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辨析心相
——師父開示要點筆記(1/6)
(7月12日 上)
【要點導讀】: ◎ 爲何一定要在自心中修出善知識的清淨形象? ◎ 我們的心變得柔軟活潑了嗎? ◎ 怎樣清除內心的染汙? 一、佛光遍照度有緣·端正意樂離誤區 1、大慈大悲利衆生·蒙佛恩澤須有緣 【體悟佛光】: ——我們常常聽到:“佛光普照,*輪常轉。” ——佛的智慧光明就猶如太陽一樣遍照大地;佛的法身無時無處不在利益衆生。 ——佛菩薩對衆生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些意思都是一樣的、一體的。 【省思自心】: ——那麼我們又聽到說,“佛不度無緣之人、光照有緣”,這什麼意思呢? ——太陽雖然遍照大地,但是如果我們一個人躲在房間裏頭不出來,躲在陰暗的角落不出來,那一樣得不到陽光的溫暖。 ——得不到陽光的溫暖是有原因,是同陽光沒有這種緣份,就是自己遠離了,自己隔絕了。 【如理認識】: ——佛菩薩他對所有的衆生都是平等、都是一樣的,從大慈大悲心出發。 ——那我們又如何感受到佛菩薩這種智慧、慈悲的心呢? ——我們就要去創造這方面的緣份。 ——如果我們不去創造這種緣份,我們一樣不容易得到佛菩薩、善知識的饒益。 2、修學誤區明辨析·學法意樂慎揀擇 【邪執誤區】: ◎情況一: ——在佛門裏頭,有時也會聽到人家說,自己歲數大了,學佛學不進去,業障很深重,問題很多,不容易把佛法學好; ◎情況二: ——也有人認爲說,我們在身體好的時候,精神好的時候,年輕的時候,多去忙世間上面的事情,到歲數大的時候,好好再來學; ——歲數大了之後,又學不進去,然後是希望說,到臨終的時候再來好好學。 ——就是心存僥幸嘛,而實際上,都是不能入道的,不能入門,沒有真正産生信心。 ◎情況叁: ——又有些人,自己也覺得佛法確實不可思議,無價之寶,極其珍貴,但是,就是自己學不進去,不知道怎麼學,自己不能按部就班、腳踏實地,根據佛法的學修次第去努力。 ——然後,他總是希望、鼓勵別人好好去學,當然我們鼓勵別人好好學修,是我們的一份好意,別人聽了我們的鼓勵、勸導之後,是不是能夠,很好地往下學呢? ——也有可能你今天很會說,口才很好,他聽了,覺得這個佛法有道理,我要對佛法産生信心、産生信仰,那麼接下去怎麼辦呢? ——接下去的話,你自己本身在佛法的學修過程當中,沒有實際的經驗、沒有體會,再往下去的話,對方問你學修方面的問題,內心裏面的問題,你就回答不出來了,你就幫不上忙了。 ——那麼這樣子的情況下,時間長了,幾個月以後、一兩年以後,別人一樣也是學不進去的,也是學不好的。 ——因爲你前面的人,都不容易學得紮實、不容易有次第感、有成就感,好樂心、歡喜心。 ◎情況四: ——更有甚者,學得比較久以後,沒有學好,往往還容易把佛法評判一番,這個佛法應該怎麼用功、應該怎麼學習才是正確的,如果不是怎麼用功、不是怎麼修行就是走偏,甚至呢,就是走錯了。 ——那些情況都是我們拿著佛法的標准去套別人、去評判別人,都是不對頭的。 【破邪顯正】: ——我們學習佛法,不是要用佛法的尺子去衡量別人。 ——更不是說,我們學習佛法,就要來當裁判去審判別人。 ——學習佛法是我們自己的受用,是自己需要,其他的人,其他的衆生都是我們修行實踐,六度萬行的境界、對象; ——而不是說,我們自己本身同其他的人,同其他的衆生對立起來, ——或者說,其它的衆生,修行修好了,我們修行也就修好了, ——每個人的業都是自修自得,自食其果,肯定是這樣子了。 ——所以我們,對佛法産生信心以後,就進一步去學習,佛法究竟講的是什麼,然後一步一步去實踐,去體會佛法的要義。 『附錄·思考題』: 1.“佛不度無緣之人”是什麼意思呢?那我們如何感受到佛菩薩智慧、慈悲的心呢? 2.師父爲我們列舉了哪些修學誤區?對照自省,我們有哪些問題呢? 3.我們學佛法的目的是什麼?該如何用法?如何看待我們與其他衆生的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