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法师诗词选
一九三七年冬题宁乡寒铁生余楼二首有引
佛家以无余涅槃为究竟,其余皆有余也。身是心之余,心是空之余,空是实相之余。(诸法空是浅,说见《大智度论》卷七十二)实相无相,超绝言思,不可以色见,不可以声求,希夷寂灭,廓然无圣,而况山河大地,田宅妻孥等身外之物,独然有余乎。知有余以证无余,则冲漠而无所待;无所待者,然后可以独立于天地之间,余之字义大矣哉。铁,至刚之物也,无待而后能至刚;至刚则炯炯孤明而似寒。以此为号,殆如郑思肖之取号所南,自见其志者也。世方离乱,竞尚贪嗔,造作苦因,无有底止,安得大心之士,鼓扇玄风,灭斯毒焰哉。眺瞩中原,不胜凄愍,感而赋此,亦将取正于大方。
为厌浮沉湖海梦,来傍僧舍结蓬庐。〔1〕
岳云千絮凝檐碧,沩水一泓映座舒。
楼外诸山无捷径,室中万卷间梵书。
回看车马纷驰迹,袖手高吟意豁如。
九洲沉陆滋蛇豕,绝脰刳肠亿万夫。
文物忍看沦敌手,江山默祝复康衢。
挥戈反日思良将,袒臂高呼待硕儒。
寄语山林深密处,倾危大厦要君扶。
注:(1)楼傍香山寺。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一九三八年初夏沩山道中
叱牛声里沟渠满,蛙鼓莺簧赚客听。
长板桥头村树密,碧流萦绕万山青。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雁·燕·蝉
道出衡阳几岁年,遥瞻乙阵倍欣然。
风高莫逞凌霄翼,霜重休侵待晓天。
边塞烟迷应远飚,荒江日暖好安眠。
秋来可有一消息,为我传书灵鹫巅。
三界由来如火宅,结巢营幕亦寻常。
依人倘解人情美,掠水应知水味长。
对语无心诉离乱,翻飞依旧惯炎凉。
春花落尽莺歌歇,底事呢喃恋鹿堂。
一声叫破桐阴月,春去无痕独尔知。
高占何妨从露饮,环飞本不羡云垂。
权衡金羽空轻重,比拟彭殇漫圣痴。
秋到荷塘冷更切,毕生心事问谁窥
——(原载《求是草》)
一九四O年秋徙桂林月牙山寺
疑入蓬瀛路,〔1〕浑忘岁月迁。
襟江澄碧濑,〔2〕不用买山钱。
注:(1)寺有小蓬瀛阁。
(2)住襟江阁。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0年第1卷第1期)
一九四一年元月三日与盛成、
万仲文、闫宗临三教授纵谈影波楼作
凭岩吊丧乱,倚槛话行藏。
波影澄空碧,悠然此味长。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3、4期合刊)
南岳明真法师、成都徐季广居士采书
勉以脚跟下事,感赋
万里寄良箴,常渐道未深。
达生空有愿,避世岂无心
窗外波光定,岩前古木森。
遥闻市井闹,时或发长吟。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3、4期合刊)
辛巳人曰,与方孝宽、盛成、
徐植松、李焰生、雷震林、林半觉、
唐伟、余维炯、关山月、林爱民诸公,
为龙翁积之预祝期颐于月牙山纪事,步方孝宽韵
期颐预祝除腥腻,活火添薪煮嫩菘。
雅谑不嫌京海派,清谈竞辩色心空。
掀髯拟古情犹热,走笔成诗句独雄。
更卜花朝共一醉,未知今是几番风。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3、4期合刊)
一九四一年春题关山月所作画
贺白虹书店开幕
曲岸袅秋风,江枫叶叶红。
一篙当骇浪,无意到瀛蓬。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又题关山月峨眉黑龙江图
人言黑龙江,我道印心处。
接木度悬崖,闲云任来去。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一九四一年秋题尹瘦石盲群图
牵连归败屋,未必足前愆。
酒肉朱门臭,饥寒只自怜。
又题尹瘦石百寿图卷
长空留雁影,展卷几沉吟。
业绩终成幻,声华何处寻。
难求不死药,幸有救时心。
肝胆传千古,跫然觉世音。
(上二首,原载《狮子吼月刊》
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空王原不计行藏,种福无田实可伤。
舍利函空秋露冷,金刚碑仆月华凉。
难凭胜侣穷生死,孰认残灰体断常。
极目神州无限泪,桂江日夜泻汪浪。
感赋
道高一尺魔千丈,吠怪憎贤古已然。
尼父周游曾削迹,达摩面壁辍谈禅。
精金岂却炉锤炼,大任须从穷饿肩。
独倚江楼观万汇,春来无处不芳妍。
(上二首,原载《狮子吼月刊》
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白下张仙搓月牙山远眺一律,
梅根山樵赵叔冶和之,凡十八叠,
搜奇集胜,为吾门生色不少,爰亦勉和一章
