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汉译中有《长阿含》的《梵动经》(吴支谦译为《梵网六十二见经》) ,稍晚出之材料中又有《楞伽经》内的(涅槃品)。这些材料都反映出了当时许多有名的学派,各自的涅槃思想。《长阿含》的《梵动经》,乃是就当时各学派的见解,归纳之称为六十二见,在六十二见里,对湼盘的看法,又统归摄为五见。这便是佛世时着名的(而被称为外道的)五种湼盘观。在该五种湼盘观内,第一即是「现法涅槃」 ,所谓於「现世中五欲自恣」者是。意即在现世中纵寻五欲之乐,而以之看做湼盘。此种湼盘想法,换言之,纯是一现实的官感主义。以官感的快乐,看做人生的极致。这与中国的杨朱思想,西方唯物的官能主义者,几同出一辙。然不管它怎样,此种涅槃思想,却在另一面,反映出来一个共同性的定义,及其积极意味。此所谓共同性的定义者,即当时人们都以「涅槃」为人生最快乐之指标,最理想的幸福境地。只要人能将其指标的内涵道出,并示以方法,即可成一家(追求理想)之言。再浅显一点说,当时一般印度知识分子所谓之「涅槃」者,正如我们今天所谓之人生观者相似。谁能道出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目的,他就可树立一家之思想,一独特的人生哲学,或所谓人生观。这人生观的意义,以「现法涅槃」一义来对照看,正好如是,无丝毫神奇或秘密之处。但至各学派林立,问题不止是探讨人生的时候,涅槃的意义又有了些改变。其改变原亦从「梵湼盘」的思想而来,有些学派把涅槃看做宇宙的起源,又当做人生的最後。有的则只看做一快乐之境或幸福之地。所谓当做人生的最後者,亦即和宇宙的起源合一,或谓回到宇宙的本源。此与梵湼盘的思想,都极相近。关於这种涅槃的意义,在《楞伽经》的(涅槃品)里,已敍说得极为显明。一般来说,自《奥义书》起,所谓湼盘,其正确的定义,乃是指解脱而言,能解脱者即是湼盘。此点,即六师学派与佛教全体,亦都是共同承认的。当然,解脱的意义亦有深浅,纵乐主义者的现法湼盘,在他们自己看,又何尝不是一种解脱。解脱的内容,在佛陀时代,亦和涅槃一样,言说纷纷,莫衷一是。佛陀在此时期,则绝不宽容,凡属偏执,与驰心外在的追求者,均予以无情的破斥。这从《六十二见经》及阿含各部中破斥外道处,都可以看出。
就较原始的经典看来(40),我们已知道当时在各学派中盛行了五种涅槃,但在後出的大乘经典中(41),则反映出佛陀灭後已增至了有二十家不同的湼盘观。这样看来,湼盘在印度一般人心中,始终仍是一个牵扯未清的问题:其末清之故,或即因此乃是人生最终的理境所致。盖人在未真正达到此一理境之前,自不免有许多猜测和假定。兹就据《入楞伽经》卷第六(涅槃品) ,及提婆菩萨所着之《释楞伽经中外道小乘涅槃论》,在此略为论说,以俾稍窥各学派的涅槃意义何在。
据《楞伽经》所统计的学派,在当时共有二十家(时间大约起源在佛陀的同时代,有的或者更早一些,有的也许稍後一些,但在佛教部派时期,此二十家仍然存在。这从《楞伽经》本身成立的时代(42)。而仍记载着此二十家的湼盘思想,可以推知。)其中一家且属於佛教小乘的一派,除去此派,亦仍有十九家存在,《楞伽经》对於其中小乘的一派,只因其对涅槃的观念有所偏差,便即评其为外道之见,从是又当可想到,佛教本身的大德,对涅槃思想已曾有过歧异的看法(此在第二章中另详。)现且引《楞伽经》文一则,看该经对小乘某派的涅槃观念破斥如何。经云:
佛告大慧,有诸外道,厌诺境界,见阴界入灭,诸法无常,心心数法,不生现前,以不忆念过去未来现乐境界,如灯火灭,种种风止,不取诸相,妄想分别,名为涅槃。
提婆菩萨释此云:「何等外道说诸受荫尽如灯火灭,种种风止名涅槃
答曰:第一小乘外道论师说。」(就此所斥内容看,似指经量派。)此所指斥的涅槃观,在今日来说,即学者们常所称述的虚无论的涅槃。(有关虚无论者的涅槃,在下节附论中详述)。「如灯火灭,种种风止」 ,这的确是一个最易引起误解的表述。(43)此表述亦最易引起唯物论与断见论者之同意或附和。《楞伽经》中所言二十家涅槃观念,舍此一家为虚无论者之观念外,其他则多从一元或多元来阐释涅槃。现请看以下所举:
㈠方论学派(空间论的湼盘)
问日:何等外道说方名涅槃
答日:第二外道方论师说,最初生诸方,从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天地灭後,还入彼处,名为涅槃,是故方论师说方是常,名涅槃因。
「天地灭後,还入彼处,名为涅槃」 ,这显明地是以归到宇宙之本源处,而称做涅槃。此本源者何
即是「方」。若以哲学的名词解释说,此「方」亦即是一元的空间本体论,如说:「从方生世间人,从人生天地。」这与神的创造宇宙说,并无分别。人从「方」而来,亦必待回到「方」处,才是他的本来所在,(此与西方宗教的观念近似,人由上帝创造,亦必回到上帝的身边去,才是天堂。)此所在便是究竟的乐地了,於是而名为涅槃。
