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戴著貴重首飾,趁你不留神就把你的金項鏈、銀手镯搶走了。他們一般不會顧慮你的人身安全,有時爲了搶走你的耳環,通常會把你的耳朵扯裂。還有些不法之徒,爲了達到他的目的,手持凶器,通過一些暴力手段和傷害人身安全的方式搶走別人的財物。這些都是法律、道德所不允許的,也同樣是佛教戒律所不允許的。
另外,貪汙也屬于偷盜範疇。如工作人員利用個人職務之便非法侵吞單位或國家財産,這會危害社會大衆的公共利益,這也是大家不希望發生的。
不偷盜戒主要是爲了保護個人財産以及公有財産不受侵犯,對于保障正常的社會生活也非常重要。作爲佛教徒,一方面不要基于嗔恨心去傷害他人,另一方面也不要基于嫉妒心或者貪欲心去侵奪別人的財物。如果通過不法手段侵犯他人的正當財産,不僅違犯社會公德、社會法律,也違犯佛教的戒律,會受到輿論的譴責和法律的製裁。倘若我們不能及時化解貪心,不能認識到偷盜的錯誤,也不如法忏悔,可能導致我們將來墮入惡道。
(叁)不邪淫
這條戒和社會秩序、家庭幸福密切相關。幾乎所有國家都製定了相應的社會法律、公德來規範人們的性行爲,幾乎所有宗教團體也對不邪淫有具體的戒規,佛教對于這條戒看得尤其重要。當然,對于在家佛教信徒來說,一般需要正常的夫妻生活,但這條戒規定除了正常的夫妻性生活以外,一般不能再有其他實質的不正當男女關系,因爲邪淫極可能破壞他人的正常婚姻與家庭,甚至導致墮胎害命。
一夫一妻製是普遍的社會生活規範。但隨著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道德觀念卻越來越低,社會上的兩性關系也因此變得越來越複雜。數據顯示,我國目前離婚率逐年增高,其中婚外情是“婚姻殺手”。一些人存在“騎驢找馬”的思想,家裏已經有了配偶,但是遇到更喜歡的異性就會奮不顧身地離婚,這導致了婚姻與家庭的不穩定性。
如果一個正常的家庭出現婚變,對小孩的影響極其重大。沒有得到完整父愛和母愛的小孩,其人格可能會有些缺陷。缺少父愛的小孩,將來可能不那麼堅強;缺少母愛的小孩,將來可能不是很能容納別人,也可能不會很好地融入社會。
一般來說,再婚的家庭對小孩多少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古今中外,繼父繼母對非親生的小孩不能盡到父親或母親的責任,這是很普遍的現象。有時,繼父繼母對非親生的小孩有歧視或者不公正對待,會給小孩造成嚴重的心理創傷,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後往往也會對家庭和婚姻懷有陰暗心理。
當繼父和繼母對小孩有虐待行爲,小孩以後極可能出現重大的人格障礙或行爲問題,比如出現抑郁、焦慮、自閉、社交恐懼或反社會心理,或離家出走、沈迷于電子遊戲、熱衷于早戀等現象。早戀往往是因爲小孩在家庭中無法得到相應的關愛而轉向同齡的異性,以滿足情感需要。這些現象都會導致小孩身心將來不能健康發展,根據調查統計,大量少年犯出自婚姻破裂的家庭。所以,佛教徒無論是出于信仰,還是爲小孩考慮,對婚外情都一定要慎重。
另外非正當的男女關系極易導致墮胎。在墮胎的婦女中,也有不少是未婚的少女。未婚先孕對女性首先造成身體上的傷害,如導致宮內感染,或日後習慣性流産。墮胎次數越多,將來流産的可能性越大,而且也有可能導致終生不孕。有些不安全的墮胎手術,還會直接導致死亡。
