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戒律与生活(释恒强)▪P2

  ..续本文上一页戴着贵重首饰,趁你不留神就把你的金项链、银手镯抢走了。他们一般不会顾虑你的人身安全,有时为了抢走你的耳环,通常会把你的耳朵扯裂。还有些不法之徒,为了达到他的目的,手持凶器,通过一些暴力手段和伤害人身安全的方式抢走别人的财物。这些都是法律、道德所不允许的,也同样是佛教戒律所不允许的。

  另外,贪污也属于偷盗范畴。如工作人员利用个人职务之便非法侵吞单位或国家财产,这会危害社会大众的公共利益,这也是大家不希望发生的。

  不偷盗戒主要是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以及公有财产不受侵犯,对于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也非常重要。作为佛教徒,一方面不要基于嗔恨心去伤害他人,另一方面也不要基于嫉妒心或者贪欲心去侵夺别人的财物。如果通过不法手段侵犯他人的正当财产,不仅违犯社会公德、社会法律,也违犯佛教的戒律,会受到舆论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倘若我们不能及时化解贪心,不能认识到偷盗的错误,也不如法忏悔,可能导致我们将来堕入恶道。

  (三)不邪淫

  这条戒和社会秩序、家庭幸福密切相关。几乎所有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社会法律、公德来规范人们的性行为,几乎所有宗教团体也对不邪淫有具体的戒规,佛教对于这条戒看得尤其重要。当然,对于在家佛教信徒来说,一般需要正常的夫妻生活,但这条戒规定除了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以外,一般不能再有其他实质的不正当男女关系,因为邪淫极可能破坏他人的正常婚姻与家庭,甚至导致堕胎害命。

  一夫一妻制是普遍的社会生活规范。但随着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道德观念却越来越低,社会上的两性关系也因此变得越来越复杂。数据显示,我国目前离婚率逐年增高,其中婚外情是“婚姻杀手”。一些人存在“骑驴找马”的思想,家里已经有了配偶,但是遇到更喜欢的异性就会奋不顾身地离婚,这导致了婚姻与家庭的不稳定性。

  如果一个正常的家庭出现婚变,对小孩的影响极其重大。没有得到完整父爱和母爱的小孩,其人格可能会有些缺陷。缺少父爱的小孩,将来可能不那么坚强;缺少母爱的小孩,将来可能不是很能容纳别人,也可能不会很好地融入社会。

  一般来说,再婚的家庭对小孩多少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古今中外,继父继母对非亲生的小孩不能尽到父亲或母亲的责任,这是很普遍的现象。有时,继父继母对非亲生的小孩有歧视或者不公正对待,会给小孩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也会对家庭和婚姻怀有阴暗心理。

  当继父和继母对小孩有虐待行为,小孩以后极可能出现重大的人格障碍或行为问题,比如出现抑郁、焦虑、自闭、社交恐惧或反社会心理,或离家出走、沉迷于电子游戏、热衷于早恋等现象。早恋往往是因为小孩在家庭中无法得到相应的关爱而转向同龄的异性,以满足情感需要。这些现象都会导致小孩身心将来不能健康发展,根据调查统计,大量少年犯出自婚姻破裂的家庭。所以,佛教徒无论是出于信仰,还是为小孩考虑,对婚外情都一定要慎重。

  另外非正当的男女关系极易导致堕胎。在堕胎的妇女中,也有不少是未婚的少女。未婚先孕对女性首先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如导致宫内感染,或日后习惯性流产。堕胎次数越多,将来流产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也有可能导致终生不孕。有些不安全的堕胎手术,还会直接导致死亡。

  除此以外,堕胎还会对当事人造成精神上的创伤。比如美国的妇产科专家经过研究发现这样的数据:约35%的堕胎者经常会感到那被流产的孩子来访,约54%的堕胎者经常会做与堕胎有关的恶梦,约78%的堕胎者时常哭泣,觉得孤独无助,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而出现自杀倾向。国外研究者把这些由堕胎引发的精神伤害现象统统称为“堕胎后遗症”。

  一些夫妻以外的两性关系在某些国家是合法的,比如在某些西方国家,黄色产业被合法化,性工作者的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社会上很多人也在道德上接受了这种职业。但恰恰也就是在这些国家,卖淫嫖娼导致性病的广泛传播,其中尤其以艾滋病造成的危害最大。在1984年,全世界报告的艾滋病患者不足3000人。但25年后,艾滋病已在全球夺去2500万性命,另有3300万人受感染。因为艾滋病,全世界超过1100万名儿童至少失去了双亲中的一位。

  对于佛教徒来说,夫妻以外的两性关系一般会使他们触犯不邪淫戒,也可能破坏别人家庭、伤害其家庭成员。如果因此堕胎,不仅会残杀腹中无辜的胎儿,通常还会伤害到堕胎女性自己。不邪淫戒不仅保护了佛教徒自己,也保护了社会秩序与婚姻家庭。

