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在传承上的纯净和完整,非常严格和严谨,流变的可能性最小。修密是要下大功夫的,一旦接受根本上师的灌顶和法要后,他将对我们负责到底,上师即是三宝的化身,同时也是这一“法脉” 所有佛菩萨及大成就者们的“载体” 或体现者,上师将对我们实行严格的“因材施教” ,我们仿佛接通了无始以来“法脉” 的某种“网路” 了。在这么一个庞大而系统的资讯场、能量场中,我们得到的加持将会非常殊胜。由于密法兼修“色法” ,使用咒语频繁,又视追求“即身成佛” 为最高目的,许多人则以为一生中完成法、报、化三身成就不可思义,便随意谤毁密法,这实在是犯了很严重的口业。其实修行者只要“如法” ,敢于勇猛精进的话,一切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试问,那《法华经》上的龙女不是即身成佛又是什么?要知心外无法,法外无心,一切在于缘起的方便妙用,在于我们的心。
在显教的朝暮课诵中,仍有许多密的成份。如楞严咒、大悲咒、、午供、蒙山施食等,皆是佛咒。当初佛讲经说法,往往兼说咒语,可知佛是显密兼施的。况且密宗的经典,仍旧是在说“般若”之义理。如《大日经》说:“心不在内,不在外,及两中间,心不可得。”与《楞严经》所说又有何差异呢?又说:“虚空是菩提,无知解者,亦无开晓,何以故?菩提无相故。”。又说:“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心虚空界菩提,三种无二,此等悲为根本,方便波罗密满足。” 这些文句同显教经典所言有何质的分别?密教经中之有义理,亦犹显教经中之有咒一样,说明显密本是一家。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仿佛是修密不过是报了两个志愿,第一是即身成佛,第二个往生净土(包括西方净士)。而修净土是只报一个志愿,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无论怎样,到最后都是为了成佛。
密宗中的“理具成佛”,与显教亦无二致。如密宗所云:“诸佛理智,于凡夫身中,圆满具足。”而禅宗马祖道一禅师也说:“汝等诸人,各信自心是佛者,是名正信。”又如在《如来藏经》中,佛告金刚慧言:“我以佛眼,观一切众生,贪欲疑恚,诸烦恼中,有如来智,如来眼,如来身,结跏趺坐,俨然不动。善男子!一切众生,虽在诸趣烦恼身中,有如来藏,常无染污,德相备足,如我无异。”可知密禅教派各宗,对于众生即佛的见解也完全相同。
当然,话我们还得说回来了,从当今末法众生学养和知障等个人及时代的综合因缘考虑,一般情形下,普通众生别说对佛学实修实证了,可能在义理上都是难以接受或解悟的,因此虽然般若经典是大同小异,都强调诸法皆空,法法平等,但单独对于念佛一法,释迦牟尼曾特别地告诉过善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等,下至一称南无佛陀大慈悲者,是善男子善女人等,穷极生死际,善根无尽的时候,在天人中,恒受富乐,乃至于最后得涅槃。”可知念佛法门同我们末法众生非常相应。许多禅门和密宗大德也是主张多念佛的。念佛以修意根为主,一个人意业清净了,身、口二业自然清净,修学便已得大半。如果三业不净,怎么出离得了六道轮回?佛说过:“不求西方三世怨。” 因此,末法众生想入佛门的或已入佛门的,在没有机缘修习其他法门时,最好老实念佛,以修净土为首要。净土法门既方便易行,果报又很殊胜,既可专修,也可兼修,就看我们是否相应和用心了。
讲到净土宗念佛,我们也应该看一些不良现象,由于净土法门一直在人口众多的汉地流布较广,因此其修学成功的例子也相对较多,这本是件非常殊胜的事。然而,由此也引得一些学净土的人总是跑去说人家修密法的易“入魔” ,什么修密弄不好就是“魔密” ,什么大根器才能修密法等。反之,也有一些修密的人反过来又对汉地显教评头论足,声称密法最殊胜,中下根之人才去修显法。其实,佛早说过万法无有高下、优劣。为什么佛弟子老要作这些言论呢?再说,佛门什么大根器小根器之说实乃方便权宜,若说法缘或是更为妥贴一些?诸行既然无常,所谓根器更是无常,随时随地都是我们修学的新起点呵。
况且,大根器人具体该以什么为标准?是谁制定的标准?我们敢保证自己的知见同佛世尊的一模一样么?依我个人对佛法的理解,对佛法有坚固信心,愿意如法努力修证,坚信自性是佛,就是大根器。如果对佛陀的教育没有信心,对佛法义理不相信,不乐意认真如法修证,盲修瞎练,管我们修显修密,谁都可能“入魔” 。再说,根器亦在因果无常之中,就像大学里修学分一样,我们昨天小根器,只要我们踏实努力,哪怕笨鸟先飞,我们的积分够了,起跑线就会变高,我们就是大根器。
客观地说,修行是以“心法” 为最重要,而以“心法” 为本,兼修“色法” 为最殊胜。但专修“色法” 则永远不可能究竟圆满。根松成林曲杰嘉才仁波切(著名的密法金刚上师)说过,显教是从心法的修持下手,可以说把握住了修行的重点和关键。而密乘在修持心法的基础上,也修色法(色报身,气、脉、明点等),是两者配合起来修持。修行方便不一样,最终的目的却是一样的。
