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迷中道之理重,故要分别一切事物以方便悟理,谓之界外事教。
【界外理教】 指天台宗所说的圆教。圆教的菩萨迷理较轻,故不假借分别事物的方便,而直谈一切万法为中道实相的妙理,谓之界外理教。
【相】 表现于外而能想像于心的各种事物的相状。
【相大】 三大之一。见三大条。
【相分】 心法四分之一。见四分条。
【相好】 极好的相貌。一切菩萨修满了三大阿僧祇劫之后,就要再修各种的相好,修了一百种福,才能成就一种相好,这是在佛前修的,要种得相好满足了,才可以成佛。
【相宗】 法相宗的简称,在佛教的宗派中,以万法之生起,归于阿赖耶识,因而就其所生之法,广为分别名相者,名为相宗。华严五教中的大乘始教,天台四教中的通教,八宗中的唯识宗皆是。
【相即】 谓事理相融,一入一切,一切入一,相即无碍。
【相缚】 心为假相所缚而感到不自在。
【相空】 一切法都有性和相的两方面,性方面的空无叫做性空,相方面的空无即叫做相空。
【相空教】 南山所立三教之一。
【相空观】 南山所立三观之一。
【相待】 相对的意思,如有低就有高,有左就有右是。
【相待有】 三种有之一。见三种有条。
【相待假】 相待是相对的意思,如长对短而有长,短对长而有短是,这些相对而有之法,如长和短的本体,只有假相而无实体,叫做相待假。
【相应】 互相呼应。依瑜伽论之意,有三种相应,一者,一切所缘之境,与心相应,名境相应;二者,行与理相应,名行相应;三者,三乘圣者,所修诸功德法,因果相符,名果相应,此三种相应,摄尽一切法。
【相应心】 妄心与烦恼契合在一起。
【相应宗】 真言宗的别名,因真言宗是以三密相应为旨趣。
【相应法】 心心所的别名。俱舍论说:“心心所五义平等,故说相应。所依、所缘、行相、时、事皆平等故。”
【相续心】 连续不断的念头。
【眉间光】 从眉间白毫相发出来的光。
【眉间白毫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眉间有白毛,内外映彻如白琉璃,宛转右旋。
【祇园】 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
【祇园精舍】 只陀园林须达精舍的简称,是佛教史上的第二座佛寺,在舍卫城,乃须达多长者建筑以供佛说法的道场。
【祇洹精舍】 祇园精舍。
【祇树】 只陀太子的树林。
【祇树给孤独园】 只陀太子的树林,给孤独长者的园地,此园在古印度舍卫国,佛陀常在那里讲经说法。
【耶输陀罗】 悉达多太子的夫人,罗侯罗的母亲,她后来跟随摩诃波阇波提出家。
【耶输多罗】 即耶输陀罗。
【背念】 厌背生死而安住于涅槃的心念。
【背舍】 即八背舍。见八背舍条。
【胎生】 四生之一,即由母胎而生,如人类在母胎之内完成身体之后才出生是。劫初的人类,男女未分,所以都是化生,后来因为发生淫情,生出男女二根,才变为胎生。
【胎金】 胎藏界与金刚界。
【胎藏界】 众生本有的性德,摄持含藏一切如来的功德,如母胎摄藏婴儿,故称胎藏界。
【红莲花】 红色的莲花。
【红莲地狱】 八寒地狱之第七,因其处寒冷皮肉分裂如红莲花,故名。
【红莲大红莲】 八寒地狱之第八。
【苦本】 痛苦的根本,即贪欲。
【苦因】 痛苦的原因。
【苦果】 痛苦的果报。
【苦性】 痛苦的本性,俱舍论说有三种,即苦苦性、行苦性、坏苦性。
【苦苦】 三苦之一。见三苦条。
【苦行】 很艰苦的修行方法。
【苦轮】 (喻)生死的苦果好像车轮一样旋转。
【苦余】 三余之一。见三余条。
【苦谛】 四谛之一。见四谛条。
【苦智】 明白苦谛的道理的智慧。
【苦海】 (喻)众生在六道之中生死轮回,备受种种的痛苦,好像沉溺于无边无际的大海之中一样。
【苦际】 苦报的终点,亦即最后一次受生死的身体。
【苦空】 苦与空。见苦空无常无我条。
【苦空无常】 苦、空、无我。见苦空无常无我条。
【苦空无常无我】 苦是说短暂的人生,有三苦八苦和无量诸苦;空即缘起性空,缘起是说世间诸法众缘和合而生起,性空是说众缘和合的诸法,其性本空,没有真实的自体;无常即诸行无常,是说世间诸法都是变化不停,生灭不断的,没有常住不变的个体;无我即诸法无我,是明五蕴假合的人身,没有真实不变的我体可得。
