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要点笔记(1/7 )
【要点导读】: ◎ 信仰佛法的内涵是什么? ◎ 为什么了解别人,就是了解自己? ◎ 如何感得更高量善知识的指导? ◎ 为什么在世间“好人没有好报”呢? ◎ 学习道次第,我们要选择一条什么道呢? ◎ 如何才能彻底去掉无限生命当中的痛苦呢? ◎ 到寺庙里该如何听法呢? 一、终极信仰重本质·二种经验依缘起 (7月1日) 1、莫执外相求内涵·信仰确立需经验 【破邪显正】: ——我们来到寺庙里面,就是为了要学佛法,信仰佛法。 ——信仰佛法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不是一种形式,更不是一种外在的表现的功夫而已,做做样子,装装门面,或者说大家聚在一起,念念经,做做礼拜,研讨研讨,交流交流,出坡劳动就够了。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而不是信仰的内涵,不是信仰的本质。 ——我们对佛法的信仰,它是完整的、系统的、究竟的、彻底的一种心态,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所谓的信仰。 ——一般意义上面所谈到的信仰,比如,一天,烧一炷香,念几句佛号,念一卷经等等,好像就够了。 ——信仰佛法,首要的就是对我们所信仰的究竟目标、宗旨的一种信仰。 ——用现在社会上面的语言来讲,就是对终极的信仰,最终目的的一种信仰。 【如理认识】: ——这种终极信仰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来获得的,也就是必须要有经验来做指导,做引导,它不纯粹是理性的,也不完全等于是理性的。 ——因为理性世界只是对有形有相的、有局限的世俗社会的理解、诠释而已。 ——对佛法究竟目标的信仰,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的。 ——经验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过去的人曾经通过佛法的修行,证悟成佛,这种经验累积下来,传递下来,等流下来等等。 ——也就是说,这些经典,以及各种各样的注解都是在告诉我们,如何对我们所信仰的对象、终极目标能够升起信心,巩固信心,让自己的信心不会减弱,不会减退,这一点就是非常的关键,非常的重要。 2、明辨缘起立宗旨·实修经验更契机 【指斥问题】: ——佛陀,他已经到达了成佛这样一个境界,也就是他实现了终极的目标,所以,他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八种功德等等,无量无边的智慧、神通、辩才。 ——那我们可能会脱口而出说“我们信佛”,或者说我们要经过很认真地思索,很深入地思考。 ——但如果大家在信佛、学佛、皈依时,自己也就是去凑凑热闹,仅此而已,那么虽然这样子也是能够名为佛教徒,名为三宝弟子之一,但其实自己对佛法所信仰的内涵、目标,内心不明确、迷茫、不清楚。 ——这样下去的话,就不容易产生动力了,因为我们最后的目标不清楚了,最大的心愿我们不清楚,那我们就谈不上来信仰佛法,来学佛了。 【宗旨缘起】: ——学佛,我们就要成佛,要相信自己通过努力地修行,也是能够成佛的。 ——虽然我们现在还有很多的问题,很多的烦恼、业、苦恼、障碍,那怎么办呢?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问题,所以,我们更要很认真去学习。 【如法思维】: ——大家一起学习就非常的重要。为什么这么讲呢? ——佛法是佛陀告诉我们的,是靠一代一代祖师大德流传下来的。 ——法的内涵通过传承祖师们的努力,也能够把它保存下来,写在书本上、经本上。 ——我们有很多的藏经,很多的法宝在流通,很多的CD、VCD在流通,那这些是怎么会流传下来的呢? ——这都是过去的祖师大德们的努力,他们的付出,西行取经的结果,当然过去的印度也有很多的大德来到我们中国弘法、译经。 ——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僧宝、高僧大德的努力弘扬,那这些法宝,也就是佛法,就流传不到我们现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代又一代,一辈又一辈的出家法师根据佛法来实践,来修炼、修心。 ——我们出家的法师跟前辈学,前辈再跟前面一辈学,这样,修道的经验才能够得到传递,得到积累。 ——也就是说,我们一个方面能够在经典上面,著述上面,理论上面来学习这些经验。这些本身也是经验,是靠文字来记载的经验。 ——另外,还有一个经验是实际的经验。实际的经验就是我们当下能够遇到的法师,当下能够同我们自己在一起的同参道友,这些法师,这些同行道友,他们在修道、信佛、学佛的过程当中也有经验。 ——那这些经验是在自己修行过程当中累积的,是这个时候经验的累积,所以它更具有指导性,更能指导我们现在问题的解决,帮助我们解决现在的问题。 ——因为一个时代和一个时代问题的表现是不一样的,虽然它的根源是一样,但是问题表现的方式不一样。 『附录·思考题』: 1.信仰佛法的内涵是什么?那是一种什么心态?它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2.为什么大家要一起学佛法?哪种经验对我们来说更具指导性?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