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二▪P3

  ..续本文上一页盖等亦如是。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使十方各如恒河沙等世界中众生,悉具于戒、三昧、智慧、解脱、解脱知见,令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乃至令得无余涅槃,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五众义,如先说。须陀洹果有二种:一者、佛说三结断,得无为果。又如阿毗昙说:八十八结断,得无为须陀洹果。二者、信行、法行人、住道比智中,得须陀洹果证者是。

   复次,须陀名流,即是八圣道分;般那名入,入是八圣道分流入涅槃,是名初观诸法实相,得入无量法性分,堕圣人数中。息忌名一,伽弥名来,是人从此死,生天上,天上一来,得尽众苦。阿那名不,伽弥名来,是名不来相;是人欲界中死,生色界、无色界中,于彼漏尽不复来生。

   问曰:今世灭阿那伽弥、中阴灭阿那伽弥,此亦不生色、无色界,何以名为阿那伽弥?答曰:阿那伽弥,多生色、无色界中,现在灭者少,以少从多故。中间灭者,亦欲生色界,见后身可患,即取涅槃,以是故因多得名。阿罗汉,尽一切烦恼故,应受一切天龙、鬼神供养。是阿罗汉有九种:退法、不退法、死法、护法、住法、胜进法、不坏法、慧解脱、共解脱。九种义,如先说。及八背舍、八胜处、十一切处、灭尽定、无诤三昧、愿智等,阿罗汉诸妙功德,及得无余涅槃。无余涅槃,名阿罗汉舍此五众,更不复相续受后五众,身心苦皆悉永灭。后三道果,如初道说。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应作是分别:如是布施,得大果报;如是布施,生刹利大姓、婆罗门大姓、居士大家;如是布施,生四天王天处、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因是布施,得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无边空处、无边识处、无所有处、非有想非无想处;因是布施,能生八圣道分;因是布施,能得须陀洹道乃至佛道,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菩萨摩诃萨知诸法实相无取无舍,无所破坏,行不可得般若波罗蜜,以大悲心还修福行;福行初门,先行布施。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智慧明利,能分别施福;施物虽同,福德多少随心优劣。如舍利弗以一钵饭上佛,佛即回施狗而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多?舍利弗言:如我解佛法义,佛施狗得福多。舍利弗者,于一切人中智慧最上,而佛福田最为第一,不如佛施狗恶田得福极多。以是故,知大福从心生,不在田也。如舍利弗千万亿倍,不及佛心。

   问曰:如汝说福田妙故得福多,而舍利弗施佛不得大福?答曰:良田虽复得福多,而不如心;所以者何?心为内主,田是外事故。或时布施之福在于福田;如亿耳阿罗汉,昔以一华施于佛塔,九十一劫人、天中受乐,余福德力得阿罗汉。又如阿输迦王小儿时,以土施佛;王阎浮提,起八万塔,最后得道。施物至贱,小儿心净,但以福田妙故,得大果报,当知大福从良田生。若大中之上,三事都具:心、物、福田,三事皆妙;如般若波罗蜜初品中说,佛以好华散十方佛。

   复次,又如以般若波罗蜜心布施,无所著故,得大果报。

   复次,为涅槃故施,亦得大报;以大悲心为度一切众生故布施,亦得大报。

   复次,大果报者,如是中说,生刹利家,乃至得佛者是。

   问曰:云何布施得生刹利家乃至得佛?答曰:若有人布施及持戒故,得人天中富贵。如有人至心布施、持戒故,生刹利家;刹利者,王及大臣。若著于智慧经书而不恼众生,布施、持戒故,生婆罗门家。若布施、持戒减少,而乐著世乐,生居士大家;居士者,小人而巨富。若布施、持戒,清净小胜,厌患家业,好乐听法,供养善人,生四天王处。所以者何?在彼有所须欲,心生皆得;常见此间贤圣善人,心生供养,以近修福处故。若布施、持戒清净,供养父母及其所尊,心欲求胜,生三十三天。若布施、持戒清净,而好学问,心意柔和,生夜摩天。若布施、持戒清净,令二事转胜,好乐多闻,分别好丑,爱乐涅槃,心著功德,生兜率天。若布施、深心持戒、多闻、好乐学问,自力生活,生化乐天。若布施时,清净持戒转深,好乐多闻,自贵情多,不能自苦,从他求乐,生他化自在天。他所思惟,勤心方便,化作女色五欲,夺而自在。譬如庶民,苦身自业,强力夺之。