【苦圣谛】 简称苦谛。见四圣谛条。
【苦法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苦法智忍】 八忍之一。见八忍条。
【苦类智】 八智之一。见八智条。
【苦类智忍】 八忍之一。见八忍条。
【苦集灭道】 即四圣谛。见四圣谛条。
【苾刍】 华译比丘,义为乞士,即出家受具足戒的人。苾刍原是一种香草,表明比丘之戒德芬芳。
【苾刍尼】 比丘尼。
【苾刍律仪】 比丘所应受持的戒律,即二百五十条之具足戒。
【表诠】 二诠之一。见二诠条。
【表业】 身口意之三表业。
【表戒】 受戒者登上戒坛,发表其身口意之三业,而真正受得戒法,谓之表戒。此时受戒者体内,发得而不表显于三业之戒体,谓之无表戒。
【表相】 借一个有相的东西来表显一个没有形相的真理。
【表无表戒】 表戒与无表戒。见表戒条。
【衲】 比丘的粪扫衣,亦即头陀比丘的法衣。
【衲子】 又叫做衲僧,是禅僧的别称,因禅僧多穿一衲衣而游方各处。
【段食】 四食之一,即以香味触三尘为体,用鼻舌分分段段而食,我们的食,即属此种。
【计度】 以意识的作用去思量分别种种的事物。
【轨持】 即法的意义。轨者轨范,使人生起领解心,持者维持,维持其体而不混乱其他的个体。
【迦迦】 又叫做迦迦罗,华哗为鸟。
【迦陵】 迦陵频伽的简称。
【迦陵频迦】 鸟名,华译好声,或和雅。
【迦楼罗】 又作迦留罗,华译为金翅鸟,它取龙为食,为八部众之一。
【迦旃延】 佛十大弟子之一,以论议第一著称。
【迦叶】 亦称摩诃迦叶,为佛十大弟子之一,以头陀第一著称。身有金光,映蔽余光使不现,故亦名饮光。在灵山会上,受佛正法眼藏,传佛心印,为禅宗初祖。生平修头陀行,遵佛嘱于鸡足山入灭尽定,待弥勒佛出世时,传佛僧伽梨衣。
【迦叶佛】 华译为饮光,是七佛中的第六尊佛。
【迦叶尊者】 见迦叶条。
【迦毗罗卫】 国名,即释迦佛所出生的国家,现在尼泊尔的西部。
【迦腻色加王】 原为大月氏人,征服印度北部,自立为王。他初不信佛教,到晚年信奉佛教,召集举行第四次结集,造寺造塔,保藏三藏经典,或刻于赤铜鍱中,其功绩与阿育王并称。
【重山】 (喻)烦恼厚重如山。
【重如】 即如如。至高无上的智叫做智智,至高无上的理叫做如如。见如如条。
【重颂】 十二分教之一。
【重障】 很厚重的障碍。众生有三种很厚重的障碍以致不能成佛,那就是惑障、业障、报障。惑障即一切之无明烦恼,业障指五逆十恶等,报障指三途八难等。
【重誓】 又叫做重愿,即很深重的誓愿。
【重关】 悟道的难关。
【重空观】 重空是空之又空,重空观就是空之又空的观法。
【重复衣】 僧伽梨的别名。
【重缘心】 我们的心若是忽然的生起而攀缘善恶的境界,叫做独头心,若是相续而且攀缘前有之念,即叫做重缘心。
【降诞】 佛降生于世。
【降伏】 以威力降伏他人。
【降伏法】 以威力降伏怨敌或是恶魔之法,如修五大明王之法是。
【降伏坐】 又名降魔坐,即先以右足置于左股上,再以左足置于右股上的种坐法,反之者则叫做吉祥坐。
【降魔】 降伏恶魔。
【降魔相】 八相成道之一。
【降魔坐】 见降伏坐条。
【音教】 以声音宣说的教法。
【声音念诵】 出声念佛或是诵经。
【风刀】 (喻)人临命终时,体中的风大动摇支解其体,好像刀割一样的痛苦。
【风大】 四大之一。见四大条。
【风色】 (喻)物之空无犹如风之无色。
【风灾】 大三灾之一。见大三灾条。
【风轮】 四轮之一。见四轮条。
【飞行皇帝】 转轮圣王的别名,因转轮圣王能在空中飞行自在。
【飞花落叶】 独觉乘的行人,独处山林,见飞花落叶,便能悟知世法无常,因而开悟获证涅槃。
【食时】 正食的时候,也就是日出至午前之一段时间。
【食四分】 凡有饭食,即以四分分之,一供养本尊,二行者自分,三同学共食,四以济饥贫。
【首陀】 又叫做首陀罗,是古印度四大姓之一,也是农人奴隶阶级。
【首陀罗】 见首陀条。
【首楞严】 定名,华译为一切事究竟坚固。
【香入】 十二入之一。见十二入条。
【香刹】 佛寺。
【香水海】 围绕著须弥山的内海,海水具有八功德,因其味芳香,故名香水海。
《佛学常见辞汇 (七画~九画)》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