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P10

  ..续本文上一页上、不非时食、不捉钱金银宝物。

  【十见】 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贪见、恚见、慢见、无明见、疑见。

  【十身】 1.华严经所说融三世间的十身,即众生身、国土身、业报身、一闻身、独觉身、菩萨身、如来身、智身、法身、虚空身。此十身中的第二国土身,即国土世间,第一的众生身与第三业报身乃至第六菩萨身,即众生世间,后四身即智正觉世间,因此十身融摄三世间之诸法而为毗卢正觉之体,故名融三世间之十身。2.华严经所说佛具之十身,乃从前面十身中第七如来身上立此十身,不过经中三处所说的名字略有不同,一说是:菩提身、愿身、化身、住持身、相好庄严身、势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一说是:正觉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一说是:无著佛、愿佛、业报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十忍】 十种的忍,忍是心住于真理而不动摇的意思。一、音声忍,又名音响忍,就树林之音声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顺忍,又名柔顺忍,心柔智顺,于实相的道理不乖角;三、无生忍,又名无生法忍,安住于无生的法理,而不动心;四、如幻忍,了达诸法皆依因缘而生,犹如幻化之性本来空寂而信忍;五、如焰忍,了达一切境界悉如阳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六、如梦忍,了达一切妄心,犹如梦境之无真实而信忍;七、如响忍,了达一切世间之言语音声皆依因缘和合而生,犹如谷响之无真实而信忍;八、如影忍,了达色身依五蕴的积集而成,无有本体犹如影而信忍;九、如化忍,了达世间诸法无而忽有,有而还无,体无真实如化事而信忍;十、如空忍,了达世间出世间种种之诸法悉如虚空之无色相而信忍。

  【十恶】 又名十不善,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恶口、两舌、贪欲、嗔恚、愚痴。

  【十业】 又名十业道,即十种的作业行为,有善恶的分别。见十善十恶条。

  【十惑】 又名十使。见十使条。

  【十轮】 即如来的十力。见十力条。

  【十谛】 世谛、第一义谛、相谛、差别谛、观谛、事谛、生谛、尽无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来智谛。

  【十缠】 十种的烦恼。缠就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缠缚众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证涅槃。十缠就是无惭、无愧、嫉、悭、悔、睡眠、掉举、昏沉、嗔忿、覆。

  【十德】 1.指法师的十德。做法师的人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据大日经疏四说弟子欲受灌顶者,应具备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种姓清净、恭敬三宝、深慧严身、堪忍无懈怠、尸罗净无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坚愿行。

  【十王】 1.指阴间十王,即秦广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阎罗王、变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转轮王。2.指人间十王,即金轮王、银轮王、铜轮王、铁轮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国的小国王。自轮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个也。仁王经云:“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铁轮王”。

  【十心】 1.指顺流十心,即无明昏暗、外加恶友、善不随从、三业造恶、恶心遍布、恶心相续、覆讳过失、不畏恶道、无惭无愧、拨无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惭愧、生大怖畏、发露忏悔、断相续心、发菩提心、断恶修善、守护正法、念十方佛、观罪性空。

  【十利】 有许多种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闻十利、闻经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进十利、粥十利等等。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烦恼,即一、贪,贪爱五欲;二、嗔,嗔恚无忍;三、痴,愚痴无明;四、慢,骄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见,执取五蕴根身;七、边见,执取常断二见;八、邪见,谤无因果,坏诸善事;九、见取见,执持成见,非果计果;十、戒禁取见,执持不正戒,非因计因。前五是五钝使,后五是五利使,使是烦恼的别名,因烦恼能使众生流落于生死。