与此方论相对待者,又另有一时论学派。时论者则立「时」为万物之生因,其创造力量与方论相同,故亦名为湼盘。它的主张是:「时热一切大,时作一切物,时散一切物,是故我论中说,如被百箭射时不到不死,时到则小草触即死,一切物时生,一切物时熟,一切物时灭,时不可过,是故时论师说,时是常,生一切物,名涅槃因。」以时为宇宙之源,为万物之本,并且有生杀宰夺之权和力,此种讲法,诚以将「时」转为神化,已非一般哲学家的时间论可比了。(不过,事实上时论者亦有其片面之理,较之纯抽象的因创造神论,似乎反易为一般人在理论上所推知。因「时」 ,在概念上是更较神而熟悉的,且任何人都可在自身的变迁中或事物的推栘中,感觉其主宰力之存在。)时空,这原是许多思想家共同争论的问题,在部派佛教中亦起过极大的争议。
以上两派可说是时空的对立论者,然另有一派主张空间论的,比起方论派来更为显明而切实。盖方论派所述者,重点(论之所宗)乃立在「方」义,并未显明地彰说「空间」一词。 「方」虽亦是空间意,但已有主观认识上的规划,以逻辑的定则说,它已经不可构成一个「绝对概念」 。要构成一个绝对的概念,必须取消已被认识论上构划出来的「方」之一义。此一更进一层有胜於方论派之空间论者。便是口力论师所主张的以「虚空」为万物之创生者。虚空,其本身之状态已即是绝对,不容许人再予以主观上的构划或拟议。提婆菩萨对此释之曰:
何等外道说见无物名涅槃因
答日:第十九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万物因,最初生虚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从火生暖,暖生水,水即冻凌坚作地,从地生种种药草,从种种药草生五谷,从五谷生命,是故我论中说,命者是食,後时还没虚空名涅槃。是故外道口力论师说,虚空是常,名涅槃因。 (此一论说,就某种观点看,亦可以把它叫做素朴的科学宇宙观。因为从虚空生风,从风生火,由火生暖,而至於万物,这在近代原子论之前,而实有其自然观上相当之理由的。此种自然观,以其近乎科学的推知法,我们便不妨予其名为素朴的科学宇宙观。)
这一派便就是彻底的空间论之涅槃。我人由虚空而生,灭後再还到虚空,便证了涅槃。这种说法,在我们看来虽说是可笑的,其结局亦一如虚无论的涅槃,但在时他们却是一种从本体出,又证人本体的主张。把虚空看作万物的本体,这在直觉上,也不能说是没有道理的。只是在它的创生过程及还灭时,又名虚空为涅槃,这却不是直觉的看法了,已建立了一推理的虚空论的体系。此体系以之言涅槃,便下免和方论派等同样可笑了。
㈡风仙论派
问日:何等外道说风为涅槃因
答日:第三外道风仙论师说,风能生长命物,能杀命物,风造万物,能坏万物,名风为涅槃,是故风仙论师说风为常,是涅槃因。
此一学派的主张,其前提与方论学派并无差异,只是把内容改换以「风」代替「方」罢了。且特强调「风」之威力,能生命物,能杀命物,以及造万物,坏万物。这是纯从自然界观察风的威力而立论者,此种立论亦仍如西方宗教希伯来、耶稣教等所讲之神一样,是那么绝对主宰而全能的。就此种风的威力全能处而名其为之涅槃,以此意义观之,则又可明了,涅槃在当时印度人之心中,不仅是一最高妙乐的境界,也是一绝对全能的宇宙的主宰处。与此一风仙论派相似者,又有一水论学派,其观念与前所述者可说同一模型,仅把风易之为水而已。如说:「水是万物根本,水能生天地,生有命无命一切物,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皆水为主。水能生物,水能坏物,名为涅槃。」能生物,能坏物,这是同样就自然界之威力处而观察说的。就统名此种涅槃论为威力观念的涅槃观,亦未尝不可。在探讨湼盘原始意义的目的下,当然,此种观念乃是更值得注意的。
㈢唯神论的涅槃——梵与自在天的涅槃观
时与空、风与水,这种万物起源和还灭的涅槃观,虽是一本体论的主张,但其思想,质言之,仍是直觉的自然观,而非超自然的思想或抽象的理性。因此,他们的「方」 、「时」 、「虚空」 ,乃至「风」与「水」等论,尽管其威力形容得如何伟大,而究不是超自然的或全能的人格神;只是自然之本身。至若超自然者,则唯有从围陀论派和摩陀罗论派始可看出。此二派所主张的,即是梵天和自在天的存在观念。现请看提婆的释论说:
问日:何等外道说梵天是涅槃因
答日:第四外道围陀论师说,从那罗延天脐中生大莲华,从莲华生梵天祖公,彼梵天作一切命,无命物从梵口中生,婆罗门两臂中生,刹利两脾中生,见舍从梵两脚跟生,首陀一切大地,是修福德戒场生,一切草华以为供养,化作山野禽兽人猪羊驴马等,於…
《涅槃思想研究 第一章 涅槃思想的起源》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