除此以外,墮胎還會對當事人造成精神上的創傷。比如美國的婦産科專家經過研究發現這樣的數據:約35%的墮胎者經常會感到那被流産的孩子來訪,約54%的墮胎者經常會做與墮胎有關的惡夢,約78%的墮胎者時常哭泣,覺得孤獨無助,甚至對生活失去信心而出現自殺傾向。國外研究者把這些由墮胎引發的精神傷害現象統統稱爲“墮胎後遺症”。
一些夫妻以外的兩性關系在某些國家是合法的,比如在某些西方國家,黃色産業被合法化,性工作者的權益受到法律保護,社會上很多人也在道德上接受了這種職業。但恰恰也就是在這些國家,賣淫嫖娼導致性病的廣泛傳播,其中尤其以艾滋病造成的危害最大。在1984年,全世界報告的艾滋病患者不足3000人。但25年後,艾滋病已在全球奪去2500萬性命,另有3300萬人受感染。因爲艾滋病,全世界超過1100萬名兒童至少失去了雙親中的一位。
對于佛教徒來說,夫妻以外的兩性關系一般會使他們觸犯不邪淫戒,也可能破壞別人家庭、傷害其家庭成員。如果因此墮胎,不僅會殘殺腹中無辜的胎兒,通常還會傷害到墮胎女性自己。不邪淫戒不僅保護了佛教徒自己,也保護了社會秩序與婚姻家庭。
(四)不妄語
對方是人,如果我們有騙他的心,並且把欺騙的話說出了口,對方也聽清楚、聽明白了,這時就犯了不妄語戒。犯不妄語戒主要是針對人而言。假若你面對的是植物、動物,就無法構成犯戒的條件。
妄語中有大妄語。何爲大妄語?你明明知道自己不是佛,但你對別人妄稱你是佛;你知道自己沒有證得初果、二果、叁果或四果,但你在別人面前妄稱自己已經證得初果、二果、叁果或四果;你沒有見到佛,但你妄稱見到了佛;你在禅修中沒有見到光,但你妄稱見到了光;你沒有成就初禅,但你妄稱成就了初禅,乃至妄稱成就了二禅、叁禅、四禅等。對于這些上人法,你自知未證,妄說證得,就犯了不妄語戒。
除了以上關于修行境界的大妄語,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許多妄語,諸如誹謗、誣告、詐騙、作僞證等。誹謗就是捏造事實去中傷別人,對別人的人格、尊嚴、名譽、地位造成一定影響,如果情節嚴重還會觸犯法律。誣告就上升到了另外一個層次,捏造罪名到法院去告別人,如果手段高明,也可能使別人受牢獄之災。有些人通過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詐騙手段,爲自己騙取地位、名譽、財産等,或擾亂正常的社會秩序。街上也有些招搖撞騙的人,沒有固定的對象、沒有固定的目的,只是根據當時的情況隨機采用一些不實的言辭騙取別人的利益。證人在法庭上作僞證,可能對當事人造成極大的傷害。比如別人沒有殺人,你在法庭上指證他殺了人,就有可能使真正凶手逍遙法外,而無罪者遭受牢獄之災。
妄語者通常是爲了損人或利己。但在日常生活中,有時候人們說一些假話,不是爲了損人或利己,而是爲了避免傷害別人或給別人製造麻煩,甚至是爲了直接幫助別人,我們稱這樣的假話爲方便妄語。比如你看見一個被歹徒追殺的人躲在某地方,歹徒跑來問你有沒有看到這個人,你說沒有,別人可能因你的假話得救。從法律與道德上講,這是可以接受並值得贊賞的。雖然依佛教聲聞戒,這是妄語;但依菩薩戒,你以假話救人一命,卻是不犯戒的。
(五)不飲酒
酒既有興奮身心又有麻醉身心的作用。古時候,酒是一種主要的成瘾性飲品。當代社會,成瘾性的興奮劑與麻醉品越來越多。比如香煙,雖然暫時能提神,但一旦上瘾,其中的毒性物質會對身體造成相應的傷害。又如可卡因、大麻、海洛因、*、搖頭丸等毒品,對人身體傷害就更大。
