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叁▪P2

  ..續本文上一頁  解脫種種智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解脫智業。譬如別衣由滋灰力。有處得種種色。有處不得種種色。叁乘淨界亦爾。由行願力諸佛解脫得種種智。二乘解脫不得種種智。偈曰。

   無漏界甚深  相處業叁種

   諸佛如是說  譬如染畫空

  釋曰。此偈重顯前甚深義。無漏界甚深相處業叁種者。此無漏界世尊略說叁種甚深。一者相甚深。二者處甚深。叁者業甚深。相甚深有四種。一清淨相。二大我相。叁無記相。四解脫相。如其次第。由前四偈所顯處甚深一種。謂一多不住故。由第五偈所顯業甚深有八種。一寶依止業。二成熟衆生業。叁到究竟業。四說正法業。五化所作業。六無分別業。七智不作業。八解脫智業。如其次第。由後八偈所顯。諸佛如是說。譬如染畫空者。此無漏界無有戲論。譬如虛空是故甚深。如是甚深差別說者。譬如染于虛空畫于虛空。是義應知。偈曰。

   一切無別故  得如清淨故

   故說諸衆生  名爲如來藏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是如來藏。一切無別故者。一切衆生一切諸佛等無差別。故名爲如。得如清淨故者。得清淨如以爲自性。故名如來。以是義故可說一切衆生名爲如來藏。已說無漏界甚深。次說諸佛變化。偈曰。

   聲聞及緣覺  菩薩與如來

   初化退世間  至佛退菩薩

  釋曰。此偈顯示增上變化。一切世間變化聲聞變化能退。一切聲聞變化緣覺變化能退。一切緣覺變化菩薩變化能退。一切菩薩變化諸佛變化能退。無有一人變化能退諸佛變化。是故如來變化最得增上。偈曰。

   如是佛變化  無量不思議

   隨人隨世界  隨時種種現

  釋曰。此偈顯示甚深變化。此甚深有二種。一者無量。二者不思議。問此事雲何。答隨何根人隨何世界隨何時節。如其差別。若多若少。種種變化。如是無量亦不思議。是故如來變化最爲甚深。自下次說別轉變化。偈曰。

   如是五根轉  變化得增上

   諸義遍所作  功德千二百

  釋曰。此偈顯示轉五根變化。此變化得二種增上。一者得諸義遍所作。謂一一根皆能互用一切境界故。二者得功德千二百。謂一一根各得千二百功德故。偈曰。

   如是意根轉  變化得增上

   極淨無分別  恒隨變化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意根變化。意根謂染汙識。由此轉故得極淨無分別智。恒與一切變化隨行共所作故。偈曰。

   如是義受轉  變化得增上

   淨土如所欲  受用皆現前

  釋曰。此偈顯示轉義受變化。義謂五塵受謂五識。由此二轉刹土清淨。所欲現前隨意受用。偈曰。

   如是分別轉  變化得增上

   諸智所作業  恒時無礙行

  釋曰。此偈顯示轉分別變化。分別謂意識。由此轉故諸智所作。一切時變化無有障礙。偈曰。

   如是安立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不動句  不住于涅槃

  釋曰。此偈顯示轉安立變化。安立謂器世界。由此轉故。住佛不動無漏法界。得不般涅槃。恒起增上變化。偈曰。

   如是欲染轉  變化得增上

   住佛無上樂  示現妻無染

  釋曰。此偈顯示轉欲染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得無上樂住。二者得于妻無染。偈曰。

   如是空想轉  變化得增上

   隨欲一切得  所去皆無擁

  釋曰。此偈顯示轉空想變化。由此轉故得二種變化。一者所欲皆得。得虛空藏故。二者所去無擁。得虛空解故。偈曰。

   如是無量轉  如是無量化

   不思議所作  諸佛依無垢

  釋曰。此偈總結前義。由無量轉故得無量變化。如是諸佛不思議業。一切皆依無漏法界。是義應知。已說諸佛變化。次說諸佛成熟衆生。偈曰。

   令集亦令長  令熟亦令脫

   熟熟不無余  世間無盡故

  釋曰。此偈顯示次第成熟因。未集善根者令聚集。已集善根者令增長。已長善根者令成熟。已熟善根者令解脫。使得最極清淨。如是十方諸佛各各善說。熟已複熟不般涅槃。何以故。由諸世間無有盡故。偈曰。

   難得已具得  處處爲物歸

   希有非希有  由得善方便

  釋曰。此偈顯示已熟菩薩行非希有相。難得已具得處處爲物歸者。無上菩提最上功德。此未曾有。今已具足相應。由此相應故能恒于十方世界爲物歸處。希有非希有者。如是處處成熟衆生。是爲希有。如此希有亦非希有。何以故。由得善方便故。善方便者。謂隨機道即是清淨行。偈曰。

   轉法及法沒  得道亦涅槃

   處處方便起  不動真法界

  釋曰。此偈顯示普遍成熟因。轉法及法沒得道亦涅槃者。謂于一刹那中有處示現轉無量*輪。有處示現正法滅盡。有處示現得大菩提。有處示現入于涅槃。此由衆生行不同故。處處方便起不動真法界者。若衆生應可成熟。如來隨彼住處處處教化。然于無漏法界亦複不動偈曰。

