卷,往生咒三遍,赞佛偈一遍。万一时间不允许,自己酌量减少。
三、南无阿弥陀佛不必礼拜,但恭敬念去。跪念,坐念,立念,皆可。至少百声,千声,万声。以个人功夫忙闲而定。但只宜由少增多,不宜由多退少。
早晚两课,把自己预定的念佛数目念完,即接念菩萨名号如左:
一、南无观世音菩萨一称一拜。
二、南无大势至菩萨一称一拜。观音势至为弥陀左辅右弼统称西方三圣,必须虔诚礼拜。
三、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一称一拜。极乐世界,有很多的菩萨,将来皆是您的师友,也应当礼拜。
拜完,即接诵回向文如左: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回向文,也就是说明我念佛的愿力。愿力最为重要,必须恳切发出。不可滑口读过。诵毕及礼拜而退。
(乙)十念法
面西合掌,口称“南无阿弥陀佛”不高不低,不快不慢。随各人气力长短,或五六声,或七八声,尽一口气为一念。意在以气束心,专注恳切,共念十口气。仍念回向文一遍,一拜而退
以上两法为最简单易行,而又最合实际。再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现生灭罪得福,命终往生极乐,万修万去,千真万确。
附录彻悟禅师法语
一信生必有死普天之下从古至今曾无人逃得二信人命无常出息难存入息难保一息不来即为后世三信轮回路险一念之差便堕恶道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四信苦趣时长三途一报百千劫在出头来是几时五信佛语不虚此日月轮可令堕落妙高山王可使倾动诸佛所言无有异也六信实有净土如今娑婆无异的确现有七信愿生即生已今当愿已今当生经有明文岂欺我哉八信生即不退境胜缘强退心不起九信一生成佛寿命无量何事不办十信法本唯心唯心有具造二义如上诸法皆我心具皆我心造
第三讲 四摄 六度 三辈往生
前次讲的十善业道,是种人天道的因,将来可得人天道的果,足能自度,但嫌愿力太小,不能度他。今天要讲四摄六度,是行菩萨道,种菩提因。自他两度,同证佛果。但虽广行四摄六度,若不发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仍不能见佛闻法,证得正等正觉。因此接讲三辈往生,了知净业正因,圆满成佛的功德。
四摄
●问:四摄怎么讲?答:摄者,是摄持,或摄化,即把握施行的意思。共有四样:一、布施摄。二、爱语摄。三、利行摄。四、同事摄。所以叫做四摄。●问:怎样叫布施摄?答:布施摄就是若遇到有人要我帮助他甚么,当尽我的力量帮助他,内分财施、法施、无畏施,使他因此生起亲爱的心来,依我学习道行。●问:爱语摄怎么讲?答:爱语摄就是以善言慰喻,而去感化不学习道行的人,使他乐于接受,愿来学习道行。●问:怎样叫利行摄?答:利行摄就是起身口意的三种善行,利益有情,使他们知道我们佛教,不是空谈无补。●间:甚么叫同事摄?答:同事摄就是要示现与被度的人相同行为,所谓“和其光同其尘”在人群里,随机教化,使人群同受道行的教育。
六度
●问:实行四摄是否把菩萨道完全包括了?答:若行菩萨道不仅四摄。还有六度万行,不过四摄法是他的前方便。●问:六度怎么讲?答:度者是度化。共有六样;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般若。所以叫做六度。●问:布施持戒,前次讲过,我已明白了。怎样叫忍辱呢?答:忍辱,就是有人无故来打骂,你能安心忍耐,不起烦恼。●问:精进怎么讲?答:精是不杂,进是不退。就是对于道行,纯一不杂,日有进步。●问:怎样叫禅定?答:禅名禅那,这静虑的意思。定即安定。学佛的人,必须有禅定的工夫,才能开悟大道。●问:般若怎么讲?答:般若二字是梵音,翻译妙智妙慧。便非普通所谓智慧了。●问:学习六度,发起万行,还要念佛吗?答:六度万行,修菩萨道,还须念佛求生极乐,才可圆成佛果。你不闻普贤、文殊、马鸣、龙树诸位菩萨吗?他们过去已成佛道,今生倒驾慈航,现菩萨身,行菩萨道,最后还发愿求佛接引,往生极乐。你又不闻慧远、善导、智者、永明诸位大师吗?他们宗教皆通,人天景仰,仍然毕生念佛,求生净土。这诸位菩萨祖师,皆已上品上生了。
