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末▪P3

  ..续本文上一页四者复次众生初学以下明修是法恒生净土。是中依未入正定众生者就不定位也。第二故设问中有二。一者问信。二者问行。就第三释中有二。一者释信心。二者释修行。有五门以下明行。就信心中有二。初明举数。二者列名。即释三宝与理故有四也。所信之境无出此四故说四也。就第二行中有三。一者举数略辨。二者列章门。三者广释。修行有五门能成信者。于六度中定慧合故。故有五也。就广释中释五章门。故复即五。释施门中有二。一者题名。二者若见以下正释。就第二中有三。一者明财施。二者若见厄下明无畏施。三者若有众生下明法施。释戒门中。初题名。次辨正释。就正释中有二。一者明行戒。二者不得轻于下明止戒。就初中有二。一者明十善行戒。二者若出家者以下明威仪戒。就第二正戒中有二。一者明性重戒。二者当护以下明威仪戒。就忍门中有二。一者明无报心忍。二者亦当忍下忍世八风。就进门中有二。一者就自明进。二者复次若人以下就他以劝。就初中有三。一者明无怠精进二者当念以下据昔以劝。三者是故以下结劝。就第二就他劝中有三。一明难障众生以为劝缘。二者应当以下明劝修因行。三者回向菩提以下明劝修回向。就止观中有三。一者略明止观。二者若修止下别广止观。三者若修观者对治以下明止观相资。就初中有二。一者别释。二者云何随顺以下双释。奢摩多者变言名定。毗婆舍那者变言名慧。就第二广中有三。一者总明其修观定。二者复次精勤以下明修定得益。三者复次若人唯修以下别明修观。以就初中有三。一者明修方法。二者或有众生下显定难相。三者应知外道以下辨邪正相。就初中有二。一者明能修之方。二者复次依是三昧以下明其所修三昧之相。就初中有二。一者明正修人。二者唯除疑以下明不得修人。就初中有三。一者明前方便。二者是正念者以下明得定相。三者深伏以下明定伏惑。但释初段名耳。前方便者一切境界随取皆除。境相既亡随心亦除。故文言以心除心。地论之中亦同此说。言真如三昧者谓理定也。小乘之中但止心流住在一境。名为得定。大乘之中解其妄理理中住心。名为得定。故经中云。诸佛菩萨常在住定游法性也。就复次依是三昧以下第二明所修相。此中有三。一者明其定中体。二者当知以下明其诸定中体本。三者若人修行以下举益劝修。复次依是三昧则知法界一相者。定功用也。解理无二故名一相。下显其相。谓。诸佛身与众生身平等无二也。就或有众生第二定难中有三。一者明身业乱。二者或现天像以下明口业乱。三者或复令人以下明意业乱。就初中有二。一者正明身乱。二者当念以下明对治解。就第二口业乱中有四。一者显能说人。二者若说陀罗尼下明所说法。三者或令人知以下明神通乱。四者皆是以下明其当知非真之相。就第三意业乱中有二。一者明其乱相。二者以是义故以下明应观察。自应知外道下第三明邪正定。此中有三。一者明邪正定相。二者真如三昧者以下明真正定。三者若诸凡夫以下劝人修定。所言见者谓五见也。言爱者谓五钝也。言我慢者谓八慢也。自复次精勤下第二明修定益。此中有二。一者总表。二者云何以下别释。十止种利益。文显可解。自复次若人后修于止下第二别明修观。此中有二。一者结前生后。二者修习观者正明修观。就第二中有二。一者就五门观明修观慧。二者若余一切以下就二谛门以辨观慧。就第一中有二。一者正明修观。二者如是当念以下明发愿化广。此二犹是既自悟解亦令他解。就初中有四。一者明无常观。二者是以以下明其苦观。三者应以下空无我令观。四者应观世间以下明不净观。就无常观中有二。一者明分段无常。二者一切心行以下明变易无常。就令观中据三世以辨。言如梦者灭无灭相。言电光者住无住相。言如云者起无起相。就第二发愿化度中有三。一者如是当念以下念所化境。二者作此思惟以下正明发愿。三者以起如是以下明化度行。就第二二谛中有二。一者若余以下总明。二者所谓以下别释。就第二中有二。一者明俗谛观。二者虽念因缘以下明真谛观。自若修观者对治下第三明止观相资。若定过多则是沉没。若慧偏多则是浮升。定慧平等尔乃调柔故。复次辨定慧相资。此中有三。一者别明止观相对。二者以此义故以下明相助成。三者若止观下明不具有损。对治之行有正傍义。定能正治凡夫著有散乱之心。兼余二乘怯弱异见。慧能正治二乘无悲。兼除凡夫不修善痴。自下第四明修止恒生净土。此中有二。一者明其佛力摄护令生。二者如修多罗下引经证成。正释分竟。次下一分传持末代分。此中有二。一者结前上言。二者若有众生以下明其劝持。就第二中有二。一者约始终劝持。二者假使有人以下举胜劝学。就初中有二。一者叹论劝持。二者若人闻是以下明约终果劝持此论。就第二举胜劝持中有五。一者格量明胜。二者后次有人以下叹胜劝持。三者其有众生以下举非返释。四者以一切如来以下取人以证。五者是故以下结观修行。格量之意。假使有人。三千世界满中众生令行十善。但感天报。不得佛果。正思此法。正得佛果。更无余因。故名胜也。就第二叹胜中有二。一者说德胜。二者何以故下释胜所以。就第三举非中有三。一者举不信罪。二者是故以下劝生仰信。三者以深自害以下释劝之意。有大损故应当仰信。就第四取人证中有二。一者以佛为证。若无此信不得成佛。知明要法。二者一切菩萨以下因行为证。一切菩萨皆行此法。故知要行。此中有二。一者总明。二者当知以下别明三世以辨。过去已依现在世今依未来当依若尔要者岂容不信。是故第五结劝修行论宗释竟。次下回向发愿此中有三。一行伤表所作事。二者一句正明回向。三者一句明所为人。此论所说理行及教。凡夫二乘绝分。故名诸佛甚深广大义此之所显不能广辨。故名随分总持说也。以行归本。故名回此功德如法性。所修不自。故名普利众生界也

  

《大乘起信论义疏下之末》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