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不被六根蒙蔽 2

  

不被六根蒙蔽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2/6)

  

(3月17日下)

  

  【要点导读】:

  ◎ 如何感受到自在、快乐和法喜?

  ◎ 凡夫入道的第一步是什么?

  ◎ 如何完成自我超越?

  

  二、凡圣二道有漏无漏·一体多元平等境界

  1、有为无为二法·凡道圣道殊途

  【对比·思考】: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为法”本来是没有差别的,怎么会“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应该讲有为法有差别,无为法怎么还有差别呢?

  

  【对比·认识】:

  ——就是说,我们普通的人,我们凡人证悟到无为法,真如法性,有深有浅,就是对佛法的体会,对佛法的觉悟有差别,

  ——而不是在有为法上面有差别,而不是在有为法上面去比较和执着。

  ——在有为法方面去比较、去分别、去执着、去追求,就是凡夫轮回的现象界;

  ——在无为法上面去比较、去努力、去用功、去追求、去发愿,是圣者之道,

  ——这两个道是不一样的道:一个是凡人的道,一个是圣者的道。两条路就在这里去区分的。

  

  【凡圣·差别】:

  ——在我们凡夫的世界,众生种种的差异相,种种的不同,这是自然而然的,肯定是会有这些不一样的。

  ——佛菩萨看众生就是一样,我们众生看众生是不同的,这样种种的差别。

  ——佛菩萨、善知识发广大心,他要饶益一切有情。在这个份上,在这个缘起点上,他是平等的,是平等性智。

  ——对所有的众生,只要有缘,都能够得度;有缘,他才能够听得进去话;有缘,他才能够接受佛法;有缘,他才能够依照去实践。

  ——佛菩萨在自己的经验世界里,他“佛佛道同”,法也都是一样的。

  ——但是凡夫,在佛法的修证过程当中,他所证悟到的境界有差别,

  ——“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一个层次、一个层次,十地菩萨都是不同的层次。

  ——只有到圆满佛果的时候,才是大圆满,没有到成佛的境界,就是有区别。

  

  2、发大心结善缘·无为法趣圣道

  【观察·思维】:

  ——那么现象界上面,有为法的差别,是因为各自因缘的不同,所以显示出来他们的差别,而实际上是没有差别的。

  ——各自因缘的不同,都是在佛菩萨,慈悲、智慧摄受下,我们能够得到身心的安顿,我们能够得到心灵的成长,我们能够得到生死的解脱。

  ——这就是因为同佛、菩萨、善知识、历朝历代的祖师大德们的因缘的不同。

  ——因为因缘的不同,所以我们的感应,我们的感受就不同。

  ——也就是说,我们的所作所为,我们的发心,我们的业缘是同什么佛,同什么菩萨,同什么善知识相应;而不是说,佛菩萨、善知识怎么样同我们相应。

  

  【发心·内涵】:

  ——所以,我们要发心就这样一个道理。

  ——我们要亲近善知识,我们对佛菩萨,要恭敬、礼拜、供养、承事等等,就是来培养、成就这样一种善缘。

  ——我们内心,我们的身心才会不造成对三宝、对善知识的远离,才会有这种因缘。

  ——我们要逐步逐步同佛菩萨的世界,同佛菩萨的经验去接轨、去接近。

  

  【反省·问题】:

  ——我们在平常的生活当中,都是在这些有形有相、有生灭的法当中去比较、去执着,是不对的,是错误的。

  ——佛菩萨他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佛法学不进去,我们不能得到感应,我们不能得到摄受,是我们的问题。

  ——但是我们常常会把我们的问题是当成说“佛菩萨对我们不慈悲,祖师大德们不管我们”

  ——这是凡人思想的一个想法,是不对的。

  

  【努力·方向】:

  ——我们学佛法,就是要在无为法上、在无漏法上去努力,作为自己的一个标准,作为自己的一个方向和目标。

  ——这样子的话,自然而然我们就不会在眼前的这些境界上面去计较、去分别。

  ——我们要验证内心里边佛法的成就和功夫,那么要在无为法上面去努力。

  ——有情,他有烦恼,造种种的业,有痛苦,在轮回之道。

  ——佛教徒学佛法,我们就要对这些现象,对这些世界认识清楚,然后逐步逐步朝好的方面去努力,向圣者之道去靠近。

  

  3、知诸法差异性·悟真实平等境

  【体悟·平等境界】:

  ——如果不会在眼前的境界上面去分别和计较的话,每一个境界,它都是平等的。

  ——既然是平等,它都是能够非常容易做到平稳,非常容易做到平衡。

  ——我们的生命同别人的生命,有情同无情,就非常容易做到和谐,就能够清净、庄严。

  ——我们的人生也会越来越有意义,越来越丰富。

  ——无论是有情世间也好,无论是这个器世间也好,无论是正觉世间也好,都是如此。

  ——我们认识到这一点以后,自然而然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就能够有一个很好的心态,有一个非常平稳的心情,有一个很好的发心,去对待不同的人跟事,我们就不会在这些有情烦恼的世间当中纠缠在一起。

  

  【认识·一体多元】:

  ——“器世间”就是物质世界;“有情世间”就是我们的生命世界;“正觉世间”就是佛菩萨圆满的、清净的世界。

  ——那么无论器世间也好,有情世间也好,正觉世间也好,它是一体多元的。

  ——就在这样子的一个世界当中,他们的体性是一致的,但是它表现出来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那为什么会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呢

  

  —— 就是佛菩萨同凡夫众生生命的状态不一样,所以他对这些物质的看法,对这些众生的看法是不一样,认识也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境界也不一样。

  ——那我们如何来认识器世间、有情世间是一体多元的?

  ——就是要认识到,要了解到《华严经》的这样一个境界:诸法的差异性。这种不同,这种多元。

  

  『附录·思考题』:

  1.如何理解“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2.凡夫道和圣者道的差别表现在哪里?

  3.我们为什么要发心,要亲近善知识,对佛菩萨要恭敬、礼拜、供养、承事呢?

  4.我们学佛法要在什么方面去努力,去为自己确立标准,寻找方向和目标呢?

  5.器世间、有情世间、正觉世间分别指什么世界?如何理解它们的一体多元性呢?

  

✿ 继续阅读 ▪ 不被六根蒙蔽 3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