  【十师】 比丘受具足戒时的三师七证。见三师七证条。

  【十恩】 发心普被恩、难行苦行恩、一向为他恩、垂形六道恩、随逐众生恩、大悲深重恩、隐胜彰劣恩、隐实施权恩、示灭令慕恩、悲念无尽恩。

  【十魔】 一、蕴魔,色等五蕴,为众恶之渊薮。二、烦恼魔,贪等烦恼,能迷惑事理。三、业魔,杀等恶业,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寿命有限,妨碍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执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进步。八、三昧魔,三昧是指禅定,耽著于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进。九、善知识魔,悭吝于法,不能开导人。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执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为魔。

  【十号】 佛有十种的尊号,即一、如来,乘如实之道来成正觉。二、应供,应受人天的供养。三、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尽明等三明与圣行、梵行、天行、婴儿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间解,能了解一切世间的事理。七、无上士,至高无上之士。八、调御丈夫,能调御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师,佛是一切天、人的导师。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圣】 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萨,叫做十圣,或地上菩萨。

  【十障】 菩萨于十地位中,断十种的障碍而证得十种的真如,即一、于初地断异生性障,证适行真如;二、于第二地断邪行障,证最胜真如;三、于第三地断暗钝障,证胜法真如;四、于第四地断细惑现行障,证无摄受真如;五、于第五地断下乘涅槃障,证无别真如:六、于第六地断粗相现行障,证无染净真如;七、于第七地断细相现行障,证法无别真如;八、于第八地断无相加行障,证不增减真如;九、于第九地断不欲行障,证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于第十地断法未自在障,证业自在所依真如。

  【十信】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无量法门,要以信为先也。一、信心。心与理合,确切不移,灭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虽在无数劫中,舍身受身,此现前一念,决定不忘,名曰念心。三、精进心。不杂曰精,不退曰进,进趣真净,名精进心。四、慧心。心纯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杂粉碎,心体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发明,进修无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护法心。进趣功纯,保持不失,与十方如来,气分相接,名护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与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净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愿心。遍游十方,化导众生,随其所愿悉得满足,名曰愿心。

  【十住】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个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发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发趣。一、发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圆成一心,名发心住。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则一切皆治,名治地住。三、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诸行,皆无留碍,名修行住。四、生贵住。冥契妙理,行与佛同,气分感通,成如来种,名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长,无有退缺,名不退住。八、童真住。佛之十身灵相,一时具足,如童真之可贵,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长养圣胎,绍隆佛种,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十、灌顶住。菩萨既为佛子,佛以智水灌顶,藉表成人,名灌顶住。

  【十行】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三个十位名十行,因菩萨经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满足自利,复须长养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长养。一、随顺众生,随喜功德,名欢喜行。二、饶利众生,使得法利,名饶益行。三、等视众生,不见其过,名无嗔恨行。四、三际十方,化身无尽,名无尽行。五、了达法门,悉无错误,名离痴乱行。六、既离痴乱,则能现诸相,同异圆融,名善现行。七、十方虚空,满足微尘,于一尘中,现十方界,尘界交现,不相留碍,名无著行。八、缘般若故,成无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九、妙观慧中,显圆融德,能入诸佛法轨中,名善法行。十、圆融德相,清净无漏,真无为性,妙契真实,名真实行。

  【十回向】 菩萨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个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名为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则济以悲愿,处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万类。一、化度众生,离众生相,回无为心,向涅槃道,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正显中道,归趣本觉,回入法身,无能坏者,名不坏回向。三、本觉之理,湛然常住,能觉之智,齐于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觉智周圆,无所不遍,名至一切处回向。五、一切世界,过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无尽,名无尽功德藏回向。六、于诸佛地,起万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众生,皆我性具,本际平等,无有高下,名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十、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十地】 1.指声闻乘十地,即受三皈地、信地、信法地、内凡夫地、学信戒地、八人地、须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罗汉地。2.指缘觉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觉甚深十二因缘地、觉了四圣谛地、甚深利智地、九圣道地、观了法界虚空界众生界地、证寂灭地、六通地、彻和密地、…

《佛学常见辞汇 (一画~三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