   复次,布施时,以愿因缘故生天上。如经说:有人少行布施、持戒,不知禅定,是人闻有四天王天,心常志愿。佛言:是人命终生四天上,必有是处;乃至他化自在天亦如是。

   复次,有人布施、持戒,修布施时,其心得乐,若施多乐亦多;如是思惟,舍五欲,除五盖,入初禅,乃至非有想非无想天亦如是。四禅、四无色定义,如上说。

   复次,有人布施佛及佛弟子,从其闻说道法;是人因此布施故,心得柔软,智慧明利,即生八圣道分,断三结,得须陀洹果,乃至佛道亦如是。因是布施闻其说法,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复次,未离欲布施,生人中富贵,及六欲天中;若离欲心布施,生梵世天上乃至广果天;若离色心布施,生无色天中;离三界布施为涅槃故,得声闻道;布施时恶厌愦闹,好乐闲静,喜深智慧,得辟支佛;布施时起大悲心,欲度一切,第一甚深毕竟清净智慧,得成佛道。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能具足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波罗蜜、般若波罗蜜。」舍利弗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云何布施时,以慧方便力故,具足檀波罗蜜,乃至般若波罗蜜?」佛告舍利弗:「施人、受人、财物不可得故,能具足檀波罗蜜;罪、不罪不可得故,具足尸罗波罗蜜;心不动故,具足羼提波罗蜜;身心精进不懈怠故,具足毗梨耶波罗蜜;不乱不味故,具足禅波罗蜜;知一切法不可得故,具足般若波罗蜜。」

   ﹝论﹞具足义,先已广说。慧方便,今此中说,所谓三事不可得者是。

   问曰:慧方便者,能成就其事,无所破坏,更无所作;今破此三事,应堕断灭,云何言慧方便?答曰:有二种不可得:一者、得不可得;二者、不得不可得。得不可得者,堕于断灭;若不得不可得者,是为慧方便,不堕断灭。若无慧方便布施者,取三事相;若以三事空,则取无相。有慧方便者,从本以来不见三事相,以是故慧方便者,不堕有无中。

   复次,布施时坏诸烦恼,是名慧方便。

   复次于一切众生,起大悲心布施,是名慧方便。

   复次,过去未来无量世所修福德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名慧方便。

   复次,于一切十方三世诸佛及弟子所有功德,忆念随喜布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慧方便。如是等种种力,是为慧方便义。乃至般若波罗蜜慧方便,亦如是。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欲得过去、未来、现在诸佛功德,当学般若波罗蜜!」

   ﹝论﹞问曰:过去佛功德已灭,未来佛功德未有,现在佛功德不可得。又三世中佛功德,皆不可得,云何言,欲得三世佛功德,当学般若波罗蜜?答曰:不言欲得三世佛功德;自欲得如三世佛功德无所减少耳!所以者何?一切佛功德皆等,无多无少。

   问曰:若尔者,何以言阿弥陀佛寿命无量,光明千万亿由旬,无量劫度众生?答曰:诸佛世界种种,有净、不净、有杂。如三十三天品经说:佛在三十三天安居。自恣时至,四众久不见佛,愁思不乐。遣目连白佛言:世尊!云何舍此众生住彼天上?时佛告目连:汝观三千世界!目连以佛力故观,或见诸佛为大众说法,或见坐禅,或见乞食,如是种种施作佛事。目连即时五体投地,是时须弥山王,[山/叵]峨大动,诸天皆大惊怖。目连涕泣,稽首白佛:佛有大悲,不舍一切,作如是种种化度众生!佛告目连:汝所见甚少,过汝所见;东方有国,纯以黄金为地,彼佛弟子,皆是阿罗汉,六通无碍。复过是,东方有国纯以白银为地,彼佛弟子皆学辟支佛道。复过是,东方有国纯以七宝为地,其地常有无量光明;彼佛所化弟子纯诸菩萨,皆得陀罗尼、诸三昧门,住阿毗跋致地。目连!当知彼诸佛者,皆是我身。如是等东方恒河沙等无量世界,有庄严者,不庄严者,皆是我身而作佛事。如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以是故,当知释迦文佛,更有清净世界如阿弥陀国;阿弥陀佛,亦有严净、不严净世界,如释迦文佛国。诸佛大悲,彻于骨髓,不以世界好丑,随应度者而教化之,如慈母爱子,子虽没在厕溷,勤求拯拔,不以为恶。

  

  

《大智度论卷第三十二》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