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辨析心相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1/6)
(7月12日 上)
【要点导读】: ◎ 为何一定要在自心中修出善知识的清净形象? ◎ 我们的心变得柔软活泼了吗? ◎ 怎样清除内心的染污? 一、佛光遍照度有缘·端正意乐离误区 1、大慈大悲利众生·蒙佛恩泽须有缘 【体悟佛光】: ——我们常常听到:“佛光普照,*轮常转。” ——佛的智慧光明就犹如太阳一样遍照大地;佛的法身无时无处不在利益众生。 ——佛菩萨对众生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些意思都是一样的、一体的。 【省思自心】: ——那么我们又听到说,“佛不度无缘之人、光照有缘”,这什么意思呢? ——太阳虽然遍照大地,但是如果我们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头不出来,躲在阴暗的角落不出来,那一样得不到阳光的温暖。 ——得不到阳光的温暖是有原因,是同阳光没有这种缘份,就是自己远离了,自己隔绝了。 【如理认识】: ——佛菩萨他对所有的众生都是平等、都是一样的,从大慈大悲心出发。 ——那我们又如何感受到佛菩萨这种智慧、慈悲的心呢? ——我们就要去创造这方面的缘份。 ——如果我们不去创造这种缘份,我们一样不容易得到佛菩萨、善知识的饶益。 2、修学误区明辨析·学法意乐慎拣择 【邪执误区】: ◎情况一: ——在佛门里头,有时也会听到人家说,自己岁数大了,学佛学不进去,业障很深重,问题很多,不容易把佛法学好; ◎情况二: ——也有人认为说,我们在身体好的时候,精神好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多去忙世间上面的事情,到岁数大的时候,好好再来学; ——岁数大了之后,又学不进去,然后是希望说,到临终的时候再来好好学。 ——就是心存侥幸嘛,而实际上,都是不能入道的,不能入门,没有真正产生信心。 ◎情况三: ——又有些人,自己也觉得佛法确实不可思议,无价之宝,极其珍贵,但是,就是自己学不进去,不知道怎么学,自己不能按部就班、脚踏实地,根据佛法的学修次第去努力。 ——然后,他总是希望、鼓励别人好好去学,当然我们鼓励别人好好学修,是我们的一份好意,别人听了我们的鼓励、劝导之后,是不是能够,很好地往下学呢? ——也有可能你今天很会说,口才很好,他听了,觉得这个佛法有道理,我要对佛法产生信心、产生信仰,那么接下去怎么办呢? ——接下去的话,你自己本身在佛法的学修过程当中,没有实际的经验、没有体会,再往下去的话,对方问你学修方面的问题,内心里面的问题,你就回答不出来了,你就帮不上忙了。 ——那么这样子的情况下,时间长了,几个月以后、一两年以后,别人一样也是学不进去的,也是学不好的。 ——因为你前面的人,都不容易学得扎实、不容易有次第感、有成就感,好乐心、欢喜心。 ◎情况四: ——更有甚者,学得比较久以后,没有学好,往往还容易把佛法评判一番,这个佛法应该怎么用功、应该怎么学习才是正确的,如果不是怎么用功、不是怎么修行就是走偏,甚至呢,就是走错了。 ——那些情况都是我们拿着佛法的标准去套别人、去评判别人,都是不对头的。 【破邪显正】: ——我们学习佛法,不是要用佛法的尺子去衡量别人。 ——更不是说,我们学习佛法,就要来当裁判去审判别人。 ——学习佛法是我们自己的受用,是自己需要,其他的人,其他的众生都是我们修行实践,六度万行的境界、对象; ——而不是说,我们自己本身同其他的人,同其他的众生对立起来, ——或者说,其它的众生,修行修好了,我们修行也就修好了, ——每个人的业都是自修自得,自食其果,肯定是这样子了。 ——所以我们,对佛法产生信心以后,就进一步去学习,佛法究竟讲的是什么,然后一步一步去实践,去体会佛法的要义。 『附录·思考题』: 1.“佛不度无缘之人”是什么意思呢?那我们如何感受到佛菩萨智慧、慈悲的心呢? 2.师父为我们列举了哪些修学误区?对照自省,我们有哪些问题呢? 3.我们学佛法的目的是什么?该如何用法?如何看待我们与其他众生的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