不飲酒戒,從廣泛的意義上來說,凡是具有成瘾性的興奮劑或麻醉品,如果我們知道它們是成瘾性的興奮劑或麻醉品,還要下咽、吸入或注射,即犯不飲酒戒。大家爲了持戒、保持身心清淨,應當遠離煙酒,特別是遠離毒品。爲何要遠離這些成瘾性的興奮劑或麻醉品呢?因爲它們都會殘害人的身心。
一次飲酒過量會導致急性酒精中毒,表現爲面色蒼白、語言不清、意識模糊,甚至出現昏迷、大小便失禁等情況。如果對一些嚴重狀況沒有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還有可能導致死亡。飲酒後作業很容易引發事故,特別是酒後駕駛會導致嚴重交通事故。長期嗜酒的人會慢性酒精中毒,導致定向力差、記憶力減退、手足震顫等現象。一個有酒瘾的人一旦暫時中斷飲酒,睡眠質量會明顯下降。一次性酗酒和長期嗜酒都會危害健康,對人體的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生殖系統等各系統器官帶來傷害。經常喝酒的婦女,在懷孕期間很可能對她的小孩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長期吸煙也會可能導致一些嚴重疾病,比如口腔癌、食道癌、喉癌、肺癌、胰腺癌、膽囊癌、子宮內膜癌及其他罕見疾病。根據醫學研究,吸煙20年的人,得肺癌死亡的危險性比常人增加20倍,吸煙者中年死亡的可能性是不吸煙者的3倍。對于吸煙者家庭成員而言,他們長期吸二手煙,很有可能引發相應疾病,如鼻炎、咽喉炎、肺炎甚至癌症。
有些現代人出于精神空虛或者獵奇心理開始沾染毒品。濫用毒品對身心損害極爲巨大。長期吸食毒品,不僅破壞人的正常生理機能和免疫功能,還會使人精神頹廢,並進一步喪失基本的人格尊嚴,爲了獲取毒品、毒資還極可能觸犯法律。對于一個家庭,一旦其中有一個成員吸毒成瘾,這個家庭很可能就會破裂。吸毒者會把所有的收入用來吸毒,一旦錢吸完了,又會向家裏人索要。家裏也沒有錢了,就可能變賣家産,或者通過對他人的人身傷害來非法獲得吸毒的錢財。很多有毒瘾的人幾乎成爲廢人。一次性吸食毒品過量,還會直接造成死亡。吸毒不僅損害吸毒者本人的健康,還會造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性病的傳播等公共衛生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是艾滋病的感染和傳播。
吸食這些成瘾性的興奮劑或麻醉品,一方面會損害個人的身心健康,另一方面也會損害其家庭成員,嚴重的甚至會導致個人死亡與家庭破裂。所以應當遠離這些成瘾性的興奮劑或麻醉品。
叁、結說
一旦違犯了五戒,在侵害了別人的同時,也往往傷害到自己,也可能會累及家人。有些傷害還是無法逆轉、不可彌補的。無論是對于現世的生活還是來世的法身慧命,五戒都能給我們提供一個可靠的保障,既能保障身心的安全,又能保障生活的幸福。對于修行人而言,無論想成佛還是想解脫,五戒也是最基本的保障。受持叁皈五戒乃至八關齋戒,可以讓我們來世繼續做人,或者生到天上,乃至往生極樂世界。概括來說,五戒就是人們正常、健康、幸福生活的保障。
提問交流
問:您今天講到的犯戒行爲主要是指比較嚴重的,但是戒律的要求應該更爲廣泛,我們如何界定持戒標准?
