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佛教是什么(续篇)》
净空法师
各位观众: 今天我看到同修们提出一些修学上的问题,我们利用这个时间,跟大家做一个简要的说明。
第一个问题也是多数人都有的共同的问题。他说我们常见有许多佛菩萨的形像,供奉在寺院或者是家庭之中,供给大家膜拜。问题是:供佛菩萨形像,及拜佛菩萨的意义,到底在那里?拜佛菩萨与拜神有什么不同?我们应当用什么样的心态,来拜佛菩萨以及拜神明,才是正确的?
这个问题,我想是一个相当严肃的问题。因为迷信带给社会是负面的影响。敬天、敬神在中国是几千年来的习俗,对於社教有正面的作用,决定不是迷信,这是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的。佛法是师道,它不是神道,所以佛教是教育而不是宗教。在佛教里面,可以说是在几千年前,它就懂得艺术化的教学。我们在寺院、庵堂之中,所看到的佛菩萨的形像,有塑像、有彩画,形形色色,种类甚多。在佛经典里面,佛曾经说了一部《万佛名经》,在台湾过年期间,还有不少道场拜万佛。在这一部经里面,佛给我们讲了有一千两百多佛号,诸佛名号,菩萨还不在其中。佛告诉我们这许许多多的佛号,都是我们每一个众生自性本具的德能。我们举几个例子来说说,大家就晓得。
譬如释迦牟尼这个名号,是梵文音译过来的,释迦是仁慈的意思,翻作能忍;牟尼翻作寂灭,就是清净的意思。由此可知,仁慈跟清净是我们自性本具的德能。这个德能一定要用名号把它显示出来,我们听到这个名号,就要知道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仁慈,对自己要清净,以清净心对待自己,以慈悲心对待别人,这就是释迦牟尼的意思。所以听这个名号,或者见到释迦牟尼佛的形像,提起我们这一个观念,这就是教学。这是艺术的表法,用这种方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性德不断向外流露。菩萨的名号是修德,也就是佛菩萨是我们本具的德能;本具的德能,现在我们迷失了,并不是真的失掉,是迷了;迷了之后,自性的性德就不能现前。
譬如我们本来是慈悲的,是大慈大悲,现在我们对人、对物一点慈悲心都没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现在一天到晚是妄想纷飞,妄念不断,带来了无尽的烦恼,这就是我们性德丧失了、迷失了。怎样才能恢复呢?一定要靠修行。菩萨代表修德,性修不二。修德也是无量无边,因为我们迷得太广,迷得太深,因此这个修德的方法、理论也就无有穷尽。代表修德就用菩萨,代表性德就用佛,诸佛菩萨名号、形像,都是启发我们性修的作用,我们供奉佛菩萨形像目的在此地。
这是我在过去讲席当中,常常跟大家说明的。我们佛教徒、佛弟子供养佛菩萨形像,不外乎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纪念的意思,佛是我们根本的老师,我们接受他的教育,得到这个教学的殊胜功德利益,对於创始的这个老师,我们总是感恩,念念不忘,这是属於纪念的意思,所谓返本报始。第二个意思就是要向他学习,所谓是见贤思齐,我们见到形像,我们要学他;听到这个名号,我们也要学他。这是我们供奉佛菩萨形像,应该有的心态。我们懂得他真正意义是在此地,所以这种供奉决定不是迷信。诸佛菩萨很多,譬如我们供养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代表孝敬,孝亲尊师。看到地是心地,藏是宝藏。我们每一个众生心地都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这就是地藏的意思。所以供奉佛菩萨形像,要开发我们自性的心地宝藏。
用什么方法来开发?用教育,用教学,而教学的根本,就是在孝亲尊师。《地藏经》是我们佛门的孝经,学佛从那里学起?从《地藏》学起。这是供奉地藏菩萨的意义。并不是说我供奉地藏菩萨,天天拜他,天天供养他,他就来保佑我,那你就是迷信,你的性德永远不会现前。那用什么样的态度?要学习地藏菩萨,《地藏经》里面讲的理论,讲的方法,理论要彻底明了,方法要切实去做到,这就是地藏菩萨真正加持我们,真正保佑我们。可见得,如果我们不明其理,不依照方法去奉行,那是迷信,那是丝毫利益都得不到。不但得不到反而有过失,这个过失从那里来?过失是把佛菩萨当作神明来看待,去贿赂贿赂他,巴结巴结他,以为就能够保佑自己。这是谈条件,把佛菩萨当作贪官污吏来看待,你想你这种心态就是罪恶。这是我们不能不明了的,决定不能够有错误,错误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至於拜神、拜天神,天地鬼神,这在中国古礼上都有,这个是修敬。我们对於天神、鬼神也毫无所求;毫无所求,为什么要拜他?我们要尊重他,我们要尊敬他。敬这一个字是性德,怎么样培养这个性德,怎么样把这个性德发扬光大?我们对於天地鬼神这一份恭敬,要把这个恭敬心用来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这就对了。这个是古时候祭祀天地鬼神真正的意义,都是属於教学,绝不是有求於鬼神。有求於鬼神,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在古时候最初的祭祀意义里面没有,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
第二个问题问的是,常见有许多人买鲜花、水果、供品,或是在寺院,或是在家庭当中供养佛菩萨,同时也烧香、也点蜡烛,求佛菩萨保佑平安健康、升官发财。这些真正用意在那里?佛菩萨是不是需要这些东西?
