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智度论卷第十五▪P3

  ..续本文上一页与坐,虽有是福,然不能得道。如罗频珠比丘,虽得阿罗汉道,乞食七日不得,空钵而还;后以禅定火,自烧其身而般涅槃。以是故知,非但福德力故得道;欲成佛道,要须勤大精进。

   问曰:菩萨观精进,有何利益而勤修不懈?答曰:一切今世、后世,道德利益,皆由精进得。

   复次,若人欲自度身,尚当勤急精进,何况菩萨誓愿欲度一切!如赞精进偈中说:

   人有不惜身,智慧心决定,如法行精进,所求事无难!

   如农夫勤修,所收必丰实;亦如涉远路,勤行必能达。

   若得生天上,及得涅槃乐,如是之因缘,皆由精进力。

   非天非无因,自作故自得,谁有智慧人,而不自勉励?

   三界火炽然,譬如大火焰,有智决断人,乃能得免离!

   以是故佛告:阿难正精进:如是不懈怠,直至于佛道。

   勉强而勤修,穿地能通泉;精进亦如是,无求而不得。

   能如行道法,精进不懈者,无量果必得,此报终不失!

   复次,精进法,是一切诸善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诸道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况小利?如毗尼中说:一切诸善法,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从精进不放逸生。

   复次,精进能动发先世福德,如雨润种,能令必生;此亦如是,虽有先世福德因缘,若无精进则不能生;乃至今世利,尚不能得;何况佛道?

   复次,诸大菩萨荷负众生,受一切苦,乃至阿鼻泥犁中苦,心亦不懈,是为精进。

   复次,一切众事,若无精进,则不能成。譬如下药,以巴豆为主,若除巴豆,则无下力。如是意止、神足,根、力、觉、道,必待精进,若无精进,则众事不办,如戒唯在八道,不在余处;信在根、力,余处则无。如精进者,无处不有;既总众法而别自有门。譬如无明使,遍在一切诸使中,而别有不共无明。

   问曰:菩萨欲得一切佛法,欲度一切众生,欲灭一切烦恼,皆得如意,云何增益精进而能得佛?譬如小火不能烧大林,火势增益,能烧一切。答曰:菩萨从初发心,作誓愿,当令一切众生得欢乐,常为一切,不自惜身;若惜身者,于诸善法不能成办,以是故增益精进。

   复次,菩萨种种因缘,呵懈怠心,令乐著精进。懈怠黑云,覆诸明慧,吞灭功德,增长不善;懈怠之人,初虽小乐,后则大苦。譬如毒食,初虽香美,久则杀人。懈怠之心,烧诸功德,譬如大火烧诸林野。懈怠之人失诸功德,譬如被贼,无复遗余。如偈说:

   应得而不得,已得而复失,既自轻其身,众人亦不敬。

   常处大暗中,无有诸威德,尊贵智慧法,此事永以失。

   闻诸妙道法,不能以益身,如是之过失,皆由懈怠心。

   虽闻增益法,不能得上及,如是之过罪,皆由懈怠心。

   生业不修理,不入于道法,如是之过罪,皆由懈怠心。

   上智所弃远,中人时复近,下愚为之没,如猪乐在溷。

   若为世中人,三事皆废失:欲乐及财利,福德亦复没。

   若为出家人,则不得二事:生天及涅槃,名誉二俱失。

   如是诸废失,欲知其所由,一切诸贼中,无过懈怠贼!

   以是众罪故,懒心不应作,马井二比丘,懈怠坠恶道;

   虽见佛闻法,犹亦不自免!

   如是等种种观懈怠之罪,精进增长。

   复次,观精进之益,今世、后世,佛道、涅槃之利,皆由精进。

   复次,菩萨知一切诸法,皆空无所有,而不证涅槃;怜愍众生,集诸善法,是精进波罗蜜力。

   复次,菩萨一人独无等侣,以精进福德力故,能破魔军及结使贼,得成佛道。既得佛道,于一切诸法,一相无相,其实皆空;而为众生说诸法种种名字,种种方便,度脱众生生、老、病、死苦。将灭度时,以法身与弥勒菩萨、摩诃迦叶、阿难等;然后入金刚三昧,自碎身骨,令如芥子,以度众生而不舍精进力。

   复次,如阿难为诸比丘,说七觉意,至精进觉意。佛问阿难:汝说精进觉意耶?阿难言:说精进觉意。如是三问、三答。佛即从座起,告阿难:人能爱乐修行精进,无事不得;得至佛道,终不虚也。如是种种因缘,观精进利而得增益。如是精进,佛有时说为欲;或时说精进;有时说不放逸。譬如人欲远行,初欲去时,是名为欲;发行不住,是为精进;能自劝励,不令行事稽留,是为不放逸。以是故,知欲生精进,精进生故不放逸,不放逸故能生诸法,乃至得成佛道。

   复次,菩萨欲脱生、老、病、死,欲度脱众生,常应精进一心不放逸。如人擎油钵行大众中,现前一心不放逸故,大得名利。又如偏阁险道,若悬绳,若乘(石本作垂)山崖;此诸恶道,以一心不放逸故,身得安隐,今世大得名利。求道精进,亦复如是;若一心不放逸,所愿皆得。

   复次,譬如水流,能决大石;不放逸心,亦复如是。专修方便,常行不废,能破烦恼诸结使山。

   复次,菩萨有三种思惟:若我不作,不得果报;若我不自作,不从他来;若我作者,终不失。如是思惟,当必精进,为佛道故,勤修专精而不放逸。如一小阿兰若,独在林中坐禅而生懈怠。林中有神是佛弟子,入一死尸骨中,歌舞而来,说此偈言:

   林中小比丘,何以生懈废?昼来若不畏,夜复如是来!

   是比丘惊怖起坐,内自思惟:中夜复睡。是神复现十头,口中出火,牙爪如剑,眼赤如焰。顾语将从,捉此懈怠比丘;此处不应懈怠,何以故尔!时比丘大怖,即起思惟,专精念法,得阿罗汉道。是名自强精进不放逸力,能得道果。

   复次,是精进不自惜身而惜果报;于身四仪:坐、卧、行、立,常勤精进,宁自失身,不废道业。譬如失火,以瓶水救之,唯存灭火而不惜瓶。如仙人师教弟子说偈言:

   决定心悦豫,如获大果报,如愿事得时,乃知此最妙!

   如是种种因缘,观精进之利,能令精进增益。

   复次,菩萨修诸苦行,若有人来求索头目、髓脑,尽能与之。而自念言:我有忍辱、精进、智慧,方便之力,受之尚苦,何况愚騃三涂众生?我当为此众生故,勤修精进,早成佛道而度脱之。

  

  

《大智度论卷第十五》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