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P10

  ..續本文上一頁上、不非時食、不捉錢金銀寶物。

  【十見】 身見、邊見、邪見、見取見、戒禁取見、貪見、恚見、慢見、無明見、疑見。

  【十身】 1.華嚴經所說融叁世間的十身,即衆生身、國土身、業報身、一聞身、獨覺身、菩薩身、如來身、智身、法身、虛空身。此十身中的第二國土身,即國土世間,第一的衆生身與第叁業報身乃至第六菩薩身,即衆生世間,後四身即智正覺世間,因此十身融攝叁世間之諸法而爲毗盧正覺之體,故名融叁世間之十身。2.華嚴經所說佛具之十身,乃從前面十身中第七如來身上立此十身,不過經中叁處所說的名字略有不同,一說是: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一說是: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一說是:無著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叁昧佛、性佛、如意佛。

  【十忍】 十種的忍,忍是心住于真理而不動搖的意思。一、音聲忍,又名音響忍,就樹林之音聲而悟非有而有的真理;二、順忍,又名柔順忍,心柔智順,于實相的道理不乖角;叁、無生忍,又名無生法忍,安住于無生的法理,而不動心;四、如幻忍,了達諸法皆依因緣而生,猶如幻化之性本來空寂而信忍;五、如焰忍,了達一切境界悉如陽焰之本性空寂而信忍:六、如夢忍,了達一切妄心,猶如夢境之無真實而信忍;七、如響忍,了達一切世間之言語音聲皆依因緣和合而生,猶如谷響之無真實而信忍;八、如影忍,了達色身依五蘊的積集而成,無有本體猶如影而信忍;九、如化忍,了達世間諸法無而忽有,有而還無,體無真實如化事而信忍;十、如空忍,了達世間出世間種種之諸法悉如虛空之無色相而信忍。

  【十惡】 又名十不善,即殺生、偷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貪欲、嗔恚、愚癡。

  【十業】 又名十業道,即十種的作業行爲,有善惡的分別。見十善十惡條。

  【十惑】 又名十使。見十使條。

  【十輪】 即如來的十力。見十力條。

  【十谛】 世谛、第一義谛、相谛、差別谛、觀谛、事谛、生谛、盡無生智谛、入道智谛、集如來智谛。

  【十纏】 十種的煩惱。纏就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纏縛衆生的身心,使不得出生死和證涅槃。十纏就是無慚、無愧、嫉、悭、悔、睡眠、掉舉、昏沈、嗔忿、覆。

  【十德】 1.指法師的十德。做法師的人應具備下列的十德,即善知法義、能廣宣說、處衆無畏、無斷辯才、巧方便說、法隨法行、威儀具足、勇猛精進、身心無倦、成就忍力。2.指弟子的十德。據大日經疏四說弟子欲受灌頂者,應具備下列的十德,即信心、種姓清淨、恭敬叁寶、深慧嚴身、堪忍無懈怠、屍羅淨無缺、忍辱、不悭吝、勇健、堅願行。

  【十王】 1.指陰間十王,即秦廣王、楚江王、宋帝王、伍官王、閻羅王、變成王、泰山府君、平等王、都市王、轉輪王。2.指人間十王,即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及粟散王等治理一洲一國的小國王。自輪王以下都叫做粟散王,言小王之多如散粟,不限于十個也。仁王經雲:“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

  【十心】 1.指順流十心,即無明昏暗、外加惡友、善不隨從、叁業造惡、惡心遍布、惡心相續、覆諱過失、不畏惡道、無慚無愧、撥無因果。2.指逆流十心,即深信因果、生重慚愧、生大怖畏、發露忏悔、斷相續心、發菩提心、斷惡修善、守護正法、念十方佛、觀罪性空。

  【十利】 有許多種的十利,如乞食十利、多聞十利、聞經十利、般若十利、禅定十利、精進十利、粥十利等等。

  【十使】 又名十惑,或十根本煩惱,即一、貪,貪愛五欲;二、嗔,嗔恚無忍;叁、癡,愚癡無明;四、慢,驕慢自大;五、疑,狐疑猜忌;六、身見,執取五蘊根身;七、邊見,執取常斷二見;八、邪見,謗無因果,壞諸善事;九、見取見,執持成見,非果計果;十、戒禁取見,執持不正戒,非因計因。前五是五鈍使,後五是五利使,使是煩惱的別名,因煩惱能使衆生流落于生死。

  【十師】 比丘受具足戒時的叁師七證。見叁師七證條。

  【十恩】 發心普被恩、難行苦行恩、一向爲他恩、垂形六道恩、隨逐衆生恩、大悲深重恩、隱勝彰劣恩、隱實施權恩、示滅令慕恩、悲念無盡恩。

  【十魔】 一、蘊魔,色等五蘊,爲衆惡之淵薮。二、煩惱魔,貪等煩惱,能迷惑事理。叁、業魔,殺等惡業,能障蔽正道。四、心魔,我慢之心,能障蔽中道。五、死魔,人的壽命有限,妨礙修道。六、天魔,欲界第六天主,能障害人的善事。七、善根魔,執著自身所得的善根,不求進步。八、叁昧魔,叁昧是指禅定,耽著于自身所得的禅定,不求升進。九、善知識魔,悭吝于法,不能開導人。十、菩提法智魔,于菩提法起智執著,障蔽正道。以上十者,都能障蔽正道,妨害慧命,故名爲魔。