  (四)不妄语

  对方是人,如果我们有骗他的心,并且把欺骗的话说出了口,对方也听清楚、听明白了,这时就犯了不妄语戒。犯不妄语戒主要是针对人而言。假若你面对的是植物、动物,就无法构成犯戒的条件。

  妄语中有大妄语。何为大妄语?你明明知道自己不是佛,但你对别人妄称你是佛;你知道自己没有证得初果、二果、三果或四果,但你在别人面前妄称自己已经证得初果、二果、三果或四果;你没有见到佛,但你妄称见到了佛;你在禅修中没有见到光,但你妄称见到了光;你没有成就初禅,但你妄称成就了初禅,乃至妄称成就了二禅、三禅、四禅等。对于这些上人法,你自知未证,妄说证得,就犯了不妄语戒。

  除了以上关于修行境界的大妄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妄语,诸如诽谤、诬告、诈骗、作伪证等。诽谤就是捏造事实去中伤别人,对别人的人格、尊严、名誉、地位造成一定影响,如果情节严重还会触犯法律。诬告就上升到了另外一个层次,捏造罪名到法院去告别人,如果手段高明,也可能使别人受牢狱之灾。有些人通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诈骗手段,为自己骗取地位、名誉、财产等,或扰乱正常的社会秩序。街上也有些招摇撞骗的人,没有固定的对象、没有固定的目的,只是根据当时的情况随机采用一些不实的言辞骗取别人的利益。证人在法庭上作伪证,可能对当事人造成极大的伤害。比如别人没有杀人,你在法庭上指证他杀了人,就有可能使真正凶手逍遥法外,而无罪者遭受牢狱之灾。

  妄语者通常是为了损人或利己。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人们说一些假话,不是为了损人或利己,而是为了避免伤害别人或给别人制造麻烦,甚至是为了直接帮助别人,我们称这样的假话为方便妄语。比如你看见一个被歹徒追杀的人躲在某地方,歹徒跑来问你有没有看到这个人,你说没有,别人可能因你的假话得救。从法律与道德上讲,这是可以接受并值得赞赏的。虽然依佛教声闻戒,这是妄语;但依菩萨戒,你以假话救人一命,却是不犯戒的。

  (五)不饮酒

  酒既有兴奋身心又有麻醉身心的作用。古时候,酒是一种主要的成瘾性饮品。当代社会,成瘾性的兴奋剂与麻醉品越来越多。比如香烟,虽然暂时能提神,但一旦上瘾,其中的毒性物质会对身体造成相应的伤害。又如可卡因、大麻、海洛因、*、摇头丸等毒品,对人身体伤害就更大。

  不饮酒戒,从广泛的意义上来说,凡是具有成瘾性的兴奋剂或麻醉品,如果我们知道它们是成瘾性的兴奋剂或麻醉品,还要下咽、吸入或注射,即犯不饮酒戒。大家为了持戒、保持身心清净,应当远离烟酒,特别是远离毒品。为何要远离这些成瘾性的兴奋剂或麻醉品呢?因为它们都会残害人的身心。

  一次饮酒过量会导致急性酒精中毒,表现为面色苍白、语言不清、意识模糊,甚至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情况。如果对一些严重状况没有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还有可能导致死亡。饮酒后作业很容易引发事故,特别是酒后驾驶会导致严重交通事故。长期嗜酒的人会慢性酒精中毒,导致定向力差、记忆力减退、手足震颤等现象。一个有酒瘾的人一旦暂时中断饮酒,睡眠质量会明显下降。一次性酗酒和长期嗜酒都会危害健康,对人体的心脑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等各系统器官带来伤害。经常喝酒的妇女,在怀孕期间很可能对她的小孩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长期吸烟也会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疾病,比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胆囊癌、子宫内膜癌及其他罕见疾病。根据医学研究,吸烟20年的人,得肺癌死亡的危险性比常人增加20倍,吸烟者中年死亡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对于吸烟者家庭成员而言,他们长期吸二手烟,很有可能引发相应疾病,如鼻炎、咽喉炎、肺炎甚至癌症。

  有些现代人出于精神空虚或者猎奇心理开始沾染毒品。滥用毒品对身心损害极为巨大。长期吸食毒品,不仅破坏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还会使人精神颓废,并进一步丧失基本的人格尊严,为了获取毒品、毒资还极可能触犯法律。对于一个家庭,一旦其中有一个成员吸毒成瘾,这个家庭很可能就会破裂。吸毒者会把所有的收入用来吸毒,一旦钱吸完了,又会向家里人索要。家里也没有钱了,就可能变卖家产,或者通过对他人的人身伤害来非法获得吸毒的钱财。很多有毒瘾的人几乎成为废人。一次性吸食毒品过量,还会直接造成死亡。吸毒不仅损害吸毒者本人的健康,还会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传播等公共卫生问题,其中最严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传播。

  吸食这些成瘾性的兴奋剂或麻醉品,一方面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会损害其家庭成员,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个人死亡与家庭破裂。所以应当远离这些成瘾性的兴奋剂或麻醉品。

