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李虎群)▪P2

  ..续本文上一页佛教思想的精神核心。

  星云人间佛教思想具体丰富的内容和慈悲济世的精神内核,使其具有了独具特色的以下以空为体、以权为翼、以实为用的三种精神特质。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的思想是以大乘空宗的般若智慧为本体的。星云实践人间佛教,明确提出要以智慧为母。他说:

  我们有了甚深的般若智慧,体悟法性空寂,能通晓一切事理,不为无明所侵,不被贪瞠痴三毒所

  害,便能自在无碍,趋向咸佛之道。

  般若是佛教永恒最高的真理;它是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其实质“是我们的自性真如,是我们自己的本来面目”。证悟般若之后,就是无限的拥有。那么到底什么是般若呢

  般若其实就是空,星云解释道:

  般若可以用“空”来解释,简单说,虚空里面包含了森罗万象……你拥有了般若,就好像虚空拥有

  了万有。所以,般若就是体悟法性空寂之后必然获得的智慧。菩萨就是了悟了法性空寂的道理,常在第一义的毕竟空寂般若之智之中,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懂得了般若性空的道理,是否空掉一切、离世远遁呢

  星云破除了人们的疑虑:

  其实“空”是建设“有”的,只是一般人不了解。“空”有“空”的内容,在“空”的里面才能拥

  有宇宙的一切,不“空”的话,就什么都没有了。“真空”生“妙有”,我们先有“妙有”,才能

  入“空”,先建设现实“有”的世界,从“有”的真实中:万能体验“空”的智慧。②这样,般若性空之智,又落实在现实人间,实现了般若之智与现实人生的圆融,般若性空也就成为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出发点,从而获得了本体论上的意义。

  我们说星云大师的佛教观是动态的,不仅因为他把人间佛教的抽象理论落实于瞬息万变的现实生活,更因为贯穿于星云人间佛教理念中的权变思想。星云的权变思想来源于他的无常和方便的思想及他的历史发展观。星云认为整个社会历史在诸多方面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佛教也是一样,历经了第一个五百年的小显大隐时期,第二个五百年的大显小隐时期和第三个五百年的密现显隐时期,现在已经到了人间佛教的来临。在现实层面上世间万象是迁流不居的,在理论层面上又如何呢

  星云阐述了他的诸法无常观:

  一般人害怕无常,其实,无常才能进步,无常才有希望,无常能使凡夫悟道成佛,无常能化干戈为

  玉帛。诸法无常,变化莫测反而为人生提供了积极的意义;正因为世间万法的迁流不息,才需要弘扬佛法的方便法门。星云认为,佛陀在各部经典中的说法施设,都是方便权巧,所以星云提出人间佛教要以方便为父,随机逗教。对世界万象,不是胶柱鼓瑟:对弘扬佛法,不是执古不化,星云深刻体悟到变则通、通则久的道理,看到各种宗教都是因应时代的需要,而有所革新改进,所以他说:

  佛教要因应每一个时代的需要,以最巧妙的方便,将佛陀慈悲的精神普示于社会,也就是要现代化

  于每一个时代。

  星云大力倡导人间佛教,就是看到了佛教理论空廓辽远,不易为大众所知,似有空中楼阁之弊,不能落到实处。所以,人间佛教虽然也讲三世、十方、无量众生,但始终重视此时、此地、此人,始终重视实在,不尚玄谈。星云指出:

  现代化的佛教是实实在在以解决人生问题为主旨,以人文主义为本位的宗教,而不是虚幻不实的玄

  思清谈。

  世间的事物只有切近世用,才会为世所用,才会有永恒的生命力,才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这里讲的“以实为用”的“实”,不只是指人间现实,而且就是指实用:“因为实用的佛教,才是人们所需的佛教。”所以,星云在讲述佛法时,言简意赅,为要让大家能听懂;书写文章时,流畅浅易,为要大家能看懂:兴建道场,总竭力让大家用得上;举办活动时,尽力让大家都能参与:开办法会时,要让大家能欢喜:海外弘法时,也会带有语文翻译,总之一句话,星云总是随时随地估计大家的需要,把佛法落实到实处,并能为世所用。

