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所缘境与所知障 4

  

所缘境与所知障

  

——师父开示要点笔记(4/6)

  

(8月3日 上)

  

  

【要点导读】:

  

◎ 是什么扰乱了我们心智的光明?

  

◎ 为何同行善友能够为我们印证?

  

◎ 如何将境界转化成佛法?

  

  

四、解行相应持教法·好乐菩提愿导行

  

1.修学三藏证三学·解行相应勿偏执

  

【了解教法】:

  

——佛的教法,就是两个,教证二法,教量、证量。

  

——教量,就是三藏;证量,就是三学——戒、定、慧三学。

  

——所以我们学修教法,就是学这些三藏,证法就是三学。

  

  

【传持教法】:

  

——那我们如何来持这个教法?

  

——一个就是要修学,一个是要修行。

  

——修学是什么呢?就是学这个经论。

  

——闻思经论,然后来根据经论来行持,就变成戒定慧的功德。

  

  

【两种误区】:

  

——假如我们修行之前缺乏如理听闻,缺乏广大闻思,缺乏经教作为指导,靠我们个人的力量去修行,都常常是会在迷茫当中,也不知道怎么叫作修行,也不知道修行的方法,更是无法去修行。

  

——当然,也有可能我们在经论方面学了很多、听了很多,就是我们常常所谈到的广闻。

  

——广闻,但是不用于修行,没有去修行,也是个问题,

  

——如果广闻不去修行的话,学习佛法就有可能成为烦恼的助伴。

  

——烦恼的助伴什么意思呢?

  

——就是生起烦恼的助缘,这个伴就是一种缘。

  

——你天天思考这些佛法的名相,有时候人家不让你思考,你就起烦恼;有时候自己思考不下去,也会起烦恼;有时候,自己想不通的时候也起烦恼。

  

——那都成为这种烦恼的助伴,学习了佛法反而产生了烦恼。

  

——心不能用来实现佛法的修行,来体现戒定慧三学的功德,就会变成“如天成魔”。

  

  

【广论要义】:

  

——所以在《广论》的皈敬颂里头,就谈到“今勤瑜伽多寡闻,广闻不善于修要,观视佛语多片眼,复乏理辩教义力”。

  

——《广论》的造作,就是为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广闻的问题,寡闻的问题。寡闻有什么问题?广闻有什么问题?

  

——修行的人,寡闻;广闻的人,不容易修行。我们今天依然是这样的问题。

  

  

【如理认识】:

  

——什么叫作相应呢?什么叫作解行相应呢?

  

——所谓相应,就是要在广闻跟寡闻方面去调适了。

  

——也就是,也有可能有时候我们在闻思经教的经验不足方面产生了问题不能解决;

  

——也有可能说,因为我们学的、了解的东西太多了,没有去做,甚至做不到,产生了问题。

  

  

【学修要旨】:

  

[宗]:所以,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懂了多少,就去做多少,做的所有的一切都要根据佛法的义理来检验、来指导。

  

  

2.希求好乐趣法藏·无愿导行速不达

  

【如理认识】:

  

——佛法里面所有的经论都是告诉我们如何来培养、产生智慧、正见,如何让我们的菩提心生起来,这是主要的!

  

——我们如果理解了经论所要告诉我们的本意,那么自己参禅也好,念佛也好,无论修哪个法门,它的效果都会同自己不了解空性、不了解菩提心以前是大为不同了。

  

——也就是,如果我们知道了,佛法的本意就是为了要让我们发菩提心、通达正见,那我们外在的身语去做佛法的什么事情,都是不会远离这样子的一个主题,这样子的一个本意的。

  

  

【次第修学】:

  

——然后,我们根据善知识的引导,一步一步去修学,从基础开始:下士、中士、上士,逐步逐步培养对于空性、对于菩提心的一种好乐。

  

——这种好乐怎么来体现呢?

  

——就是内心有一股强烈的好感,觉得“这个好,我一定要得到它”。

  

——这需要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认识问题】:

  

——我们心发不起来,我们佛法学得很肤浅,其原因就是我们的好乐心没有真正产生。偶尔有这么一个念头,或者说极其短暂的时间。

  

——更多的情况下,我们没有强烈的、真正的好乐心。

  

  

【显正破邪】:

  

——那么我们去培养这样子的一个好乐心,并且自己内心当中还要有一种希望自己能够比较快,或者说非常快成就的愿望。

  

——那我们有了这个愿心之后,慢慢修,就一步一步接近了,就能够做到“快快到”这样的一个目的了,达到这样子的功德。

  

——如果我们内心没有这样子的愿力说,自己要早点发菩提心,早点通达佛法,那你说,“等待因缘嘛,我们慢慢修,因缘到了,自然就好,”这是没有愿力啦。

  

——没有愿力,你行持怎么会有动力呢?不可能的事情啦。

  

[宗]:所以,我们只有对佛法,对于这种菩提心、正见好乐,然后要极其强大的一种愿心,你的行持才能够产生作用。如果没有愿心,就没有力量。

  

  

【破斥邪执】:

  

——反过来说,如果对这个佛法的本意没有强烈的愿望,没有真正的希求心和好乐心,那么你去修,你修得越快,你到得越慢,这是肯定的。

  

——因为你没有这个愿的方面在主导,所有的动机,所有的行持都是世间法在指导,在主导。

  

——也就是以世间法,以世间的心态来主导佛法,这是极其错误的!也是我们问题的症结之所在。

  

  

【师父教诫】:

  

——就是因为我们一直希望说,很快能够证到佛法,很快能够体会佛的出世的本怀。

  

——所以,我们更需要很认真、很细致地去闻、思、修。

  

——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就会非常容易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情况。

  

  

『附录·思考题』:

  

1.什么是教证二法?那我们如何来受持这个教法呢?

  

2.为什么说如果广闻不去修行的话,学习佛法都有可能成为烦恼的助伴呢?

  

3.什么叫作相应呢?我们学佛法如何做到解行相应呢?

  

4.佛法的经论所要告诉我们的本意是什么呢?

  

5.为什么我们要对佛法,对菩提心和正见既要有好乐心,还要极其强大的一种愿心呢?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