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

  释两不和合品第四十七之下

   ﹝经﹞「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有信有善,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听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不欲书受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有信有善;说法者无信,破戒恶行;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能一切施,心不悭惜;听法者吝惜不舍,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一切能施,心不悭惜;说法者吝法不施;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供养说法人衣服、饮食,卧具、医药,资生所须;说法者不欲受之,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说法者欲供给听法人衣服,乃至资生所须;听法者不欲受之;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易悟;听法人闇钝,当知是为魔事。须菩提!听法者易悟,说法人闇钝;两不和合,不得书持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所谓修妒路乃至优波提舍;听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知十二部经次第义;说法人不知十二部经次第义;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成就六波罗蜜;听法者不成就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有六波罗蜜;说法人无六波罗蜜;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听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于六波罗蜜有方便力;说法人于六波罗蜜无方便力;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得陀罗尼;听法人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得陀罗尼;说法者无陀罗尼;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令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听法人不欲书持般若波罗蜜,读诵乃至正忆念;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书、读诵、说般若波罗蜜;说法者不欲令书般若波罗蜜,乃至不欲令说;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离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听法人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离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说法人贪欲、嗔恚,睡眠、掉悔、疑;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说三恶道中苦剧,汝何不于是身尽苦入涅槃?何用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书是深般若波罗蜜,受持、读诵、说,正忆念时,或有人来,赞四天王诸天,赞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赞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定。作是言:善男子!欲界中受五欲快乐,色界中受禅生乐,无色界中受寂灭乐;是事亦无常、苦、空、无我,变相、尽相、散相、离相、灭相。汝何不于是身中取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何用是世间生死中受种种苦,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听法人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一身无累,自在无碍;说法者多将人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如是言:汝能随我意者,当与汝般若波罗蜜,令书、读诵、说,正忆念;若不随我意者,则不与汝!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听法者欲得追随如其意;说法者不听;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得财利故,与般若波罗蜜,令书、持乃至正忆念;听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从受;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为财利故,欲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说法者以是因缘故,不欲与;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读诵、说,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危命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听法者不欲随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听法者欲至他方饥饿谷贵无水之处;说法者不欲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至他方丰乐之处,听法者欲随从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为利养故追随我,汝善自思惟,若得若不得,无令后悔!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听法者闻之心厌,作是念:是为拒逆,不欲与我相随,便止不去。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欲过旷野,贼怖、旃陀罗怖、猎师怖、恶兽毒蛇怖,听法者欲随逐去。说法者言:善男子!汝何用到彼?彼中多有诸怖,贼怖乃至毒蛇怖。听法者闻之,知其不欲与般若波罗蜜,书、持乃至正忆念,心厌不欲追随。以是少因缘故,两不和合,当知是为魔事。

   复次,须菩提!说法者多有檀越,数往问讯,以是因缘故,语听法者:我有因缘,应往到彼。听法人知其意,便止。两不和合,不得书深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当知是为魔事。」

   ﹝论﹞问曰:有人书、持、读诵般若波罗蜜,不能行而犯戒,或可有是;若不信,云何从受法?答曰:是人不信般若波罗蜜所谓毕竟空,但欲求名故读诵、广说,如佛弟子不信外道经书,亦为人讲说。

   复次,不能深心信乐般若,故名不信,非都不信。

   问曰:弟子法应供养师,奉诸所有,何以言师不能施?答曰:弟子作是念:师少物不能舍,何况舍身!虽赞说布施,是为欺诳!是故名不和合。弟子欲以四事供养师,师少欲知足故不受,或羞愧似如卖法故不受。或师多知多识,无所乏少,能供给弟子。弟子自念:人当谓我贪师衣食故受法,或自以德薄不消所给。此心虽好,不能成般若故,亦是魔事。师钝根者,是诵经师,非解义师。十二部经,亦是诵经师。

   复次,有六波罗蜜者作是念:弟子罪人钝根,不能行六波罗蜜,著世间事,但有弟子名,无有实事;是师不知弟子闻般若已,后成大事,但以现前无六波罗蜜,不肯教化。弟子亦作是念:六波罗蜜义,我亦能行,师但能口说,不能修行。不知师转身因缘,当成大事;又不知师别有读诵利益因缘,故不和合。

   复次,弟子直信著善法,师不著法,以方便行六波罗蜜,弟子谓为不深乐六波罗蜜。何以知之?师或时赞叹六波罗蜜,或时断人著故,破散六波罗蜜。弟子有方便,亦如是。

   问曰:若弟子得陀罗尼,师无陀罗尼,何以为师?答曰:陀罗尼有种种,有弟子得闻持陀罗尼,能持能诵,不能解义,师能为解说;弟子或能得诸法实相陀罗尼义,而不能次第诵读。或师得闻持陀罗尼,未得大悲故,轻贱弟子,不能教道。

   问曰:弟子欲受持般若波罗蜜,师不与,或可有是;云何师欲与法,弟子不受?答曰:如先答,弟子见师有过故,不欲受法。

   复次,师欲教化前人为弟子,而是人或邪见诸恶因缘故,不肯受教。

   复次,一切众生所行法,同则和合;一人离五盖,一人不离故相轻,相轻故不和合。一切上法皆尔。

   复次,书诵般若波罗蜜,乃至正忆念时,一人诃三恶道,一人赞叹诸天,是事如先答。虽不能都破其善行,但坏其大乘,授小乘法。

   复次,师少欲知足,不乐众聚,弟子多有人众,师作是念:弟子虽好可度,而将徒众多。师深著善法,舍离弟子;弟子一身,亦如是。

   复次,说法者意:若弟子随我意行,若去若住,随时问讯,如是等。听法者但欲从求法利,不能行此众事,是不和合。或时听法者,随意进止、问讯等,说法者不听,作是念:何用是事?损我功德!听法者意谓轻贱,不相好喜,是不和合。

   复次,师为利养故欲与法,弟子心则不敬师,云何欲卖经法?弟子亦如是,为财利故读诵般若,非清净心故。师知弟子心如是,则薄贱不与,故不和合。

   复次,师欲至他方,路经险难,弟子惜身命故不能随。作是念:我有身,然后求法。弟子欲去,亦如是。饥饿、壳贵、无水处,亦如是。

   复次,师欲至丰乐处,弟子欲随师,或羞愧不欲将去;或弟子串乐,不任涉远;或道里悬远;或师诸彼国,弟子不悉,谓师称美彼国,不必实尔;或虑师谓贪饮食故去。如是等种种因缘,师语弟子:如汝所闻彼国土所有,不必尽尔,好自筹量!若自欲去者便去,无以财物丰乐故去,至彼不得随意,勿以见怨!师复为说:汝闻彼国土丰乐故去,非为法故,不须随我。师好心止弟子,不知是坏般若波罗蜜因缘。弟子闻是说,敬难师故不能答,便止不去,故不和合。师复欲至远国,彼中有种种虎狼、贼盗。语弟子言:彼间多难,汝不须去!弟子闻已便止。师但知彼有难事…

《大智度论卷第六十九》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