  三、结说

  一旦违犯了五戒,在侵害了别人的同时,也往往伤害到自己,也可能会累及家人。有些伤害还是无法逆转、不可弥补的。无论是对于现世的生活还是来世的法身慧命,五戒都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可靠的保障,既能保障身心的安全,又能保障生活的幸福。对于修行人而言,无论想成佛还是想解脱,五戒也是最基本的保障。受持三皈五戒乃至八关斋戒,可以让我们来世继续做人,或者生到天上,乃至往生极乐世界。概括来说,五戒就是人们正常、健康、幸福生活的保障。

  提问交流

  问:您今天讲到的犯戒行为主要是指比较严重的,但是戒律的要求应该更为广泛,我们如何界定持戒标准?

  答:戒律的违犯有轻罪、中罪、重罪之分。

  就杀人戒来说,如果你有心杀人,又通过相应的方便把别人杀死了,犯根本重罪;有心杀人,也实施了杀人的行为,但是别人没有因此而死,犯中等罪;有心杀人,做了相应的准备,但在实施杀人的过程及时中止了杀人行为,没有造成伤害,犯轻罪。

  古人说“不以恶小而为之”,佛教徒也应当“不以小罪而犯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太多微细罪却不加重视,就很有可能在日后犯更大的罪。所以,我们对小罪也不要轻易违犯。

  问:我以前没有遇到佛法时有过堕胎的行为,皈依后忏悔誓不再造。有什么方法能忏除堕胎的罪过?

  答:堕胎在当代社会确实相当普遍。如果受持五戒之后还有堕胎的行为,并且成功堕胎,那就是犯了不杀人戒。在没有受戒之前有堕胎行为,由于尚未受戒,不存在犯戒,当然这种行为本身也是有过失的。至于如何忏除,方法很多,念佛、诵经、持咒、礼拜等都是很好的忏悔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你所说:誓不再造。

  问:走在路上不小心踩到蚂蚁等一些微小的生命,算不算犯戒?

  答:有心、无心往往是判定是否犯戒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对于五戒来说,如果你是无心违犯的话,一般不属于犯戒。你走在路上,无心踩死了一只蚂蚁,因为你不是有心的,所以你没有犯戒。但蚂蚁必竟是因你而死,你当时可以为它随念往生咒。

  问:对于禅定的修行而言,是不是童真入道或完全断除两性关系会更好?

  答:对于修学禅定的在家人来说,持守五戒是必须的,而对于不邪淫这条戒应该更为严格持守。除了夫妻的正常两性关系外,不应有其他不正当的两性关系。即使对于正常的夫妻两性生活,也要做到如理、如法、如量,不要过分追求感官刺激。

  如果想达到很高的禅定境界,最好不淫。一般以童子身出家的人,比起半路出家(不是童子身出家)的人,可达到更高的禅定功夫。当然有个前提,就是他的禅修有善知识的引导,方法是正确的、恰当的。

  举个例子,让大家知道淫心对禅定神通的影响。佛陀讲过一个传说:在古印度有五百个仙人,禅定功夫都很厉害,能在天上飞来飞去。有一次这些仙人一起在天上飞,看到一个国王领着他漂亮的妃子们在树林里尽情欢乐。艳色当前,五百仙人动了念头,就直接从天上掉下来了,随后他们都被国王砍下手脚。所掉下的地方,后人称之为仙人堕落处。

  问:我是做销售的,遇到顾客询问产品的一些情况时很容易打妄语,怎么办?

  答:做销售工作,如果不可避免的总是要说假话,你可以不受持不妄语戒。如果你要受持不妄语戒,你就得换一份工作。

  问:受了八关斋戒,如果为了缓解胃痛而喝了牛奶,算不算犯戒?

  答:这个主要涉及到八关斋戒中“过午不食”这条戒。所谓过午不食戒又称斋戒,主要是指午后不再摄入固态的食物,包括含有固态食物的汤、羹等流体食物。但是对于不包含任何固态的茶、果汁或饮料是可以摄入的。有些人如南传佛教徒,觉得喝牛奶也会造成斋戒的不清净,所以坚决不喝,这当然也很好。但如果你有胃痛病,医生嘱咐过你可饮用牛奶等缓解胃痛,那你不犯戒。

  问:今天我受了八关斋戒之后,有人递给我一点吃的东西,我一时忘记自己受了八戒,就吃了。戒体是不是破坏了?

  答:受了斋戒之后,如果在午后,你知道一种食物是固态的,然后把它吃下去了,那么你当下就违犯了“过午不食”这条戒。

  不过,“过午不食”这条戒属于遮戒。何为遮戒?就是说行为本身虽然违犯佛戒,但并没有因此直接伤害到什么人,不是什么大罪。即使你已经违犯,只需至诚忏悔并且发誓下次再受八关斋戒时不再触犯,就没什么大的问题了。

  

《戒律与生活(释恒强)》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