如果修行人不明心法,只重色法,即是普通外道气功。外道的气功只知道色法(生理、气脉等)的修持而没有心法的修持,其对色法的修持也是由执著心所臆造,虽然一些方法与义理也会依佛傍道,其最终结果只会是烦恼越来越重,甚至出偏著魔。因此魔与不魔,不在于概念符号上的佛或道,更不在于什么净与密,而在于是否以心法为根本(色法是方便)。
修净土法门的佛弟子,恰应好生感恩阿弥陀佛因地修行时所发大愿,是这悲智双运的愿力的加持,帮助了所有持名念佛的人,因这一“善念、净念” 就有不可思义的果报,已是布满“密行” 的不可思议的殊胜法门(足以说明密净是一体),我们还有什么必要去区别密与显呢?什么净什么密,不都是佛法吗?对于任何一个乐意入佛门,依正法修行的人,我们无论人家选择什么法门,我们只能随喜,切莫说短论长。反过来看,密法修持最上乘的虽然是“即身成佛” ,但从相对数量上讲,比例毕竟较少,连著名的宗喀巴大师也是在中阴身得度的(人从命终到下一次生命开始的中间过程叫中阴身),因而大多数仍视往生净土为其保险的去向(不仅仅是西方净土)。
对于一个修行人而言,能往生成功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殊胜果报了。因此,修密法者也无必要对汉地其他法门评头论足。反之,修净土者也别以为真进了保险箱——无论修什么法门,对于一个不如法者,别说即身成就或往生净土,恐怕连保人身也是很勉强的。佛弟子无论修什么法门,只应该自己专心一志,如法修证,跑去同别人打嘴巴仗是无益于修行的。
对于初学者,如色法上老是无所修证,身体不好,生活中不能受用受益,凡夫心自然会散漫、退转。反之,我们修密法如仅是为了身体好,禅定功夫高,出神通,不重“心法” ,我们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成就,还极有可能造业、堕落。显密原本是一体,显中藏密,密依显而作相状。所谓心法与色法不二,互为依存,互为作用,气定神闲,心安身才安,意即是气,气即是意,只是侧重点不同,到最后都是一回事。念佛功夫高的人,念经能心无二用的人,身体肯定健康,气脉也会通畅,功夫渐深,也能当下证果。况且,密法中的一些修持方法,同阿弥陀佛和西方极乐净土很有渊源,同净土宗自然就不可分割。
大乘的经典中说:缘起即是性空,性空即是缘起。凡夫以缘起为实有而枉受轮回的种种痛苦。佛菩萨体悟缘起的当下即是性空,并以缘起为妙用广渡一切有情众生,不轻舍一众生才是大乘菩萨道——由是我们的传法或言论的不妥,引起众生误解、误读或谤毁了佛法,我们即是至少犯了菩萨戒。在98年,喇荣五明佛学院金刚萨垛法会期间,晋美彭措法王(法王如意宝)曾经在四众弟子面前说过(大意如此):“我由于弘扬宁玛巴教法,宣说大圆满的殊胜,无意间接地贬低了他宗,故此我也时常念金刚萨垛忏悔。如果是我的弟子,不仅不能诽谤他宗,甚至连外道都不能诽谤。”我们应该明白,这位著名的密宗大德自然是不会真正贬低他宗的,但一代大法王作此示现,一是其自身严谨严格所致,其主要目的仍然是在提醒大家要依法修证,要少造口业。
47:修行的本质
真正的修行就是如法修行。在于五蕴、六根、六尘所对应的点点滴滴。在于起心动念,当我念头起来,晓得此念头错了,马上把它改正和终止。这个念头,我是利己损人?我这念头起来是贪、嗔、痴、慢、疑?错了,马上改过来,这才叫真修行。修行在那里修?就在根尘相对的当下,在我们起心动念之处的当下。我们开口说话,想想这话该不该说?不该说,说错了,我们要把它修正过来。我们身体的一些动作,如法不如法?不如法,我们把它修正过来,这个叫做真修行。
修行当真没什么玄奥之处,非常的朴实无华。具体一点说,真正的修行发生在心与感官物件相遇的地方;感官接触的发生点上,就是修行所在。例如:当人们说到我不喜欢的事时,憎恨之心就会升起;假使他们说的是我们喜欢的事,我们便会体验到愉快──这就是修行所在!我们应该如何利用这些来修行呢?这是个重要的课题。
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追逐“快乐”,逃避“不快乐”,不断地那样修行下去,那么直到死亡的那一天,也永远见不到佛法的真谛,一切都将会是白费功夫。当快乐和痛苦升起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应用佛法,使我们从它们之中得到解脱呢?这就是修行的重点了。混乱升起的地方,就是宁静可以升起的地方,哪里有混乱、烦恼、魔障,我们透过智慧回观返照,哪里就有宁静和禅定。一切都是自性的客观显现,一切都是平等,一切都是缘起性空。
如果我们真正地了解佛法的修行,那么,在生命中,无论我们从事何种职业、何种职位,老师、医生、…
《佛学的真实面目 (妙泽居士著)》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