给诸位同修说明,佛菩萨决定不需要这些东西。这些东西真正意义在那里?还是在教学。要用现代的话来讲,这些种种供养具就是教学的工具,让我们接触这些东西,就能有所感触。譬如我们在佛像面前,佛像的意义大家知道,佛是代表自性的性德,菩萨是代表修德。通常我们供奉一佛两菩萨,因为性德只有一个,没有两个。修德就是多方面的,多方面把它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个是知,一个是行。在佛门讲解、行,一个是解门,一个是行门,所以用两大菩萨作代表。王阳明先生讲的知行合一,实在讲都是从佛法里面得到的启示,得到这些灵感。知行这两个字,就是佛家讲的解行。譬如,一般人常供养释迦牟尼佛、文殊、普贤菩萨,这是一般人常供的佛菩萨形像。佛表性德,文殊、普贤表修德;文殊表解门,他代表智慧;普贤代表行门,代表要实行、要实践,所以这两尊菩萨就全部都代表,细分就很多了。
像修净土同修多半供养西方三圣,佛是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觉;阿是无的意思,弥陀是量的意思,合起来是无量,佛是觉悟的意思。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样不觉悟,这是究竟圆满的性德。而菩萨表修德是观音、势至,观音菩萨代表实行,代表行;大势至菩萨代表解,代表智慧,所以还是一个行、一个解。但是净宗法门是把行摆在前面,解摆在后面,这是跟供养一般佛像不相同的地方,我们注重在实行,把实行摆在第一。我们了解这个意思,就不致於发生错误的观念。
佛像前面供花,花是代表因,所以因与果,世、出世间法都离不开因果。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为什么万法皆空,因果不空?因果是讲这一切万法的转变,因会变成果,果会变成因,这个因果互相转变,相续不断。所以因果是讲相续不断的意思,是讲无量无边变化的意思,这个是事实的真相,所以说因果不空。先开花后结果,花是因,果在后面。所以供花是代表修因,花好我们就能够预想到果会结得好。见到花,你就要想到我们要修善因,将来才能够得好的果报,花表这个意思。供果,果就是代表果报,是我们所希求的;花是美好,我们要修的。在大乘佛法里面,花代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叫六度之花,然后才能够得到圆满的果报,供花是这个意思。但是诸位要晓得,在佛前供的花表这个意思,你明白了,就像学生在课堂上课,懂得花是代表因行。离开佛堂之后,我们在外面所看到的花,有没有这个意思?都有这个意思。所以懂得佛法,只要看到花,就提起自己一定要修善因,要修好的因。乃至於身上穿的衣服,印上这些花纹的时候,看到花就知道自己要修行,用这个方法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修好因,要修善因,才能够得好的果,得善果。这是供养鲜花、水果的意义。供养食品,实在讲没有什么,不太重要。食品是表示自己一点敬心,我们需要好的饮食,我们也以好的饮食供养佛菩萨,这是一个纪念的意义,也是有表法的意义。
烧香,香代表信香,是一种信号,在古时候应用得非常的广泛。最明显的,诸位如果到中国大陆去旅游,总免不了要到长城去参观,你看长城每隔一段有一个烽火台,烽火台是传递讯息的,实在讲烽火台就像一个香炉一样。古时候资讯不发达,用什么方法传递消息?就用烽火,烧的是狼烟,狼烟的密度跟一般的烟不一样,风不容易吹散,所以这个烟能够持久。在远处看到这个地方有烽火,就晓得有状况发生,用这种方法来传递消息。我们用烧香来表法,我们跟诸佛菩萨传递消息,感应道交,取这个意思。但是真正的含义,我们常讲戒定真香、五分法身香,这个意义就深了。你懂得这个意义,这个烧香能够提醒你,学习的东西就更多。我们看到烟,闻到香味,就想到自己要修戒、要修定、要修慧,所以它代表戒定真香,代表五分法身。五分法身前面三条就是戒、定、慧,后面两条加上解脱、解脱知见,所以用这个方法来提醒我们。
灯的意义是象徵著智慧、光明。古时候用油灯、用蜡烛,这个意义就更深、更明显。油灯实在讲,真的是燃烧自己,照耀别人,蜡烛是特别的明显。这是教给我们,我们要求智慧,要能够舍己为人,以自己的智慧,以自己的体力,以自己的技能,服务社会,帮助一切众生,而不求报酬,这是佛教导我们。所以烧香、燃烛是表这个意思。真正这样做,自自然然得到平安、健康、长寿。至於升官发财,这是你命里面所有的,这个命中所有要讲到因与果的关系。你命里面没有的,佛菩萨也不能赐给你。如果你命里头没有财,佛菩萨可以帮助你发财,你命里头没有官位,…
《如何挽救社会风气系列——佛教是什么(续篇)》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