偶学赵州露爪牙,洞庭波送桂江涯。
倚虹风月随入领,满室诗书属自家。
静里阿谁论党籍
闲来犹事灌山花。
春深帘重侵浓绿,客至惟斟一味茶。
送关山月画师入蜀
闻道巫山天下奇,峨嵋西峙更嵌蛾。
料羸点染丹青笔,马尽临淄曼丽辞。
(上二首,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汩罗张健甫先生以古风见赠。
雅健雄深来能和也,勉成七律一章报之
袈裟不掩伤时泪,偶向中流发浩歌。
衡岳云封惊夏雨,湘江风起皱春波。
幸从八桂瞻文范,且喜三车蕴大和。
酬答未能还奉约,山花争发可相过。
澳门竺摩法师以寄李仙根诗索和步原韵
高僧自昔半工吟,只为山州蓄积深。
严子论诗参法味,〔1〕陈公规语漫格箴。〔2〕
篆香稿已传南国,禅月集疑再见今。
愧我乏才扬无本,〔3〕劳君屡屡许知音。
注:(1)沧浪诗话多着禅味。
(2)宋陈罐劝洪觉范毋作诗,见《能改斋漫录》。
(3)明李东阳《麓堂诗话》称唐僧诗无本真有所得。
(上二首,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5、6、7期合刊)
一九四一年中秋书感
毁誉寻常事,难舒饥溺容,
从来羞舞鹤,宁悔学屠龙。
焰宅伤芝艾,荒园咽蠕蛩,
储看明月上,不觉过前峰。
一九四一年六月重游南岳
滞云笼古寺,宿雨涨山泉。
策杖探经藏,怀诗酬隐贤。
炎威禅榻外,游兴碧峰巅。
细认岩前路,重来又一年。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1年第1卷第8、9、10期合刊)
将至西山留别桂林诸友
十年磨剑学屠龙,海阔风翻浪万重。
入桂何期逢沈宋,归山犹得卧云松。
胡尘滚滚天无色,宿雾漫漫阀尚封。
昨夜思陵发清籁,相迟歌啸对晴峰。
(原载《狮子吼月刊》1942年第2卷第1期)
酬柳亚子见赠
皎皎初冬月,悠悠古柏心。
故都怜草莽,桂岭可登临
方外缘偏熟,吟怀蕴更深。
思灵松竹茂,何日共探寻
与耶回两教徒论人生
至理原非二,横分疵与醇。
物心谁造作,善恶漫陶钧。
天国知何处,人间故有春。
辞家为表法,上帝亦孤身。
友朋中有以罢道为劝者,诗以答之
亡羊自昔多歧路,脱俗方为中道行。
夏绿春红何足惜,要以冰雪验人生。
林素园居士以诗僧见称却赋
枇杷树下泪如绳,[1]柳絮沾泥只自矜,[2]
色见声求无一是,耻为人唤作诗僧。[3]
注:(1)宋诗僧仲殊自缢于枇杷树下。
(2)参寥有“禅心已作沾泥絮,不趁东风上下狂”之句,东坡称之,而晚节不终。
(3)朱熹以诗人被荐于朝,终身耻之。
林素园居士和章有“只缘分别恼高僧”句,再却赋
名实未分白二毛,悬牌表刹亦徒劳。[1]
中行自昔归平易,僧在真修不要高。[2]
注:(1)此土悬牌,印度名刹,皆所以显扬高僧。
(2)“僧要真修不要高”,明陈继儒语,见《岩栖幽事》。
田寿昌(1)嘱和柳亚子韵祝郭沫若五十大寿及
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
微服归来三岛哗,中原到处馥如花。
从知沫水滋芳杜,应薄虞山醉苦茶。
前日已闻温古史,今朝欣见颂名家。
边关未复生民瘁,何惜萧萧两鬓华。
注:(1)即田汉。
一九四二年孟春再至西山寄怀桂林诸友
言入西山路,和风发籁音。
泉甘堪涤虑,茶淡自清心。
隐几双江合,开轩万木森。
难忘饯别意,于月每沉吟。
桄榔杖寄赠李任仁议长
坡公迁岭外,此杖独随行。
坚过仙人杞,文如紫玉英。
灵山分得种,净手自雕成。
世路犹崎仄,扶持步履劲。
一九四二年岁暮寄怀桂林田汉
崎岖山下路,恻怛佛家情。
对镜憎华发,年来白几茎。
桂平西山山居即事
(一)
塔影波光映远村,平畴万顷接山根。
春风习习春云淡,一路花香到寺门。
(二)
倦抛心力逐无涯,山色溪声属自家。
吏隐洞壁余隙地,秋来更欲补梅花。
(三)
莫谓山居百事捐,清闲未许抱云眠。
松阳趺坐读书罢,手采新茶供佛前。
(四)
空林滴露夜犹香,一片清溶入浩茫。
横笛几番吹折柳,已无残梦到潇湘。
(五)
烟雨凄迷春意阑,鸟啼花落篆香残。
惊涛拍岸东流急,极目云天独倚栏。
(六)
朝暾初上影横斜,叶底轻凉透碧纱。
定起关心惟一事,春归到处落山花。
(七)
鲁阳未必回三舍,夸父空怀恨满腔;
晚课香沉归鸟寂,看移山影过南江。
(八)
林隙流光月影明,山门寂寂夜澄泓。
扶筇峭立浑无语,恐扰枝头鸟梦清。
(九)
久雨炎威已敛藏,游人渐少午风凉。
秋来更觉山居好,日满长林黄叶香。
(十)
油茶种罢点花生,茄子黄瓜芽已萌。
谁谓僧家多俗事,真诠原不隔躬耕。
一九四三年秋赠别朱蕴山
风月谁为主,山河壮客心。
春随巴水出,秋傍桂江吟。
浩唱归黄鹤,覃思倚碧林。
遥知松菊茂,愿托白云岑。
一九四四年—月太虚大师
至桂林赠诗
《狮子吼月刊》以诗奉和
…
《巨赞法师诗词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