三辈往生
●问:念佛往生品位怎样分别呢?答:往生与否,全看你信愿切不切。至于品位高下,又凭念佛的工夫浅深,大概分为上中下三辈:每辈又分上中下三品,共计九品。●问:怎样修行才可以上辈往生呢?答:上辈修因有五样:一、须舍俗出家。二、须发菩提心。三、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四、须修诸功德。五、须回向诸善,愿生极乐。●问:中辈往生要怎样修行呢?答:中辈修因有四样,一、须发菩提心。二、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三、须少修福善。四、须回向愿生极乐。●问:下辈往生要怎样修行呢?答:下辈修因亦有四样:一、须发菩提心。二、须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乃至十念愿生其国。三、闻甚深法,欢喜信乐,不生疑惑。四、临命终时,以至诚心,乃至一念,念于彼佛,愿生其国。●问:如你所说上辈往生,须舍俗出家,那末,我们在家人就没有分了?答:出家在家,在心上分别,不尽在形式上分别;你如果舍弃俗念,便和出家人一样,反过来讲,出家人如不能舍弃俗念,仍等于在家人。要知修行在心地不在形相。●问:凡往生的人,有无共同遵行的条件?答:无论上中下三辈,有三个条件,必须统同遵行,方能往生。第一要发菩提心,第二要一向专念,第三要回向极乐。●问:怎样叫做一向专念?答:“一向”有两个意思:一是就空间说,直趋西方一个方向,既不偏南,也不偏北:二是就时间说,自始至终,永久称念,刹那不断。专念者,是专持阿弥陀佛名号,决不夹杂其他名称,所谓专修无间是也。●问:若能一向专念,还须一心不乱,才可蒙佛接引吗?答:若你能做到一向专念,再回向愿生极乐,临命终时,一定蒙佛接引,至于一心不乱的境界,果能做到,固然顶好,但不可因未能完全做到,而生畏难退屈的心,你只管一向专念,保证决定往生。●问:往生既分三辈九品,有无共同的利益?答:不论品位高低,一经往生,决定不退,并且只此一生,皆可补佛。●问:成佛以后尽管自己享乐吗?答:我们成佛,为的普度众生,所以见佛闻法,顿开佛慧,威德具足,神通自在,乘愿再来,娑婆世界,度化现生,以及多生的父母眷属和法界众生,同生净土,离苦得乐。
第四讲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我本意劝人专门念佛,前次第一二三讲,为什么先讲三皈、五戒、十善业道以及四摄、六度,然后才讲念佛的道理呢?因为念佛法门,本师释迦牟尼佛亲口说过,是“易行难信之法”。若不把佛教常识,大略讲解明白,陡然讲说念佛往生的道理,不容易令人生起信仰,并且要知道,念佛法门,除了念佛之外,如在能力许可时,还须研究佛教的道理。现在我要讲念佛往生法门,很觉得佛法如大海的水,只好先就一点一滴来说起,假定“持名念佛要义十则”。这个题目,本是我前在新竹佛学院连讲十次才讲完。今天把他照写出来,是文言的,自然有些不懂,但演讲时用白话解说,又每则下加以略解,也就可以明白了。
持名念佛要义十则
偈颂
稽首三世佛,阿弥陀第一。佛土遍十方,极乐国第一。竖穷与横遍,不离我心体。佛恩多加被,畅演十要义。
(略解)偈颂的意思,是作者不敢自专,先求佛力加被,仗佛的力量,来说明一切。持名者,是执持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就是无量寿,为竖穷三际(过去、现在、未来);又名无量光,为横遍十方(四方四维上下)。我们真如本性的心体,亦复如是,所以叫做不离我心体。
一、念佛往生须备三资粮
信、愿、行、三往生资粮,资粮具备,遨游乐邦。
甲、佛法大海,信为能入,信己本灵,本具佛性。信佛大愿,临…
《念佛入门白话解 (律航法师遗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