   不起分別意  成熟去來今

   處處化衆生  叁門常示現

  釋曰。此偈顯示自然成熟因。不起分別意成熟去來今者。一切諸佛不作是念。我曾成熟衆生。我當成熟衆生。我今成熟衆生。何以故。由無分別故。處處化衆生叁門常示現者。雖無功用而一切時。以諸善根于十方世界。遍以叁門成熟衆生。叁門者。謂叁乘教門故。偈曰。

   如日自然光  照闇成百谷

   法日光亦爾  滅惑熟衆生

  釋曰。此偈譬顯自然義。譬如日輪無勤方便自然放光處處破闇成熟百谷。諸佛亦爾。雖無功用以法日光處處滅惑成熟衆生。偈曰。

   一燈燃衆燈  極聚明無盡

   一熟化多熟  無盡化亦然

  釋曰。此偈顯示展轉成熟因。譬如一燈。傳然衆燈。極大燈聚無量無數而一燈無盡。諸佛亦爾。一佛成熟化多成熟極大衆生聚無量無數。然其化力亦複無盡。偈曰。

   巨海納衆流  無厭複無溢

   佛界攝衆善  不滿亦不增

  釋曰。此偈顯示無厭成熟因。譬如巨海廣納百川無有厭足亦無盈溢。爲容受故。佛界亦爾。常攝無量清淨善根。而不滿足亦不增長。由希有故。已說諸佛成熟衆生。次說諸佛法界清淨。偈曰。

   二障已永除  法如得清淨

   諸物及緣智  自在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性義。二障已永除法如得清淨者。謂清淨相。由煩惱障及智障悉永盡故。諸物及緣智自在亦無盡者。謂自在相。由于諸物及緣彼智。二種自在永無盡故。偈曰。

   一切種如智  修淨法界因

   利樂化衆生  此果亦無盡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因義。一切種如智修淨法界因者。謂爲清淨法界于一切時修一切種如門智以爲因故。利樂化衆生此果亦無盡者。謂爲教化衆生于一切時與一切衆生利樂二果恒無盡故。偈曰。

   發起身口心  叁業恒時化

   二門及二聚  方便悉圓滿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業義。發起身口心叁業恒時化者。謂起身業口業心業一切時教化衆生故。二門及二聚方便悉圓滿者。論具足二門二聚爲方便故。二門謂叁昧門陀羅尼門。二聚謂福德聚智慧聚。偈曰。

   自性及法食  變化位差別

   此由法界淨  諸佛之所說

  釋曰。此偈顯示法界位義。自性及法食變化位差別者。謂自性身食身化身位差別故。此由法界淨諸佛之所說者。若法界不清淨此位不成故。已說諸佛法界清淨。次說諸佛叁身。偈曰。

   性身及食身  化身合叁身

   應知第一身  余二之依止

  釋曰。一切諸佛有叁種身。一者自性身。由轉依相故。二者食身。由于大集衆中作法食故。叁者化身。由作所化衆生利益故。此中應知。自性身爲食身化身依止。由是本故。偈曰。

   食身于諸界  受用有差別

   衆土名身業  一切皆異故

  釋曰。食身于一切世界中諸徒衆諸刹土諸名號諸身諸業。如此諸受用事悉皆不同。偈曰。

   平等微細身  受用身相合

   應知受用身  得是化身因

  釋曰。平等謂自性身。一切諸佛等無別故。微細者。由此身難知故。受用身謂食身。此身與平等身合由依起故。應知受用身複是化身因者。由所欲受用一切示現故。偈曰。

   化佛無量化  是故名化身

   二身二利成  一切種建立

  釋曰。由化身諸佛于一切時化作無量差別。佛由此化故名爲化身。二身者謂食身化身。二利者謂自利他利。食身以自利成就爲相。化身以他利成就爲相。如此二利。一切種成就故。次第建立食身及化身。偈曰。

   工巧及出生  得道般涅槃

   示此大方便  令他得解脫

  釋曰。複次化身者。于一切時教化衆生。或現工巧。或現出生。或現得菩提。或現般涅槃。如是種種示大方便。皆令衆生而得解脫。此是他利成就相。偈曰。

   應知佛叁身  是佛身皆攝

   自他利依止  示現悉叁身

  釋曰。應知此叁身攝一切諸佛身。示現一切自利他利依止故。偈曰。

   由依心業故  叁佛俱平等

   自性無間續  叁佛俱常住

  釋曰。彼叁種身如其次第。一切諸佛悉皆平等。由依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平等。法界無別故。由心故。一切諸佛食身平等。佛心無別故。由業故。一切諸佛化身平等。同一所作故。複次一切諸佛悉同常住。由自性常故。一切諸佛自性身常住。畢竟無漏故。由無間常故。一切諸佛食身常住。說法無斷絕故。由相續常故。一切諸佛化身常住。雖于此滅複彼現故。已說諸佛身。次說諸佛智。偈曰。

   四智鏡不動  叁智之所依

   八七六五識  次第轉得故

  釋曰。四智鏡不動叁智之所依者。一切諸佛有四種智。一者鏡智。二者平等智。叁者觀智。四者作事智。彼鏡智以不動爲相。恒爲余叁智之所依止。何以故。叁智動故。八七六五識次第轉得故者。轉第八識得鏡智。轉第七識得平等智。轉第六識得觀智。轉前五識得作事智。是義應知。偈曰。

   鏡智緣無分  相續恒不…

《大乘莊嚴經論卷第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