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无色、无形、无对、一相。
问曰:先言不一故不合,今何以言一相?答曰:此中言一相,所谓无相,无相则无有出至佛道;为引导凡夫人故,说言一相。实际者,是诸法末后实相,无出无入;若有狂人欲使实际出至佛道者,此人则欲使无相法出。如、法性、法相,如先说。不可思议性者,有人言:即是如、法性、实际,无量无边,心心数法灭故,言不可思议。复有人言:过实际、涅槃,更求诸法实,若有若无,是名不可思议。
复次,一切诸佛法,无有能思惟筹量者,故名不可思议。复有人言:一切诸法,分别思惟,皆同涅槃相,是不可思议。若人欲使空中出,此人则欲使无相法中出。此中佛自说:五众空相,不能出三界,不能至萨婆若;五众中五众相空故。十二入乃至意触因缘生受空,亦如是;梦等空譬喻,亦如是:自相空故,无出无至。若人欲使六波罗蜜出,此人则为欲使无相法出。何以故?六波罗蜜因缘和合故无自性,自性无故空;菩萨著六波罗蜜堕邪道,故为说空。十八空乃至一切种智,亦如是。
问曰:六波罗蜜有道俗可著,故可说空;出世间六波罗蜜,三十七品乃至十八不共法,无所著故,何以说空?答曰:诸菩萨漏未尽,以福德、智慧力故行是法,或取相爱著故。凡夫法虚妄颠倒,此法从凡夫法边生,云何是实?以是故,佛说是亦空,以喻无相法。是大乘即是无相,无相云何有出、有至?诸法皆空,但有名字相,假名语言,今名字等亦空,以喻无相第一义中不可得,世俗法中有相。名字等假名相义,如先说。用如是法,从三界出,至萨婆若中住,非是实法,亦无所动。
﹝经﹞「须菩提!汝所问是乘何处住者,须菩提!是大乘无住处。何以故?一切法无住相故。是乘若住,不住法住。须菩提!譬如法性,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非住非不住。须菩提!是乘亦如是,非住非不住。何以故?法性相,非住非不住。所以者何?法性相性空故;乃至无作性、无作性性空故。诸余法亦如是。须菩提!以是因缘故,是乘无所住处,以不住法、不动法故。」
﹝论﹞问曰:上言是乘到萨婆若,更无胜法可去,今何以复说是乘无住处?答曰:先说以空不二法故言住;如幻、如梦,虽有坐卧行住,非实是住。菩萨亦如是,虽言到萨婆若住,亦无定住。佛此中自说:一切法从本已来无住相,云何独大乘有住?若有所住,以毕竟空法住。譬如:如、法性、法相、实际,非住、非不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起不作。不住者,自相中不住。非不住者,异相中不住。不住者,说空破有;非不住者,说世谛方便有住。不住者,说无常破常相;非不住者,破灭相。此中佛自说:法性、法性相空。何以故?自相空故。乃至无起无作诸余法,亦如是。
﹝经﹞「须菩提!汝所问谁当乘是乘出者,无有人乘是乘出者。何以故?是乘及出者,所用法及出时,是一切法皆无所有;若一切法无所有,用何等法当出?何以故?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净故。不可思议性不可得,毕竟净故。众、入、界不可得,毕竟净故。檀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不可得,毕竟净故;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毕竟净故。四念处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不可得,乃至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不可得,毕竟净故。须陀洹果,乃至阿罗汉果、辟支佛道、佛道,一切种智不可得,毕竟净故。不生不灭,不垢不净,无起无作不可得,毕竟净故。过去世、未来世、现在世,生、住、灭不可得,毕竟净故。增、减不可得,毕竟净故。何法不可得故不可得?法性、不可得故不可得。如、实际、不可思议性,法性、法相、法位,檀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般若波罗蜜不可得故不可得。内空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不可得故不可得。四念处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十八不共法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不可得故不可得。须陀洹果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佛道不可得故不可得。不生不灭,乃至不起不作不可得故不可得。
复次,须菩提!初地不可得故不可得,乃至第十地不可得故不可得,毕竟净故。云何为初地乃至十地?所谓干慧地、性地、八人地、见地、薄地、离欲地、已作地、辟支佛地、菩萨地、佛地。内空中初地不可得,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初地不可得。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第九、第十地不可得何以故?须菩提!初地非得非不得,乃至十地非得非不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成就众生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净佛世界不可得,毕竟净故。内空乃至无法有法空中,五眼不可得,毕竟净故。如是,须菩提!菩萨摩诃萨,以一切诸法不可得故,乘是摩诃衍出萨婆若。」
﹝论﹞论者言:出者,行是乘到佛道边出,又复以成就故名出,以是乘成就萨婆若,是名为出。此中佛自说空因缘。乘者,是六波罗蜜所用。法者,是慈悲方便等诸法,六波罗蜜所不摄。出者,是菩萨。是三法皆空。此中佛复说因缘:我不可得,乃至知者、见者不可得,毕竟空故。五众、十二入、十八界、檀波罗蜜,乃至十八不共法,须陀洹乃至萨婆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乃至三世、三相、增减等,是名法空。我乃至知者、见者,须陀洹乃至佛,是名众生空。
问曰:有二种不可得:一者、有法,智慧少故不能得;二者、有大智慧推求不能得。此云何不可得?答曰:是法无故不可得。
问曰:一切法本末不可得,于人有何利益?答曰:此中佛自说:毕竟清净故。毕竟者,若行者依无而破有,于有得清净;于无未清净,以依止故。此中佛自说,不可得因缘,一切众生不可得,一切法不可得;譬如:如、法性、实际等,乃至不作、不起不可得。
复次,十八空故,法性不可得,乃至不起、不作;十八空中,无初地乃至十地,无成就众生,无净佛世界,无五眼;以十八空故空,毕竟清净故不可得。菩萨用不可得法,乘是乘出萨婆若。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