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P2

  ..续本文上一页  解脱种种智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解脱智业。譬如别衣由滋灰力。有处得种种色。有处不得种种色。三乘净界亦尔。由行愿力诸佛解脱得种种智。二乘解脱不得种种智。偈曰。

   无漏界甚深  相处业三种

   诸佛如是说  譬如染画空

  释曰。此偈重显前甚深义。无漏界甚深相处业三种者。此无漏界世尊略说三种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处甚深。三者业甚深。相甚深有四种。一清净相。二大我相。三无记相。四解脱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显处甚深一种。谓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显业甚深有八种。一宝依止业。二成熟众生业。三到究竟业。四说正法业。五化所作业。六无分别业。七智不作业。八解脱智业。如其次第。由后八偈所显。诸佛如是说。譬如染画空者。此无漏界无有戏论。譬如虚空是故甚深。如是甚深差别说者。譬如染于虚空画于虚空。是义应知。偈曰。

   一切无别故  得如清净故

   故说诸众生  名为如来藏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是如来藏。一切无别故者。一切众生一切诸佛等无差别。故名为如。得如清净故者。得清净如以为自性。故名如来。以是义故可说一切众生名为如来藏。已说无漏界甚深。次说诸佛变化。偈曰。

   声闻及缘觉  菩萨与如来

   初化退世间  至佛退菩萨

  释曰。此偈显示增上变化。一切世间变化声闻变化能退。一切声闻变化缘觉变化能退。一切缘觉变化菩萨变化能退。一切菩萨变化诸佛变化能退。无有一人变化能退诸佛变化。是故如来变化最得增上。偈曰。

   如是佛变化  无量不思议

   随人随世界  随时种种现

  释曰。此偈显示甚深变化。此甚深有二种。一者无量。二者不思议。问此事云何。答随何根人随何世界随何时节。如其差别。若多若少。种种变化。如是无量亦不思议。是故如来变化最为甚深。自下次说别转变化。偈曰。

   如是五根转  变化得增上

   诸义遍所作  功德千二百

  释曰。此偈显示转五根变化。此变化得二种增上。一者得诸义遍所作。谓一一根皆能互用一切境界故。二者得功德千二百。谓一一根各得千二百功德故。偈曰。

   如是意根转  变化得增上

   极净无分别  恒随变化行

  释曰。此偈显示转意根变化。意根谓染污识。由此转故得极净无分别智。恒与一切变化随行共所作故。偈曰。

   如是义受转  变化得增上

   净土如所欲  受用皆现前

  释曰。此偈显示转义受变化。义谓五尘受谓五识。由此二转刹土清净。所欲现前随意受用。偈曰。

   如是分别转  变化得增上

   诸智所作业  恒时无碍行

  释曰。此偈显示转分别变化。分别谓意识。由此转故诸智所作。一切时变化无有障碍。偈曰。

   如是安立转  变化得增上

   住佛不动句  不住于涅槃

  释曰。此偈显示转安立变化。安立谓器世界。由此转故。住佛不动无漏法界。得不般涅槃。恒起增上变化。偈曰。

   如是欲染转  变化得增上

   住佛无上乐  示现妻无染

  释曰。此偈显示转欲染变化。由此转故得二种变化。一者得无上乐住。二者得于妻无染。偈曰。

   如是空想转  变化得增上

   随欲一切得  所去皆无拥

  释曰。此偈显示转空想变化。由此转故得二种变化。一者所欲皆得。得虚空藏故。二者所去无拥。得虚空解故。偈曰。

   如是无量转  如是无量化

   不思议所作  诸佛依无垢

  释曰。此偈总结前义。由无量转故得无量变化。如是诸佛不思议业。一切皆依无漏法界。是义应知。已说诸佛变化。次说诸佛成熟众生。偈曰。

   令集亦令长  令熟亦令脱

   熟熟不无余  世间无尽故

  释曰。此偈显示次第成熟因。未集善根者令聚集。已集善根者令增长。已长善根者令成熟。已熟善根者令解脱。使得最极清净。如是十方诸佛各各善说。熟已复熟不般涅槃。何以故。由诸世间无有尽故。偈曰。

   难得已具得  处处为物归

   希有非希有  由得善方便

  释曰。此偈显示已熟菩萨行非希有相。难得已具得处处为物归者。无上菩提最上功德。此未曾有。今已具足相应。由此相应故能恒于十方世界为物归处。希有非希有者。如是处处成熟众生。是为希有。如此希有亦非希有。何以故。由得善方便故。善方便者。谓随机道即是清净行。偈曰。

   转法及法没  得道亦涅槃

   处处方便起  不动真法界

  释曰。此偈显示普遍成熟因。转法及法没得道亦涅槃者。谓于一刹那中有处示现转无量*轮。有处示现正法灭尽。有处示现得大菩提。有处示现入于涅槃。此由众生行不同故。处处方便起不动真法界者。若众生应可成熟。如来随彼住处处处教化。然于无漏法界亦复不动偈曰。

