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拥有过那么多不同的父母。所以,对他们任何人有强烈的嫌恶或执着,认为他们是敌是友都毫无意义。这只是我们缺乏对无量过去生中一切有情众生所发生的事物的洞见能力。我们是极被污染的。
当我们看见某人并且认为“他是我的仇敌”,那个想法不过是我们的投影。假如有人叫我们是贼,或甚至用根棍子攻击我们,嗔恨将在我们心中生起,我们可能会红着脸,并且想着“我一定要打回去,而且要比他敲我还要痛的狠狠敲他”。所以,我们拾起一根大木棍,然后冲向他去。嗔恨是如此的强烈,足令我们如此的极端;但假若你审视嗔恨自身,它不过是个念头罢了。我们再审视念头则会发现那里实无一物:它无形、无色、无位置、亦无任何其他特质。它是空性的。而认识心的本然空性即是绝对菩提心。
假如我们仔细的深思,我们会洞见当别人打我时,其实连一点点生气的原因也没有。对棍子生气将会是可笑的;而对打我们的人嗔恨,那就更可笑了。因为那个人是他自心之毒牺牲品,值得我们以全部的慈悲心,来报偿他如此行径所建立於他自己的额外痛苦。我们怎么能对一个心识如此纷乱的人生气呢?
我们必须完全除去我们心中的这些执着和嫌恶。如果我们迄今曾把谁当作我们的仇敌,我们现在就应该发愿极力去利益他。假如我们曾强烈的执着於某人,我们当能继续去利益他,但却没有必要为我们自己的执着所困。我们必须使我们的慈悲心平等于一切生命。没有敌人可争斗;也没有朋友可攀缘。一切众生都像我们自己的父母般,平等地值得我们的爱心与善心。我们应想想对自己的双亲该多感激。首先,他们给我们生命。然后从小时候便喂养我们,为我们穿衣,教育我们并深爱我们。我们应扩展这种感恩之心到一切无量的众生身上。父母和子女间交融的爱是极自然的。即使是老虎等最凶猛的动物,也对幼虎有着大爱,随时准备以其生命去拯救幼虎。但这是仅对少数众生有限之爱的一小面罢了。我们必须感到那种为一切众生之爱。
轮回没有一处是无苦的。所有的众生——连最微小的蚊子,也无一例外的仅求快乐。但他们所作的一切却令他们自己永远的痛苦。原因是众生没有了知到负面的恶行将是痛苦之因;而正面的善行是乐因。动物们出于求安适与快乐,而把其他动物宰来做食物。而这样一做,便产生了其他动物和自己将来更多的痛苦。一个疯子在自己身上捅了一刀,或裸体地呆在冰天雪地,基本上仍是想要求乐,但却无意识地做了一件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同样地,由于未能了知得到快乐的唯一方法便是止恶扬善,因此众生导致了自己的痛苦。如果我们想想这点,一股强烈的悲心必将在我们的心中,为一切污染的众生而生起。
然而光有慈悲一切众生之心仍然不够。只有慈悲心无法助人。行者必须把它真正实修,并且真正帮助众生。如果有人生活良好,且照顾其年老双亲,他必然为众所尊敬;而他若不顾其双亲,众人亦必将轻视他。同样的,不去帮助一切曾为你过去无数生中慈爱双亲的无量众生,亦必是无限的可悲。因此我们一定要下决心去做将可利益一切众生的任何事情。
假如你想利益他人,那么施与食物、衣服与一般的情感,将会有某些程度的助益,但其利益将是有限而短暂的。你必须去找个绝对且不多的助人方法。这是一种善通对自己家人和朋友的仁慈行为所做不到的。那只有佛法可能做到。佛法能帮助众生脱离轮回的下三道境地,并且究竟上可以令他们成佛。当然,在刚开始时,以我们目前的境界而言,并没有如文殊师利、观世音等佛菩萨度众的能力;而修持佛法即是达成那能力的前提。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追随一位精神导师,领受他的教法并付诸实行的原因。
以精进勤勉、强烈的信心和虔诚心,即使是只虫个个都能够成佛。在刚刚开始时,我们应对我们能够成佛有不动摇的信心。我们也应拥有一个广大、鼓舞振奋之心,认为我们将也能够带领一切众生成佛。如果我们只想着“愿我能解脱我的困境,被护佑离於恐惧而享安乐”。仅仅注意着我们自己,这是种极狭隘的态度。我们应愿无数众生得究竟安乐。满此愿的唯一方法便是修持佛法与成佛。如果从刚刚开始的时候,你便回向自己的努力以饶益一切众生,那么你的修行将会免于嗔恨和傲慢的负面影响。不仅如此,而且其利益将会从今起,持续且不朽至成佛时。
行者能以身体、语言和心智修行。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心。事实上,透过身的修持,如礼佛、经行绕佛,与籍由祈请、持咒语等的修持是有大利益的;但除非心能彻底转向佛法,否则这些利益将是有限的。
把皈依的对象当成你的见证人,并坚定的发此信愿:“从今起,我不再有任何自私的想法,即使当我念诵一句六字大明咒时,我也应为一切有情众生而念。”这种愿为一切有情众生而做的誓言,就是“愿菩提心”。而“行菩提心”是行者为满此愿而作的一切善行。
