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終極信仰的意義》要點筆記(1/7 )
【要點導讀】: ◎ 信仰佛法的內涵是什麼? ◎ 爲什麼了解別人,就是了解自己? ◎ 如何感得更高量善知識的指導? ◎ 爲什麼在世間“好人沒有好報”呢? ◎ 學習道次第,我們要選擇一條什麼道呢? ◎ 如何才能徹底去掉無限生命當中的痛苦呢? ◎ 到寺廟裏該如何聽法呢? 一、終極信仰重本質·二種經驗依緣起 (7月1日) 1、莫執外相求內涵·信仰確立需經驗 【破邪顯正】: ——我們來到寺廟裏面,就是爲了要學佛法,信仰佛法。 ——信仰佛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它不是一種形式,更不是一種外在的表現的功夫而已,做做樣子,裝裝門面,或者說大家聚在一起,念念經,做做禮拜,研討研討,交流交流,出坡勞動就夠了。這些都是外在的形式,而不是信仰的內涵,不是信仰的本質。 ——我們對佛法的信仰,它是完整的、系統的、究竟的、徹底的一種心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所謂的信仰。 ——一般意義上面所談到的信仰,比如,一天,燒一炷香,念幾句佛號,念一卷經等等,好像就夠了。 ——信仰佛法,首要的就是對我們所信仰的究竟目標、宗旨的一種信仰。 ——用現在社會上面的語言來講,就是對終極的信仰,最終目的的一種信仰。 【如理認識】: ——這種終極信仰是在經驗的基礎上來獲得的,也就是必須要有經驗來做指導,做引導,它不純粹是理性的,也不完全等于是理性的。 ——因爲理性世界只是對有形有相的、有局限的世俗社會的理解、诠釋而已。 ——對佛法究竟目標的信仰,是建立在經驗基礎之上的。 ——經驗是什麼意思呢?就是過去的人曾經通過佛法的修行,證悟成佛,這種經驗累積下來,傳遞下來,等流下來等等。 ——也就是說,這些經典,以及各種各樣的注解都是在告訴我們,如何對我們所信仰的對象、終極目標能夠升起信心,鞏固信心,讓自己的信心不會減弱,不會減退,這一點就是非常的關鍵,非常的重要。 2、明辨緣起立宗旨·實修經驗更契機 【指斥問題】: ——佛陀,他已經到達了成佛這樣一個境界,也就是他實現了終極的目標,所以,他具足叁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十八種功德等等,無量無邊的智慧、神通、辯才。 ——那我們可能會脫口而出說“我們信佛”,或者說我們要經過很認真地思索,很深入地思考。 ——但如果大家在信佛、學佛、皈依時,自己也就是去湊湊熱鬧,僅此而已,那麼雖然這樣子也是能夠名爲佛教徒,名爲叁寶弟子之一,但其實自己對佛法所信仰的內涵、目標,內心不明確、迷茫、不清楚。 ——這樣下去的話,就不容易産生動力了,因爲我們最後的目標不清楚了,最大的心願我們不清楚,那我們就談不上來信仰佛法,來學佛了。 【宗旨緣起】: ——學佛,我們就要成佛,要相信自己通過努力地修行,也是能夠成佛的。 ——雖然我們現在還有很多的問題,很多的煩惱、業、苦惱、障礙,那怎麼辦呢? ——正因爲有這麼多的問題,所以,我們更要很認真去學習。 【如法思維】: ——大家一起學習就非常的重要。爲什麼這麼講呢? ——佛法是佛陀告訴我們的,是靠一代一代祖師大德流傳下來的。 ——法的內涵通過傳承祖師們的努力,也能夠把它保存下來,寫在書本上、經本上。 ——我們有很多的藏經,很多的法寶在流通,很多的CD、VCD在流通,那這些是怎麼會流傳下來的呢? ——這都是過去的祖師大德們的努力,他們的付出,西行取經的結果,當然過去的印度也有很多的大德來到我們中國弘法、譯經。 ——所以,如果沒有這些僧寶、高僧大德的努力弘揚,那這些法寶,也就是佛法,就流傳不到我們現在。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有一代又一代,一輩又一輩的出家法師根據佛法來實踐,來修煉、修心。 ——我們出家的法師跟前輩學,前輩再跟前面一輩學,這樣,修道的經驗才能夠得到傳遞,得到積累。 ——也就是說,我們一個方面能夠在經典上面,著述上面,理論上面來學習這些經驗。這些本身也是經驗,是靠文字來記載的經驗。 ——另外,還有一個經驗是實際的經驗。實際的經驗就是我們當下能夠遇到的法師,當下能夠同我們自己在一起的同參道友,這些法師,這些同行道友,他們在修道、信佛、學佛的過程當中也有經驗。 ——那這些經驗是在自己修行過程當中累積的,是這個時候經驗的累積,所以它更具有指導性,更能指導我們現在問題的解決,幫助我們解決現在的問題。 ——因爲一個時代和一個時代問題的表現是不一樣的,雖然它的根源是一樣,但是問題表現的方式不一樣。 『附錄·思考題』: 1.信仰佛法的內涵是什麼?那是一種什麼心態?它是建立在什麼基礎上的? 2.爲什麼大家要一起學佛法?哪種經驗對我們來說更具指導性?爲什麼呢?