   不起分别意  成熟去来今

   处处化众生  三门常示现

  释曰。此偈显示自然成熟因。不起分别意成熟去来今者。一切诸佛不作是念。我曾成熟众生。我当成熟众生。我今成熟众生。何以故。由无分别故。处处化众生三门常示现者。虽无功用而一切时。以诸善根于十方世界。遍以三门成熟众生。三门者。谓三乘教门故。偈曰。

   如日自然光  照闇成百谷

   法日光亦尔  灭惑熟众生

  释曰。此偈譬显自然义。譬如日轮无勤方便自然放光处处破闇成熟百谷。诸佛亦尔。虽无功用以法日光处处灭惑成熟众生。偈曰。

   一灯燃众灯  极聚明无尽

   一熟化多熟  无尽化亦然

  释曰。此偈显示展转成熟因。譬如一灯。传然众灯。极大灯聚无量无数而一灯无尽。诸佛亦尔。一佛成熟化多成熟极大众生聚无量无数。然其化力亦复无尽。偈曰。

   巨海纳众流  无厌复无溢

   佛界摄众善  不满亦不增

  释曰。此偈显示无厌成熟因。譬如巨海广纳百川无有厌足亦无盈溢。为容受故。佛界亦尔。常摄无量清净善根。而不满足亦不增长。由希有故。已说诸佛成熟众生。次说诸佛法界清净。偈曰。

   二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净

   诸物及缘智  自在亦无尽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性义。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净者。谓清净相。由烦恼障及智障悉永尽故。诸物及缘智自在亦无尽者。谓自在相。由于诸物及缘彼智。二种自在永无尽故。偈曰。

   一切种如智  修净法界因

   利乐化众生  此果亦无尽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因义。一切种如智修净法界因者。谓为清净法界于一切时修一切种如门智以为因故。利乐化众生此果亦无尽者。谓为教化众生于一切时与一切众生利乐二果恒无尽故。偈曰。

   发起身口心  三业恒时化

   二门及二聚  方便悉圆满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业义。发起身口心三业恒时化者。谓起身业口业心业一切时教化众生故。二门及二聚方便悉圆满者。论具足二门二聚为方便故。二门谓三昧门陀罗尼门。二聚谓福德聚智慧聚。偈曰。

   自性及法食  变化位差别

   此由法界净  诸佛之所说

  释曰。此偈显示法界位义。自性及法食变化位差别者。谓自性身食身化身位差别故。此由法界净诸佛之所说者。若法界不清净此位不成故。已说诸佛法界清净。次说诸佛三身。偈曰。

   性身及食身  化身合三身

   应知第一身  余二之依止

  释曰。一切诸佛有三种身。一者自性身。由转依相故。二者食身。由于大集众中作法食故。三者化身。由作所化众生利益故。此中应知。自性身为食身化身依止。由是本故。偈曰。

   食身于诸界  受用有差别

   众土名身业  一切皆异故

  释曰。食身于一切世界中诸徒众诸刹土诸名号诸身诸业。如此诸受用事悉皆不同。偈曰。

   平等微细身  受用身相合

   应知受用身  得是化身因

  释曰。平等谓自性身。一切诸佛等无别故。微细者。由此身难知故。受用身谓食身。此身与平等身合由依起故。应知受用身复是化身因者。由所欲受用一切示现故。偈曰。

   化佛无量化  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  一切种建立

  释曰。由化身诸佛于一切时化作无量差别。佛由此化故名为化身。二身者谓食身化身。二利者谓自利他利。食身以自利成就为相。化身以他利成就为相。如此二利。一切种成就故。次第建立食身及化身。偈曰。

   工巧及出生  得道般涅槃

   示此大方便  令他得解脱

  释曰。复次化身者。于一切时教化众生。或现工巧。或现出生。或现得菩提。或现般涅槃。如是种种示大方便。皆令众生而得解脱。此是他利成就相。偈曰。

   应知佛三身  是佛身皆摄

   自他利依止  示现悉三身

  释曰。应知此三身摄一切诸佛身。示现一切自利他利依止故。偈曰。

   由依心业故  三佛俱平等

   自性无间续  三佛俱常住

  释曰。彼三种身如其次第。一切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无别故。由心故。一切诸佛食身平等。佛心无别故。由业故。一切诸佛化身平等。同一所作故。复次一切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诸佛自性身常住。毕竟无漏故。由无间常故。一切诸佛食身常住。说法无断绝故。由相续常故。一切诸佛化身常住。虽于此灭复彼现故。已说诸佛身。次说诸佛智。偈曰。

   四智镜不动  三智之所依

   八七六五识  次第转得故

  释曰。四智镜不动三智之所依者。一切诸佛有四种智。一者镜智。二者平等智。三者观智。四者作事智。彼镜智以不动为相。恒为余三智之所依止。何以故。三智动故。八七六五识次第转得故者。转第八识得镜智。转第七识得平等智。转第六识得观智。转前五识得作事智。是义应知。偈曰。

   镜智缘无分  相续恒不…

《大乘庄严经论卷第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