  关于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的精神特质,我们也可以说是“以般若为母,以权变为父,以实用为子”。大乘空宗的般若之智和因地因时的权变思想,自然就能使人间佛教的种子布满人间。那么,在实际运行中,应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实现呢

  在这里,星云创造性地提出了佛教现代化的思想,所谓佛教现代化,就是把佛教的真理以现代人熟悉并易于接受的方式揭示给大众,并希望由此带给社会进一步的进步化、现代化。要实现佛教的现代化,需要教界内部、社会各界的努力和主题精神的激越。从主体精神上来说,要有人间进取的精神,慈悲应世,发愿度人;从社会层面来讲,佛教徒要以天下为家,从根本上净化人心,改善社会。教界内部要实现佛教的现代化,则必须要做到:佛法现代语文化,传教现代科技化,修行现代生活化,和寺庙的现代学校化。佛教现代化思想是星云对人间佛教思想的进一步细化和延伸;是星云运用般若之智、权变时代以求世用之后为人间佛教勾画的蓝图;是人间佛教思想贯彻落实到当今社会的必然体现。

  综观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内容、核心、特质及实现举措,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贯穿于其间的一条主线——“融和”,这可说是星云人间佛教思想的基本性格。星云认为佛教本身就是一种法界融和的宗教:

  佛陀……开展出来的众生平等、法界融和的思想,就是人类得到永恒安乐的根本,是世界能达到永

  恒和平的指南。③

  他认为现代宗教就是种种因缘的融和:

  现代佛教应把南传、此传的佛教融和起来,把禅、净融和起来,把出家、在家融和起来。而且,这种融和不止局限在教内,还扩之于宗教之间、传统与现代、佛法与世法、佛法与生活等等的融和。星云认为:“凡此均为法界融和思想的实践。”正因为对融和思想体会这么深刻,星云才自称:“我一生念兹在兹所提倡的就是融和与欢喜。”贯彻融和思想,就打破了国家、地域、种族等的狭隘观念,使佛教不胶著、不自限,从而真正能够打开山门,走向社会,深入人心。他倡导的人间佛教,就是佛教真理与现实人间的融和:他推动佛教现代化,就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和。佛教真理的般若之智使他对人间佛教的理解及建设未来佛教的理念都贯彻了融和的思想,整个理论圆融无碍、有机统一,从而为他的人间佛教的教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结语

  星云大师致力于人间佛教的弘扬,规范了人间佛教的内容、核心、特质,使佛教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新的生机,使人民在沈沦的当世不再沈沦,自有其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层面的意义。

  在我们的时代,宗教不再是狭窄意义上的仅仅对上帝或神的信仰,它更是基于人本主义的一种自我超越的努力,它是人的心灵对天、道、净土、神的敞开与向往。目前的世界一体化、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但同时,也伴有日常生活的功利主义和纯粹的物质主义;人生无意义戚日益加重,归属戚丧失,精神失去寄托——人类变得冷漠和麻痹。同时,目前国际局势中政治上的以强凌弱、经济上的以富夺贫已经达到令人触目惊心的程度;民族看法的狭隘、宗教文化的自我优越等也日甚一日。这其中包含的理念就是“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的偏执和“万般皆下品,唯有我自高”的骄横。如何使两千余年来的佛陀智慧与现实人生相结合,以解决人们面临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自近代以来,佛教内外的有识之士已经在努力探索这个问题,遂有太虚的人间佛教的提倡,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大程度上停留于理论层面:星云接过了这个任务,以大乘般若的智慧、权衡世事、切近世用,进一步使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使人间佛教的理论更加系统详备,切实可行,从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使佛教在新的时代有了新的生机,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星云大师秉承佛教精髓,提倡人间佛教,建设人间净土,堪为宗教改革家:他办学校、创协会,培养僧才,教育社会,又是教育家;他四方奔走,与大众印心,和世法圆融,还是社会活动家。他促进了佛法的弘扬、世风的建设和国际的和平,在佛教、文化乃至社会的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摘自《普门学报》第四十期

  

《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李虎群)》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