  【十號】 佛有十種的尊號,即一、如來,乘如實之道來成正覺。二、應供,應受人天的供養。叁、正遍知,真正遍知一切法。四、明行足,宿命明天眼明漏盡明等叁明與聖行、梵行、天行、嬰兒行、病行等五行悉皆具足。五、善逝,自在好去入于涅槃。六、世間解,能了解一切世間的事理。七、無上士,至高無上之士。八、調禦丈夫,能調禦修正道的大丈夫。九、天人師,佛是一切天、人的導師。十、佛世尊,佛是一切世人所共同尊重的人。

  【十聖】 大乘初地以上乃至十地的菩薩,叫做十聖,或地上菩薩。

  【十障】 菩薩于十地位中,斷十種的障礙而證得十種的真如,即一、于初地斷異生性障,證適行真如;二、于第二地斷邪行障,證最勝真如;叁、于第叁地斷暗鈍障,證勝法真如;四、于第四地斷細惑現行障,證無攝受真如;五、于第五地斷下乘涅槃障,證無別真如:六、于第六地斷粗相現行障,證無染淨真如;七、于第七地斷細相現行障,證法無別真如;八、于第八地斷無相加行障,證不增減真如;九、于第九地斷不欲行障,證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于第十地斷法未自在障,證業自在所依真如。

  【十信】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最初十位名十信,因入佛教海,修無量法門,要以信爲先也。一、信心。心與理合,確切不移,滅一切妄想,名曰信心。二、念心。雖在無數劫中,舍身受身,此現前一念,決定不忘,名曰念心。叁、精進心。不雜曰精,不退曰進,進趣真淨,名精進心。四、慧心。心純行勤,智慧自生,名曰慧心。五、定心,百雜粉碎,心體湛然,名曰定心。六、不退心,定光發明,進修無懈,深入自性,名不退心。七、護法心。進趣功純,保持不失,與十方如來,氣分相接,名護法心。八、回向心。以保持修道力故,與佛光相交格,名回向心。九、戒心。安住淨戒,心光常凝,名曰戒心。十、願心。遍遊十方,化導衆生,隨其所願悉得滿足,名曰願心。

  【十住】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二個十位名十住,因信心既立,能住佛地也。又因發起大心,趣入妙道,故又名十發趣。一、發心住。以真方便,假十信之用,圓成一心,名發心住。二、治地住。以前妙心,履以成地,則一切皆治,名治地住。叁、修行住。心所涉知,俱得明了,遍修諸行,皆無留礙,名修行住。四、生貴住。冥契妙理,行與佛同,氣分感通,成如來種,名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自利利他,方便具足,名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心念同佛,惟得其正,名正心住。七、不退住。身心增長,無有退缺,名不退住。八、童真住。佛之十身靈相,一時具足,如童真之可貴,名童真住。九、法王子住。長養聖胎,紹隆佛種,堪作法王之子,名法王子住。十、灌頂住。菩薩既爲佛子,佛以智水灌頂,藉表成人,名灌頂住。

  【十行】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叁個十位名十行,因菩薩經十信十住,已成佛子,滿足自利,複須長養利他功行,故名十行,亦名十長養。一、隨順衆生,隨喜功德,名歡喜行。二、饒利衆生,使得法利,名饒益行。叁、等視衆生,不見其過,名無嗔恨行。四、叁際十方,化身無盡,名無盡行。五、了達法門,悉無錯誤,名離癡亂行。六、既離癡亂,則能現諸相,同異圓融,名善現行。七、十方虛空,滿足微塵,于一塵中,現十方界,塵界交現,不相留礙,名無著行。八、緣般若故,成無著行,故六度中,特尊般若,名尊重行。九、妙觀慧中,顯圓融德,能入諸佛法軌中,名善法行。十、圓融德相,清淨無漏,真無爲性,妙契真實,名真實行。

  【十回向】 菩薩五十二位修行中,第四個十位名十回向,因以大悲心,救護一切衆生,故名爲回向。前之住行,出俗心多,大悲心少,此則濟以悲願,處俗利生,回此善行,向彼萬類。一、化度衆生,離衆生相,回無爲心,向涅槃道,名救護一切衆生,離衆生相回向。二、正顯中道,歸趣本覺,回入法身,無能壞者,名不壞回向。叁、本覺之理,湛然常住,能覺之智,齊于諸佛,名等一切佛回向。四、覺智周圓,無所不遍,名至一切處回向。五、一切世界,過恒沙佛,自性功德,重重無盡,名無盡功德藏回向。六、于諸佛地,起萬行因,依因趣果,取涅槃道,名隨順平等善根回向。七、十方衆生,皆我性具,本際平等,無有高下,名隨順等觀一切衆生回向。八、即一切法,離一切相,緣生無性,體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九、諸法本空,心無縛著,于根塵中,得大解脫,名無縛無著解脫回向。十、性海圓成,心等法界,含攝周遍,量等虛空,名等法界無量回向。

  【十地】 1.指聲聞乘十地,即受叁皈地、信地、信法地、內凡夫地、學信戒地、八人地、須陀洹地、斯陀含地、阿那含地、阿羅漢地。2.指緣覺乘十地,即苦行具足地、自覺甚深十二因緣地、覺了四聖谛地、甚深利智地、九聖道地、觀了法界虛空界衆生界地、證寂滅地、六通地、徹和密地、…

《佛學常見辭彙 (一畫~叁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