菩提心有无量的利益而危险极少。为什么呢?因为行者若全然地为一切众生而修,由于行者发心如此纯净,障碍和偏差必定无法伤害。菩提心是圆满的,同时也是简易的修法。精要而言,菩提心即是愿为协助他人成佛而成佛的目标。
当我们开始真正修习菩提心时,我们要再次持诵那结合了皈依与菩提心的四句偈,但这回不必做大礼拜,而主要专注于菩萨愿的意义上。在每一座结束时,我们向自己面前的皈依处祈情:“愿菩提心如同呈现在莲师智慧心中般地,生起于我的生命中。”接着,一切传承上师和本尊,由外向内地化入光中并触到莲花生大士之中。莲师自己也化光融入我们自身。在那刹那,想着莲花生大士完全展现的菩提心,已和你自己的心结合而无法分开。最后以“若珍贵的菩提心尚未於我生命中生起,愿能速生。若已生起,愿永无退失且不断增长。”之愿文做一结束。
我们应牢记,过去令我们菩提心退失之障碍,是我们在敌友间所做的分别心。当我们了解到一切众生都曾是我们过去的父母时,视他们为仇敌就没有意思了。同样地,执着于朋友也是无意义的。不仅於过去,未来世中,此生也有曾和我们相当亲近的人,但后来却成了我们的敌人。固执於敌友之概念亦毫无意义。一旦我们完全放弃了执着与嫌恶,那对天称上等重的砝码,我们将具足对待一切有情众生完全的平等心。
四无量心
为了生起、开展菩提心,我们必须长养慈、悲、喜和舍四种无量心。这四者中,舍无量心是最重要的,那表示我们应勿在敌友间分别。这是我们应常修之入手处。舍无量心会导引我们到圆觉佛陀的本智之一――平等性智。
为了举证菩萨如何把他人的福祗置于己前,我们回想以下尊贵佛陀曾为一只大海龟的本生故事。过去有艘船沉没,而五位水手落入海中。那只海龟便浮到海面,以人类的话跟他们说:“到我背上来,我会载你们上岸。”然后海龟便极困难地带着五位水手,游向海岛之岸去。水手因之平安生还。但海龟已完全精疲力竭而需要在岸上休息。她睡着后,有八千只小虫来吃她的身体。因此她被痛醒,海龟心想:“如果我立刻走入海中,所有的虫子将会死光。”所以她决定舍她自己的血、肉给它们。而八千只虫子完全地吃掉了那只海龟。
在她快死时,由于她是位大菩萨,因此发了个愿:“於我最后完全成佛时,愿这五位水手和八千虫子,成为我第一次传法的对象,安置他们於成佛之道上。”依此祈愿之力,当佛陀已得圆觉时,他到靠近瓦拉那西附近萨那斯(sarnath)的鹿野苑去,给予五位优秀的弟子――五比丘初转*轮,这五人即过去之五位水手;而八千位参加此次教授的天神,则是那八千虫子。这便是能置其他众生於自己前的究竟悲心典范。悲心是愿一切众生尽无余获得离苦及苦因。是一种源自熟视他人之痛苦,而愿为他们做些事情的感觉。
慈心即是愿一切众生皆得安乐及乐因无有遗漏。慈心具有不可思议之特质。如果我们的生命中已深具慈心,我们便会自然的去利益他人;同时也没有任何邪恶的影响力能够伤害我们,因为慈心是抵抗负面力量最具权威的武器。
喜,即是当我们看见众生有伟大的德行、学识、或享受着快乐、盛名或权利时,我们要想:“愿众生持续地具乐,并得享更多的安乐!”来代替对他们的好运感到嫉妒、不舒服。更进一步的,我们应祈祷他们能以其财富和权力去协助其他众生,做供养、建寺、广传教法、服务佛法、僧伽和做一切值得的善行。我们应随喜并发愿:“愿他们能不离其安乐与利益。愿他们的安乐一再增长,并为众生与利益佛法而善用其安乐。”
祈祷你的生命能被加持,而赋生如菩萨心中的慈、悲、喜、舍四种无量心。假如你如此的祈情,纯净的菩提心必将在你心中增长。
四无量心之对象总数无量,故其利益――一切众生的福祗亦无量,而其成果――圆觉之特质亦无量。四无量心广大如虚空,四无量心即成佛之真正根本所在。
如此,在任何修法中我们都要应用这三种殊胜的方法:愿所作一切均能利益所有众生;在做的当下专心致志,体悟一切现象的一切本然空性;并以回向一切功德给所有众生作为结束。这是令诸佛菩萨喜悦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开展禅修体验与了悟的最佳途径,丝毫不会堕为贪、嗔、痴等障碍生起之牺牲品。
(三)金刚萨垛
在我们这个修法开始的时候,我们深思了这个人身存在的稀有与珍贵。为了激励我们努力,我们思维无常。为了使我们更加小心谨慎,我们深思了行为的方式及其所导致的结果。最后,我们看到了一般轮回的因缘,是如何地永远无法超脱痛苦;并了解了解脱的不变利益与寻找、依止一位上师的必要。然后我们进入了加行法的主要部分,首先籍着皈依佛、法、僧而跨进了佛法之门。接着我们生起菩提心――为众生而成佛之愿,也就是菩萨乘的根本…
《《成佛之道—殊胜证悟道前行法》(1)》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