答:戒律的違犯有輕罪、中罪、重罪之分。
就殺人戒來說,如果你有心殺人,又通過相應的方便把別人殺死了,犯根本重罪;有心殺人,也實施了殺人的行爲,但是別人沒有因此而死,犯中等罪;有心殺人,做了相應的准備,但在實施殺人的過程及時中止了殺人行爲,沒有造成傷害,犯輕罪。
古人說“不以惡小而爲之”,佛教徒也應當“不以小罪而犯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太多微細罪卻不加重視,就很有可能在日後犯更大的罪。所以,我們對小罪也不要輕易違犯。
問:我以前沒有遇到佛法時有過墮胎的行爲,皈依後忏悔誓不再造。有什麼方法能忏除墮胎的罪過?
答:墮胎在當代社會確實相當普遍。如果受持五戒之後還有墮胎的行爲,並且成功墮胎,那就是犯了不殺人戒。在沒有受戒之前有墮胎行爲,由于尚未受戒,不存在犯戒,當然這種行爲本身也是有過失的。至于如何忏除,方法很多,念佛、誦經、持咒、禮拜等都是很好的忏悔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你所說:誓不再造。
問:走在路上不小心踩到螞蟻等一些微小的生命,算不算犯戒?
答:有心、無心往往是判定是否犯戒的一個很重要的標准。對于五戒來說,如果你是無心違犯的話,一般不屬于犯戒。你走在路上,無心踩死了一只螞蟻,因爲你不是有心的,所以你沒有犯戒。但螞蟻必竟是因你而死,你當時可以爲它隨念往生咒。
問:對于禅定的修行而言,是不是童真入道或完全斷除兩性關系會更好?
答:對于修學禅定的在家人來說,持守五戒是必須的,而對于不邪淫這條戒應該更爲嚴格持守。除了夫妻的正常兩性關系外,不應有其他不正當的兩性關系。即使對于正常的夫妻兩性生活,也要做到如理、如法、如量,不要過分追求感官刺激。
如果想達到很高的禅定境界,最好不淫。一般以童子身出家的人,比起半路出家(不是童子身出家)的人,可達到更高的禅定功夫。當然有個前提,就是他的禅修有善知識的引導,方法是正確的、恰當的。
舉個例子,讓大家知道淫心對禅定神通的影響。佛陀講過一個傳說:在古印度有五百個仙人,禅定功夫都很厲害,能在天上飛來飛去。有一次這些仙人一起在天上飛,看到一個國王領著他漂亮的妃子們在樹林裏盡情歡樂。豔色當前,五百仙人動了念頭,就直接從天上掉下來了,隨後他們都被國王砍下手腳。所掉下的地方,後人稱之爲仙人墮落處。
問:我是做銷售的,遇到顧客詢問産品的一些情況時很容易打妄語,怎麼辦?
答:做銷售工作,如果不可避免的總是要說假話,你可以不受持不妄語戒。如果你要受持不妄語戒,你就得換一份工作。
問:受了八關齋戒,如果爲了緩解胃痛而喝了牛奶,算不算犯戒?
答:這個主要涉及到八關齋戒中“過午不食”這條戒。所謂過午不食戒又稱齋戒,主要是指午後不再攝入固態的食物,包括含有固態食物的湯、羹等流體食物。但是對于不包含任何固態的茶、果汁或飲料是可以攝入的。有些人如南傳佛教徒,覺得喝牛奶也會造成齋戒的不清淨,所以堅決不喝,這當然也很好。但如果你有胃痛病,醫生囑咐過你可飲用牛奶等緩解胃痛,那你不犯戒。
問:今天我受了八關齋戒之後,有人遞給我一點吃的東西,我一時忘記自己受了八戒,就吃了。戒體是不是破壞了?
答:受了齋戒之後,如果在午後,你知道一種食物是固態的,然後把它吃下去了,那麼你當下就違犯了“過午不食”這條戒。
不過,“過午不食”這條戒屬于遮戒。何爲遮戒?就是說行爲本身雖然違犯佛戒,但並沒有因此直接傷害到什麼人,不是什麼大罪。即使你已經違犯,只需至誠忏悔並且發誓下次再受八關齋戒時不再觸犯,就沒什麼大的問題了。
《戒律與生活(釋恒強)》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